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最新5篇大全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最新5篇大全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习它,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缩短距离产生美。
一起来看看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最新5篇大全,欢迎查阅!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1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一个古诗单元,加上每周一诗,一学期要学二十多首古诗。
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积淀古典文化、提高鉴赏古诗能力很有意义。
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朗读古诗、了解诗人、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一、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
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
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虚实结合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体会到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也就是作品的余韵、余味。
表达技巧五大方面: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三、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四、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衔接、铺垫、照应等五、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兴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
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
写诗就像做人,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写诗之前,一定要把诗歌写出来。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生产劳动等来丰富自己的头脑,积累写诗的素材,然后根据写诗的主题和形式要求,反复进行构思、创作,力争写出的诗是“跳出圈外”的,富有新意的。
还要注意,我们想象的事物一定要大胆新奇,具有时代特征和真情实感。
千万不要让想象总是禁锢在小家子气的格局中。
比如一首爱国诗《满江红》的开头几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2。
选材要恰当,不能太俗套。
好的诗歌必须要用精炼而含义深刻的语言写成。
一篇好的诗歌,它的主题、形式、表现手法都必须恰当。
否则就会失去诗的意义。
在写诗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地观察,留心身边的景物,思考和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创作灵感,千万不能在那里空想、无病呻吟。
有些同学常常不注意选取有生命力的、新颖别致的材料,因此就很难写出有独创性的诗歌来。
我认为选材一定要小而新,要有独特性,也就是要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闪光点,把细微的东西写得富有诗意。
3。
掌握要领,注重修辞。
在写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比如排比、对偶、拟人等,使诗句显得更加工整而精炼。
这样写出的诗句会显得更优美、更有感染力。
如果你觉得有趣,可以多阅读一些古典诗词,或者从诗刊上选一些比较优美的诗句背下来,熟读成诵。
在写作诗歌时,就会很自然地调动起来。
比如以记叙的方式来写一首《七夕节》,可以这样描述:在一个飘着柔和清香的夜晚,一对年轻男女站在小河边,看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
我突然有了灵感,想到了用“她”字和“他”字来作为诗歌的主体,并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尾又点明了“今夕是何夕”的主题,这样写出来的诗歌,一定会显得清新脱俗,充满诗情画意。
写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写古诗的方法与技巧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简练、精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让人们在阅读中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写古诗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写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一、押韵技巧古诗的韵律是其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押韵是体现古诗韵律的关键。
押韵分为平仄、声韵和韵脚三个方面。
平仄是指古诗中的字音有高低之分,高音为仄,低音为平。
在古诗中,平仄相间,平平仄仄的格律最为常见。
声韵是指古诗中的字音有相同的音调,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中的“烈”和“月”是同一声韵。
韵脚是指古诗中的末尾字音相同,如“静夜思”中的“思”和“泪”是同一韵脚。
在写古诗时,要注意押韵的平仄、声韵和韵脚,这样才能使古诗具有韵律美。
二、形象描写技巧古诗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著称,形象描写是古诗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形象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明月和霜都是代表性的形象,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夜晚的寂静和清冷。
2.使用具体的词汇。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的“西岭”、“千秋雪”、“东吴”和“万里船”都是具体的词汇,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景象。
3.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的“孤城”和“万仞山”都是比喻手法,能够生动地表现出黄河的壮阔和孤独。
三、情感表达技巧古诗需要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古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表达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真实的情感。
古诗需要表达出诗人真实的情感,不可虚构或夸张。
2.运用反衬手法。
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中的“远行客”和“天地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3.使用象征手法。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的“一江春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四、修辞手法古诗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竹韵格律学堂】古诗速成宝典

【竹韵格律学堂】古诗速成宝典主讲/ 荒岛荒岛老师大家晚上好!前两课分别有边义老师和疲惫的狼老师给大家讲了近体格律诗的基础知识以及写诗的六大要素。
今晚我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如何快速成为诗词“高手”的宝典。
古诗高手速成宝典最低的前提条件:1、小学学过拼音。
2、中学学过古文。
3、熟读或者通读过两三遍以下书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三百》《古诗十九首》。
当然最好还读过《陶渊明集》《楚辞》《稼轩文集》《世说》《花间集》。
以上三条可以弥补,第四、五条比较重要,就是资质了,如果达不到,那就没治了。
4、想象力要求晚上看到月亮不能总认为是烧饼。
5、测验不作弊智商达到七十以上。
这些年曾经有很多人来请教怎样创作古典诗词,怎样成为一个诗词高手。
只是由于本人懒惰,往往都是三言两语说个大概。
倚剑为此很是过意不去,而且自己也没有到那个程度,所以一直不敢领受人家一声师父。
几年以前一直就说写出来给大家看,直到今天才动笔。
我不去说那些什么格律音韵四声八病,也不说创意表达遣词练字。
我就以最简单的方式,让每一个有一定古文素养的人都能在半小时内成为一个全方位诗词高手,而且不用挥刀自宫。
对最低条件的理解与分析:具备了以上条件,基本就达到了一个诗词高手的必备因素。
拼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与古代平上去入的分类有许多共同点,虽然经过了几千年变迁。
阴平阳平大概其等于平声上声去声差不多就是古代的仄声,仄声中的入声,大部分已经消失,合并入去声里了。
也就是说,你按照拼音去创做,与精通音韵的专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吧。
并且咱们不是还有按照拼音方案出台的中华新韵嘛。
即使熟习音韵的人,很多也不拘泥。
如果将来意图提高,实在用的着那就买本书一边写一边翻。
尽管很多人号称格律派,不说倒背如流,我就不相信谁能每个字都记得住。
学过古文是确保你有最基本的古文知识,古文句式,不至于活在一个5000年文明的国度,却只能看懂最近几十年的文章。
熟读唐诗宋词,主要是培养一个诗词的感觉,顺便看看人家都是怎么组织语言的。
学习写作古体诗的写作技巧

学习写作古体诗的写作技巧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优美的诗意表达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启迪。
学习写作古体诗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情感与表达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习写作古体诗的技巧。
一、熟悉古体诗的基本形式和格律古体诗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种形式。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共二十个字;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共二十八个字。
在写作时,要注意每个字的使用和位置,形成合理的句子结构和韵律。
另外,格律规定了古体诗的韵脚、押韵和诗句的对仗等,要注意遵守格律的要求。
二、培养古体诗的审美意识写作古体诗需要培养对于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识。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领略古体诗的风采和韵味,了解其中的意境和形式美。
通过培养审美意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体诗的写作要求,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古体诗追求的是唯美的意境和精炼的文字表达。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歌颂英雄等方式,塑造出独特的意境。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注意用词和修辞的功力古体诗强调准确、质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
在用词和修辞时,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准确的词汇,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如运用对仗、联想、借代等方式,营造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同时,也要注意句式的变化和句子的平衡,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五、注重修炼和积累写作古体诗需要不断的修炼和积累。
可以多参与写诗的讨论和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
另外,积累作品和书信、日记等,培养写作的习惯和素材。
总之,学习写作古体诗需要我们对古体诗的形式和格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古体诗的审美意识,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注意用词和修辞的功力,同时也要进行修炼和积累。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古体诗的写作技巧,创作出优秀的古体诗作品。
诗词怎样写

关于写好诗词的方法
写好一首诗词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和注意:
1.熟悉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格律、韵部、平仄、押韵等基本要素。
2.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诗词是通过感知和表达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需要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生活。
3.勤于练习:写好一首诗词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尝试,不断地琢磨和调整,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4.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优秀的诗词作品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5.注意语言的精炼和美感: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需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美感,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总之,写好一首诗词需要不断地学习、练习和尝试,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写古诗的技巧

写古诗的技巧
古诗主要写自然、人情、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题材是写好一首古诗的关键。
2. 注意节奏和韵律
古诗一般有五言、七言、八言等不同的韵律,写作时要注意每个字的音节和韵脚,使之符合韵律。
3. 用典巧妙
古诗中常使用典故和比喻手法,能够增加诗歌的含义和意境,但要注意用典不要太多,不要过分华丽。
4. 运用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这些手法可以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5. 注意形象描写
古诗中形象描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描写,可以使诗歌更加真实、感人,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6. 把握节奏和情感
古诗的节奏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写好一首古诗,就必须把握好节奏和情感,使之相得益彰。
7. 打磨细节
古诗的细节决定了它的质量,要想让一首古诗更加出色,就必须打磨细节,使之更加完美。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写作要点(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1。
平仄的分别:一声二声为平。
三声四声为仄。
2。
对仗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第二课:诗体四言诗(诗经体)骚体诗(楚辞体)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散曲(小令,散曲)现代白话自由体诗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
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韵表里有严格分类。
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
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
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2,押韵的忌讳: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
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F,避免轻声字押韵G,避免同意字押韵第四课:近体诗格律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2,只压平声韵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例:1234567 ,1234567(首联)1234567 ,1234567(颔联)1234567 ,1234567(颈联)1234567 ,1234567(尾联)二,近体诗的平仄基本句型1,平起入韵式 2种: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2,平起不入韵式2种: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入韵式 2种: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4,仄起不入韵式2种: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确立了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后,下边一句尽量与上边刚好相对就好了。
严格的也可以对照“平仄格式”往里边填字。
但一定注意!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
(平仄格式后边附录中将给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第五课:词唐诗宋词,所谓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严格规定。
填词入门相对简单,可在网上直接收索词牌格律,严格按平仄及韵填入字就可以了。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例: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词的基本规则讲到这,基本就入门了,后边有更多繁复的技巧及更复杂的规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看。
第六课:诗词的更多规则及技巧一、平仄声调平仄,是声调的讲究。
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
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
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
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
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
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
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
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
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二、绝句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
1、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2、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3、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4、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起承转合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
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
“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一)并列式。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
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三)转折式。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
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四)因果式。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
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四、律句对粘凡句式符合平仄两两相间的,其中只有一个单,或在句尾,或的句中。
合乎这一组合原则的就是律句,不符合这一组合原则的就是拗句。
五言律句有四种:平起式:A 平平仄仄平 a 平平平仄仄仄起或:B 仄仄平平仄 b 仄仄仄平平七言律句也有四种:仄起式:A 仄仄平平仄仄平 a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起式:B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面已介绍了什么是“律句”和律句的几种类型。
两个律句构成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所谓对,是指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关系,两句的平仄要求相对,即平仄相反:上平则下仄,上仄则下平。
如出句a型,与b型相对;出句B型,与A型相对。
在五、七言中各有一个单字:五言a、b的第一字和七言a、b的的第三字,可以不对。
在律诗中,出句总是仄声收尾,对句则是平声收尾。
关于“粘”,这里是指相邻两联之间的关系,即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的平仄要相粘,就是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同。
对照前面“平仄格式”中的格律诗谱,一看便知。
五、律诗对仗对仗是律诗中的规定,是一种修辞讲究,是艺术手法的问题,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
既然,对仗是律诗的格律要素之一,就必须对仗工整和自然。
一首律诗共有四联,一般要求是颔联(三四两句)和颈联(五六两句)对仗,首联(一二两句)和尾联(七八两句)可不对仗;当然,诗人创作水平高的,也有四联皆对仗的,但不是格律硬性规定。
上面讲律诗对仗是正格,已经定型,初学写诗者应严格遵循。
另有别格诗体:(一)偷春体。
在五言律诗基本形成但又尚未完全定型的齐梁时期,有一种首联用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好比梅花偷春色而先开的现象。
(二)对仗多于两联。
除中间两联对仗外,如首联以仄声收尾不入韵,也往往用对仗;也有中间两联对仗,尾联也用对仗;甚至于四联皆用对仗的。
(三)对仗少于两联。
在别格之中,也有只用一联对仗的;甚至个别也有全首不用对仗的,只是平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极为罕见,就不作为律诗了。
律诗对仗以正格为标准。
别格中(一)是独特的体式而不为失律;第(二)条写作水平较高者可仿效;第(三)条不可为之。
五、关于韵我国诗词曲的押韵标准,在各历史时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三个时期:(一)唐代以前的诗,是以当时口语为标准押韵的。
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古诗、乐府、古赋等,只是据当时口语,大体押韵,那时还无所谓韵书。
(二)唐代以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押韵是以韵书为标准的。
以唐韵为标准,成了通用的标准韵书。
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曲依“中原音韵”。
(三)“五四”运动后至今,有押旧韵,也有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即以《诗韵新编》为准。
五、关于词(一)词体形式:按照不同划分标准,词分为多种形式,具体有下列:(1)段数划分。
词有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