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那么你们了解过最传统的礼仪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古代五种礼制

古代五种礼制

古代五种礼制
中国古代五种礼制:
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以五种礼节来防止天下老百姓做坏事并教育他们理解、遵守这些礼制。

”这五种礼制便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合称。

1.吉礼:是祭祀鬼神的礼仪。

古代认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故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对象有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等。

2.凶礼:不单用于丧葬,也包括对天灾人祸(如饥馑、水旱、战败、寇乱等)的哀悼,有丧、荒、吊、祫(为清灾除病而祭祀)、恤等五种仪式。

3.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有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礼,包括军制、赋税、劳役、封疆、经界等仪制。

后多指军中的礼节。

4.宾礼: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所用的礼节,共有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八种。

5.嘉礼:指宴会和庆贺之礼节,内容比较复杂,有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shènfán,古代王侯祭社稷和宗庙所用的肉)、贺庆等六种。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深厚的礼仪文化,其中包含五礼,分别是夏礼、春礼、秋礼、朝礼和郊礼。

其中,夏礼、春礼、秋礼和朝礼又被称为“四礼”,被称为四礼,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和根深蒂固的仪式。

夏礼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仪式礼节,它是指祭祀神灵的仪式,是中国古代遵循的最重要的仪式。

为了纪念传说中的聪明古人,每年中国古代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月份,给家族的宗族神祭祀,这就是夏礼。

春礼是中国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通常是在农历正月举行的仪式礼节。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其目的是祈求年度丰收,向家族神表达谢意。

在春礼期间,人们会用磨坊磨掉一些米粒来表示祭祀,以示感恩。

秋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为中国古代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

主要面向宗族神,以表示谢意,并期望年度谷物丰收。

在秋礼期间,人们会磨掉一些小米,用以表示对神的祝福。

朝礼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朝礼。

它一般是在农历正月第一天举行,主要是在古代皇室大殿里举行,以表达百姓对皇帝的尊敬,并表达朝代的延续。

郊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要求家族的宗族神祭祀时在林子里举行仪式,以表达对神的景仰和诚挚的祝福。

郊礼也是祭祀仪式的一种,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举行,以表达对神的敬畏之心。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五礼的简介。

中国古代的五礼,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随着社会进步,这些传统仪式有所减少,但它们已成为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对礼仪文化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五礼不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标志,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一、传统礼仪的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传统礼仪包含了各种仪式、习俗和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礼仪。

二、日常生活礼仪1. 问候礼仪:在中国,人们常常以“你好”、“早上好”等问候语向对方示意尊重和关心。

2. 餐桌礼仪:进餐时要注意文雅的用餐姿势和吃饭的顺序,尊重长辈,遵循筷子使用的规范。

3. 拜访礼仪:拜访他人时,要轻轻敲门并主动问好,进入他人家中要注意礼貌和谦和。

三、庆典仪式礼仪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包含了订婚、过大礼、喜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承。

2. 葬礼仪式:中国葬礼注重尊重逝者,要穿戴得体,行为庄重,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3. 开业典礼:开业典礼要进行剪彩、鞭炮等传统仪式,展示出喜庆和祝福。

四、节日习俗礼仪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贴春联、贴福字、打年糕等一系列活动和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3. 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祈福和祭拜月神。

五、社交场合礼仪1. 商务礼仪:商务场合要注意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对方的权威和地位。

2. 宴会礼仪:参加宴会时要注意礼貌待人,不插话,注意礼仪,示意对宴会主人的感谢和赞赏。

3. 社交礼仪:与朋友和同事社交要懂得尊重私人空间和底线,交谈中避免争吵和过度亲密。

六、礼仪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礼仪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培养人们的尊重和谦和,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维护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传统礼仪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七、结语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继承传统礼仪,将其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传统仪式礼仪

中华民族传统仪式礼仪

中华民族传统仪式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仪式礼仪包括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
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2.入坐之礼——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3.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4.女子揖礼和福礼——女子揖礼用于日常行礼,而福礼(又叫:万福礼或道万福)用于同辈着汉服日常见面,辞别时。

中国古代的“五礼”

中国古代的“五礼”

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以来为礼仪之邦,传统礼仪⽂化贯穿在⼈们的⽣活当中,时时刻刻影响着⼈们的⽣活。

中国古代有“五礼”的说法,⼀个⽅⾯指的是公、侯、伯、⼦、男五等诸侯在朝廷上的礼仪;另⼀个⽅⾯指的就是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还有凶礼。

祭祀的事称为吉礼,冠婚的事称为嘉礼,宾客的事称为宾礼,军旅的事称为军礼,丧葬的事称为凶礼。

五礼的内容相当⼴泛,从反映⼈与天、地、⿁神的祭祀礼仪,到体现⼈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之间的交际礼仪;从表现⼈⽣历程的加冠、结婚、丧事、葬礼等礼仪,到⼈与⼈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的礼仪,包含了⽣活的各个⽅⾯,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崇尚礼仪的精神。

古代的周公创制了礼乐,成为了千古的规范。

时过境迁,然⽽礼乐的主旨仍然没有改变,它的精髓已经进⼊中华民族的⾻髓,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地上。

尤其是“五礼”,虽然现在所体现的⽅⾯不是处处相同,但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会发现在⽣活的各个⽅⾯存在着古代礼仪。

吉礼是五礼中的⾸要礼仪,主要是对天、地、⼈的祭祀典礼。

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

第⼀是祭天神,就是祭祀上天、⽇⽉星⾠、司命、风师、⾬师等。

农村⼈过年的时候会在院⼦的中间放上⾹炉,然后焚⾹烧纸,⽤来祭祀上天,祈求⼀家⼈的幸福平安,这就是最基本地祭祀上天的礼仪。

第⼆是祭地祗,即祭祀社稷、五帝、五岳;祭祀⼭林川泽;祭祀四⽅百物等等。

第三是祭⼈⿁,主要为春夏秋冬祭祀先王、先祖。

拿祭祀先祖来说,农村⼈会在过年的时节把逝去的先⼈的遗照(如果有的话)放置在桌⼦正中间,前边摆上⾹炉,献上糖果、吃⾷、酒茶等等,家⼈每天会焚⾹烧纸祭拜先祖,祈求家⾥平平顺顺。

嘉礼,从国家层⾯上看就是具有喜庆意义的礼仪活动,也包括⼀部分⽤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说君主登基、册封皇太⼦、策拜王侯、节⽇受朝贺、天⼦纳后妃、太⼦纳妃、公侯⼠⼤夫的婚礼、宴飨、饮酒等等这些活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

编号: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中国自古就被称之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非常重视。

在以前,中国还不是法制国家,治理国家就靠礼制。

靠礼制来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

国家有“吉、凶、军、宾、嘉”五礼,而个人的方方面面也有“生、冠、婚、丧、祭”五礼,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传统文化个人的“五礼”。

一、五礼之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二、五礼之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主要包括: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三、五礼之宾礼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

”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而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严谨的仪式礼仪,这就是“五礼”。

“五礼”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礼仪文化体系,内容包括内礼(礼节、礼仪)、外礼(礼乐、礼服)、礼教、礼记和礼解。

它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仪式的知识、追求及重视的一种文化精神。

礼节是古代五礼的基础。

礼节是中国古代人礼仪文化的核心,以建立礼仪关系为中心,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多种行为,如致意、待客、行礼、宴席等。

礼仪也是礼节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婚嫁、祭祀等方面,强调“以礼入学无以识事”,重视仪式的教育意义。

外礼是五礼的另一扇窗户,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礼乐、舞蹈、礼服等。

其中,礼乐代表着古代人们对音乐表演的一种文化追求,“歌咏音律,赞诵礼仪,体现古代宫廷文化的内涵。

舞蹈也是很重要的,其复杂的节奏、动作构成了古代礼乐的主要特征,象征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古代礼仪文化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礼服也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着古代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象征着人们的礼仪精神。

礼教是围绕着礼节、礼仪、礼乐、礼服等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强调了礼义之行,如“礼贤下士”、“仁义之礼”等。

这种强调礼仪精神的教育礼仪,也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认可和尊重。

礼记也是五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礼仪的精髓,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档案,它包括儒家礼记、周礼、小礼等内容,记载了古代礼设的情况,助力建立起古代的礼节文化,弘扬了古代的礼仪精神。

礼解是古代礼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礼仪体系中的礼节和礼仪,它不仅体现了礼节文化的丰富性,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如“三论”、“六直”等,都是古代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总之,古代五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精髓,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和认可,而且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的礼仪文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
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中国五大传统
礼仪,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
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五、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
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中国传统五类礼仪
根据《周礼》的记载,周代统治者按照行礼的性质,把礼划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为“五礼”,从而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

吉礼:祭祀之礼,祭鬼神。

凶礼:哀悯、吊唁、忧患敬怜者。

军礼:军事、政事所行礼。

宾礼:主与客交济礼。

嘉礼: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礼。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传统礼仪知识
1、座次
在中国排座次与国外不同,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2、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
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

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