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现状: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

合集下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作者:张国庆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11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去年9月29日挂牌成立、10月1日正式运营,至今已经一年了。

一年来,这个寄托着我们许多“新期待”的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事情。

在这里,我谈点自己的实际观察和体会。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年来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从改革层面上看上海自贸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全面成功。

它的工作亮点是以制订负面清单为依据,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以备案制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

现在,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企业,只要不涉及负面清单的,就不必审批,备个案就行了,五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备案手续。

一年来,区内新设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比例超过90%。

贸易便利化进展迅速,“单一窗口”的监管制度创新已经形成,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内资企业和负面清单外的外资企业四个工作日就可以领取到相关证照,比原来的29个工作日大为减少。

到2016年,所有的单据,如海关税费、相关规费、查验辅助作业服务费用的电子支付,以及船舶和贸易许可与证书、外汇、出口退税等,都可以在“单一窗口”里办理完毕。

围绕着“投资管理体制、贸易便利化、金融市场开放、事中事后监管、产业扩大开放”五个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和所形成的制度,正在走出自贸区,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二)从开放层面上看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在电信、金融、航运、建筑、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开放迈出了新步伐,目前已有283个项目落地。

金融创新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跨境使用全面开放,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取消部分外汇管理行政审批,以及对一些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简政放权,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自贸区金融服务业蓄势待发,近一年来,89家有金融牌照的机构,2000多家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已经入驻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一、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现状分析自贸区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流失问题2.政府服务亟待提升3.地方保护主义问题4.法律不健全5.信用评价考核还需完善二、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分析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主要有:1.无缝衔接国际市场2.投资管理透明3.税收优惠政策4.便利的资金流通机制5.全面开放的服务业三、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机遇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机遇主要有:1.外部环境趋势2.自贸区内创新型企业增长3.国家支持政策四、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营商环境的国际化、规范化趋势2.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趋势3.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优势4.政策体系所带来的趋势五、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对策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战略主要包括:1.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核心2.加强政策的创新性3.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4.针对性营销,吸引外商投资5.加强对营商环境的宣传、推广案例一: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夏理财的上海自贸区导入华夏理财是全球最大的基金之一,在2014年的时候,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并且成为了中国自贸区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在华夏理财导入之前,外国基金管理公司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首要考虑的就是获得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这需要严格过程和程序。

但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外国基金公司可以更加便利地开设公司、资产管理、基金募集等业务,并且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

案例二: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及物流提供了重要的便利,许多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自贸区为保税物流中心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了更加灵活的运营、海关贸易便利化、全方位的云服务支持等。

案例三: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运作环境、更加简便的行政流程和更加完善的服务机构。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设立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首个试点区域,上海自贸区承载着国内外广泛的期待。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选址优势上海自贸区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毗邻全球第一大港口城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享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和区域配套设施的支持,为吸引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便利。

二、政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措施。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负面清单制度的引入。

负面清单制度指的是将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控制在一个“负面清单”内,除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外商投资将享受国民待遇,无需再办理审批手续。

这一政策改革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投资自由度和市场准入便利度。

三、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总量占上海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已达到17%。

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自贸区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数量、贸易额和服务质量均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上海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此外,自贸区的特殊政策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境融合。

四、创新创业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企业自由度的提升,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更灵活的市场准入和金融创新政策,同时还能够依托自贸区内的创新中心和孵化器进行技术研发和项目推进。

调研数据显示,自贸区范围内的创新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创新成果也逐渐显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通过政策改革、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 目标模式与政策支撑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 目标模式与政策支撑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 目标模式 与政策支撑
目录
01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
03 政策支撑
02 目标模式 04 参考内容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目标模 式与政策支撑的深度解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中国积极应对挑战,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 在此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成为国家进一步开放的重要窗口。本次演示 将详细介绍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情况,包括发展现状、目标模式和政策支撑。
然而,尽管上海自贸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未来 的法制与政策研究,应更加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经验,以实 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我们也应社区与环境保护,平衡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需 求,确保我国的改革开放真正造福于人民。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法制与政策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持续深化改革,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背景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深化国内经济改革 的趋势。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取得显著的建 设成果。区内各类企业数量已超过10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超过30%。同 时,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国际贸易和金融创新等方面也取得 了重要成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上海自贸区在国际竞争 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感谢观看
二、上海自贸区的背景介绍
上海自贸区,全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于2013年设立的国 家级自由贸易区,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出适应国际经济新形势的贸易和投资 规则,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三、上海自贸区的法制特点
1、法律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在法制建设上积极创新,制定了一系列适应 自贸区发展的法律制度,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这些法律 制度的制定,为自贸区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祝佳音【摘要】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新一届政府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本文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领域深入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和最新进展,并从宏观调控、贸易投资以及相关金融改革三个方面研究了上海自贸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贸区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TA,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sures of the new Chinese government to adapt to the fast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also a necessary road to further reform of Chinese econom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TA, mainly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trade, investment, and financ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area of macro planning, trade,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reforms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e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made.【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6页(P5-9,33)【关键词】上海自贸区;改革;负面清单;金融创新【作者】祝佳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21世纪以来,多哈贸易谈判进程始终僵持不下。

浅谈上海自贸区及经济现状

浅谈上海自贸区及经济现状

主要措施及成果
主要措施及成果
上海自贸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 平。首先,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自贸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减少政府 对市场主体的干预,提高市场自主性。其次,在投资管理方面,自贸区实施外资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 环境。此外,自贸区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浅谈上海自贸区及经济现状
上海自贸区:探寻经济现状与发 展前景
上海自贸区:探寻经济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自由贸易区作为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 平台,正日益受到各国的与重视。在中国,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主要措施及成果
从全国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 经验。自贸区的改革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还为国内外企业带 来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同时,上海自贸区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 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措施及成果
案例分析:上海自贸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和经验
主要措施及成果
2、金融创新的成功实践: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 如,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上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于2014年上线运行。 这一体系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探索金融监管创新,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主要措施及成果
谢谢观看
主要措施及成果
2、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创新: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已经为其他地 区提供了借鉴的模板。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国范围内自由贸易试验区 的设立,上海自贸区将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创新。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难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难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一、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上海自贸区位于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相距较近,便于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2. 政策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一系列政策创新,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由兑换人民币、税收优惠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机遇。

3. 金融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致力于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

例如,推出了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全球或亚太区总部。

4. 人才资源优势:上海自贸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金融、法律、贸易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集聚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面临的难点1. 体制机制创新难度:上海自贸区试图在自由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需要时间,导致创新的推进难度较大。

2. 竞争压力增大: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面临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 风险管控难度:自贸区的开放程度较高,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例如,金融风险、贸易风险等都需要有效的管控措施。

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有效地管理风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实践导向结论1. 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自贸区,政府应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确保企业能够在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下进行长期规划。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上海自贸区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们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自贸区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贸易风险对自贸区的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资料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资料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并存。

国家赋予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带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建设上海由贸易区将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大胆尝试是进一步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还不能满足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为切入点,详尽介绍了世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发展特点,对世界成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政策、制度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针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角度,对其所需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与其作对比找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问题。

进而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高效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优势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tate has entitled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pilot, to become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Zone as the goal, driving Shanghai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The established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 to achiev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still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s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policy in detail, summarized the policies of the successful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world, and analyses the systems. By comparing the world’s successful models an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e can find 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some shortcomings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and system. And so that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e more efficient,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dvantage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三、研究内容 (2)第二章自由贸易区的界定及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3)一、自由贸易区的界定 (3)二、国外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研究 (3)(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3)(二)增长极理论 (3)(三)等权主义理论 (4)第三章上海自由贸易区现状分析 (5)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发展历程 (5)二、相关措施 (5)(一)投资领域 (5)(二)贸易领域 (6)(三)金融领域 (6)(四)行政法制领域 (6)(五)监管税收领域 (6)三、上海自由贸易区面临的优势条件 (7)(一)口岸条件优良 (7)(二)城市环境较为优越和腹地经济潜力巨大 (7)(三)城市工业基础雄厚 (7)(四)积累了丰富的区域经济运作经验 (8)(五)丰富的人才资源 (8)第四章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比较 (9)一、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9)(一)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政策及经验研究 (9)(二)香农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10)二、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11)(一)产生的时代差异 (11)(二)区位选择的差异 (11)(三)设区目的的差异 (11)(四)区域功能的差异 (12)(五)管理体制的差异 (12)(六)政策法规的差异 (12)第五章上海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问题研究 (13)一、立法严重滞后且法律体系不完善 (13)二、金融市场监管体质弱 (13)三、优惠政策不完善 (14)四、海关监管与通关效率低 (14)五、物流产业发展不公平 (15)第六章促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6)一、国家统一立法 (16)二、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 (16)(一)谋求立法问题的突破 (16)(二)设计监管问题的解决途径 (16)(三)改进和加强资本项目下开放监管 (17)三、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优惠政策 (17)(一)税收政策 (17)(二)贸易投资政策 (18)(三)人员进出政策 (18)(四)区内消费政策 (18)(五)招商引资政策 (18)四、改进海关监管模式 (19)五、大力发展区内物流产业 (19)第七章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附录 (23)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世界市场越来越趋于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自贸区现状: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
在2013年9月挂牌建立的上海自贸区,迄今已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上海自贸区曾经被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其能够对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验。

建立伊始,上海自贸区也经历了一段热闹,它的版图也从原有的22多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目前的120多平方公里,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等几个浦东开发早期建立的开发区和在其后陆续开发的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保税区都已囊括其中。

但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上海自贸区离它的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光环正在淡化,人们对它的期望也在降低。

按照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建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它能够为上海的GDP发展增加多少贡献,而是希望通过自贸区来为政府管理市场提供新的、可以复制的模式,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外推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区内企业实施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设立和运作的效率。

在上海自贸区开设之前,国务院曾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自贸区暂停执行《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显现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内将完全按照中国所提供的国民待遇,不再设立专门针对外资的审批程序,并且在多个领域放宽了我国专门针对外资的进入领域。

但问题在于,在上海自贸区暂停执行这几项法律期间,特别是在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以帮助企业减负的同时,国内其他地方也已在推进此项改革。

此项由国务院持续推进的以简政放权为目标的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地取消和下放了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这项改革的推进,使全国各地原来被行政审批压抑的市场活力得到了释放,但在客观上也冲淡了上海自贸区能够显示的改革成效。

这里不能不指出的一点是,上海自贸区引以为骄傲的负面清单模式虽然已经推出第二版,但它的很多内容只是将原来为国家政策限制某些资本进入的行业照搬到了负面清单之中,拓宽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形成了负面清单过长的问题。

按照中央的部署,接下来省级政府要制订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它将使市场主体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空间,它们的出现,将对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形成更大的挑战。

那么,上海自贸区能不能主动将负面清单缩短呢?正是在这方面,上海遭遇了一个现实的困境。

今天的改革,已经不是30多年前改革开放起步时的状态,对现行法律的任何突破都需要按法定程序进行,而不能干了再说。

这里需要提起一桩现在几乎已经被遗忘的事实,一年半前上海自贸区建立前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暂停执行的法律一共有四项,除了上述三项以外,还有一项是《文物保护法》。

按照当时的设想,上海自贸区准备设立中外合资的文物拍卖行,但这与文物保护法产生了冲突。

但是,这一要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却未能通过,不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否决的理由是什么,这其实已经给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埋下了阴影,它深刻地表明,上海自贸区要缩短负面清单以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中外投资,其面临的难度是不小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区获准暂停执行的三项法律都涉及外资,这体现了上海自贸区在吸引外资进入方面的期待,而取消这些法律所设置的政府审批关卡,也有利于方便外资的进入。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曾经创造了很大成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外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上升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对外资产生的吸引力,固然有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市场空间,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一系列投资、税收以及土地管理、劳动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中国以低工资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红利”,这些“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外资的“投资洼地”,但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内资的不公平待遇。

时至今日,中国致力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收外资的优惠政策正在不断减少,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所谓的“人口红利”也已经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这方面不再对外资具备吸引力。

因此,我们看到近年不断有原来已经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撤资退出中国,转赴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去投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上海自贸区仅仅依靠简化审批手续,是很难唤起外资的进入兴趣的。

须知,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政府审批的简单化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它们以前之所以不避中国各级政府一道又一道审批所产生的烦难而投资中国,其目的就是为了享受中国所提供的“超国民待遇”,当这个条件丧失了以后,中国对它们来说就不再是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看到的一个现实是,尽管上海自贸区向全球频频伸出橄榄枝,但除了建立之初微软与内资企业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以外,此后再也未曾听闻知名的外资企业进入自贸区。

当然,上海自贸区对内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但是它们更多地是冲着自贸区可能产生的优惠政策而在那里挂了一个牌子,就像当年浦东开发早期时,上海的很多企业将注册地迁到了浦东,而其行政办公地还在浦西,以享受浦东的税收优惠。

但是,现在的上海自贸区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上海自贸区建立初期,被划进圈内的一些“中国大妈”闻风而动,利用企业注册的便利注册了许多公司,期待以后赚上一笔卖壳的钱,不知道它们是否进入了自贸区的统计。

但这是用老眼光来看待新事物了,这种在行政审批机制之下产生的利益,在上海自贸区新的运行机制之下已经没有成长空间了。

最近20年来,自贸区成为国际上的一股发展潮流,但它们大都是设立在国与国之间,以减免关税的手段来推进贸易发展。

上海自贸区是设立在国内的一个试验区,它与国际上流行的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区有本质的不同。

正是这个原因,上海自贸区的首要功能是建立可复制经验而不是推动贸易,只是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上海自贸区在现有条件之下能够复制的模式对区外来说可能并不是太有独创性。

但是,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还是显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今年春节前夕,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揭牌,引起沪上家用汽车消费者的热烈关注,交易中心挂牌当天,推出了来自5家经销商的15辆国外产样车,售价从40多万元到300多万元,其中大多数是国外的中高档车,其价格普遍在七八十万元。

相比于消费者平常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见到的同品牌车,它们的售价普遍低了5—20%。

国外进口消费品在上海自贸区卖出低价,并不是只在汽车上有所体现,在上海自贸区内出售的很多进口商品,其价格都低到令人眼馋。

去年,自贸区内大卖场推出的进口海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很少见到,而且其价格也比较亲民,引发了沪上居民蜂拥进入区内大卖场购买进口海鲜的热浪,至今未见退潮。

由此可以看出,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因为简化了政府对企业设立和经营的各种繁琐的审批手续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制度溢利也将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因此,自贸区在积极从事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因势利导,通过平行进口机制,引入更多的国外商品,使国内消费者能够通过自贸区这个窗口享受到具有价格优势的国际市场高端消费品。

这也许是上海自贸区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

文章来源:互联网金融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