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浅谈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 高寒 , 多暴雨 , 昼夜温差大 。发 源 于青 海省海西州 蒙古藏族 自治州 天峻县木 里 , 止 于青 海 省 民 和 县享 堂 注 入 湟 水 河 ,大 通 河 系 山
区河 流 , 比降 大 , 蕴藏 着 丰 富 的水 能 资 源 。 总长 54 5 k 流 域 面 积 1 3 m , 窄 长矩 形 和 羽 状 。其 m, 5 10k 呈 中 青 海 省 境 内流 域 面 积 1 7 m , 道 平 均 比 295k 河
1 大通 河水 资源基本情 况及 开发现况
11大 通 河水 电资 源基 本 情 况 .
大通河是湟水河的一级支流 , 河二级支流 , 黄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1—62
滩、 东旭 、 东旭 二级 、 甘禅 口等 1 6座水 电站 , 机 装 容量 1 .万 k 1 8 m。分径流式和引水式水 电站 , 中 其 雪龙滩 、 玉龙滩 、 甘禅 口等为引水式电站 。
环境存在 的影响 ; 并针对这些影 响, 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 以便于最大限度地保 护( 或不破坏) 现有生态环境 , 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电资
源, 为类似水 电开发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 词 : 电开发 ; 水 环境保护 ; 高原 ; 青海省
中 图 分 类 号 :V7 T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9 7 1 ( 0 2 0 — 3 0 0 10 — 7 6 2 1 )9 0 2 — 3
化能源结构 ,促进 当地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电大坝在 防洪 、 水 灌溉 、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 保障人 口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另一方 面, 建设期和运行期也确实存在开 山爆破 , 断水 断 流, 河流两岸 的青 山被剃成了秃头 , 部分河段绿 水 消 失 露 出 干 涸 的河 床 现 象 。水 电站 大 坝 阻 隔影 响 河 流 连 通 性 , 文 变 化 、 没 而 导 致 的移 民安 置 , 水 淹
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近年来,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给水电站带来了巨大的运行压力,再加上水电站运行年限增加、设备老化、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制约水电站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正视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在保持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定量水能发电,要致力于追求水电站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国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已经不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水电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待完善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电站环境一般湿度较大,而且尘土较多,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不完全封闭的消防报警控制模块的控制面板导电甚至短路;其次,水电站中存在许多大功率的强电设备,比如断路器、电刨、隔离开关等,这些设备会产生脉冲群干扰到水电站的火灾报警设备,从而导致系统中的敏感元件误动或者损坏;最后,由于报警回路总线有很多的接入端,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线间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进而导致设备接地故障。
1.2人才培训制度有待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加以,尤其是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先进的设备,水电站运行需要这些先进设备,更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能够驾驭先进设备的专业人才。
水电站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想实现水电站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训。
但是目前,水电站管理培训工作存在缺失,水电站技术人员参与岗位技术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进修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平均水平偏低,导致水电站运行效率不高,设备运行故障和运行隐患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3水电站监管工作不到位水电站监控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导致监控工作不到位的最主要的原因。
水电站监管不严会直接影响到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运行时缺少严格的建立制度依据,容易发生混乱。
1.4事故应急体制不够健全水电站往往建立在偏远的山区,运行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也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关于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几点思考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任何一处疏漏或错误都可能引发工程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对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不容小觑,下面就几点关于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合理利用各类勘察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勘察技术也日新月异,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应充分利用各种勘察技术手段,根据勘察区域的地貌、地质条件等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勘察技术,确保勘察精准、可靠。
如利用地质雷达、地形雷达、地球物理测量等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在复杂地质地形下的开挖施工出现事故或质量问题。
二、全面了解勘察区域地质情况在进行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充分掌握勘察区域的地质基础资料,了解勘察区域的地形、构造、地层、水文地质等情况,同时还需进行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基础信息,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三、严格遵守勘察规程和标准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标准,及时更新有关勘察技术和法规要求,确保勘察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同时,建立全面的勘察档案,对勘察过程、勘察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后续工程建设和管理。
四、实行合理的风险控制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实行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勘察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例如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等。
同时,在勘察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严格遵循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勘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事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开展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经过全面的地质勘察和细致的地形分析,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参考依据。
大通河流域近60年径流变化特征和趋势分析

收稿日期:2018-11-30作者简介:王大超,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水文学。
E-mail :2363736023@文章编号:1006-0081(2019)04-0017-05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西北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
河川径流决定了地表水资源的数量,是最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1]。
河流取水、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和全球气温升高、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变化,会影响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也使得流域水文要素序列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2-3];导致流域水文特征频率不一致和时空不对应,水文规律失真,使水文水利计算和水资源分析评价的成果出现偏差[4]。
大通河是西北地区少有水资源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达28.95亿m 3,目前流域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是建设梯级水电站和跨流域调水。
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大通河流域开发利用主要对生态环境和水文过程造成了负面影响[5],流域自上至下影响程度逐渐递增[6];近20a 来该流域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7];梯级电站建设对流域洪水过程影响较大[6],外调水工程直接导致上游尕大滩水文站径流减少[8],下游享堂水文站径流量也呈现递减趋势[9],流域径流深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8]。
分析大通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对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水利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大通河干流径流特征的已有研究中,未对整个干流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本文选用该河干流天堂和享堂水文站1956~2015年60a 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M-K 检验和Morlet 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河干流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周期、突变特征和趋势。
2大通河概况大通河是湟水一级支流,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境内,在上游祁连和刚察县称默勒河,在中游门源县名为浩门河。
大通河流域海拔介于1700~5000m ,呈西北—东南走向,集水面积15130km 2,其中青海省内12943km 2。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大通河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几点思考◎ 樊晓东 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近几年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需要,程投运,给水量调度工作带来更为复杂影响。
梯级水库群关系到全流域的调水、防洪、灌溉、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需要。
依据“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提出对上游大型水库蓄、放水实施合理联合调度运行模式,并对如何发挥“二库多级”水库梯级群联合调度运行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流域 梯级水库 联合调度1.流域概况及上游开发现况1.1流域概况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海西洲祁连山脉天峻县托勒南山,干流全长560.7km,流域面积为15130km²,是黄河二级支流及湟水河最大一级支流。
根据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干流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95亿m³,年均流量91.8m³/s。
1.2规划开发现状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对滚动开发中小水电站条件相对有利,青海省水电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18座梯级水电站开发,增加到如今规划34座水电站开发。
纳子峡水电站是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的“龙头”水库,最大坝高121.5m,总库容7.83亿m3,总装机容量8.7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
石头峡水电站位于纳子峡下游十几公里处,最大坝高123.1m,总库容9.76亿m3,总装机容量9.76万kw,属II等大(2)型水库,是“引大济湟”跨流域调水“龙头”调节水库,兼有蓄水、调水、防洪、灌溉、发电、提升下游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等功能,主要职能是满足调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需要,水利发电并不是其主要功能。
2.大通河水量调度现状及存在问题2.1水量调度现状目前已建成“引大济秦”和“引大济湟”2处调水工程,调水总量将达到12.3亿m³,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2.6%。
梯级电站不断开发和调水工程建成对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梯级水电站在汛期的无序蓄、放水致使洪水流经河道暴涨暴落,给下游发电用水、防洪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大通河跨流域引水和梯级水电站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分析李小荣【摘要】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运用1956~2015年60年实测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黄河流域上游湟水水系的大通河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通河流域近20 a径流量总体呈衰减趋势,天堂~享堂站径流量随河长及集水面积增加而减小,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自上游至下游逐渐显著.而梯级电站对对流域洪水过程影响较大,人为蓄放水,使天然的洪水过程由平稳状态转变为剧烈变化状态,对局部河段的冲刷作用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稳定性以及下游河段防洪造成一定的影响.水资源密集开发等人类活动使大通河中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呈现破碎化、片断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跨流域引水;梯级水电站;径流影响;大通河【作者】李小荣【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4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加大,梯级电站的建成运行,特别是在西北缺水地区,实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河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因此,开展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河流特性的影响分析,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托勒南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乐都、民和以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红古等11个县(区),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附近流入湟水。
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
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

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刘赛艳;黄强;解阳阳;王义民【摘要】[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urst指数分别为0.70和0.58,表明径流减少趋势具有正持续性;(3)大通河上游径流在1989年出现突变,原因是1989年汛期发生大面积集中降水,因此突变不具有持续性;(4)大通河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在6,18及30年左右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5)气候变化是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是外调水工程)直接导致了上游径流的减少.[结论]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在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应引起重视.【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8页(P219-226)【关键词】大通河;径流变化;径流突变;R/S法;Cramer法;小波分析【作者】刘赛艳;黄强;解阳阳;王义民【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Pachauri在IPCC技术报告之六《气候变化与水》的序言中指出:“气候、淡水和各社会经济系统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维持河流连通性的思考

cn et i . ei scmb ig s e feoe n vr o et i t ne ac dh doo e oeti on cv B s e,o in s s cvr gf e n cvyi wa c srn ya r w r rjc it y d n iu or i i c itn r e o v n y p p sn
其 生态功能 的重要前提条 件和基础 。河流及其 支流犹如一个人 的身体,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并 互相依赖 。水系 的连通 就相 当于人体 的血液循 环 ,如果没有 了水系连通 ,河流生命将消亡 ; 如果河流某 一部位 的连通 性受阻 ,河流 的那一
组成部分 也不再健康 。
力 、水温 等 均是 沿程 连 续 分布 的, 映 了河 流 反 顺水流方 向的连续性 。河流 与周边湿地 、河流 岸坡 等 的水 力联 系 ,形成 了河 流横 向 的连 通 性 。 由于天 然河 床材 料 的透 水 性, 河流 与地 下
Chn ,t u r r o c me u tr au e ds g e t n n a o e a i. i a ip t f wa dc n e d c n eme rsa g s o s v s s s o o s n u i o b b
Ke wod : t cne ac ad yrp w r r et;vrcn et i y rswa r o rn y h do o epo sf e;on cv e sv n j i c it y
研究与探讨
R sac e e rh& D s u s n i si c o
水 利 水 电工 程 在 防 洪 、灌 溉 、供 水 、发
1 营养物质流和 能量流 空间连通性 . 2
河流 同 时也 是 生态 系 统营 养 物 质输 移 、 扩 散 的通道 。随着 河 流水文 一 力学过 程 的连 水 通 ,营养物 质 以河流为载体 ,也在河流纵 向、 横 向和垂 向进 行交换、扩散 、转化 、积 累和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水电流域开发的综合利用,是我国目前水电工程建设进入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我国每一条水电流域的整体规划、有序开发是保证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开发中,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流域开发整体规划环境保护水电工程
1大通河流域概况
大通河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刚察、祁连、海宴、门源、乐都等县,进入甘肃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民和县汇入湟水河。
流域总面积15133km2,其中青海省内流域面积12943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5.5%,甘肃省内流域面积219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4.5%。
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和黄河的二级支流,其多年平均径流量28.26亿m3,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海拔5174m,于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汇入湟水河。
大通河干流河道全长574.12km,其中青海境内河道长504.1km,总落差2295m,水能蕴藏量759×104kw,甘肃省境内河道长60.43km,落差575m,水能蕴藏量24.49×104kw,甘青两省共界河道长49.27km,落差306m,水能蕴藏量22.84×104kw。
2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开发现状
由于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比较好,对开发中小电站条件非常有利,因此青海、甘肃两省对大通河流域规划比较早。
由青海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共分18个梯级电站开发。
在流域上游结合大通河的综合水资源利用,修建两座高坝作为多年或年调节电站,其它电站均采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开发模式。
但由于青海、甘肃两省对水电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加上没有有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参与流域的主体开发,流域的开发引进了很多小企业,各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重,强占优良资源点,形成各点独立规划开发,上下不能兼顾和流域整体规划开发不能落实的格局。
流域内电站的数量由原规划的18座增加到32座,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14座水电站。
造成目前上游开发条件较差的武松塔拉、萨拉、海浪、纳子峡、石头峡,克图等高海拔、高坝大库容的电站,由于投资效益不理想,没有单位开发。
而中下游开发条件较好,电站自身经济效益较高的仙米、久干、多龙滩、雪龙滩、玉龙滩、东旭、东旭二级、寺沟口、卡索峡、学科滩、青岗峡、金沙峡、合桥、下滩、享堂一级、享堂二级等的水电站已建成投产发电。
剩余的江源、羊脖子湾、加定、朱叉峡、金沙二级、铁城、天王沟、杜家湾和铁家台电站均在规划建设中。
由于大通河是一个季节性较强的河流,平均每年7到9月三个月径流量占全年流量的60%以上。
目前所建电站的形式均为低坝径流式电站,没有任何调蓄水资源能力,因此造成了汛期大量弃水,枯水期无水发电,水资源利用率不到60%,加上各电站的独力规划开发,独立调度运行,缺少综合合理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梯级联合调度。
因此出现重复投入大,资源共享利用差等情况。
3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开发思考
水电开发是涉及能源、水利、航运、防洪、安全、国土、生态、林业等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关系到流域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如何综合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在做好统筹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和谐有序的开发,是进行流域规划开发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3.1流域整体规划、有序开发、合理调度,确保流域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修建一到两座具有年调节能力的高坝大水库电站,相互合理联系,调蓄调度水能,发挥水能的最大利用率,同时兼顾水资源的社会综合利用矛盾,取长补短,保证下游年径流量的均匀,并增大下游各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年发电量。
大通河流域电力开发现在就缺少这样的龙头电站,才出现水能利用率不到60%,每年至少已建成投产的16座流域电站综合发电量少发3.6亿度以上电量的情况。
3.2合理加快建设速度,提高流域整体效益。
对流域的整体规划开发,首先在流域上游建设龙头大水库电站,由于流域的龙头电站水库的调蓄作用,可降低下游各级电站的设计防洪标准,减少泄洪设施的设计规模,降低下游电站施工期拦洪困难和洪水干扰,减少下游各梯级电站的可变因素。
因此,对加快下游各梯级电站施工速度和流域的整体开发建设速度非常有利,同时也保证了下游各梯级电站质量、安全、稳定运行。
这对流域的整体建设速度、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反之,就会造成各电站的本身设计指标高。
施工、运行都要面临最高的防洪标准,因此重复投入高、浪费大、运行困难,开发建设工期均较长,增加了各个电站的成本,不能有效发挥流域整体开发效益。
3.3充分利用公共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占用过多的社会资源,降低流域开发成本。
流域水电站的整体规划开发,合理布局,可避免跑马围地的无序开发,破坏流域已规划的资源点,同时按整体的规划设计,可以对一个区域内整体建设办公、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生产料区,公共占地区等统一规划,可避免少征占土地和过多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区域内资源共享。
梯级电站连续开发,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共享优势和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场地的利用率。
合理安排各级水电站的施工进度,搭接错开梯级电站高峰施工期,减少各类资源的调进调出费用和工程的准备费用,保证稳定的人力资源、物资、财力资源。
对加快工程进度,又好又快稳定和谐的开发建设非常有益。
同时在一个区域内稳定均衡的开发建设,也便于对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流域整体规划统筹兼顾,还可保证合理的送出工程建设,避免重复浪费的投入。
大通河流域电站由于缺少整体规划控制、有序开发、各自为政,因此每一个电站基本上形成一套公用设施,平均5到10公里内一套设施。
这些投入大量占用了社会资源,又对流域内开发总成本提高很多,加上个别电站本可一级开发,为各自利益切分为二级来开发,大大增加了流域开发成本。
3.4统筹兼顾、重视流域规划,解决好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电站在建设开发期都要征占大量土地资源,电站建设完工后,又有很多土地闲置无用,很多的施工临建基础设施废弃,同时一座电站的开发建
设,也会新创造很多农田土地,形成区域内小的城镇经济带。
因此强调流域统筹整体规划中移民安置征地工作,就是在规划阶段搞好水库移民人口和淹没的实物性指标的调查研究,结合流域的整体规划,在开发顺序上需充分考虑流域开发中对土地资源的共用性和充分利用电站开发完闲置的土地,有计划安置移民。
因此在移民安置规划中,也要充分考虑流域开发的先后顺序,不同时段安置数量、规模、区域内的地理、人情、民族、文化等特点,结合流域开发闲置的资源、回归征占用土地和电站开发形成的经济城镇区,合理布局,统筹安置。
帮助水库移民提高重建水平。
带动移民生产方式的转型,增强移民的长期增收能力。
3.5做好流域的整体规划有序开发,实现各方利益的统筹兼顾。
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一般都承担很多社会功能,综合利用功能和社会安全功能。
流域内很多的电站又是跨行政区域建设,因此一座电站关系到各方的利益关系。
特别是龙头电站,由于所处位置及社会功能较大,单独开发龙头电站,就开发上而言,是非常不经济的。
因此就要对流域进行整体规划,引进一到两家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对流域统筹规划开发,国有大型企业开发商能做到梯级电站整体滚动开发,上、下游梯级电站之间水能资源充分利用,使梯级电站之间能够统一协调运行,同时规模效益也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接受防洪、发电、航运、泥沙、调水的统一调度,避免投资主体利益取向的不同而无法满足流域梯级电站的统一协调调度要求,影响流域社会综合利益的发挥和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4结束语
从大通河流域中小水电流域开发的现状可以看出,引进一批无实力的开发公司,对流域内多点同时开发,在一定时段内,快速的实现了一批电站建成投产,创造了效益,但却失去了长远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流域整体合理有序的规划开发,增加了流域开发的总体成本,降低了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使流域生态环境牺牲过大。
由于各公司为保自身利益,难以保证流域的统筹兼顾。
因此在水电站流域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流域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流域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力发电年鉴第五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资源复查成果.第26卷.青海省》.
[3]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