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与压力的测量
第七章《力》基础知识点

2014春季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点第1节《力》知识点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o3、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b、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
4、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5、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a、直接作用(相互接触)b、间接作用(不接触)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b、速度的大小不变, 方向改变c、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改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2、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点4、力的示意图1、为了形象的描述力的三要素,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2、步骤:a、明确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b 、从力的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c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必须画在线段末端)。
d 、在箭头旁边标明表示力的字母(弹力F、重力G摩擦力f),有时候还要标出力的大小e 、同一副图中出现多个力时,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
知识点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间的力同时产生,无先后之分第2节《弹力》知识点1、形变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4、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知识点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分类:a、宏观:弹簧、橡皮筋一类物体形变产生的力b、微观: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3、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b、发生弹性形变4、作用效果:阻碍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动力(反抗形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测体温”: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D.“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受到的重力约为1N2.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D.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3.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一些物理实验,abcd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箭头表示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4.下列关于测量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时,为了便于视线平行读数,可适当举起量筒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与零刻度线对齐才能测量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D.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分度盘指针在中央红线附近等幅摆动,说明已经平衡5.下面对一些数据的估计正确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N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10s6.“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同学们都期盼举办体育艺术节。
假如失去重力,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 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风力使树枝弯曲B.压力使球和脸都变了形C.力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D.力使弹簧伸长9.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归纳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有1N3、条件:①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①速度大小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 力 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2物体.(3(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 3.力的作用效果:(1 (2注意: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2)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二、弹簧测力计5.弹力(1.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产生条件:(36.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认分度、看量程、先调零;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若未调零就使用,则要用读出来的示数减去未调零时指针所对应的示数.③弹簧测力计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三、重力7..(注:地球表面及附近注意:对重力的理解①的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①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也受到重力的作用.8..9.其中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10.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对重心的理解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①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12.常见的物体的重力:①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②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③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四、运动和力1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2(3)假如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远地运动下去.14.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2状态.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①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3.注意: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①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②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③锤头松了,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其套牢;④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⑤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⑥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⑦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⑧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惯性的利用: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要助跑.惯性的防范:安全带、公交车上的扶手.五、二力平衡16衡状态.17.二力平衡的条件(1(2(3(418.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a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六、摩擦力 20.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2)大小:总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2(3.(4.(5)增大有益的摩擦:a..b.粉、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c.变滚动为滑动。
第七章 力压力和位移的测量.ppt

2.双边差动变压器测量技术
u2
u2L
u2R
dM 2 L1i(t ) dt
dM 2 R1i(t ) dt
(7- 5)
优点:1) 磁阻RM不变
2) 二次线圈与一次线圈交链的匝数差动变化。
N2L1 N2R1 (7 - 6)
M2L1 (N2L10 N2L1)N1 / RM M0 M M0 kmx M2R1 (N2R10 N2R1)N1 / RM M0 M M0 kmx
速度加速度物位厚度距离7力压力和位移的测量模拟测量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位移计电感测微仪电容测微仪液位计线位移角位移电涡流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脉冲输出电涡流测微仪光电角度检测器数字测量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磁尺光栅脉冲编码器7力压力和位移的测量小位移的测量
7 力、压力和位移的测量
位移是物体上某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位置变动,位 移是矢量。
7.3.2 涡流式位移测量技术
涡流式:当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或者在磁场中运动时,在金属 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由于这种电流在金属导体内是自身闭合 的,因此称之为涡电流或涡流。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涡流效应演示
当电涡流线
圈与金属板的距
离x 减小时,电 涡流线圈的等效
电感L 减小,等 效电阻R 增大。 感抗XL 的变化比 R 的变化 大 得 多,流过电涡流
力、扭矩、应变 压力、温度变化
位移线 角位移
电参量 电信号
速度、 加速度
物位、厚度、 距离
机械工程中经常要求测量位移。 测量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测量点、测量方向和测 量系统,其中传感器对测量精度影响很大,必须特别重视。
7 力、压力和位移的测量
线位移 角位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弹力 B. 拉力不属于弹力 C. 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D.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例2、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 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5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 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C )
A. 0N B. 3N C. 15N D. 12N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 用效果。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 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示意图。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 力越大,线段越长。
小结 1.概念: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 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施__力__物体,一个叫受__力__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会受到受 力物体给它的反作用力的作用.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对于整个 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 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注意: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它 的形 状有关。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以用悬线法找物体 的重心。 ③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重力的单位是牛,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因此比值g的单位是牛每千克,符号是N/kg。其 中,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中,g可以取 10N/kg。
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 重力为9.8N。
总是竖直向下的,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
重心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A.—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一个中学生的重力为50N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下列对你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你的百米成绩是10sB.你的体积大约是5dm3C.你现在使用的物理试卷重约0.5ND.你使用的物理课本质量约460g3.“脚踢足球”,脚疼,受力物体是()A.足球B.脚C.人D.地面4.小军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物理课本大约重4N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l000g5.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一些物理实验,abcd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箭头表示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6.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实验数据的读取至关重要,下图中读数正确的一项是()A.秒表的示数为4min34.1s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C.物体长为4.5cmD.温度计示数为36℃7.如图所示,小明在家中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并在画框A点挂一根重垂线,从图中可以判断出()A.AB边是水平的B.墙面没有竖直C.A点比B点位置偏低D.A点比B点位置偏高8.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跳高时撑竿被压弯B.气球被压扁C.弹簧被拉长D.铅球沿曲线运动9.在弹簧弹性形变的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是()A.B.C.D.10.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小鱼的重力时,使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A.小鱼的重力B.弹簧对小鱼的拉力C.小鱼对弹簧的拉力D.小鱼和测力计的总重力11.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投出去的篮球受的力B.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受的力C.挂在竖直墙上的球受的力D.悬浮小球受到的力12.关于力的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B.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有施力物体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二、填空题13.如图为一种“水上飞行器”的精彩表演,其原理是“飞行器”喷射水柱的同时,水柱同时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通过操纵水柱喷射的方向,人可以实现悬停、翻滚、飞行等各种复杂的动作,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测量位移或应变测量力: (5)通过压磁效应来测力; (6)通过压电效应来测力;
①应变式测力系统---弹性元件的方法
力、力矩 弹性元件
机械变形
电信号
应变
传感器
弹性敏感元件利用弹性变形进行变换和测量的元件。在 机械量(力、压力、位移、速度等)测量常用的弹性敏 感元件有弹性梁、柱式筒、膜片、膜盒、弹簧管、波纹 管等
负压力( Negative pressure ):绝对压力低于大 气: 压力时的表压,简称负压。 真空( Vacuum ):低于大气压力的绝对压力。
7.2 测量方法
7.2.1 力的测量方法
(l)力平衡式测量法,是用一个已知力来平衡待测 的未知力。平衡力可以是已知质量的重力、电磁力和气 动力等;
(2)通过测量加速度测量力,将待测力F作用在一 质量m已知的物体上,使其产生加速度a,根据 a=F/ m实现测力;
石英晶体:性能稳定、动态响应好,机械强度高,线性范围 宽,多用于高精度高大量程测量, mN~MN。 压电陶瓷:压电常数远高于压电晶体,价格便宜,用途广泛
Q dij F
dij: 压电常数 主要用于动态力测量
③压磁式测力仪
压磁效应:工业纯铁、硅钢等铁磁材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磁导 率发生变化; 硅钢受压缩时,其导磁率沿应力方向下降,而沿应力的垂向增 加;在受拉伸时,导磁率变化正好相反。
力、压力测量
7.1 概念 7.1.1 力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种机械运动是力 或力矩传递的结果,因此力是最重要的物理量 之一;
力的动力效应:力改变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 力的静力效应:造成物体的变形。
(2)压力 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P=F/A 单位 : 帕斯卡(Pa)
1Pa=1N/m2
L N 20s0 2
L
2
L0
L L0
2、电容式弹性压力计
C A d0
C 2 d
C
d0
根据压力类型的不同可测绝对压力或差压。
式中,E为弹性 膜片的弹性模量; u为材料的泊松 比
大气压力: 由于大气重力,包围地球的大气对单位 面积的地球表面施加的压力。简称气压。它随天 气情况,海拔高度和纬度而变。
绝对压力(Absolute pressure): 相对于绝对真空 所测得的压力。
表压(Gauge pressure): 相对于大气压力的差压。 绝对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差压。
正压力( Positive pressure ):绝对压力高于大 气压力时的表压,简称正压。
U 0 U 4 ( R R 1 R R 2 R R 3 R R 4 ) U 4 k (1 2 3 4 )
测力仪电压灵敏度(mv/v):
U0 Ui
k40
k(1)F
2AE
通常选k=2
其他测力的方法
②压电式测力仪
利用压电材料(石英晶体、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将被测力 转换为与其成电测式压力测量仪
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将压力转换为 电压、电流信号或电荷信号输出,或是将弹 性体的形变转换为电阻量、电容量、电感量、 频率量等电学量输出。
类别: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等、压租式、 压电式
测量范围从数十帕至700兆帕不等。
1、 电感式(磁阻式)弹性压力计
U0FkUiN1/N2
输出感应电 势很大,可 测很大负荷, 达1MN以上, 精度1%。
7.2.2 压力测量
定义:垂直均匀地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又 称压强。压力测量仪表用来测量气体或液体压力,又 称压力表或压力计。
压力测量方法的分类
1. 弹性式压力计(Diaphragms)
– 弹簧管、波登管、膜片、膜盒、波纹管等
2、电测式压力仪(Electrical pressure gauge) 电阻应变式 电感式 电容式 压租式 压电式
3. 液体式压力计(Manometers)
U形管 槽式压力计 倾斜式U形管
①、弹性式压力计(Diaphragms)
根据弹性元件受力变形原理并利用机械结构将 变形量放大。
波顿管(Bourdon tubes)
典型的弹性体结构: 柱状测力仪
应变片的相对变形 :
l F
l AE E
Δl-------应变片的总变形 l--------应变片的基长 F------作用力 A------弹性元件的工作面积 E------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 σ------弹性元件的工作应力
弹性体的总应变:
012342(1 A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