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可制造性
面向电子组装的PCB可制造性设计

【 关键词 】印 制板; 可制 造性 设计; 电子 组装; 焊 盘
■ 鲜 飞 武 汉华 中数 控 股份 有限公 司
1 。 前言
2 .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 M的概念和作用
D F M ( D e s i g n F o r M a n u f a c t u r e )技术 ,即可 制造 性 技术 ,主要研 究产 品本 身的物 理设计与制 造系统各部分 之间的相 互关 系,并把 它用于产品设计 中 以便将 整个制
A n a l y s i s ) 、试制 前分析 ( B a s i c P r e — R e l e a s e A n a l y s i s ) 和试制后分析 ( P o s t — R e l e a s e R e v i e w ) 。不同阶段的实施
5 4 蔓
黧 2 0 1 3  ̄ - - 2 , E J 第 1 期
随着 产 品 的微 型化 、复 杂 化 ,P C B( 印制 板 )的组 装
以解决 。这种设计概念及设计方法可缩短产 品投放 市场 的时 间、降低成本 、提 高产量 。以往 ,公司通 常的做法 是 :新产 品从 设计 到生产 乃至 交付用 户使用的过程总是 从 一个部 门提 交到下一个部门,这种 过程是一个顺序工 程 。出于 各环节 串行,生产准 备只能在设计完全结束后 起动 ,延长 了产品开发时间 ,丧失 了占领市场 的机会 。 更严重的是设计与制造的严重分离 ,产 品设计和开发 部 门没有及时吸收制造和工程部 门对新产 品的改进 意见 ,
PCB设计的可制造性ppt

为了提高PCB设计的可制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处理,这会增加制造成 本和生产成本。
环保要求提高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对PCB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在设计阶段考 虑环保因素,提高PCB设计的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智能化设计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PCB设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设计与制程能力
总结词
PCB设计的可制造性要求充分考虑设计与制程能力,确保设 计符合制程规范。
详细描述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如加工精度、层 数、线宽和间距等。此外,还应注意PCB尺寸、形状和结构 的设计,以使其符合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要求。
表面处理与防护
总结词
表面处理和防护对于PCB的可制造性具有重要影响。
自动化设计与制程技术
PCB设计软件
使用具备自动化功能的PCB设计软件,可提高设 计效率和准确性。
CAM软件
通过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实现自动化 生产编程,减少人工操作失误。
PCB质量检测
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测,提高检测效 率和准确性,降低漏检率。
可测试性与可维修性
制定测试计划
在设计初期考虑测试需求,制定合理的测试计划,确保可测试性 。
05
pcb度互联(hdi)板的设计
HDI板特点
高密度、多层、微型化、复杂 化。
设计难点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电 磁屏蔽、散热等问题。
解决策略
采用压合式连接、微孔定位、 精确对位等技术。
案例二:柔性板的设计与制造
01
02
03
柔性板特点
轻、薄、可弯曲、可折叠 。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一部分。
它是由一种基层材料(通常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通过印刷或压合技术固定在基层上的导电层构成的。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是一系列准则和要求,用于确保PCB的设计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首先,对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布局和布线。
布局指的是元件在PCB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而布线则是指通过导线将元件连接在一起。
在布局方面,应该根据电路的需求和元件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噪音。
在布线方面,应该注意导线的长度、走线的宽度和间距,以及阻抗匹配和传输速率等因素。
其次,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包括了对于孔的规定。
在PCB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板上打孔以安装元件。
对于孔的规定,包括孔的类型(如贴片孔、通孔等)、孔的直径和位置等。
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元件的尺寸和安装的要求,以及后续的焊接和连接等操作。
此外,在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中还包括了对于焊盘和焊接的要求。
焊盘是指用于连接元件和导线的金属圆盘。
对于焊盘的规定,包括焊盘的形状、尺寸和间距等。
而对于焊接的要求,包括焊接的方法、焊点的形状和强度等。
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后续的维修和升级等操作。
最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应该包括对于阻焊和丝印的要求。
阻焊是一种覆盖在PCB表面的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和焊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阻焊的规定,包括阻焊的类型、颜色和厚度等。
丝印则是一种印刷在PCB表面的文字和标记,用于标识元件和线路的位置和功能。
对于丝印的规定,包括丝印的颜色、位置和字体等。
总的来说,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PCB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重复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这些准则和要求涵盖了PCB布局和布线、孔的规定、焊盘和焊接的要求,以及阻焊和丝印等方面。
PCBA工艺可制造性的基本概念介绍ppt

《PCBA设计及可靠性》
THANK YOU.
静电防护
在PCBA制造过程中,静电是一个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导致元器件损坏或性能下降。
洁净度要求
PCBA制造过程中,对环境中的尘埃、颗粒物等污染物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和 可靠性。
05
总结
总结本次介绍的要点
01
PCBA工艺可制造性是指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 的电路板结构、制定规范的制板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高效率、低 成本、高质量的PCBA制作。
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 电子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电子制造企业 需要关注PCBA工艺的可制造性问题。通过对PCBA工 艺可制造性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 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 的市场竞争力。
采用专业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如Cadence、 Synopsys等。
设计优化
通过软件工具进行布局优化、布线优化、信号完整性仿真等,提 高PCBA的可制造性。
数据分析
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制造问题和风险,提 前进行规避和优化。
案例三:环境因素对可制造性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
对于PCBA制造来说,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制造过程中的元器件性能和 焊接质量产生影响。
率。
软件模块化
02
将软件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软件测试和验证
03
对软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可靠
性。
环境优化
生产环境设置
PCB知识与可制造性设计

PCB知识与可制造性设计主编:陈宏凡1 前言本课程是讲述现代PCB制作工艺简介,规格参数对产品,加工要求及成本的影响,如何综合合理利用这些参数达到我们的设计目标。
使学员了解PCB设计的重要参数及部分设计技巧,引导学员开拓思维,用设计的方法为产品的可靠高效生产服务。
2 目录3.1、PCB名词解释。
3.2、PCB相关概念及生产流程简介。
3.3、PCB的相关参数与讲解。
3.4、PCB生产过程的限制条件和关键管控点。
3.5、贴片,波峰焊,装配对PCB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3.6、PCB可制造性设计之:拼板。
3.7、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焊盘设计。
3.8、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绿油防焊。
3.9、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白油丝印。
3.10、PCB可制造性设计之:过孔。
3.11、PCB可制造性设计之:光学点。
3.12、PCB可制造性设计之:零件选用。
3.13、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置件布线。
3.14、PCB可制造性设计之:其他技巧与产品优化设计。
3.15、总结3 正文3.1、PCB名词解释。
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亚洲,美洲叫法)PWB:印制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欧洲叫法)。
PCB和PWB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全球各区域的叫法不一样。
在BYD,印制电路板我们还是叫做PCB。
3.2、PCB相关概念及生产流程简介。
3.2.1 PCB的部分概念。
FR-4:玻璃纤维板材的统称。
FR-4里面因为纤维及胶的含量不一致及厚度,厂商不同可以细分出超过1000种板材。
这些板材的特性不一,需要了解其特性,衡量自己本省的实际需求后进行合理选择。
铜箔:附着在FR-4板材上面的金属铜层被叫做铜箔。
铜箔厚度使用“盎司/OZ”作为单位。
其概念为“1OZ=28.35克/平方英尺=35微米=1.35mil”。
表面工艺:PCB表面外露铜箔使用的处理工艺方式。
常见表面工艺有无铅喷锡,有铅喷锡,电金,化金,化银,化锡,OSP。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性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布局PCB电路板时所需考虑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性和性能。
一、尺寸规范1.PCB电路板的尺寸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最小尺寸、最大尺寸和板上零部件之间的间距。
2.确保电路板的边缘清晰、平整,并防止零部件或钳具与电路板边缘重叠。
二、层规范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层次和层的数量,确保原理图和布局文件的一致性。
2.定义PCB的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和垫层、焊盘层等的位置和规格。
三、元件布局规范1. 合理布局元件,以最小化路径长度和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2.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焊接工序和维修。
四、接线规范1.线路走向应简洁、直接,避免交叉和环形走线。
2.确保信号和电源线路之间的隔离,并使用正确的引脚布局和接线技术。
五、电路可靠性规范1.选择适当的层次和厚度,以确保足够强度和刚度。
2.确保电路板表面和感应部件光滑,以防止划伤和损坏。
六、焊接规范1.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焊盘尺寸和间距,以方便后续的手工或自动焊接。
2.制定适当的焊盘和焊缺陷防范措施,以最小化焊接问题的发生。
七、标准规范1. 遵循IPC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标准,以确保PCB的制造符合国际标准。
2.正确标注和命名电路板上的元件和信号,以方便生产和测试。
八、生产文件和图纸规范1.提供准确和详细的生产文件和图纸,包括层叠图、金属化孔、引线表和拼图图等。
2.确保文件和图纸的易读性和可修改性。
九、封装规范1.选择适当的封装类型和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
2.避免使用不常见或过于复杂的封装,以确保可靠的元件焊接和连接。
PCBA工艺可制造性的基本概念介绍

pcba工艺可制造性的基本概念介绍汇报人:日期:•pcba工艺可制造性概述•pcba设计对工艺可制造性的影响•pcba材料对工艺可制造性的影响•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高pcba工艺可制造性的建议和策略目录01pcba工艺可制造性概述定义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工艺可制造性是指在设计阶段,评估PCB板及其组件在制造过程中实现可靠、高效及低成本的制造工艺的能力。
重要性工艺可制造性评估对于PCB板及组件的批量生产至关重要,可确保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废品率。
定义与重要性包括布局、走线、过孔等设计因素,影响信号完整性、生产效率及成本。
PCB板设计组件的类型、大小及布局影响生产流程和成本。
组件选型与布局原材料、人工成本及供应链管理等影响总成本和交货期。
制造成本与供应链管理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流程和工艺技术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制造流程与工艺技术工艺可制造性的影响因素工艺可制造性的评估方法评估PCB板和组件的设计是否符合制造要求,检查布局、走线等设计因素。
设计审查仿真与建模试制与验证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利用仿真软件和建模工具预测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小批量生产中测试和验证PCB板和组件的制造工艺及质量。
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瓶颈和问题,持续改进制造工艺和流程。
02pcba设计对工艺可制造性的影响PCB板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例如最大和最小板尺寸、板厚度等。
电路板尺寸和形状元件间距和布局层数和材料元件的间距和布局应考虑制造过程中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布线的能力。
PCB板的层数和材料应考虑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以及电路板的功能需求。
03设计规则与限制0201元件选择元件的选择应考虑其规格、性能、可靠性以及制造能力,例如封装类型、引脚间距等。
元件布局元件的布局应考虑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散热性能以及信号质量,同时也要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
面向电子装联的PCB可制造性设计

ST M 技术中的关键 , 也是 ST M 工艺质量 的保证 , 并有助 于提 高生产效率 。本文就表 面安装 P B C 设计时
需考虑的一些制造工艺性问题进行 了阐述, PB 给 C 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参考。
维普资讯
L一 封 装
t[ Jf tm l] l i! ft
c№
。
eg
e…
…
.
叫
面向电子装联的 P CB可制造 司
摘要 : 当前电子产品 日 月异 , 求电路板 高密度 组装, 新 要 安装方式 由表 面安装 (M ) S T 取代通孔插装
关键 词 :印制板 ; 制造 性设 计 ; 可 电子装 联
DFM fPCB cn o Elc r n c s m b y o Fa i g t e t o isAs e l
Xl AN e F i
( ieh meT lc mmu iainT c n lge o, t, h n4 0 7 ,hn Fb r o ee o nc t e h oo isC . d Wu a 3 0 4C ia) o L
t ek yo u f c un c oo n ua a t eo h e fS ra e Mo t Te hn l g a d g r e fSMT aiy a d i a n r a e efce c fp o ci n . e y n qu lt , n t n i c e s fiin y o r du to . Th C
越关键的作用。 而在制造环节 , 如何在生产中用更短
的导人 时 间获得 更 高可制造 性 和制造 质 量 的新 产 品 越来越 成 为有识 之 士所 追求 的核心竞 争力 。 在 电子产 品的制造 中 , 随着 产 品的微 型化 、 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可制造性
一、PCB可制造性概念
1、PCB可制造性设计:从广义上讲,包括了产品的制造、测试、返工、维修等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可行性;狭义上讲是指产品制造的可行性。
2、针对PCB可制造性设计包括两方面:
(1)PCB的可制造性 (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 );(2)PCB贴装、组装的可制造性( DFA:Design for Assembly ) ;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比如:BGA周围3MM内不要放置元器件,其目的就是为了利于返修BGA。
3、可制造性设计的目的:
可制造性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就是从产品开发设计时起,就考虑到可制造性和可测试性,使设计和制造之间紧密联系,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一次成功的目的。
DFM是保证PCB设计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
DFM具有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是企业产品取得成功的途径。
4、PCB可制造性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的选择;
(2)多层板的叠层结构设计;
(3)电路图形设计:孔和焊盘的设计要求、线路设计、阻焊设计、字符设计;
(4)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
下面将对PCB可制造性设计的以上四个方面逐一讲解:
5、板材的种类:
(a)覆铜箔基板(Copper-clad Laminate)简称CCL,由铜箔(皮)、树脂(肉)、增强材料(骨)、功能性添加物(组织)组成,是PCB加工的主要基础物料。
上图所示即经常讲到的芯板,也就是Core。
其上下是有铜箔,中间层是介质材料。
生益FR-4,其中间层是介质材料也是PP片。
(b)树脂类板材:环氧树脂( epoxy )、聚亚酰胺树脂( Polyimide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ethylene,简称PTFE 或TEFLON)、B一三氮树脂(Bismaleimide Triazine 简称BT、二亚苯基醚树脂(PPO)等
6、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
(i)Er ---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会随温度变化,在0-70度的温度范围内,其最大变化范围可以达到20%。
介电常数的变化导致线路延时的变化;温度越高,延时越大。
介电常数还会随信号频率变化,频率越高介电常数越小。
100M以下可以用4.5计算板间电容以及延时。
高频信号对材料的要求:
常用的FR4材料,相对空气的介电常数是 4.2-4.6;Rogers4350的介电常数是3.48;Rogers4003的介电常数是3.38。
(ii)Df --- 介质损耗:
电介质材料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由于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之谓介质损耗。
通常以介质损耗因数tanδ表示。
Er和tanδ是成正比的; Df值越低,其能量损耗越小,这对高频信号来说非常重要。
稳定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质损耗是高频信号所必需的。
(iii)Tg值--- 玻璃化温度值: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区域时,基板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板的玻璃化温度(Tg)。
也就是说,Tg是基材保持刚性的最高温度 (℃)。
通常Tg≥150℃,称为中Tg板材;Tg≥170℃,称作高Tg板材。
普通FR-4,例如:生益FR-4 S1141的TG=130℃。
基板的tg值高,则印制板的耐热性、耐潮湿性、耐化学性、耐稳定性等特征都会提高和改善,这对加工高密度、多层板非常关键。
(iv)Td --- 热裂解温度:
Td值越高,板材耐热性越好,这对无铅焊接非常重要。
(v)CTE --- 热膨胀系数:
随着印制板精密化、多层化以及BGA、CSP等技术的发展,对覆铜板尺寸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虽然和生产工艺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构成覆铜板的三种原材料:树脂、增强材料、铜箔。
通常采取的方法是(1)对树脂进行改性,如改性环氧树脂(2)降低树脂的含量比例,但这样会降低基板的电绝缘性能和化学性能;铜箔对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影响比较小。
7、板材:
(1)FR-4(玻纤布含浸环氧树脂敷铜基板):是目前最流行的敷铜板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抗化学性和耐热性,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电、航空航天。
(2)PTFE(聚四氟乙烯):该基材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稳定的介电常数和很小的介质损耗因素,但这种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很低(Tg约25℃),因而刚性很差。
主要应用于卫星通讯、微波高频电路。
(3)非PTFE高频微波板:陶瓷填充、玻璃强化碳氢化合物,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采用FR4的生产参数来生产,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速、射频、微波电路。
常用FR4基板规格:
介绍一下软板材料:以PI为基础的软板材料。
从以上可见杜邦无胶软板材料优于生益有胶软板材料。
四层板的外层基铜一般采用0.5OZ,成品将做到1OZ,内层基铜一般都是按1OZ。
以PTFE或填充陶瓷为基础的高频板材有:
高导热---金属铝基板材料:
8、材料选用的原则:
a. 印制板的类型
b. 制造工艺
c. 工作及贮存环境
d. 机械性能要求
e. 电气性能要求
f. 特殊性能要求(如:阻燃性等等)
g. 板材与所安装的元器件的热膨账系数相匹配(用于SMT时考虑)
通常1oZ的铜 1mm 可以走1A电流。
9、无铅焊接对板材的要求
无铅化PCB实验和应用表明,一味采用高Tg和低CTE 基材,如果树脂的分解温度Td低(≤320℃),耐热性能不能有所提高、改善。
应选择低Tg、高分解温度Td树脂组成的基材(LGHD)或高Tg、高Td的树脂组成的基材(HGHD),才能得到更好的耐热PCB可靠性能。
因此,影响无铅化PCB耐热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基材中树脂的热分解温度(Td),只有提高基材中树脂的热分解温度( IPC草案规定TD≥330℃或340℃ ),才能保证无铅化PCB的耐热可靠性问题。
10、PP片----半固化片:
由树脂和增强材料组成,是多层板制作时的黏结绝缘层,受到高温后会软化、流动,一段时间后又会硬化,起到粘接各层芯板和外层铜箔的作用,是多层印制板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层压材料。
PP片与双面胶的作用是一致的。
常用半固化片规格:
11、铜箔的选择:
铜箔是印制板的主要导电体,铜纯度在99.8%以上,按照铜箔的不同制法可分为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两大类。
(1)压延铜箔:是将铜板经过多次重复辊轧而制成的原箔,根据要求进行粗化处理。
由于压延加工工艺的限制,其宽度很难满足刚性覆铜板的要求,所以在刚性覆铜板上使用极少;由于压延铜箔耐折性和弹性系数大于电解铜箔,故适于柔性覆铜箔上;
(2)电解铜箔:是将铜先溶解制成溶液,再在专用的电解设备中将硫酸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沉积而制成铜箔,然后根据要求对原箔进行表面处理、耐热层处理和防氧化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再与半固化片压合得到覆铜箔基板。
12、叠层结构设计,
叠层设计原则:工艺可制造性、可靠性、耐电压、翘曲度、阻抗、成本。
13、PCB板层设置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