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 石器时代的出现2. 农业革命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农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3. 秦汉时代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课:欧洲中世纪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 - 封建君主制的特点- 领主经济的特点3. 教会的权威与信仰的传播- 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第三课: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的开启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特点-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领袖- 宗教战争对欧洲的影响第四课:近代欧洲的启示1.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近代政治思潮的兴起与传播3. 近代国际关系与帝国主义- 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第五课:中国近代史概述1. 清末社会的困局与灾难- 清朝政治与经济问题- 内患与外侮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第六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发展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结果2.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内容-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与影响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场-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进程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联合国的成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与意义- 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3.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起因与特点- 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第八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思想2. 农村包围城市与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土地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 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全面抗战的爆发与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九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背景与成立- 新中国的初步政治建设2. 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特点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起因和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与发展第十课:冷战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冷战与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冷战时期世界的两极格局- 世界国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和中国2. 中苏关系的嬗变与三个世界理论- 中苏关系的冷却与破裂- 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贡献与主张3. 中美关系的重塑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 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一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分裂1.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和建设2.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分道扬镳-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与后果- 中国与苏联的分裂与对立3. 世界社会主义的衰落与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 资本主义的复辟与社会主义的挑战第十二课:当代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1.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2.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变化与较量- 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特征和趋势3. 新世纪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高等代数知识点总结

高等代数知识点总结
定义(集合的映射) 设 A 、 B 为集合。如果存在法则 f ,使得 A 中任意元素 a 在法则 f 下对应 B 中唯一确定的元素(记做 f (a) ),则称 f 是 A 到 B 的一个映射,记为
f : A B, a f (a).
如果 f (a) b B ,则 b 称为 a 在 f 下的像, a 称为 b 在 f 下的原像。 A 的所有元素
称为矩阵的行(列)初等变换。
定义(齐次线性方程组) 数域 K 上常数项都为零的线性方程组称为数域 K 上的齐次
线性方程组。 这类方程组的一般形式是
a11x1 a12 x2 a1n xn 0, a12 x1 a22 x2 a2n xn 0, ...... am1x1 am2 x2 amn xn 0.
f (x) a0 (x 1 )(x 2 )......(x n ) 证明 利用高等代数基本定理和命题 1.3,对 n 作数学归纳法。
2.高等代数基本定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定义 设 K 是一个数域, x 是一个未知量,则等式
a0 x n a1 x n1 ...... an1 x an 0
命题 变元个数大于方程个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非零解; 证明 对变元个数作归纳。 说明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与数域的变化无关(这不同于高次代数方程)。事实上, 在(通过矩阵的初等变换)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时,只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
所给的是数域 K 上的线性方程组,那么做初等变换后仍为 K 上的线性方程组,所求出的解 也都是数域 K 中的元素。因此,对 K 上线性方程组的全部讨论都可以限制在数域 K 中进行。
命题 n 次代数方程在复数域C内有且恰有 n 个根(可以重复)。
命题(高等代数基本定理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给定C上两个n次、m次多项式

高一第一节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节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节数学知识点总结在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奠定了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和理解。

本文将对高一第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整式与多项式在高一的第一节课中,我们首先了解了整式与多项式的概念。

整式是由常数、变量以及它们的乘积和幂运算得到的表达式,而多项式则是由整式按照加法运算得到的表达式。

我们学习了多项式的项、系数、次数等概念,并通过例题来熟悉它们的应用。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高一的数学课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不等式则是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一次不等式。

我们通过提取方程中的系数、移项和消元等操作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绘制数轴、换元和分析符号等方法来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在第一节数学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指的是具有相同底数的幂相乘时,可以将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加。

而同底数幂的除法则是将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减。

通过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可以简化计算并求解相关问题。

4. 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根式也是我们在第一节数学课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化简根式的方法包括提取因子、合并同类项等操作,而根式的运算则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

我们通过练习和实际例题来提高对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解法在高一第一节数学课中,我们也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解法。

二次根式是指根号下含有二次项的根式表达式。

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以及利用有理化的技巧来处理带有二次根式的方程和不等式。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在高一的第一节数学课中,我们学习了整式与多项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根式的化简与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解法。

五年级秋季班第1次课------小数的乘法

五年级秋季班第1次课------小数的乘法

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5×0.5就是求1.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7×1.9就是求3.7的1.9倍是多少。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基本练习,熟悉新知一、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入:45+45+45+45+45=()×()4.5+4.5+4.5+4.5+4.5=()×()=()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是多少。

1、5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是(),用乘法表示是(),结果是()。

1.25的8倍是()。

32个1.5的和是()。

1.5×0.8就是求(),1.5×1.8就是求()。

2、7的一半是()。

9.8的十分之三是()。

3.72的2.4倍是()。

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42×0.54 1.08×25 3500×0.96 0.25×0.046总结: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后点上几位小数。

空间课堂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空间课堂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空间课堂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在空间课堂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空间的知识。

空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因此,了解空间的知识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次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一、空间的定义和特点空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一切事物所存在的范围或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空间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更高维度的。

空间有无限的大小和无限的范围,包括了一切事物所存在的位置和范围。

这种无限性和广泛性使得空间成为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

二、空间的维度空间可以有不同的维度,从一维到无限维。

一维空间是指只有一个方向,例如一条线,而二维空间是指有两个方向,如平面。

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则是有三个方向,即长、宽、高。

在数学中,我们还可以想象更高维的空间,如四维、五维乃至无限维的空间。

了解不同维度的空间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位置、关系和运动。

三、空间的坐标系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定位空间中的事物,我们通常会采用坐标系来表示空间中的位置。

常见的二维坐标系是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

三维空间则可以使用三维直角坐标系,其中除了x和y轴外,还有一个垂直于二者的z轴。

通过坐标系,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四、空间的几何关系空间中的物体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几何关系。

例如,物体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相对位置等都属于空间的几何关系。

通过学习空间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五、空间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不断变化的,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对空间进行变换和运动的描述。

空间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放缩等,通过对这些变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的运动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状态和位置。

六、空间的投影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三维空间中的事物映射到二维平面上,这就涉及到了空间的投影。

八年级历史知识要点1——11课

八年级历史知识要点1——11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⑵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⑶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⑷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4.林则徐禁烟措施:⑴派人暗访密查⑵缉拿烟贩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⑷虎门销烟5.虎门销烟: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⑶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第1次课词汇与语法讲义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第1次课词汇与语法讲义

高一英语上第1次课教学目标:1.掌握unit1重点词组及词汇2.掌握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一)3.综合训练—阅读理解一、词汇记忆①单词听写:1. upset 不安的2. loose 松的,松开的3. thunder 雷声,打雷4. power 能力,能量,权利5. dusty 积满灰尘的6. settle 安家,定居,使定居7. highway 公路,大路8. pack 捆扎,包装,打包行李9. overcoat 大衣,外套10. exactly 确实如此,正是11. grateful 感激的,表示感谢的12. tip 提示;技巧;小费②词组听写:1. add up 合计2.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挂念3. a series of 一连串,一系列,一套4. at dusk 在黄昏时刻5. no longer /not…any more 不再…6. get/be tired of 对……厌烦7. fall in love with 相爱,爱上8. calm……down 使平静下来9. go through 经历,经受10. on purpose 故意11.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12. set down 记下,放下13. in order to 为了……14. suffer from 遭受,患病15. join in 参加,加入16.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进展二、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一)复习宾语从句宾语从句三要素:语序、连接词、时态。

1、语序:陈述句语序2、连接词:①陈述句用that引导;②一般疑问句用if/whether引导;③特殊疑问句用特殊疑问词引导3、时态:①主句用过去时,从句用与过去相对应的时态;②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任何时态;③表示客观真理时用一般现在时;(二)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当我们用引号引出别人的原话时,被引用的部分称为直接引语,如:The boy said ,"I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当我们间接地把别人的意思转述出来时,被转述的部分称为间接引语,如:Mary said that Tom had worked there before.由宾语从句我们知道,直接引语转为间接引语之后即为一个宾语从句,因此,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人称、时态、引导词、状语和语序都会发生变化。

初中第一课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第一课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第一课历史知识点总结一、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人类起源于非洲,后分布到亚欧大陆。

早期社会主要是狩猎、采集和渔业为生。

2. 农业的兴起和文明的形成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聚居,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有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等。

二、古代东方文明1. 埃及文明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神庙和宫殿,其宗教信仰为多神教。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巴比伦、亚述两大王国。

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居民。

3. 印度文明印度人发明了梵文,建立了庞大的几个王国。

印度宗教分为印度教和佛教。

4.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有许多杰出的成就,如六艺、文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

三、古代西方文明1.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古代西方地中海地区的两大文明。

希腊以城邦制度、哲学和艺术闻名,罗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2. 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是印度教和佛教及维多利亚式的车辆。

四、中世纪欧洲1. 西方欧洲封建社会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以君主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特点是世袭制、农奴制和领地制。

2. 艺术复兴运动意大利是艺术复兴运动的中心。

这次运动是终结西欧封建制度的开端,它标志着欧洲的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

五、近代世界的发展1. 近代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指的是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的历史时期。

2. 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世界得到发展,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

3. 近代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近代以来,世界上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比较活跃。

六、世界近代史1. 世界两大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3. 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风俗习惯、社会制度、语言文字、精神文化、宗教信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知识点:1、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持久的注意力。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组织、检索、获取和传递等能力信息道德: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信息的特点:主要有:普遍性、无限性、转换性、共享性。

3、信息的作用: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4、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文献?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

知识是信息,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要素包括:文献信息、符号系统、文献载体、记录方式。

5、情报的主要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6、文献按加工深度可分为零次、一次、二次、三次文献。

什么是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零次文献有哪些?主要有: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考察记录、试验记录、调查稿等。

零次文献的特点: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难以获得一次文献主要有哪些?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主要有:期刊、专著、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等。

二次文献主要有哪些?也称检索性文献。

主要有:目录、题录、索引、文摘。

三次文献主要有哪些?也称参考性文献。

主要有:综述、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字典、词典等。

7、文献按载体形态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视听型、电子型文献。

其中,电子型文献的存储密度最高8、文献按出版类型可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产品样本、会议文献、档案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等。

属于公开出版物的主要有: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

属于特种文献的有:专利、标准、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档案、产品样本、政府出版物。

即除图书、报纸、期刊作为普通文献外,其余都视为特种文献。

属于连续出版物的有:期刊、报纸。

9、充当过文献载体的有哪些?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椟、羊皮、丝帛、泥板、石碑、树皮、树叶、陶瓷、玻璃、砖瓦、青铜、铁、铝、金银、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磁盘等。

10、检索工具的类型:按出版形式、汇编内容和所完成的检索类型划分(1)检索性工具:指存贮(报道)和查寻文献线索的工具。

它包括目录(又称书目)、题录、文摘、索引(2)参考性工具:参考性工具主要包括词典、年鉴、百科全书、文献综述等。

检索性工具,按存储和检索设备划分为:(1)手工检索系统,(2)计算机检索系统;按著录和标引方式划分:(1)目录型检索系统,(2)题录型检索系统,(3)索引型检索系统,(4)文摘型检索系统,(5)全文型检索系统11、检索工具的特点:①检索工具的加工程度:某数据库是全文型(一次文献数据库)?还是文摘型(二次文献数据库)?还是联合目录型(二次文献数据库)?②检索工具的文献类型:某数据库中可以检索下列哪种文献?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电子图书、生产厂家信息、专利、标准、参考工具书(Reference Works)。

③检索工具的语种:是中文数据库?还是外文数据库?④检索工具的学科类别:某数据库是人文社科类?还是理工类?还是医药类?还是商管财经类?⑤搜索引擎:英文搜索引擎主要有:Excite、AltaVista、GOOGLE⑥利用《江苏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和超星读秀学术搜索可检索馆藏纸本文献。

⑦利用《江苏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的子系统“我的图书馆”可检索到读者自己纸本书刊的借阅情况。

⑧检索工具中文献的被引情况:由于不同的检索工具收录的文献种类和范围不一样,导致同一篇文献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显示的被引频次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⑨工具书可分为检索型工具书和参考型工具书检索工具的功能:存储、检索、报道。

12、文摘型检索工具:指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观点、研究方法、数据、结论,并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和编排方式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13、评价检索系统性能的指标一般有:收录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或反映速度、用户负担、易用性(人机交互性能好、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其中查全率和查准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14、电子型与纸质型检索工具的比较电子型检索工具与纸质检索工具相比:节省存储空间、检索途径更多、检索功能更强、便于资源共享、更新速度快。

15、图书一般分为两类:阅读型和工具型。

阅读型:教科书、专著等,工具型: 字典、词典、辞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唯一标识:ISBN号(国际标准书号)图书的特点:图书的知识内容更成熟、稳定、可靠,如果要对某些问题做全面系统的了解,或对不熟悉的领域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阅读图书是个较好的办法。

但图书出版周期较长、内容不便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新。

若要对某些问题获得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或对不熟悉的领域有个初步、基本的了解,阅读有关图书是个较好的办法。

ISBN字段检索时可输入什么样的检索词?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

ISBN字段检索时,输入的检索词应是完整的国际标准书号,例如:978-7-122-16335-6或9787122163356,7-111-18789-X或711118789X ,中间的连字符可要可不要。

(2007年起ISBN号是13位,即最前面有978,而2007年之前只有10位,即最前面没有978。

)ISBN中含有国别或地区及语种等信息。

16、期刊:是具有统一题名,定期或不定期以连续分册形式出版,有卷期或年月标识,并且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的出版物。

正式出版发行的期刊一般同时具有ISSN号(国际标准刊号)和CN号(国内统一刊号)。

我国期刊号包括: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即国际标准刊号,例如:ISSN 1003-1707)和CN号(国内统一刊号,例如:CN 11-1030/D)。

ISSN字段检索时,可输入的检索词应是:国际标准刊号,例如:1000-873X,中间的连字符不能省略。

“CN”字段检索时,检索词为: 31-1126/N17、核心期刊:少数刊载某一学科大量高质量专业论文的期刊。

(1)影响因子的概念:某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特点:发表某学科或某领域的论文较多、被引率、转载率或流通率较高、在某学科或某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查找理工类中文核心期刊可利用的检索工具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的检索:利用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的“期刊导航”查找某一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

例如:《化学进展》、《环境化学》、《合成化学》和《化学物理学报》中,哪几种属于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在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的“期刊导航”界面中,将刊名,例如:“化学进展”,打字输入刊名字段中。

若是核心期刊,系统则会在“核心期刊”一栏中显示“核心期刊”。

否则在核心期刊一栏下是空白。

注意千万不要将选项拷贝到维普刊名字段中检索,那样检索词可能带有空格或其它符号,导致结果为零。

18、报纸内容特征:快和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19、专利号是识别专利文献的重要依据,由两个字母的国别代码(如US美国、GB英国、CN中国等)、流水号和公布阶段代码组成。

如:CN1084635,专利号由英文字母+一串数字组成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法)简称IPC,主要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进行分类。

IPC采用等级结构形式,由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逐层展开的体系构成整个分类表。

20、标准文献定义:是按规定程序制定、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

标准文献的识别特征是标准号,通常由标准代号、顺序号、颁布年代构成。

标准代号:GB、ISO、ANSI、IEC、EN,标准号由英文字母+一串数字组成,一串数字中有表示年代的21、政府出版物:是指由政府机构制作出版或由政府指定出版商出版的文献。

22、学位论文: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本科生、研究生为取得学位资格而撰写的学术性研究论文。

23、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保密性;密级:国家划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24、哪些文献能反映较新的科学技术内容?期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产品样本。

25、题录(参考文献以题录形式出现):是对单篇文献单元特征描述,著录项目一般有著者、题名、文献来源、发表年代等(文献的外部特征)。

重点:关于文献的说法:文献是记录在载体上的显性知识知识、信息(及特点)、情报、文献概念及关系特种文献存储密度高的是电子型电子型检索工具较纸质型工具的优越性零次文献、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概念及所含内容,课堂笔记不是一次文献文献载体、综述的概念系统学习,选图书(特点)、ISBN国际标准书号或只书写10或13个数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或说国际标准刊号)ISSN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概念查找理工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检索工具密级一般包括:秘密、机密、绝密获取较新热点问题的文献是:期刊、专利、会议、科技报告题录概念、判断文献类型一篇英文期刊题录,不标出文献识别码J,摘出其中某一项(如刊名),说出其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