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初一数学寒假衔接班补课讲义

北师版初一数学寒假衔接班补课讲义
北师版初一数学寒假衔接班补课讲义

学而思初一数学寒假班第7讲 阶段测试 教师版(目标中考满分班)

数学测试卷(目标中考满分班)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填在下面的空格处) 1. 下列方程组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3251x y x +=??=? B .26 7x y x y -=?? +=? C .1019x x y =??-=? D .153x xy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的平方根是1- B. 1-的平方根是1- C. 2-是8-的立方根 D. 16的平方根是4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 21a a -= B. 842x x x -= C. 2- D. ()3 26328x y x y -=- 4. 已知21x y =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8 1mx ny nx my +=??-=? 的解,则2m n -的算术平方根为( ) A .2± B C .2 D .4 5. 一个样本有20个数据: 3531333537393538403936343537363234353634,,,,,,,,,,,,,,,,,,,, 其中众数为( ) A. 34 B. 35 C. 36 D. 37 6. 为了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选派两位选手参加数学竞赛,老师对他们的五次数学测 验成绩进行统计,得出他们的平均分均为85分,且、、、. 根据统计结果,派去参加竞赛的两位同学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甲、丁 D .乙、丙 7. 等于( ) A. 3.14π- B. 3.14π- C. 3.14π+ D. (3.14)π-+ 8. 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 1002=甲 s 1102=乙s 1202=丙s 902 =丁s

初一数学衔接教案资料

专题一整数和小数 一、填空题 1. 一万里有十个()十个一千万是() 2. 一个数由五个十和五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这个数高位上的5是低位上的5的()倍。 3. 0.108表示(),它是1个()和8个( )组成。 4. 某学校为每位小朋友编号,设定尾数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3)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年入学的()年级()班的()号同学,该同学是()生。 5.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6. 自然数a(a≠0)的最小约数是(),最大约数是(),最小倍数是()。 7. 一个能被2整除,既有约数3,又是5的倍数的数最小是()。 8. 如果甲= a ×2×2,乙= a ×2×3,则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 34至少减去(),所得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34至少加上(),所得的数能同时被2和3整除。 10. 任何奇数加上1,一定是()的倍数。 11. 一个两位数,如果个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那么这个两位数是()。 12. 在12的约数中,()是质数;()是合数;()既不是质数,又

不是合数。 二、选择题: 1. 一个两位数,如果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都是合数,且是互质数,则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A.94 B. 95 C. 98 D. 99 2. 24和16的最大公约数是( ) A. 2 B. 4 C. 8 D. 16 3. 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面积一定是() A.质数 B. 合数 C.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D. 偶数 4. 如果数a能整除数b,那么a是b的() A.倍数 B. 约数 C. 公倍数 D. 公约数 5. 同时能被3和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A.90 B. 99 C. 95 D. 96 6. 某户电话号码是八位数,如果从左到右,第三位是最大的一位数,第四位是最小的合数,第五位是最小的奇数,其余的各位都是最小的质数,则这个电话号码是() A.22921222 B. 22929222 C. 22941222 D. 22961222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2讲实数三大概念

专题二实数的三大概念目标一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目标二掌握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方法 表三 表二

(2)计算下列各式 ___ = __ =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 = (3)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练 __ ___ =的平方根为_______ ___ =__ = ___ =2 (5)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2 = ____ = ______ 例2 (1)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是21 a-和5 a-,则这个非负数是多少? (2)已知21 a-与2 a -+是m的平方根,求m的值。 练(1)(洪山区2015-2016七下期中)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是34 x-与22x -,则这个正数a是______ (2)已知x1 -与2x4 -+是k的平方根,求k的值。

竞赛链接 (2009联赛)已知,a b 是正整数, 且满足2是整数,则这样的有序数对(a,b)共有______ 对 例3 (1 = (2 )已知321 x y --=,求63x y +的平方根 练 若2 (x 2y 2)++x y +的算术平方根 例4 (1)x 应满足______ 有意义,则x 应满足______ 有意义,则x 应满足______ x 应满足______ (2)已知5y = ,求5 2 x y ++ 的平方根 (3)(梅苑中学2015-2016七下期中)

若y =2x y +的平方根为______ 练 (1)若2()x y +=x y -的值 (2)已知16y x = 例5 (1)已知2015a a -=,求22015a - 的值 (2)已知24242a b a -++=,求a b +的值 练 已知54x x -=- 拓 的算术平方根

爱智康2017七年级尖子班寒假讲义第1讲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模块一 知识点睛 如图所示,直线a 与直线b 只有一个公共点,称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O 为交点,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相交线. 相交线的性质: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交点个数结论:同一平面内的n 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无三线共点,则可得 )1(21-n n 个交点. 典型例题 【例1】判断正误: (1)两条直线相交不可能有两个交点( ) (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 ) (3)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为0,1,2,3.( ) (4)同一平面内的n 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无三线共点,则可得)1(2 1-n n 个交点( ) 模块二 知识点睛 1、邻补角 如图中,∠1和∠3,∠1和∠4,∠2和∠3,∠2和∠4互为邻补角.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两个角互补不一定是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我们也可以说,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如图中,∠1和∠2,∠3和∠4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典型例题 (2)【例2】(1)下列四个命题: (3)①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4)②如果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5)③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6)④如果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7)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8)A.1个B.2个C.3个D.4个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一个; ②一个角的补角必大于这个角; ③若两个互补,则这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④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例3】下列四个图中,∠ 与∠β成邻补角的是() 【例4】如图所示,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65°,求∠4的度数。 能力提升 【例5】(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较于点O,若∠1-∠2=70°,则∠BCD= ,∠2= . (2) (3)如图,直线AB,CD相较于点O,若∠1:∠2=1:4,则∠1= ,∠3=

2019年优生堂初一数学寒假衔接班(寒假补课讲义)

第1讲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新知探索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n m n m a a a +=? (m ,n 都是正整数). 注意:① 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 如:p n m p n m a a a a ++=?? (m ,n ,p 都是正整数). ② 此性质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 说明:在幂的运算中,经常会用到以下的一些变形: (-a )n =?????-);(),(为奇数为偶数n a n a n n (b -a )n =?????---). ()(),()(为奇数为偶数n b a n b a n n 二、典例剖析 1、顺用公式: 例1、计算:(1)35 aa a (2)35 x x - (3) 231m m b b +? (4)m n p a a a ?? (5)()()76 33-?- (6)()() 5 7 a a a --- 变形练习:(1)2 34aa a a (2)()()48x x x ---

2、常用等式: ()()b a a b -=-- ()()22 b a a b -=- () () 3 3 b a a b -=-- ()() 44 b a a b -=- () () 21 21 n n b a a b ++-=-- ()()22n n b a a b -=- 例2、(1)()()() 3 8 b a b a b a --- (2)()()() 21 221 222n n n x y y x x y +---- (3)()()() 48 x y y x y x --- (4) ()()()37 x y y x y x --- 3、逆用公式: 例3、已知:64,65m n == ,求:6 m n +的值。 变形练习:(1)已知:7,6m n a a == ,求:m n a +的值。 (2)已知:21 29,5m m a a ++==,求:33 m a +的值。

【七年级寒假班讲义】第7讲 平行线的性质(教师版)

初一数学寒假班(教师版) - 1 -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知识结构 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知识精讲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题解析 【例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总有().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难度】★【答案】D 【解析】只有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故选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2 -

- 3 - 【例2】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B ∥CD ,则∠1=∠2 B .若AD ∥B C ,则∠3=∠4 C .若∠1=∠2,则AB ∥C D D .若∠1=∠2,则AD ∥BC 【难度】★【答案】D 【解析】A 若AB ∥CD ,则∠3=∠4;B 若AD ∥BC ,则∠1=∠2; C 若∠1=∠2,则AD ∥BC ,故选D .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3】 如图,能使AB ∥CD 的条件是( ). A .∠1=∠B B .∠3=∠A C .∠1+∠2+∠B =180° D .∠1=∠A 【难度】★【答案】C 【解析】因为∠1+∠2+∠3=180°,∠1+∠2+∠B =180°, 所以∠3=∠B , 所以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例4】 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若∠A =100°,则∠DBC 的度数等于( ). A .100° B .85° C .40° D .50° 【难度】★ 【答案】C 【解析】因为AD ∥BC (已知), 所以180A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 =100°(已知), 所以80ABC ∠=(等式性质) 因为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1 2DBC A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所以∠DBC =40°(等式性质)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a //b //c ,与∠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1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8互补的角有 哪些? 【难度】★ 【答案】与∠1相等的角有∠5、∠9、∠4、∠8、∠12; 与∠11相等的角有∠7、∠3、∠10、∠6、∠2; 3 2 1 A B C D E A B C D 91012 11567842 31a b c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1讲平行线四大模型(1)

目录 Contents 第1讲平行线四大模型 (1) 第2讲实数三大概念 (17) 第3讲平面直角坐标系 (33) 第4讲坐标系与面积初步 (51) 第5讲二元—次方程组进阶 (67) 第6讲含参不等式(组) (79)

1平行线四大模型 知识目标 目标一熟练掌握平行线四大模型的证明 目标二熟练掌握平行线四大模型的应用 目标三掌握辅助线的构造方法,熟悉平行线四大模型的构造 秋季回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l、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但是,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它们是否相交有困难,所以难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就需要更简单易行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l: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上图: 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当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内错角、同 旁内角也有相应的数量关系,这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完整)初一数学寒假专题生活中的数学

初一数学寒假专题——生活中的数学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特别是近几年以现实社会中的生产、生活问题为背景的数学应用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问题涉及的背景材料十分广泛,所以要求解题者具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之有些题目中名词、术语专业性太强,使许多同学望而生畏.本讲就生活中的数、式、图形等数学问题举例进行解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二. 考点分析: 由于数学应用题涉及到的背景材料十分广泛,所以这类题目的难度会比较大一些,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提高能力等,在中考题中属中等偏难的题目,出现机会非常大,是热门题型. 【典型例题】 例1. 下表是5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那么北京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9时应是() 纽约多伦多伦敦北京汉城 A.伦敦时间2006年6月17日凌晨1时 B.纽约时间2006年6月17日晚上22时 C.多伦多时间2006年6月16日晚上20时 D.汉城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8时 分析:数轴上表示了五个城市,通过下面的数字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时差,北京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9时,汉城时间是6月17日上午10时,多伦多时间是前一天也就是2006年6月16日晚上21时,纽约是6月16日晚上20时,故选A. 解:A 评析:本题用数轴表示时差,数字0是一个分界点,正数表示后一天,负数表示前一天. 例2. 2008年某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约10. 8万.比去年减少约0. 2万,其中报名参加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中考)的人数约10. 5万,比去年增加0. 3万,下列结论: ①与2007年相比,2008年该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下降了0.2 10.8 ×100%; ②与2007年相比,2008年该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中考人数增加了0.3 10.5 ×100%;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七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七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目录 第01讲与有理数有关的概念...................(3--9)第02讲有理数的加减法......................(10--16)第03讲有理数的乘除、乘方..................(17--23)第04讲整式................................(24--31)第05讲整式的加减..........................(32--37) 第06讲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和等式性质...........(38--44) 第07讲一元一次方程解法...................(45--52) 第08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3--60) 第09讲多姿多彩的图形......................(61--70) 第10讲直线、射线、线段....................(71--78) 第11讲角..................................(79--86) 第12讲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87--95) 第13讲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96--106)

第14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107--112) 第15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二)...............(113--118) 第16讲认识三角形.........................(119--126) 第17讲认识多边形.........................(127--133) 第18讲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134--142)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43--154) 第20讲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55--165) 第21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66--174) 第22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的结合.(175--184) 第23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5--197) 模拟测试一..................................(198--202) 模拟测试二..................................(203--206) 模拟测试三..................................(207--210)

数学初一2019年寒假作业答案.doc

数学初一 2019 年寒假作业答案练习一 1.2 2.96 3.13 4.4 5.7 9 特殊矩形方阵 11176 6.12 元 7.123cm 8.16 9.12 本,23本 10.49/100 练习二 1.D 2.D 3.D 4.D 5.D 6.C

8.D 9.-2 10.1/2 11.5.1 ×10^8 12.5 13.2/25 14.1/4 = 15.-8/8 16.1/6 17.111/10 18.-3/10 19.1 20.10/21 21.①.全 8座5 辆②全 4座 9 辆③1个4座其余 8座得一个 4座4 个8座 7 个 4 座 1 个 8 座 7*200+1*300=1700 答: 1700 元 7 个 4 座 1 个8座 练习三 1.A 2.D 3.A

5.B 6.C 7.B 8.D 9.A 10.A 11.(2a)² 12.6x-y y+z 13.5m-4 14.2/3 15.1/9 16.6 或 5 17.4xy²-xy+8y² -11x-8xy-17y² 18.18a-18b-2 19.25 20.-14 -11 -5 -2 4 16 0 0.2 0.6 0.8 1.2 2 练习四 1.C 2.C

4.C 5.A 6.C 7.D 8.A 9.2 10.1/3 11.5 12.1.2 13.8.4 14.180 ,240, 480 15.-5/9 16.-12 17.-12/7 18.K=5/3 X= -29/5 19.甲 16 个/h 乙 14 个/h 20.K=0.6 K=2/3 练习五 1.D 2.D

六年级升初一数学衔接班

初一数学衔接班 专题七·图形与位置 一、仔细观察,画出各图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4.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 )种搭法。 A.1 B.2 C.3 D.4 二、看图填空 (1)把下面的3个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厘米 (2)把下面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 (3)把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粘合在一起,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分米。

三、我会认方向。(8分) 1.学校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2.少年宫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3.电影院在中心广场的(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4.中心广场在商店( )偏( )( )°方向上。 四、动手画 1.碰碰车在大门正北方向300米处。 2.过山车在大门北偏西45°方向400米处。 3.激流勇进在过山车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 五、写出下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A( , ) B( , ) C( , ) D( , ) 六、下面是小明星期天的活动路线: (7,8)→(9,4)→(8,2)→(6,5)→(4,3)→(3,6)→(1,7)→(7,8) 按顺序说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七、下图是公路建设规划图的一部分 如果以商店为起点修一条新路,与现有的公园到医院的那条路连接。要使这条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上画出来。 八、看图填空 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大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都涂上红色,再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在这些木块中(如图)。 (1)三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2)两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3)一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4)没有涂上红色的有( )块。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班课程

初一升初二衔接课程 数学

代数部分 专题一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范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 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 (1)按大小来分 (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 【例3】9867000000000= (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一数学寒假学习规划

计划编号:YT-FS-6444-10 初一数学寒假学习规划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初一数学寒假学习规划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初中三年有哪些必须知道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历届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发现初中三年有这样三种阶段性特点: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中学数学知识分布的整体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 2、为什么说初一下学期是初中两极分化的导火索? 初二的分化,究其原因还是在初一没有打好基础。初一下学期会学习整式乘法和全等三角形,要求孩子掌握代数恒等变换思维和三角全等变换思维。很多孩子很难从数学计算思维过渡到这种抽象的数学变换思维,同时科学中将开始学习主要的物理部分,学习压力增大,这些困难不能有效克服,势必导致两极分化。 3、初一孩子如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这个寒假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时期,原因有三点,第一、就是时间相对集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复习上学期重点知识和预习下学期的重点知识;第二、相对于平时在学校的压力,学生心理方面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这更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第三,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可以减轻春季数学学习的压力,便于全面学好中学课程。 寒假学习注意事项: 1.复习:从看着书本思考到合上书本回忆,务必做到所有知识深深印在脑海中,并形成网络框架。 2.预习:自学+报个合适的辅导班,务必要做到全面。心态一定要调整到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 总之,中考的总知识量是一样的,谁尽量先学并且掌握的扎实,谁就能领先中考。 各位同学,利用好这个寒假,加油!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七年级(上)数学寒假班课讲义

寒假总复习(1) 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2.5 , 3 2- , -0.35 , 0 , -(-1) , 2)2(- , 722 , 2- , 2007)1(- …… 整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 ) (2)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 ) (3)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 ) (4)若b a ,ab 与则0>都是正数; ( ) (5)一个非零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 ) 3. 计算题 (1)33)6(1726--+- (2))415(8.0)31(92142-÷?? ? ???--?-? (3) )12116545 ()36(-- ?- (4)14 2312-+=-y y 4.列方程解应用题:学校准备拿出2000元资金给22名“希望杯”竞赛获奖学生买奖品,一等奖每人200元奖品,二等奖每人50元奖品,求得到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学生分别是多少人?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y=9 B.x 2 -3x=1 C.11=x D.x x 3121 =- 2.方程 13 5 21=--x x ,去分母和去括号后得( ) A 、3x -2x+10=1 B 、3x -2x -10=1 C 、3x -2x -10=6 D 、3x -2x+10=6 3.如果关于x 的方程0123 1 =+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 3 1 B 、3 C 、 -3 D 、不存在 4.一件上衣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为105元,这件上衣的成本价为 元; 5.时钟5点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 7.如图,∠AOC 和∠BOD 都是直角,如果∠DOC=?36,则∠AOB 是__ ______; 8.列方程解应用题:小芳把2004年春节压岁钱存入银行,3年后如果不扣除利息税她可从银行取回2180元,银行的年利率是3 %,问她存了多少压岁钱?如果扣除利息税,那么3年后她从银行只能取回多少元? 9.列方程解应用题:甲乙两人从学校到1000米远的展览馆去参观,甲走了5分钟后乙才出发,甲的速度是80米/分,乙的速度是180米/分,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追上甲时离展览馆还有多远? 寒假总复习(2) 1.如果关于x 的方程012=+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能确定 2.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六棱柱有六条棱、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C 、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3.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 A 、23+与22+ B 、32-与3)2(- C 、23-与2)3(- D 、223?与2 )23(? 4. -42 的值是( ) A 、-16 B 、16 C 、8 D 、-8 5.若|a|=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a<0 C 、a ≤0 D 、a ≥0 7题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计划

小升初数学辅导计划 计划制订人:熊老师 一、学生情况 通过我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小考成绩接近满分说明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衔接辅导中可以略微带过,要把重点放在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并在相关练习中逐步适应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目标直指中考。 二、教学目标 1、(基本要求)初一数学基础知识必须完全掌握。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拔高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在“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重点)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达到又快又准。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少,主要是计算、巧算,在辅导过程中会分类归纳几种常见的计算类型让学生具体练习,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对于应用题要培养解题思路,总结出几种常见题型并进行解题思路模式训练。 3、(难点)图形的初步认识。初一教材要求掌握的图形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一块一直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图形是重中之重,因此,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对图形的简单认识及题型计算综合讲解,为初中难点—平面几何打好基础。如果在课时充足的前提下会进行平面几何(这里主要针对三角形)专题讲解。 三、课时安排 时间安排课时安排所需课时掌握内容 第一次§1.1正数和负数 1 概念、意义 §1.2有理数 1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第二次§1.3有理数加减法 1 法则、步骤、运算律 §1.4有理数乘除法 1 法则、运算律、倒数第三次§1.5有理数的乘方 1 法则、运算律、混合运算 单元复习 1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第一章综合评价单元测试、学生阶段性评估第四次§2.1整式 2 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 第五次§2.2整式的加减 2 同类项概念、运算法则 单元复习 2 专题计算、巧算方法归纳第六次第二章综合评价单元测试、学生阶段性评估 第七次§3.1一元一次方程 1 概念、等式的性质 §3.2解方程(一) 1 合并同列项、移项 第八次§3.3解方程(二) 1 去括号与分母 §3.4解方程(三) 1 综合训练 第九次§3.5实际问题 1 意义、设未知数方法、思路 单元复习 1 方法归纳、提高 第三章综合评价单元测试、学生阶段性评估第十次§4.1图形初步认识 1 立体、平面、点、线、面 §4.2直线、射线、线段 1 三者之间联系与区别第十一次§4.3角 2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十二次单元复习 2 余角、补角综合运算 第四章综合评价单元测试、学生阶段性评估 附:一次课为2小时,计为2课时。 四.由于学生即将从小学升到初中,数学知识也将从简单的数字运算上升到字母运算,所以孩子的学习方法将至关重要,小白兔家教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我们针对学生对刚刚进入新的环境所产生的恐惧现象,给学生进行轻松快乐的讲课模式使学生对初中学习充满信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寒假讲义(尖子班)

第一讲 整式的乘方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m n m n a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要点诠释:(1)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底数可以是任意的实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 即m n p m n p a a a a ++??=(,,m n p 都是正整数). (3)逆用公式:把一个幂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同底数幂的积,其中它们的底数与原来的底数相同,它 们的指数之和等于原来的幂的指数。即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 1.已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则(﹣c )n ﹣1?(﹣c )n+1等于( ) A . B .﹣2nc C .﹣c 2n D .c 2n 同步练习: 1.(﹣p )2?(﹣p )3= . 2.规定a*b=2a ×2b ,求: (1)求2*3; (2)若2*(x+1)=16,求x 的值. 3.阅读材料: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可记为a n ,如2×2×2=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 28(即log 28=3).一般地,若a n =b (a >0且a ≠1,b >0),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log a b (即log a b=n ).如34=81,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log 381(即log 381=4).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log 24= ,log 216= ,log 264= ; (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log 24,log 216,log 264满足的关系式;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讲含参不等式组

第6讲:含参不等式(组) 知识目标 目标一:掌握含参不等式(组)的解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本质原因 目标二:掌握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参数的值(或范围)的解法 目标三:掌握不等式组整数解问题的解法,理解等号的取舍原则 1.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如果a >b ,并且c >0,那么ac >bc (或 a b c c >); 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成为ax <b 或ax >b 的形式)→系数化为1(化成a b x a b x < 或>的形式). 例如: 112x +->1 3 x x -- 解:去分母,得:3(x +1)﹣6>6x ﹣2(x ﹣1) 去括号,得: 3x +3﹣6>6x ﹣2x +2 移项,得: 3x ﹣6x +2x >2+6﹣3 合并同类项,得 ﹣x >5 系数化为1,得 x <5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 在数轴上表示的示意图 不等式的解集 在数轴上表示的示意图 x >a x <a x ≥a x ≤a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第一步:求分解.分别解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求出它们的解集; (2)第二步:求公解.将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并确定其公共部分; (3)第三步:写组解.将第二步所确定的公共部分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就是原不等式组的解集. 5 不等式 图示 解集 x a x b ???>> x >a (同大取大) x a x b ???<< x <b (同小取小)

初一数学寒假资料培优汇总(精华~)

第一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一) 一、【典型例题解析】: 1、若||||||0,a b ab ab a b ab +-则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220062007()()()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 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A. 2a B.2a - C. 0 D.2b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6 6、 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7、 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b a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8.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9、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5917336512913248163264 +++++- 4、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5、若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1a b c a b c ++=,求||abc abc 第二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二)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1)若20a -≤≤,化简|2||2|a a ++- (2)若0x ,化简|||2||3||| x x x x ---

学而思初中数学课程规划

学而思初中数学课程规划 来源:本站原创文章作者:中考网小编2011-05-01 15:40:58 [标签:2011初一暑假班数学] [当前8392家长在线讨论] 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小学: 小学是课内知识过于简单,课外的奥数较难,而且整个社会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各自研发,比如学而思的十二级体系。而初中最终目标是中考,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有统一规划的课本,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因此整个初中的学习更适合在一个合理而科学的体系下学习,唯一不同就在于不同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进度和难度。 初中班型设置介绍 : 初一年级: 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竞赛班,联赛班 初二年级: 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竞赛班,联赛班 初三年级: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目标班 联赛班走联赛体系,一年半学完初中数学知识; 竞赛班走竞赛体系,两年学完初中数学知识; 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走领先中考培优体系,两年半学完初中数学知识。 到初三不再设竞赛班和联赛班,统一回归到目标班,冲击中考。 下面就各个班型的定位和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做一个对比说明: 2011年学而思初中教学体系 体 系 联赛体系竞赛体系领先中考培优体系班 型 定 位 数学超常发展,冲击竞赛一等奖中考满分,兼顾竞赛同步提高,冲击中考满分 学 制 设 计 一年半学完初中内容两年学完初中内容两年半学完初中内容 课 程容量每节课的课程容量与难度比竞赛班 大1.2-1.5倍 每节课的容量与难度比尖子班大 1.5-1.8倍 每节课的容量是校内课程的3-5 倍,难度比校内课程高1.5-2倍 适合学生课内知识掌握非常扎实,发展方向为 冲击初中数学联赛,希望在数学方面 有独特发展,例如未来参加IMO或 CMO比赛,高中数学联赛冲击一等 奖。 课内知识学习轻松,在保证中考路径 的同时兼顾拔高与竞赛。未来目标为 冲击中考满分,同时参加一些数学竞 赛,激发兴趣,锻炼思维。 从课内知识上夯实基础、同步提 高,同时拓宽视野,系统化学习, 目标冲击中考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