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版孙静娟06
统计学课件 第六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张占贞 张占贞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三版 第三版)
充分统计量(略)
充分统计量: 能把总体中包含的信息一点都不损失的提 取出来的统计量,称为充分统计量。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占贞 张占贞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三版 第三版)
§6.2 抽样分布 及几个重要分布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占贞 张占贞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三版 第三版) 总体
抽样分布
(sampling distribution)
计算样本统计量 计算样本统计量
样 本
例如:样本均值 例如:样本均值 、比例、方差 、比例、方差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占贞 张占贞
张占贞 张占贞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三版 第三版)
F分布
(F distribution)
1.
由统计学家费希尔(R.A.Fisher) 提出的,以其姓 氏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 设 若 U 为 服 从 自 由 度 为 n1 的 χ 2 分 布 , 即 U~χ2(n1) , V 为服从自由度为 n2 的 χ 2 分布,即 V~χ2(n2), 且 U 和 V 相互独立,则称 F 为服从 自由 度n1和n2的F分布,记为
µ=
∑x
i =1
N
i
N
N i =1
= 2 .5
σ2 =
2 ( − ) x µ ∑ i
N
= 1.25
张占贞 张占贞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统计学第三版

1统计学:统计学(statistics)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
其统计的数据不是指个别的单个数字,而是指同类的较数据,离开了数据统计方法那只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中心极限定理:设均值为μ、方差为δ²(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δ²/n的正态分布。
3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范围,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是样本的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的,区间估计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能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4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95%的置信区间指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5设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为:(1)采用OLS估计:回归系数经济意义:销售收入每增加1万元,销售成本会增加0.786万元。
(1)可决系数为:回归标准误:(2)检验统计量为:所以是显著不为零(3)预测:95/100的预测区间为:即(664.579 ,674.153)6 解(1)样本容量:(2)(3)(4),(5)用F检验:,整体对有显著影响,但不能确定单个对y的贡献。
1.理解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含义,并归纳常见的几种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原则.答:原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而备择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
建立两个假设的原则有:(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个完备事件组。
(2)一般先确定备择假设。
再确定原假设。
(3)等号“=”总是放在原假设上。
(4)假设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5)假设检验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证据来拒绝原假设。
2.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第I类错误指,当原假设为真时,作出拒绝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其概率为。
统计学教材部分参考答案第三版

教材习题答案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3. 2详细答案: 3.2 (])jg =丄5 + 6.6 + ;・ + 7.8 + 7.8 =€3= ?(分钟)9 9徑• 士二空 + @±一 Z12+ …+(7. 8 — 7严 + (7・ 8 二7严 V 9-1 =护器=0.71(分钟)<2)因为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巧弓彎Ilf io?由于s>s ,表明第〜种排队方式的离做•程度大于笫二种排队方式. <3)选方法二.因为平均等待时间短•且离散程度小。
3.3详细答案:3.3平均数计算过程见下報 按利湎领分组组中值M企业效JG200 〜300 250 19 4 750 300〜400 350 30 10 WO 400〜500 450 42 18 900 500〜600 550 18 9900 600以上 65021 71" 合计12051 200S = §一—=斗翠=426. 6771 1Z03.4详细答案:贞脚按利润额分纽组中值M 1企业数Z(M -JT)1(MP)*/; 200 TOO 250 】931212.3 593033.5 300-400 350 30 5S7&.3176 348.7 400 〜 450 42 则3228600 500〜600 550 18 15 210.3 273 785.2 600以上65011 49 876.3 548639.2 合卄120102 721.51 614 666.7标准差计算过程见下表, £侧一刃7―门 614 666. 7=11& 48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Z ^=1 , Z B = 0-5,说明在A 项测试中该应试者比平均分数高出1 个标准差,而在B 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 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 项测试, 所以A 项测试比较理想。
3. 5详细答案:3种方法的主要描述统计量如下:(1) 从集中度、离散度和分布的形状三个角度的统计量来评价。
统计学第三版孙静娟05

时期数列 1991~1996 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
1 y yi n 21618 26638 34634 46756 58478 67885 6 42 668 亿元
8-19
【例】
1994-199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 准煤) 118729 129034 132616 132410 124000
8-34
2.相对数数列(平均数数列)序时平均数
a y b
分子项a : a1 a 2 a n
12 851 . 81 万人
8-33
【例】
某地区1999年社会劳动者人数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时间 社会劳动者 人数
1月1日 362
5月31日 8月31日 12月31日 390 416 420
解:则该地区该年的月平均人数为:
362 390 390 416 416 420 5 3 4 2 2 2 y 53 4 396.75万人
2) 利用 数学模型 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 的规律性并预测现象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3) 揭示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及其动态演
变关系。
8-7
二、时间数列的分类:
时期序列
绝对数序列 时 间 序 列
派生
时点序列
相对数序列
平均数序列
8-8
时间序列的种类
年 份
职工工资总额
(亿元)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由间断时点
一季 度初 二季 度初 三季 度初
次,表现为期初或期 末值
※间隔相等 时,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y1
y1 y 2 2
y2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8.29(元);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
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
总平均成本。
2.11 =426.67(万元);(万元)。
2.12 (1)(2)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应该差不
多相同,因为均值和标准差的大小基本上不受样本大小的影
响。
(3)具有较大样本的调查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取到最高或最低者,因
错误。
6.5 (1)检验统计量,在大样本情形下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Hah 和网速是无形的
1:各章练习题答案
2.1 (1) 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 家庭数 频率%
量等级 (频率)
A
14
14
B
21
21
C
32
32
D
18
18
E
15
15
合计 100
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
由于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大于成年组身高的离散系数,说明幼儿
组身高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大。
2.15 下表给出了一些主要描述统计量,请读者自己分析。
方法
方法
方法
A
B
C
平均 165.6 平均 128.73 平均 125.53
中位
中位
中位
数 165 数 129 数 126
众数 164 众数 128 众数 126
为样本越大,变化的范围就可能越大。
2.13 (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
高等教育出版社《统计学》第三版答案

第1章绪论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1. 解1由于表2.21中的数据为服务质量的等级可以进行优劣等级比较但不能计算差异大小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数频率 A 14 14 B 21 21 C 32 32 D 18 18 E 15 15 合计100 100 3条形图的制作将上表包含总标题去掉合计栏复制到Excel表中点击图表向导→条形图→选择子图表类型→完成见Excel练习题2.1。
即得到如下的条形图02040ABCDE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频率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家庭数频数●2. 解1要求对销售收入的数据进行分组全部数据中最大的为152最小的为87知数据全距为1528765 为便于计算和分析确定将数据分为6组各组组距为10组限以整10划分为使数据的分布满足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注意到按上面的分组方式最小值87可能落在最小组之下最大值152可能落在最大组之上将最小组和最大组设计成开口形式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用划记法统计各组内数据的个数——企业数也可以用Excel 进行排序统计见Excel练习题2.2将结果填入表内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表中的左两列将各组企业数除以企业总数40得到各组频率填入表中第三列在向上的数轴中标出频数的分布由下至上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上累积及频率的向上累积由上至下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下累积及频率的向下累积。
统计学原理(第3版)课件第3章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和作用
统计数据整理是按着统计研究的要求,对调查所收集 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 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工作过程。
统计数据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统计数据整理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 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渡阶段,统计数据整理既是统 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它具有 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订正。调 查结束后,当发现数据资料中有的错误无法进行订正时, 或者发现有的数据资料不符合调查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 就要对数据资料进行筛选。
CH3-1 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问题
13
六、统计数据资料的排序
数据资料的排序,是指按一定顺序将数据资料排列, 以便于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 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排序也有助于对数据资料检查纠 错,为得闲归类或分组等提供依据;在某些场合,排序 本身就是分析目的之一。
分类 排序 有基本测量单位 分类 排序 有基本测量单位 有绝对零点
计数
计数 排序
计数 排序 加减运算 计数 排序 加减运算 乘除运算
按人口性别分男、女两类;按产品是否合格分为合 格,不合格两类;按洲别分亚洲、欧洲、美洲、非 洲、澳洲等。
按年龄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 等类。(由低至高)
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是区 分现象之间质的差别。
统计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 方面时,只有从区分事物质的 差别入手,在认识不同社会经 济类型特殊性的基础上,才能 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正确把握 现象总体的规律性。
2.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例如,企业按照所有制 形式,可以分为国有企 业、集体企业和其他经 济类型企业。
参考书020208统计学

3.同等学力加试2门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国民经济统计指定参考书:国民经济统计学作者:邱东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12月第1版
②考试科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指定参考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者:盛骤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12月第3版
2009年深圳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指定参考书
专业代码及名称:020208统计学
1.初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指定参考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者:曼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8月第4版
2.复试笔试科目
①考试科目:统计学指定参考书:统计学作者:孙静娟杨光辉杜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1 f1 f1
x0 f1 f1
或:
x1 xn x1 x0 x0 xn
x1 x0 (xn x0 ) (x1 xn )
四、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一)相对指标的因素分析
☆ 是两个总量指标或平均指标的比值,指标
数值受分子分母两因素变化的影响。针对相对指
标的指数因素分析是,也可利用上述指标体系分
3、依据同样资料计算的拉氏指数一般大于帕氏指数
4、由于在综合指数编制中以不同方式引入了同度量 因素,使得各种指数每变动(增加或减少)1%所引 起的销售额增减变动的绝对数不完全相同。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 是通过“先对比,后平均”的方式编制的总指
数
☆ 编制的基本方法是: 先计算个别现象的个体指数,然后对个体指数
q1 p1 q1 p0 q1 p1
q0 p0
q0 p0
q1 p0
☆ 绝对数的分析:
即总指数的变动的绝对量等于两因素指数
变动绝对量的代数和
q1 p1 q0 p0 ( q1 p0 q0 p0)( q1 p1 q1 p0)
(二)多因素分析 ☆ 当现象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构成时,测定
• 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计算公式为:
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数指数:
Iq
q1 w q0 w
kqw w
质量指标算术平均数指数:
Ip
p1 w p0 w
kpw w
固定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公式为:
数量指标调和平1
w
w kq
质量指标调和平均数指数q:0
Ip
w
w p1
w
w kp
p0
2、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个时期 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以
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 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以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
三、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
(一)拉氏指数
Lq
q1 p0 q0 p0
Lp
q0 p1 q0 p0
☆ 拉氏数量指标指数表明,综合多种商品的数量 指标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程度,公式中的分子和 分母的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增长,而使总额 指标增减的绝对额。 ☆ 拉氏质量指标指数表明,综合多种商品的质量 指标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程度,公式中的分子和 分母的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增长,而使总量 指标增减的绝对额。
二、统计指数性质与作用 (一)统计指数的性质
1、综合性。综合反映现象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2、代表性。是作为代表身份出现的数值 3、相对性。是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或空间)
的两个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4、平均性。反映现象变动的平均水平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的变动方向、
变动程度及绝对变动值。 2、分析复杂现象总体变动中的各个因素的 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及绝对影响值。 3、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四、统计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 编制总指数通常可以考虑两种方式:
1、先综合、后对比——综合指数法 即首先将各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加总起来,
然后通过对比得到相应的总指数。 2、先对比、后平均——平均指数法 即首先将各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进行对比
(计算个体指数),然后通过个体指数的平均得到 相应的总指数。
加权,即得到对个体指数以“类”的附加权数加权 的加权平均指数。 第四,如果以选出代表品的qp值为权数,对算出的个体 指数进行加权,那么,得到是对个体指数以代表品 的直接权数加权的加权平均指数。
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
(一)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分母资料 为权数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法计算的总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 是通过“先综合、后对比”方式编制的总指数, 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 其编制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客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先确定与研究 现象有关的同度量因素(权数),把不能直接相加 的现象数值转化为可以直接加总的价值形态总量, 再将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得到的 相对指标,以测定所研究现象数量的变动程度。
这些因素对该现象影响的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即为 多因素分析。
a1b1c1 a1b0c0 a1b1c0 a1b1c1 a0b0c0 a0b0c0 a1b0c0 a1b1c0
a1b1c1 a0b0c0 ( a1b0c0 a0b0c0 ) ( a1b1c0 a1b0c0 ) ( a1b1c1 a1b1c0 )
四、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 ☆ 以基期价值量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和拉氏综合指数互为变形
数量指标指数:
kqq0 p0 q1 p0
q0 p0
q0 p0
质量指标指数:
k pq0 p0 q0 p1
q0 p0
q0 p0
☆ 以报告期价值量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和帕氏综合指数互为变形
1、定基指数数列:
数量指标定基指数数列,一般形式:
p0qi p0q0
(i = 1 ,2 , … , n)(不变权数)
质量指标定基指数数列,一般形式:
piqi p0qi (i = 1 ,2 , … , n)(可变权数)
二、同度量因素问题 ☆ 同度量因素的选择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用什么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
应从各种经济关系式出发,选择与指数化因素 有经济关系,并且能将不能同度量的现象过渡为可 以同度量的现象的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
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以质量指标 作为同度量因素;
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以数量指标 作为同度量因素。
析方法。
c1 x1 c1 x1 c1 x0 c0 x0 c 1 x0 c0 x0
c1 x1 c 0 x0 (c1 x1 c1 x0 ) (c1 x 0 c0 x0 )
(二)两种指数体系的结合运用
x1 f1
x0 f1
x1 f1
x1 f1 x0 f0
f1
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q1 p1 q1 p1
1 kq
q1 p1
q0 p1
q1 p1 q1 p1
1 kp
q1 p1
q1 p0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概念和作用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 ☆ 广义的指数体系:
泛指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数所结成的体系 • ☆ 狭义的指数体系:
x0
x0 f0
固定构成指数:
f0
x1 f1
x1
f1
xn
x0 f1
f1
x1 f1
x0 f1
x1 f1
f1 f1 f1
x0 f0
x0 f0
x0 f1
f0 f0 f1
x1 f1 f1
x0 f0 f0
x0 f1 f1
x0 f0 f0
(二)帕氏指数
Pq
q1 p1 q0 p1
Pp
q1 p1 q1 p0
☆ 帕氏数量指标指数表明,综合多种商品的数量 指标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程度,公式中的分子和 分母的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增长,而使总额 指标增减的绝对额。
☆ 帕氏质量指标指数表明,综合多种商品的质量
指标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程度,公式中的分子和
进行加权,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总指数,以测 定所研究现象数量的变动程度。
(一)平均方法的选择 ☆ 从实用的角度看,算术平均指数计算较为简便,
含义比较直观;其次就是调和平均指数;几何平均 指数计算较复杂。在缺乏必要的指数权数资料时, 常常编制简单平均指数。对同样一些个体指数资料 进行平均,算术平均指数会偏大,调和平均指数会 偏小,几何平均指数则比较适中。
数量指标调和平均数指数:
Iq
q1 p0 q1 p0
q1 p0 q1 p0
q1 p0 q0 p0
q1
kq
q0
质量指标调和平均数指数:
I p
p1q1 p1q1 p1
p1q1 p1q1 kp
p1q1 p0 q1
p0
(三)固定权数平均法指数
☆ 在国内外统计工作中,往往采用经济发展比较 稳定的某一时期的代表规格品的价值总量作为固定 权数(w),该权数一经确定就可以在相对较长的 时间(1~5年)内使用。
f1
f0
x0 f0
f1 f0
f1 x0 f0
f1
x0
f1
f0
f0 f1
x1 f1
x0 f0 (
f1
f0)
x0 f0 f0
x0 f1 f1
x0 f0 f0
x1 f1 f1
x0 f1 f1
f1
(三)各种指数的计算与换算
☆ 利用上述指数体系可推广到对产品成本、 收购价格等各种综合指数以及劳动效率、资金 成本率等各种平均指标指数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 指数的基期与报告期相距越远,商品的相对 重要性在两时期间的差异往往会越大,从而,指 数计算中的假定性便也就越大。
☆ 指数计算中如果很难取得总体全面资料,就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代表规格品。
☆ 对于划类选代表品计算平均指数的要求:
第一,对所有商品进行分类,并从中选出每一类的代表品 第二,计算代表品的个体指数。 第三,以每类商品的qp值为权数,对算出的个体指数进行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一、统计指数概念 ☆ 广义的指数:
凡是能说明现象总体在时间或空间数量变动 程度的相对数都可称之为指数 。如动态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等。 ☆ 狭义的指数:
是用来反映由许多不能直接相加的和不能 直接对比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现象在不同时间 或空间的数量综合变动程度的特殊相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