品质标识卡标签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程序

5.1.5检验状态的标识
a)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划分:
经检验和试验后合格;
经检验试验后不合格;
经检验和试验后待决定(处理);
未经检验和试验(待检)。
b)检验和试验状态可通过标签、标记、标牌、放置地点、印章、检验记录及进行区分。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程序
1.0
针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给予明确的产品标识,确保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
2.0
适用于公司生产用主要的原物料、在制品、成品的标识,。
3.0
无
4.0
4.1生产部负责制订产品标识.
4.2仓库负责对采购物资和货仓内物品进行标识。
4.3生产部负责对本部门的在制品、产成品进行标识。
4.4品质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5.0
5.1标识:用标识卡或在产品上做标记(编号、合同号或工作任务单上)对产品进行标识,必要时写明作业日期、作业者/班组等。
5.1.1原材料、外协件的标识应标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及状态。
5.1.2转序前的在制品的标识必须标明名称、规格、批次、数量和状态,必要时应注明特殊要求。
5.1.3成品的标识要标明名称、规格、颜色、数量和状态,入库的机床由仓库管理员作出唯一性标识。
c)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应按规定保护好检验和试验标识,以保证只放行合格的(可授权让步放行的)产品。
5.2标识的管理
5.2.1生产部负责设计现有产品的标识卡。
5.2.2生产部负责产品标识的制作。
5.2.3各单位应收集、分类、整理各种标识,以进行有效控制。
5.3产品的追溯性
5.3.1当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由产生质量问题的责任部门根据产品标识进行追溯,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卡使用规范(含表格)

产品标识卡使用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本管理规程规定了生产交接及产品标识卡执行过程的职能与内容,为产品数量追溯、批次管理提供依据与基础。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包含产品中转、临时仓储的内部标识。
三、职能部署:3.1各班组主管负责组织、宣传、指导及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3.2各相关班组作业人员负责落实执行本规程。
3.3 品管员负责对产品质量状态予以标识。
四、作业程序:4.1 标识卡的设计原理4.1.1 “产品型号标识卡”主要采用四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区别工艺功能的作用,即四款不同颜色的标识卡除“下一工序”的选项存在差异外,其余栏目的功能相同;每一种颜色标识卡都有其特定的工艺特性,不可混用、乱用。
4.1.2 黄色标识卡的“下一工序”选项有“激数、下料、去毛刺、冲压、模具、折弯”六大工艺项目,主要应用于“冲、折、剪”之间的物料流通标识。
4.1.3 蓝色标识卡的“下一工序”选项有“前处理、焊接、拉丝”三大工艺项目,主要应用于焊接物料流通标识,反应物料的待焊接状态。
4.1.4 绿色标识卡的“下一工序”选项有“喷涂、丝印、装配、包装”四大工艺项目,主要应用于产品后工序处理的物料流通标识。
4.1.5 白色标识卡的“下一工序”选项有“外协、入库”两大工艺项目,主要应用于成品及外协加工物料流通的标识。
4.2 标识卡填写内容要求4.2.1 “佛山市创兴精密钣金有限公司——产品型号标识卡”为表单题头,明确表单性质属性;4.2.2 “订单编号”为客户订单批次的基本信息,是生产批次管理的重要基础,客户编号可从订单号中获悉。
原则上,不同批次的相同产品同时加工,亦都要按批次分开标识,不可混淆,订单编号是产品标识卡的重要基准,决不允许混合标识,但可以一卡标识两个批次、两个数量。
4.2.3 “产品名称”栏目为部件的图纸中文或英文称呼,当标识的产品为零部件时,即为该零部件的名称;若当标识的产品为半成品或成品时,即为产品的名称。
IATF16949标识和可追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性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
1.0目的
本程序旨在生产过程中,对检验/试验阶段的产品以规定的方式进行标识,防止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产品混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行追溯及控制,并使标识得到有效的管理。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在设计、进料、生产和出货全过程中的标识管理。
3.0职责权限
3.1品质部:监督管理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实施。
3.2各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实施标识和可追溯性。
4.0参考文件
4.1《检验和试验程序》
5.0定义
5.1产品标识:通过特定的编号、零件号、或可比较的记号和更改状态的标记,做出清晰的、可识别的标记。
6.0作业内容
7.0附表7.1合格证。
生产车间标识卡填写流程

半成品存放区
确认外协厂协 配产品标识卡
护套下料
护套组装
填写部件标识 卡品质检查表
橡胶管存放区
芯线、钢丝绳 存放区
橡胶管下料
确认外协厂协 配产品标识卡
芯线钢丝绳下料
确认外协厂协 配产品标识卡
填写部件标识卡 品质检查表
芯线、钢丝绳压铸组装
C
组装完成 填写部件标识卡品
半成品存放区
确认加工组装 的部件与标识 确认外协件与 卡相符
确认加工组装 的部件与标识
确认加工组装 的部件与标识
生产 二工段
两种或多种零件标识 卡粘在一起产品结束 后交于库管员
生产加工成品
填写合格证
收取部件标 识卡
打包,填写标识
包装箱入库来自发货 装箱(木箱)打
印标识粘贴
收取部件标 识卡
编制/日 期:马会 军 2011 年11月15 日
A
进口
生 产车间
组装工段
填写送检 单
待检区
填写零部 件标识卡
合格入外协件库
带有零部 件标识卡
领取外协件
组装加工
两种或多种零件 标识粘在一起
部件完成装箱
填写零部 件标识卡
生产线领取外协件
B
组装件存放区
备件区
生产一工 段
B
外协件存放区
填写部件标识卡、品 质检查表、记工单
备件区 外协件库房
护套存放区
加工、组装
标签管理程序

标签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西安庆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标示管理程序1。
目的:利用适当的标识,使得在各流程阶段能够正确地鉴别产品状况,并在反馈时能顺利地追溯到各阶段的作业记录.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流程阶段的产品.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标识。
3.2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
4。
作业内容:4.1。
1原材料、包装材料、外加工品、客供品由仓库人员点收,放于待检区,并粘贴[物料标识卡],填写材料品名、数量、入厂日期等内容。
原料检验时,材料标识于“检验中”一联,检验合格后签字确认,并填写保质期、批号等内容,通知仓库人员将合格物料转移至指定区域,保留“合格”一联。
检验不合格时,用红色[异常品标签]标识后放入不合品区。
4.1.2未检验的产品放于“待检区”,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将产品放入“合格区",并在[产品生产流程卡]“成品抽验状况判定”栏目中填写OK,并记录检验结果.4.1.3 包装后待入库的产品由包装人员将产品放置于“待检区”,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在包装标签上盖“合格”章,入库检验不合格由检验员将产品放于“品质异常隔离区”,并用红色[异常品标签]标识。
4。
1。
4 出货待检产品,由包装人员依客户代号将产品放入“出货待检区”,检验合格后,由出货抽验员将产品放入“出货检验合格区”。
出货检验不合格,由出货检验员将产品放入“品质异常隔离区”,并用红色[异常品标签]标识。
4。
2产品的标识与可追溯性4。
2。
1仓管人员负责对所有生产来料粘贴[物料标示卡],并填写材料品名、数量、厂商、入厂日期等内容。
4。
2。
2 切胶员将称量后的原材料放入筐子中,然后依据《色别管理作业规范》在每一筐子中放入相应颜色的[胶料生产流程卡],并贴上批号条码,填写材质、规格及重量.5.2.3 密炼后的黑烟胶,由密炼包装人员在每一支黑烟胶上放入对应的[胶料生产流程卡]。
5.2.4加促完成后,[胶料生产流程卡]随胶料一起流入下道工序。
质量控制标签

物流仓储
货物追踪
通过使用标签,可以追踪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状态,确保货 物的安全和及时送达。
01
库存管理
标签可以标识货物的品种、数量、存放 位置等信息,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
02
03
温度控制
对于需要特定温度条件的货物,标签 可以记录温度数据,确保货物在整个 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零售销售
产品展示
数据存储
标签数据应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库或系统中,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备份
定期对标签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标签使用规范
使用权限
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相应的标签,避免 标签的误用和滥用。
使用流程
遵循规定的流程使用标签,确保标签使用的 准确性和有效性。
使用记录
对标签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跟踪和追 溯。
质量控制标签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标签概述 • 标签分类 • 标签应用场景 • 标签设计要素 • 标签打印技术 • 标签管理规范
目录
01
标签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质量控制标签是用于标识产品或过程 质量状态的标签,通常包括产品名称 、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特点
具有直观性、易于识别、信息完整等 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追溯、 质量控制和品牌形象提升。
生产流程监控
通过使用质量控制标签,可以追踪生产过程 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确保生产流程 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控制
标签可以用于标识产品的质量等级、检验状态等信 息,帮助生产人员快速识别不合格品并进行处理。
追溯与召回
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标签可以提供 快速追溯,帮助企业及时召回问题产品,减 少损失。
物料标识卡(最新)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标 识 卡
标 识 卡
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卡
标 识 卡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 识 卡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料盘上实际产品批次号) (料盘上实际生产日期) 供应商 订单号 物料编码 产品名称 数量 产品批次 生产日期 品质状态
标识卡管理应用规范

检验状态使用《产品状态标识卡》,检验结果附注《工艺流程卡》当顾客有要求时,最终产品按顾客的要求进行标识。
标识的实施原材料进厂,由仓库安排存放到“待检”区域,并依据订购单、送货单对产品进行核对标识,明确显示物料名称,物料编号,规格,生产批次号,来料数量(数量标识必须涵盖产品范围,如一个批次号一拖产品为21箱,数量为2020,则可标识为20箱*100+20=2020只,凡填写标识卡人员都参照此方式填写数量),日期等;由仓库填写《进料送检单》通知品质验货;品质部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承认样品、相应的采购信息或取少量样品等对来料进行检验/验证,并依据检验/验证结果进行产品状态标识,标识需清晰完整;合格产品办理入库手续,并由检验员填写相应《产品状态标识卡》;不合格产品存放到不合格区域和进行不合格标识,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生产过程中,操作者自检出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进行隔离,生产班组长及品质部检验员进行确认,并由生产班组长进行产品标识,检验员进行检验状态标识;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生产的最终产品由仓库以《物料标识卡》标识和填写《成品送检单》报检,品质部检验员依据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状态标识;产品生产批次号的标识:在产品生产完成后,生产线负责填写产品的生产记录,记录入产品的制造时间或日期,品质部OQC须在包装外箱上盖检验合格章(表明检验之状态与日期)。
标识的管理各种标识由产品存放所在地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撕毁和移动,应保持各种标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当标识发生丢失或移动时,根据相关记录或重新检验后进行标识;●同产品质量相关的流程单、印章等标识的使用应由品质部全面监控和管理。
追溯性实施物品批次的相关追溯要记录在《标识卡》、《进料验收单》上,详细记录供应商(或客供品名)、收料日期、送货单NO、采购单NO等。
可能时记录物品的生产日期(来料日期)。
入库时在物品《标识卡》上记录部品的品名、来料批号、出入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