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水电开发对大通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与防控

2023年1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1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1-0034-11收稿日期:2022-03-02;网络首发日期:2022-11-30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1129.1509.001.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21926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39011,51879274)作者简介:刘家宏(1977-),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
E-mail:liujh@iwhr.com通讯作者:周晋军(1989-),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工程水文研究。
E-mail:zhoujj@bjut.edu.cn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与防控研究综述刘家宏1,周晋军2,王 浩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2.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摘要:伴随超标准巨震、极端暴雨洪水、巨型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极端载荷作用下梯级水电枢纽群的灾害风险分析与防控等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为分析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研究现状,绘制了国内外水库大坝溃坝事件的时间序列图,分析了梯级水电枢纽群的风险特征,总结评述了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和巨灾防控研究进展,主要结论如下:1)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风险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2)梯级水电枢纽群风险分析方面主要聚焦于梯级水库连溃概率的分析和计算,对于溃决可能产生的巨灾损失的量化研究不足,缺乏对巨灾因子及其相关影响作用下巨灾风险的评估;3)缺乏对梯级枢纽群灾害链的阻断技术研究和应急避险方案设计研究。
为此提出了梯级水电枢纽群可能最大灾难(ProbableMaximumDisaster,PMD)的科学内涵,考虑可能遭遇的多种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特征,分析相互因果关系和极端荷载组合情况,初步建立了PMD评估的理论模型,为绘制梯级水电枢纽群在巨灾情景下的灾难空间外包线和估算PMD损失上限值提供科学依据,为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2 0 1 7年 7月 第3 9卷 第 4期
地 下水
Gr o u nd wa t e r
J u 1 ., 2 0 1 7
V o 1 . 3 9 NO. 4
大 通 河 跨 流 域 引 水 和 梯 级 水 电 站 建 设 对 径 流 的影 响分 析
李 小 荣
( 甘肃 省 兰州水 文水 资源 勘测 局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 大通 河是黄 河 上 游 支 流一湟 水 的 最 大一 级 支 流 , 流域 呈 狭 长 地 带 , 地 形 西北 高 , 东南低 , 干 流全 长
Ab s t r a c t : Th e Da t o n g Ri v e r i s t h e l a r g e s t t r i b u t a r y o f Hu a n g s h u i w h i c h i s t h e u p p e r r e a c h e s o f t h e Ye l l o w Ri v e r .T h e b a — s i n i s i n t h e n a r r o w a r e a,t h e n o r t h w e s t o f t h e t e r r a i n i s h i g h,wh i l e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i s l o w a n d t h e t o t a l l e n g t h i s 5 6 0. 7 k m ,t h e
长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对策

长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对策刘跃文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指导老师:舒秋贵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对其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是水能的开发,更是举足轻重。
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又给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管理保护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1.1水资源情况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余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8%,多年平均入海量约9600亿m3,相当于黄、淮、海滦河河川径流总量的5倍半,居世界第3位。
其干流流经中国西中东地区的11个省市,众多支流辐射南北。
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437条,有1万km2以上的有49条,8万km2以上的有8条,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等大支流均超过了10万km2。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为2.68亿kw,可能开发量为1.97亿kw,年开发电量为10270亿kw.h。
占全国可能开发量的53.4%,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长江流域水资源特征见表一1.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保护着中下游平原的7500多万人口,耕地约600万亩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提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措施,对防洪建设进行了部署,加大了堤防建设投资力度,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大大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堤防的防洪能力。
近几年,面对经常性旱灾,各地奋力抗灾,取得了社会安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的巨大胜利。
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根据抗旱需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蓄引堤的作用。
(2)水资源工程数量可观,效益巨大。
据2000年统计,长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工程4.6万余座,总库容1600多亿耐。
水能梯级开发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
家,全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kW,经济可 开 发 容 量 为 3 . 8 亿 k W 。在 水 能 梯 级 开 发 带 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 之 产 生 。我 国 几 十 年 的 水 电 建 设 经 验 也 已 证明:水能梯级开发需要从全流域考虑, 在进行流域开发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对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程 度 , 使 其 发 挥 环 境 、经 济 综合效益。
环 境 科 学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NO.1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水能梯级开发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彭国涛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系 四川 6 1 0 2 0 7 )
关于我国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思考

关于我国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思考张虎成;闫海鱼;邱兴春【摘要】开展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必要程序.通过分析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此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和建议.%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assessment of river hydropower cascade development not only is the extension and deepen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but also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in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management.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assessment of river hydropower cascade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main problems are present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年(卷),期】2013(039)007【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环境影响后评价;水电梯级开发;现状;措施【作者】张虎成;闫海鱼;邱兴春【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8;TV213.20 引言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它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和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①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②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③为其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④检查工程项目环保设施 "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⑤检查环境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为了从宏观层面统筹考虑流域性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对环境的总体影响、优化流域性环保措施站网的总体布局,节约资金提高保护效率,补救流域性规划环评的缺失或不足,从全流域角度统筹考虑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发现流域性水电工程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后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展流域性环境影响后评价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意义不言而喻.1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不同程序,目前已经开展的还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的提出就是缘于环评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环评制度的深入贯彻及环评的实际效果和作用,认为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对原评价的验证和补充.目前,我国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对某些大中型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试点工作.开展较多的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水利水电项目为:丹江口水利枢纽、河北潘家口水利枢纽、广东高州水库、鹤地水库、湖南韶山灌区、河南宿鸭湖水库、山东陈垓灌区、内蒙永济灌区、西藏自治区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上述后评价基本上肯定了这些项目已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同时指出了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结论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这些项目的综合效益作出了贡献[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为了尝试与探索这种工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及相关的评价技术,根据国内水电开发建设已经基本建成的两条河流,曾于2007年,在贵州乌江和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3,4]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随后其他流域也相应根据自己的建设进程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针对水库群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国家还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和技术导则,但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展重点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既是流域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延续,同时也是强化水电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国外,关于建设项目事后环境管理方面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是环境审计.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响应环境立法---对污染者实行重罚,美国率先采用了环境审计.1988年,欧洲经济委员会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ECE)通过对l1个案例研究的比较分析,确定那些已成功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项目所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从而使其他的项目以此为鉴来改进实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同时还提出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用途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确定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分类以及实施程序等[5].2 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1)梯级完建不充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河流上规划的梯级完全按规划建成并稳定运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并不完全.各个梯级分别处于不同的建设期,这会导致开展整个流域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整体滞后.因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特征就是针对基本完建并运行3至5年的梯级开展的,而对于尚未动工或处于建设期的梯级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不大.(2)环境本底基本数据严重缺乏.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特点之一是针对单个建设项目,其二是评价工作不系统、不深入,有的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前期流域环境的本底环境基础数据严重缺乏.这就会导致在开展此流域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时无工程建设前的数据可以参比对照,因而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建设前后的环境变化.(3)环境影响管理要求不统一.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只规定了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另外,针对一些未批先建、未开展过规划环评的流域开发项目,为了弥补前期环保手续缺项并同时总结前期开发行为的经验教训,并指导下一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责令这些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这些要求也只是明确了单项工程需开展后评价,但对流域整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无哪些河流需要开展流域性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而全国的各大河流基本已有各大水电开发集团负责开发建设,为了节省经费,很少有建设单位主动提出开展此类工作,即使开展也是迫于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压力不情愿的行为.(4)河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完善.虽然目前在某些具备开展此项工作条件的河流上开展了类似的工作,但河流或流域性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方法手段尚不成熟、完善,导致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无据可依,随意性较大.评价的技术方法基本也延用传统的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着眼于整个流域的系统研究技术方法还较为缺乏,得出的后评价结论尚存在不足.3 对策措施及建议(1)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通过前期评价与工程建成后的环境变迁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流域开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而环境质量的变化也是一个较为漫长、持续的过程.通常河流水电开发涉及的流域范围大,评价范围较广、时空变化系列较长,但通常也因历史资料积累有限等的诸多限制因素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明确阐述.因此,考虑流域后评价工作时应提前做好资料的储备与分析;同时建议,开展类似的后评价工作时最好在整个梯级完建后并开展3~5年的监测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电站建成后的实际影响.考虑到后评价项目为今后环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针对较大流域的水电规划应作好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便于后续后评价项目总结时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动态的后评价,了解水电开发或其他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所引起的环境影响,以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2)开展相关的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我国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工作尚未成体系.建议,今后着重从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入手,逐步在更大层面上开展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工作,这样从小到大,从局部至全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后评价体系与技术方法;从而保证后评价工作的科学进行.(3)累积影响研究正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开展累积性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大区域多梯级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从较大时空尺度考虑多个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累积影响,有利于从区域整体上预防或减缓累积环境效应,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后续的监测计划,以保证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与实践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建议今后在相关领域适时开展专题研究.(4)目前有关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实施程序和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评价体系与一般评价体系)及技术方法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出台相关的制度,明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频次、责任主体单位、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不同地域环境特点应关注的重点问题等.(5)鉴于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与前评价和环境本底数据进行对比的,因此本底环境数据的积累非常重要.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还主要是收集零散的资料和有限的现状调查来评价的,有限的数据和调查对后评价结论的形成具有很大制约性.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如渔政管理部门定期的对河流水生生态开展调查)履行政府职能,为客观科学地开展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或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帮助.参考文献:[1]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 沈毅,吴丽娜,王红瑞,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展及主要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2005,25(1):56-59.[3] 陈国柱,张虎成,金泽华,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报告[R].贵阳: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4] 黄玉胜,寇晓梅,蒋立哲,等.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R].西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5]UnitedNationsEconmicCommissionforEurope(UNECS).Post-Project Analysisi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New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90.。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樊晓东 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近几年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需要,程投运,给水量调度工作带来更为复杂影响。
梯级水库群关系到全流域的调水、防洪、灌溉、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需要。
依据“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提出对上游大型水库蓄、放水实施合理联合调度运行模式,并对如何发挥“二库多级”水库梯级群联合调度运行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流域 梯级水库 联合调度1.流域概况及上游开发现况1.1流域概况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海西洲祁连山脉天峻县托勒南山,干流全长560.7km,流域面积为15130km²,是黄河二级支流及湟水河最大一级支流。
根据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干流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95亿m³,年均流量91.8m³/s。
1.2规划开发现状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对滚动开发中小水电站条件相对有利,青海省水电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18座梯级水电站开发,增加到如今规划34座水电站开发。
纳子峡水电站是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的“龙头”水库,最大坝高121.5m,总库容7.83亿m3,总装机容量8.7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
石头峡水电站位于纳子峡下游十几公里处,最大坝高123.1m,总库容9.76亿m3,总装机容量9.76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是“引大济湟”跨流域调水“龙头”调节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等功能,主要职能是满足调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需要,水利发电并不是其主要功能。
2.大通河水量调度现状及存在问题2.1水量调度现状目前已建成“引大济秦”和“引大济湟”2处调水工程,调水总量将达到12.3亿m³,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2.6%。
梯级电站不断开发和调水工程建成对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梯级水电站在汛期的无序蓄、放水致使洪水流经河道暴涨暴落,给下游发电用水、防洪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李小荣【摘要】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运用1956~2015年60年实测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黄河流域上游湟水水系的大通河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通河流域近20 a径流量总体呈衰减趋势,天堂~享堂站径流量随河长及集水面积增加而减小,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自上游至下游逐渐显著.而梯级电站对对流域洪水过程影响较大,人为蓄放水,使天然的洪水过程由平稳状态转变为剧烈变化状态,对局部河段的冲刷作用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稳定性以及下游河段防洪造成一定的影响.水资源密集开发等人类活动使大通河中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呈现破碎化、片断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跨流域引水;梯级水电站;径流影响;大通河【作者】李小荣【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4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加大,梯级电站的建成运行,特别是在西北缺水地区,实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河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因此,开展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河流特性的影响分析,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托勒南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乐都、民和以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红古等11个县(区),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附近流入湟水。
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
第14章 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简析

第十四章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简析14.1 引言该项目为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规划中的的第六梯级水库电站。
该项目所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可使七都溪的水能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是一种高度干预河流生态的活动,不但会从根本上改变河流和流域的生态系统、资源情势和社会结构,而且对环境影响也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累积性等特征。
对于每一个梯级水电站来说,虽然开发工程发生于点上,但对生态影响却可能上及源头、下至河口,从而造成流域性影响。
因此,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持有流域观念,是一种以单项开发工程(点)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兼有流域开发规划(线)环境影响评价性质的工作。
由于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尚未进行,故有必要对该项目所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14.2 水电梯级开发概况七都溪是宁德仅次霍童溪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县境内虎贝乡第一旗.流径白岩,洋中,大泽溪,大港,管仓,马坂.在七都注入三沙湾.河流深切,支流派生.沿途有溪坂尾溪,洋中溪,石后溪,华镜溪等支流汇入.干流全长58公里,流域面积333.45平方公里.总落差820米,平均坡降14.13‰.城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之中低山区.河流穿行于崇山峻岭间.河床陡峻,水流湍急.落差主要集中在虎贝桥头村至洋中长潭11.7公里河道和洋中乡下山村至大港之间.虎贝至桥头段,长潭至林坂以及溪口以下河段.处于山间盘谷高丘洪冲积地貌单元中,地形起伏小,地势平缓,阶地明显,形成山谷小盆地,宜于修建蓄水工程.流域植被覆盖良好,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径流深1425毫米.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桥头水库电站——正常蓄水位810米,坝高55米,控制集雨面积2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1.32秒立方米,有效库容1703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8000kw,保证出力2124kw,多年平均年电能1721万kw·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级水电开发对大通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黄维东;牛最荣;刘彦娥;王毓森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2016(036)004
【摘要】应用大通河流域实测洪水资料和水利普查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梯级水电开发对流域洪水过程和洪水特征的影响,建立了梯级水电站数量与洪水涨落率、涨落频次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流域水电站数量的增多,洪水过程变化频繁,洪水涨落率增大,涨落频次增多;梯级水电开发使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增大了19.7%~21.5%,最大洪峰传播时间减少了6.1%,而对次洪水总量的影响较小.研究水文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对加强流域水电站统一调度、水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8页(P58-65)
【作者】黄维东;牛最荣;刘彦娥;王毓森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浅谈火溪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J], 李云辉
2.火溪河流域梯级电站基于低碳经济下的水电开发新思路 [J], 宁杰城
3.鱼庄河流域水电开发及塘房庙水库、老虎山梯级水电站 [J], 喻建清
4.浅谈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J], 樊晓东
5.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J], 袁小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