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泄泻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泄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泄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泄泻在《内经》中称为A.下利B.下痢C.泄D.泻E.滞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A.《医宗必读》B.《景岳全书》C.《脾胃论》D.《医学必悟》E.《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A解析:《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
泄泻一病,《内经》以“泄”称之,汉唐书包括在“下利”之中,唐宋以后才统称“泄泻”。
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滑稀如水而势急下者称为泻。
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3.泄泻主要是由哪个脏器功能失调造成的A.肺B.肝C.脾D.肾E.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4.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体虚久病E.房劳过度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没有里急后重,痢疾有里急后重B.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D.泄泻病在脾胃,痢疾病在大肠E.泄泻大便无赤白脓血,痢疾有赤白脓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属下列哪项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食滞胃肠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点,下列哪项无鉴别意义A.泻下稀薄或赤白黏胨B.泻下爽利与否C.里急后重之有无D.泻下次数之多少E.泻下有无脓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患者,男,34岁。
腹痛拒按,脘腹胀满,痛则欲泻,泻则痛减,嗳腐吞酸,厌食,苔厚腻,脉滑,最适宜方剂A.枳实导滞丸加减B.柴胡疏肝散加减C.越鞠丸加减D.保和丸加减E.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患者,女,38岁,泄泻腹痛,泻下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阵作,烦热口渴,尿黄,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 泄泻

2.泄泻与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 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 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 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 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 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 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 般预后良好。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暴泻以湿盛为主, 多因湿盛伤牌,或食滞生湿,壅滞中焦,脾为湿困所致,病 属实证。久泻多偏于虚证,由脾虚不运而生湿,或他脏及 脾,如肝木克脾,或肾虚火不暖脾,水谷不化所致。
【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 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病因病机】
泄泻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 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 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 见。湿邪易困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 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 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
2.饮食所伤
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 化,或恣食肥甘辛辣,致湿热内蕴,或恣啖生冷,寒气伤中, 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 清浊不分,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 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 常,遂致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日:“凡遇怒气 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
中医内科学试题(2)【精选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泄泻的治疗原则A.消食导滞B.清热利湿C.芳香化湿,解表散寒D.健脾益气,化湿止泻E.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导滞【答案】E2、患者石淋日久,症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其主方为A.补中益气汤加减B.无比山药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D.大补元煎E.举元煎【答案】A3、下列哪些是惊悸的发病特点A.多为阵发性B.实证居多C.可自行缓解D.病情较重E.多与情绪因素有关【答案】A B C E4、最早记载呃逆相关论述的是哪一部医著A.《金匮要略》B.《医宗金鉴》C.《黄帝内经》D.《诸病源候论》E.《脾胃论》【答案】C5、泄泻的治法有A.温肾健脾,固涩让泻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C.消食导滞,和中止泻D.清肠化湿,调气和血E.芳香化湿,解表散寒【答案】A B C E6、吴某,男,42岁。
患重症肌无力多年,近日劳累后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面浮而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若中气不足可用下列何方A.补中益气汤B.四君子汤C.六君子汤D.归脾汤E.香砂六君子汤【答案】A7、最早记载呃逆相关论述的是哪一部医著A.《金匮要略》B.《医宗金鉴》C.《黄帝内经》D.《诸病源候论》E.《脾胃论》【答案】C8、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有A.气能生津B.津能化气C.气能摄津D.津能化血E.血含津液【答案】A B C D E9、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是A.黄疽急速加深呈深黄色B.掉黄或染衣着色C.黄色不泽D.黄色晦暗E.黄色鲜明【答案】E10、患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宜选用A.白虎汤B.羚角钩藤汤C.竹叶石膏汤D.增液承气汤E.清营汤【答案】A D11、下列各项,属于寒湿腰痛主症特点的是A.腰部冷痛重着B.静卧腰痛减轻C.寒冷或阴雨天气加重D.脉象沉而迟缓E.腰部转侧不利【答案】A C D E12、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答案】A13、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中医内科学试题(8)【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各项,属于实喘主症的是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答案】A C D E2、脾胃虚弱之泄泻的主要症状有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答案】D3、感冒的主要病因是A.寒邪B.湿邪C.燥邪D.风邪E.火邪【答案】D4、下列关于中风代表方对应正确的是A.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B.风痰阻络——半夏白术天麻汤C.痰热腑实——星蒌承气汤D.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E.阴虚风动——镇肝息风汤【答案】A B C D E5、聚证的主要病位在A.肝B.心C.脾D.肾E.肺【答案】A C6、腰痛腰酸,不耐久立,遇劳加重,时发时止,舌淡,脉细者,治疗可选用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左归丸D.知柏地黄丸E.六味地黄丸【答案】A B7、感冒的主要病因是A.寒邪B.湿邪C.燥邪D.风邪E.火邪【答案】D8、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治法宜首选A.补气活血B.回阳救逆C.补气回阳D.补养气血E.养血活血【答案】D9、下列几组中,两脏可同有血虚证候的是A.心.脾B.肝.脾C.心.肺D.心.肝E.肝.肾【答案】D10、患者,女,66岁。
发现血糖升高10年,目前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本证候的证机概要是A.肺脏燥热,津液失布B.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C.气阴不足,脾失健运D.肾阴亏虚,肾失固摄E.肾精不足,失于濡养【答案】B11、腹痛中虚脏寒证可选用的方剂是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附子理中汤D.良附丸E.枳实导滞丸【答案】A B C12、患者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当用A.交泰丸B.酸枣仁汤C.安神定志丸D.归脾汤E.黄连温胆汤【答案】E13、《黄帝内经》中郁的概念包括A.木郁B.火郁C.土郁D.金郁E.水郁【答案】A B C D E14、下列属于腹痛的病因的是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抑郁D.脾胃虚弱E.跌仆损伤【答案】A B C D E15、治疗痰饮的总则是A.发汗B.利水C.逐饮D.温化E.祛湿【答案】D16、贾某,男,65岁。
泄泻的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泄泻的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泄泻病机的理论,哪个是符合中医理论的?a) 脾胃虚寒b) 肝胆湿热c) 心肺气虚d) 肾阴不足2. 患者主诉腹泻已经持续一周,大便稀薄,呈黄色,舌苔白腻,脉沉弦。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最可能是:a) 寒泄b) 热泄c) 湿泄d) 脾虚泄3. 下列哪种药物不适合治疗湿热型泄泻?a) 黄连b) 白茅根c) 苍术d) 厚朴4. 泄泻的治疗中,下列哪种治疗方法是禁忌的?a) 使用止泻药物b) 调整饮食结构c) 应激性减轻d) 保持适当运动5. 下列哪种中药最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a) 附子b) 肉桂c) 五味子d) 白术6. 中医中用来治疗泄泻的药物有几味?a) 1-10味b) 11-20味c) 21-30味d) 30味以上7. 以下哪种食物不适合泄泻患者饮食?a) 白粥b) 豆浆c) 红糖d) 苹果汁8. 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出现质地稀薄和腹泻,伴有腹胀、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最可能是:a) 大肠湿热b) 脾胃虚寒c) 腑实湿热d) 肾阳虚寒9. 患者出现腹泻已有一周,大便呈稀薄样,胃脘部疼痛,喜按可缓解,味咸,口渴欲饮,舌苔腻,脉沉滑。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最可能是:a) 湿热泄泻b) 阳明湿热c) 气郁导致湿热d) 脾肾阳虚10. 患者出现泄泻已经持续两天,大便数量明显增多,质地稀薄,伴有腹痛,舌苔白腻,脉滑。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最可能是:a) 脾虚湿泄b) 寒湿泄泻c) 湿热泄泻d) 湿寒泄泻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1. 泄泻是中医常见的病症。
2. 小便黄,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型泄泻的典型表现。
3. 脾胃虚寒型泄泻的治疗应以温中补脾为主。
4. 心肺气虚型泄泻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主。
5. 肝胆湿热型泄泻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
6. 泄泻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如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外感寒热等。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
泄泻中医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泄泻中医护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1. 泄泻的症状包括()。
A. 腹泻B. 便秘C. 腹痛D. 消化不良答案:A2. 泄泻的主要病因是()。
A. 饮食不当B. 感染病毒C. 运动过度D. 长期压力答案:B3. 中医治疗泄泻常用的方剂是()。
A. 保和丸B. 止泻片C. 延胡索胶囊D. 调胃承气汤答案:D4. 泻痢型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 大便稀溏,频繁排便B. 大便干燥,不易排便C. 大便中带有血液D. 大便伴有腹痛和腹胀答案:A5. 根据中医理论,泄泻主要与()失调有关。
A. 脾胃B. 肺脾C. 肝胆D. 肾脾答案:A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20分,共100分)1. 请简要介绍中医对泄泻的病机分析和治疗原则。
答:中医认为泄泻是由于脾胃失调导致的,常见病机有湿热蕴结、脾虚湿盛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可选用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中药药方用于泄泻的治疗。
答:常见的中药药方包括保和丸、藿香正气水、茯苓大麦糍粥等,具体的方剂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
3. 泄泻时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饮食调理?答: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粥、面条、蔬菜等清淡食物,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请说明中医护理对泄泻患者的重要性。
答:中医护理在泄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患者的饮食调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及提供情绪支持和疾病知识教育等。
5. 请简述中医泄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答:中医泄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注意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力、情绪和营养状况,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论述题(共1题,50分)请以中医护理角度,论述泄泻的防治措施。
答:泄泻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患者应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粥、面条、蔬菜等清淡食物,避免吃过多的生冷食物刺激脾胃,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情况的发生。
中医内科学(泄泻)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泄泻)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案例分析题1.治疗久泻,不宜过用A.分利B.健脾C.补肾D.升提E.固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泄泻2.从下列泻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A.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B.泄下粪色黄褐而臭C.泄泻如水D.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E.时溏时泄,水谷不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泄泻3.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多在黎明之前B.肠鸣即泻,泻后痛减C.形寒肢冷D.粪便黄褐而臭E.腰膝酸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泄泻4.湿热泄泻的代表方是A.葛根芩连汤B.清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桃花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泄泻5.因脾胃虚寒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泄泻6.寒湿泄泻选用下列何方最佳A.葛根芩连汤B.理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六君子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泄泻7.泄泻调护不正确的是A.多吃瓜果以补充体液B.注意饮食调养C.大便后温水清洗肛门D.痊愈后体育锻炼E.精神调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泄泻8.患者,男,72岁。
久泻未愈,每日黎明前登厕,泻下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苔白脉沉细。
治法错误的为A.健脾B.温肾C.固涩D.理气E.止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泄泻9.患者腹痛泄泻,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诱发或加重,多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治当A.调和脾胃B.疏肝和胃C.抑肝扶脾D.解郁疏肝E.泄肝除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泄泻10.患者泻下物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舌苔白腻,脉濡缓者,治法是A.清热利湿B.消食导滞C.温补脾胃,固涩止泻D.芳香化湿,解表散寒E.抑肝扶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泄泻11.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吞腐酸,厌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中医内科学-26泄泻

合 污 而 下
并 入 泄 大 泻 肠
病因病机
小结:
☻病机关键:脾虚湿盛。外因以湿为主, 内因以脾虚为关键。然脾虚则内湿由生,湿 盛则脾阳被遏,故两者之间以脾为主要矛盾。 脾虚与湿之间也往往互为影响。 ☻病变脏腑:病位在脾、胃、小肠、大肠, 并与肝肾有关。但重点在脾,大小肠的功能 都是在脾的主宰下进行的;内伤诸因,只有 影响到脾的运化,才可能致泻。故张景岳有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
概述
历史沿革:
《内经》 ☻根据不同性状的粪便和泄泻程度,提出 骛泄、飧泄、濡泄、洞泄、注下等名称。 ☻全面阐述各种泄泻的病因病机,明确指 出风、寒、热、湿以及饮食、起居、情志等 因素均与泄泻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病脏腑与 脾、胃、大小肠有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清气在 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
病案讨论一
张某,女, 47岁。反复腹泻2年,大便 日行4~5次,质烂,时夹不消化食物,甚至 如水样,夹少量粘液,伴有腹痛,为便前 阵痛,泻后痛减,精神欠振,紧张时腹泻 易作,时有腹胀,胃纳一般,夜寐欠安。 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肠镜检查示: 慢性结肠炎。
病案讨论二 李某,男,62岁。大便溏薄3年,日行3、 4次,大便臭秽,无粘冻脓血,伴有腹部冷 痛,喜温,畏寒,乏力,口干口苦,时有 烦躁,胃纳不佳,夜寐尚安。舌淡,苔黄 腻 ,脉细滑数。肠镜检查示:“结肠粘膜 充血水肿,未见溃疡和新生物”。
概述
☻在治法上,针对腑实热结,逼津下趋而 利清水之证,提出三承气汤“通因通用”泻 下止利之法;对于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中 焦升降失调而致下利者,选用诸泻心汤及乌 梅丸等辛开苦降、温清并用,开拓了泄泻的 辨证治疗。 宋代: ☻许叔微《普及本事方》中对连年腹痛泄 泻,休作无时者,以冷痼积滞立论,选用大 黄、巴豆、附子等温下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泄泻试题及答案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稀糊状或水样,并伴
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内科学对泄泻有着详
细的研究和论述,并提供了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下面将为您展示
一些关于中医内科学泄泻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和了解有所
帮助。
一、选择题
1. 泄泻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导致的湿热内蕴和脾胃失调。
A. 寒冷
B. 湿热
C. 风寒
D. 湿热相搏
答案:B. 湿热
2. 下列哪种类型的泄泻有贪凉喜热、大便稀烂、呈黄色、腹痛腹胀、口渴喜饮、尿短赤的特点?
A. 寒泄
B. 湿泄
C. 热泄
D. 风泄
答案:C. 热泄
3. 中医内科学中将泄泻分为几个类型?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B. 4个
4. 下列哪种类型的泄泻有大便先谈后急、腹痛腹胀、舌苔白或微黄的特点?
A. 寒泄
B. 湿泄
C. 热泄
D. 风泄
答案:A. 寒泄
5. 中医内科学治疗泄泻的常用方剂是()。
A. 葛根汤
B. 保和丸
C. 五苓散
D. 健胃消食倩
答案:C. 五苓散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湿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答:湿泄的病因主要是湿邪内蕴,导致脾胃失调。
患者常有贪凉喜热、大便稀烂、呈黄色、腹痛腹胀、口渴喜饮、尿短赤的症状。
治疗原则是祛湿利水、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等。
2. 请简述热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答:热泄的病因主要是湿热内蕴,导致脾胃失调。
患者常有大便稀烂、呈黄色、腹痛腹胀、口渴喜饮、舌苔黄燥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凉脾散等。
3. 请简述寒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答:寒泄的病因主要是寒冷侵袭,导致脾胃失调。
患者常有大便先谈后急、腹痛腹胀、舌苔白或微黄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温中汤等。
4. 请简述风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答:风泄的病因主要是风邪侵袭,导致脾胃失调。
患者常有大便呈黄色、不成形、恶心纳差、舌质红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祛风行气、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平胃散等。
三、问答题
1. 中医内科学泄泻病症辨析中,通便剂和降逆剂的使用原则分别是
什么?
答:通便剂主要适用于脾虚便溏、湿泄等病症,其治疗原则是健脾
和胃,祛湿利水。
降逆剂主要适用于肝郁脾虚等病症,其治疗原则是
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2. 请列举两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泄泻的方剂,并简述其组方原则。
答:常用的中医治疗泄泻方剂有五苓散和保和丸。
五苓散的组方原
则是以石斛、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为主要药材,合用于治疗脾
胃湿泄。
保和丸的组方原则是以木香、苏子、厚朴、陈皮为主要药材,合用于治疗脾胃气逆、便溏等症。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泄泻的试题及答案,包括选择题、简答
题和问答题。
通过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解析,读者可以更
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医内科学中有关泄泻的知识。
在实践中,中医医生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希
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