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精品】

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学习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难点)重点: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一、知识链接 1.计算:(1)3.2+2.7= , 2+31= ; (2)0+0.23= ,2334= . 2.如果水位上涨记作正数,那么下降记作________.某天水位下降了5厘米,记作_______.第二天水位上涨了8厘米,记作_______.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1)7和4; (2)-7和4; (3)7和-4; (4)-7和-4.二、新知预习1.丽丽的学校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Array(4)如果小丽两次运动的方向相反,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自主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3)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____;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学自测计算:(1)(+8)+(+5);(2)(-8)+(-5);(3)(+8)+(-5);(4)(-8)+(+5);(5)(-8)+(+8);(6)(+8)+0.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只可爱的小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公路上行走,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问题1:如果小狗先向东行走2米,再继续向东行走1米,则小狗两次一共向哪个方向行走了多少米?解:小狗一共向东行走了米,写成算是为:(+2)+(+1)= +()(米)问题2:如果小狗先向西行走2米,再继续向西行走1米,则小狗两次一共向哪个方向行Array走了多少米?解:两次行走后,小狗向西走了米.用算式表示:(- 2)+(- 1)= -()(米).有理数加法法则一: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问题3:(1) 如果小狗先向西行走3米,再继续向东行走2米,则小狗两次一共向哪个方向行走了多少米?解:小狗两次一共向西走了米.用算式表示为:-3+(+2)=-()(米)(2) 如果小狗先向西行走2米,再继续向东行走3米,则小狗两次一共向哪个方向行走了多少米?解:小狗两次一共向东走了()米.用算式表示为:-2+(+3)=+()(米)(3)如果小狗先向西行走2米,再继续向东行走2米,则小狗两次一共向哪个方向行走了多少米?解:小狗一共行走了米.写成算式为:(-2)+(+2)= (米)有理数加法法则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想一想:如果小狗先向西行走3米,然后在原地休息,则小狗向哪个方向行走了多少米?解:小狗向西行走了米.写成算式为:(-3)+0= (米)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总结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将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1 计算:(1)(-4)+(-8);(2)(-5)+13;(3)0+(-7);(4)(-4.7)+3.9.例2 已知│a│= 8,│b│= 2;(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探究点2:有理数加法的应用例3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归纳总结】在解与有理数加法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时,先利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再列式计算.1.若|x-3|与|y+2|互为相反数,求x+y的值.2.海平面的高度为0m.一艘潜艇从海平面先下潜40m,再上升15m.求现在这艘潜艇相对于海平面的位置.(上升为正,下潜为负)A.都是零B.至少有一个是零C.一正一负D.互为相反数 2.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A.1B.0C.-1D.33.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c <0 B. b+c <0 C. -b+a <0 D.-a+b+c <04.若3x =,2y =,且x y >,则x y +的值为( ) A.1 B.-5 C.-5或-1 D.5或15.计算(1)(-0.6)+(-2.7); (2)3.7+(-8.4); (3)3.22+1.78; (4)7+(-3.3);6.某城市一天早晨的气温是-25℃,中午上升了11℃,夜间又下降了13℃,那么这天中午、夜间的气温分别是多少?。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20210713001618)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20210713001618)

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法》导教案(1) N0:8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论__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经历研究有理数加法法例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例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 16—18 页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例:(1) 同号两数相加,例 1、计算( -4 )+(-5 )第一步:确立种类(-4 )+(-5 )(同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和的符号(-4 )+(-5 )=- ()(取同样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4 )+(-5 )= -9(把绝对值相加)练习: 3+2 =(-3 )+(-2 )=(-1)+(-6)=(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例 2、计算( -2 )+6第一步:确立种类(-2 )+6(异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符号∵6 2,∴( -2 )+6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 6-2=4,∴( -2 )+6=+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练习 :(-3)+4=+()=3+(-4 )=-()= 5+(-7)==( -12 )+19==同学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的步骤吗?①确立种类;②确立和的(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4)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③最后进行绝对值的。

比方: 5+(-5)= 。

比方: 3+0=-3+3=0+。

(-5 )=2、自学检测(1)+ 8 与- 12 的和取___号,+ 4 与- 3 的和取___号。

(2)按①的格式计算以下各题① 14+(-21 )②(-18)+(-9)③(-0.8)+1.7④ -8+ 8解:①原式 = - (21-14 )=-7三、合作研究1.填空( 1)、某天气温由 -3 ℃上涨 4℃后气温是( 2)、已知两数 5 与-9 ,这两个数的和是;比-3 大 5.,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2、设a=-2 ,b= 1 ,计算33( 1) a+(-b)( 2) (-a)+b(3)a+2b3、红星队在 4 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 3:1 胜,第二场 2:3 负,第三场 0:0 平,第四场 2:5 负。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3.1 有理数的加法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3.1 有理数的加法 导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学习目标:1、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2、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1)3.2+2.7= ,3432 = 。

(2)0+0.0123= ,2+31=2、丽丽的学校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她放学后向东走400米在超市买了些东西,又向西走了1200米回到家中.(1)丽丽第一次走记为 米,第二次走记为 米。

(2)丽丽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复习引入:1.在小学里,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0的四则运算。

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

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二、问题再现1、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很重要! 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如图所示: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

写成算式就是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根据以上法则完成:11+7= ,(- 11)+(- 7)2.问题: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西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如图所示:-5 -4 -3 -2 -1 0 1 2 3 4 5这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所得和的符号似乎不能确定,让我们再试几次(下式中的加数不仿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 你能发现和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4)+(―3)=( ); (+3)+(―10)=( ); (―5)+(+7)=( ); (―6)+ 2 =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1有理数的加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1有理数的加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两个异号的有理数的和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___数,且它的绝对值较______.3.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4.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5.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6.五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为准,超过的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4.5,-4,+2.3,-3.5,+2.5,这五袋大米共超过______千克,总重量是________千克.7.当,,时,(1);(2).8.已知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的相反数,的绝对值为3,则的值为___.1.(+7)+(-6)+(-7)+(+6);2.(-2.6)+(-3.4)+(+2.3)+1.5+(-2.3);3.;4..5.6.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则(1);(2) ;(3) ;(4) .7.填空:⑴若a>0,b>0,那么a+b_______0.⑵若a<0,b<0,那么a+b_______0.⑶若a>0,b<0,且|a|>|b|那么a+b_______0.⑷若a<0,b>0,且|a|>|b|那么a+b_______0.8.如果a<0,则|a|+a=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比加数大B.两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C.异号两数相加,其和为0D.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6.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A、两数同负B、两数一正一负C、两数中有一个为0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7.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互为相反数D、符号不同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都是非负数D、至少有一个正数9.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①a 0,②b 0,③|a| |b|④a+b 010.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①a 0,②b 0,③|a| |b|④a+b 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4)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 ④
(5)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 ⑤
(6)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⑥
(7)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7)
问题: 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明晰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2)+
(3)+3(4)+;
(5)7+;(6)+;
(7)+;(8)+;
(9)+0.
二、堂清反馈
反思建议(我的收获):
四、我的疑惑:
展示案
一、我的疑惑展示:
二、重点问题探究展示:1.计算:
(1)(-10)+(+6);(2)(+12)+(-4);
(3)(-5)+(-7);(4)(+6)+(+9);
(5)67+(-73);(6)(-84)+(-59);
(7)33+48;(8)(-56)+37.
三、知识网络
训练案
一、达标检测:1.计算: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1.3节“有理数的加法”。主要内容包括: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在加法运算中灵活运用。
3.通过实例,感受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掌握加法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号加法和异号加法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特别是当涉及到负数的加法时,一些学生难以把握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变化。我尝试通过数轴的移动和具体数值的例子来解释这一概念,但效果并不总是立竿见影。我反思,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体会和理解这些规则。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主题不够自信或者小组内部的沟通不够顺畅。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小组内部的平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具体内容包括:
-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及法则
-正数、负数的加法运算
-相反数的加法运算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简便方法及应用
-练习各类有理数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地加法运算
2.在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重难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过程:
使用说明:仔细读课本p16-18
一.自主学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和正数相加、正数和零相加。谁来写几个算式:
三.合作探究
计算:(1)(-6)+(-11)(2)(-1.2)+0.8(3) +
教与学随笔
归纳:(1)判断类型(确定哪个法则)
(2)确定和的符号
(3)确定绝对值(到底是绝对值相加,还是相减)
三、【梳理小结】
教与学随笔
【时间分配】
认定目标2'
自主探究 10'
交流备展 13'
班级展示 15'
达标反馈 5'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并把。
2.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并用的绝对
值的绝对值。的两个数相加的0.
3.。
二.预习自测
有下列说法:(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2)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
相加得正数;(3)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4)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5)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其中正确的有
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Fra bibliotek如:负数+负数,负+正,负+0)谁来写几个算式:
利用数轴,结合实际问题解释算式;
如:6+3=(-6)+(-3)=

1.3.1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3.1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3m,再向左运动 2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 动了多少米?如何用算式表示?(借助数轴理解)
你能从以上两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二) 自学教材 p17 页探究,注意正负数相加的运算方法,理解方法做好批注(8′+3′)
五、延伸归纳:(2 分)
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_______ 2)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_______
六、教学反思:(2 分)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2/3
答案
自主学习:1.向右运动 8 米。(+6)+(+2)=+8; 2. 向左运动 5 米。(-2)+(-3)=-5; (1)相同,绝对值; 3.向左移动 1 米。(-3)+(+2)=-1; 4.向右移动 3 米。(+4)+(-1)=+3; 5.物体又回到原地。(+6)+(-6)=0; 6.向右运动 5 米。(+5)+0=+5; (2)减去,0 (3)这个数 总结:1.符号,绝对值
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3m,再向右运动 2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
式表示?
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4m,再向左运动 1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 式表示?
5.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6m,再向左运动 6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如何?如何用算 式表示?
1/3
6.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然后在原地不动,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得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学习新知课主备人:官昌见审定人:肖明执教者: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
【课程目标】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探究、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学习重点】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的掌握及运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合作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有理数的分类;绝对值求法。

二、自主学习
独立看课本P16~P18页,并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一)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结余”就是他们的和。

(1)夏新某天收入8.5元,支出4.5元,结余列式为;
(2)夏新某天收入4元,支出5.2元,结余列式为。

(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正数+正数、正数+0、0+正数,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加法还有
..哪些类型?
(三)借助数轴(自己画)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为5m,向左运动5m记为-5m.(在数轴上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解决下列问题:
(1)物体向右方向运动3m, 再向右方向运动5m,则物体从起点向方向运动了m.
(2)物体向左方向运动3m, 再向左方向运动5m,则物体从起点向方向运动了m.
(3)物体向右方向运动3m, 再向左方向运动5m,则物体从起点向方向运动了m.
(4)物体向左方向运动3m , 再向右方向运动5m ,则物体从起点向 方向运动了 m .
(5)物体向右方向运动5m , 再向左方向运动5m ,则物体从起点向 方向运动了 m .
(6)物体向左方向运动5m , 再向右方向运动5m ,则物体从起点向 方向运动了 m .
以上问题分别用算式表示为:
(1) (3) (5) (2) (4) (6) 你能从算式(1)~(6)发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并 .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用 减去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四)、计算
(1)(一2)十7= + (7一2)= (2)(十8)十(一5)= ( )=
(3)22十(一22)= ( ) (4)(一13)十(一8)= ( )= 通过自主学习,你的收获或疑惑:
组长检查等级: 组长签名:
二、合作探究
探索一:计算:(1) (-3)+(-9); (2) (-4.7)+3.9.
(3)(-
31)+(52); (4)(-413)+(-12
11)
探索二:找规律:从左图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右图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讨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是: 。

三、当堂检测:
1.(ABC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上升7℃;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

2.(ABC )口算:
⑴ (-4)+(-6) ⑵ 4+(-6) ⑶ (-4)+6 ⑷ (-4)+4 ⑸ (-4)+14 ⑹ (-14)+4 ⑺ 6+(-6) ⑻ 0+(-6) 3. (BC )计算:
(1)15+(-22) (2)(-13)+(-8) (3)(-0.9)+1.5 (4)
21+(-3
2) 4. (C )选做题:已知│a │= 6,│b │= 2. ,求a+b 的值
【学后反思】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惑?
学习等级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3.1 有理数的加法(2)
课型:学习新知课主备人:官昌见审定人:肖明执教者: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
【课程目标】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独立看课本P19—20,独立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特别注意思考两个例题中提出的问题
................)
1、说说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或者举例说明也可以。

(说的时候脱离书本)
2、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 ,。

3、根据书上的提示、反复的验证,同学们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
加法运算律在中同样也适用。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例如:(1)30+(-64)-64+30 (2)-6.25+11.5 11.5+(-6.25)(3)(-23)+(+58)+(-17) (-23)+(-17)+58
(4)(-14)+(-29)+(-16)(-14)+(-16)+(-29)
通过自主学习,你的收获或疑惑:
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名:
二、合作探究
探索一:计算:(1)16 +(-25)+ 24 +(-35). (2)
52152 -++-+-3883
()()()
探索二: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三、当堂检测
1、(ABC)计算。

(1)13+(-12)+17+(-18);(2) 12511 +(-)++(-)+(-). 43643
(3)(-36.35)+(-7.25)+26.35+(+7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5)
3557
()+()++()
212212
---
2、(BC)某种袋装奶粉标明净含量为400g,检查其中8袋,记录如下表:
请问这8袋被检奶粉的总净含量是多少?
*3、(C)一只电子跳骚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第一次向右跳1个单位,第二次向左跳2个单位,第三次向右跳3个单位,第四次向左跳4个单位,…,按这样的规律跳100次,跳骚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4、(ABC)请同学们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课本P21 “实验与探究”。

明天检查。

【学后反思】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惑?
学习等级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