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弦脉

合集下载

三九全景脉法-弦脉解

三九全景脉法-弦脉解

三九全景脉法-弦脉解三九全景脉法,注重脉象指感的规范化,每种脉象都具有独特的指感形象,且其特征比较单一,故可用物理形象来表达,而非只停留于理想化、不可触摸的比喻中。

弦脉,“如按琴弦”是公认,但实际上,琴弦分有“松紧”,松即松弛,紧即绷直、绷紧之义。

如按稍松弛的琴弦,即为弦脉;如按绷直的琴弦,是硬脉。

两脉都有硬的成份,但,弦脉,按之有弧形度,有一定松弛度。

硬脉,按之没有弧形度。

有其象,必有其理。

弦主血虚瘀滞,硬主血结。

弦与硬皆主血份郁堵,但硬比弦堵得更甚。

临床中,弦脉多伴小脉,小为津血不足,弦为血份瘀滞。

以活血化瘀补血之品,则弦小脉可除,故知弦主血虚瘀滞。

硬脉之治,则以破血及软坚散结为主。

临床硬脉常出现腰肌剧痛,或颈部甲状腺结节硬块,以莪术、五灵脂、大黄、鳖甲、海浮石治之,每获良效。

弦脉还与胶脉的指感与主证有极为相似之处。

胶脉指感,如按橡皮筋,胶软且长。

若问,诸书皆无胶脉之名,乃乃要标新立异吗?本人无意标新立异,本着对脉的执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临床中每天都发现此脉象指感,似弦非弦,与弦脉指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证及用药亦不同。

我们学中医,搞学术要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说实话的小孩,而不能像那些大人一样自己欺骗自己。

明明胶与弦有别,却因前人未说,而自己也不敢说实话。

我只把我自己当成天真的小孩,实话实说而己。

胶与弦脉指感区别,一是弦如琴弦,胶如橡皮筋,弦者硬,而胶者软;二是胶经常较大,弦经常兼小;三是弦主血瘀,常用活血化瘀之品可除,胶主水饮痰湿,常用化痰祛湿行水之品可除。

指感独特、主证与药皆备,立名乃自然之事。

弦脉是肝木的主脉。

肝为血库,主藏血。

肝主疏泄,凡是郁滞不通的,皆需要肝的疏泄功能来疏通。

而诸脉象中,最具疏通功能的是弦脉,因其体硬而长,且有松弛度而最具韧性。

道法自然,故弦脉最具疏通之能。

故弦脉,是血份受到了干挠,血流受阻,肝木自卫之象。

弦主血路瘀堵,胶主水路瘀堵。

胶亦属木类脉,水路不通亦是利用肝主疏泄之能来通之。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单元脉诊.doc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单元脉诊.doc

第六单元脉诊本单元的重点集中在各种脉象的特征和主病上,特别是细、濡、弱、微、短脉;滑、涩、动脉;弦、紧脉;结、代、促脉这几单元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濡、弱脉的比较,结、促脉的比较,以及滑、弦脉的主病等。

知识要点脉诊概说1. 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执业2001 / 2003, 助理2005);右关可候:脾与胃(助理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2. 切脉指法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3. 寸口“二.部九候”的概念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辨別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止常脉象1. 正常脉象平脉是正常人的脉彖,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人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二致丄助理2000>,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

平脉有胃、神、根3个特点。

2. 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1)胃:总的來说,平人脉彖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执业2000,助理2005)。

(2)神:脉神的形态是柔和有力。

(3)根: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浮、散、兖、革脉见表2-40o表2—40浮、散、乳、革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见表2 — 41 o表2-41沉、伏、牢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见表2 — 42。

表2-42缓、迟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数、疾脉见表2 —43o表2 — 43数、疾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见表2 — 44。

表2 — 44虚、实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见表2-45o表2-45洪、大、长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细、濡、弱、微、短脉见表2-46o表2—46细、濡、弱、微、短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滑、涩、动脉见表2 — 47。

表2-47滑、涩、动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弦、紧脉见表2 — 48。

表2-48弦、紧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结、代、促脉见表2-49o表2 —49结、代、促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望小儿脉1. 小儿正常脉彖小儿正常脉彖是平和脉彖,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中医脉象之弦脉

中医脉象之弦脉

中医脉象之弦脉弦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脉象,弦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脉象,它的性质是脉形变化,它的性质是脉形变化,它的性质是脉形变化,特点是张力增强,特点是张力增强,有的亦有阻力增加的情况及脉管变硬等,所以它给人的指感是像琴弦、弓弦等绷直的感觉。

加的情况及脉管变硬等,所以它给人的指感是像琴弦、弓弦等绷直的感觉。

弦脉在古医籍中的记载亦是较早的,弦脉在古医籍中的记载亦是较早的,它亦有一个形成过程,在它亦有一个形成过程,在它亦有一个形成过程,在《内经》中开始是以季节《内经》中开始是以季节脉出现的,而且有时只是作为对春天脉的一种形容,而且有时只是作为对春天脉的一种形容,至于作为肝脉、至于作为肝脉、肝的绝脉之说亦不可能是由于季节和胃气的有无引申出来的。

如:“……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日肝死。

”“春脉如弦……”“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

”(《素问·玉机真脏论》)而且与长、滑等脉的界限尚不太清楚,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春脉是:“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等等。

到了《难经》上弦脉的名称就进一步确定了,它虽然引用的基本上是《内经》之文,但它的提法已经是“春脉弦者”如何如何了。

后人对此亦有所分析,如《医碥》上说:“古人有时以长脉为弦,如谓春脉弦而言其软弱直长是弦即长也。

今后分二脉则弦自有急劲之意不仅长而已。

”实际分为二脉的条件是长只是个脉位问题,而弦则为脉体的一种形象。

二者当然是不同的。

在《伤寒论·平脉法》上说:“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

”《金匮要略》上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这里的紧是说脉形紧张不能理解为紧脉。

至此弦脉是确立起来了,而且更广泛地用于临床,但《内经》、《难经》和仲景都认为非常典型,亦即“纯弦”脉是肝的真脏脉,这在《内经》中是屡见的不具引。

《难经》竟与《内经》相同,仲景亦说:“假令得纯弦脉者死。

”可见弦脉不但有它自己独特的形象而且程度亦是非常重要的。

脉学心悟:弦脉

脉学心悟:弦脉

脉学心悟:弦脉(一)脉象弦脉的主要特征是指脉来端直以长,直上下行,状如弓弦。

弦脉对脉位、至数没有特定要求。

脉位可浮可沉,至数可快可慢。

典型的弦脉,脉力当满张有力,但亦可出现弦而无力之脉。

脉体可细、可不细,或大,但定要长。

(二)相类脉弦与长,因脉皆长,故常相混。

长脉主要特征是脉体长,过于本位。

弦脉虽亦长,但主要特征是指脉象端直如弓弦,直上下行,且脉力强于长。

(三)脉理与主病弦为阳中之阴脉。

其脉为血脉拘急,欠冲和舒达之象,故弦为阳中伏阴之脉。

经脉之柔和调达,赖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

当阳气或阴血不足时,脉失温煦濡养而拘急,则为弦。

或因气机不畅,邪气阻隔,气血不得畅达,亦可使脉失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拘急而弦。

故仲景称“弦则为减”。

《诊家枢要》曰:“弦为血气收敛,为阳中伏阴,或经络间为寒所入。

”弦脉因其脉力强弱不同,分为常脉、病脉、真脏脉三种。

1.常脉春脉弦。

肝应春,故肝之常脉亦弦。

春令,阴寒乍退,阳气升发之时。

此时,阳气始萌而未盛,温煦之力未充,《内经》称之谓“其气来软弱”,故脉尚有拘急之感而为弦。

肝为阴尽阳生之脏,与春相应,阳始生而未盛,故脉亦弦。

常脉之弦,当弦长和缓,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云:“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未梢,曰肝平。

”揭乃高举之意。

手举长竿之未梢,修长且悠扬,喻弦脉之状,甚为妥切。

2.病脉弦有太过与不及。

(1)太过:弦脉太过之象,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得很清楚,曰:“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盈实而滑,乃有坚意。

状如循长竿,为弦长坚挺,已乏柔和之象。

何以脉弦达过?不外气逆、邪阻、及本虚标实三者。

气逆:因情志拂逆,气机逆乱,或气机亢逆,或气机郁结,脉皆可弦。

气逆者,气升血升,气血搏击于血脉,致脉弦长而强劲搏指。

气机郁结者,气血不能畅达敷布,脉失气血之温煦濡养,故拘急而弦劲。

弦脉——精选推荐

弦脉——精选推荐

弦脉◎弦脉弦脉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脉之⼀,弦脉,顾名思义就是如琴弦⼀样的脉象,把脉时感觉脉跳动的时候犹如⼀根琴弦,这是⼀个纵向的感觉。

我想强调的是,弦脉有弦长和弦短之分,有很多⼈部我弦脉不是端直以长吗?所以弦脉必须要长。

我想说的是如果从⼨部到尺部三部脉,甚⾄尺部以下都如琴弦⼀般的感觉,就是弦长脉,⽽有时候我们只能在关部或尺部的⼀部脉中感觉到弦脉,这种也是弦脉,就是弦短脉。

还有⼀个问题值得⼤家注意,我们都知道琴弦的绷紧程度不⼀样,给⼈的感觉是不⼀样的,弦脉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弦脉不⼀定要有弹指的感觉,就如⼀根没有绷紧的琴弦也能感觉到弦象。

下⾯我们来看顾⼀下弦脉的形成机制都有哪些。

《诊家枢要》有说:弦为⾎⽓收剑,为阳中伏阴."“阳中伏阴”这四个字切中其机,从阴阳⾓度很好地解释了出现脉弦的原因。

阳⽓在下,想要⽣发达于上,但是受到阴分物质的阻挡,就会出现弦象。

春天的常脉会有弦象,是由于春分时节,正是寒⽓初退,阳⽓刚要⽣发的时期,正好也是阳伏阴中的状态,脉就会有弦象。

知道这个⼤的阴阳状态之后,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临床中弦脉的形成机制就不会太难了。

我们往下推导的⼀切都是围绕着“阳中伏阴”这四个字。

⼀是情志导致肝胆⽓郁。

我们常听到弦脉主肝,弦主少阳,就明弦脉和肝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是因为肝胆为少阳,少阳顾名思义就是⼩⼩的阳⽓,就像⼀年之中春天的⽣发之⽓,就像刚刚发芽的嫩芽,虽然柔弱,却蕴含着倔强的、⽆限的⽣命⼒。

《难经》⾥说弦脉如循长竿之末梢,我们可以想象在风中摇曳的⽵⼦顶部,那么细柔,虽然在随风摇摆,却有⼀股韧劲。

我说这么多就是要⼤家体会⼀下少阳给我们的感觉。

假如少阳的⽓机受阻,其内蕴的能量⽆处疏泄,就会郁结于内,表现在脉上就是弦脉。

所以弦脉是⽓郁的典型的表现,⽽阻碍肝胆之⽓疏发的“阴分物质”可以是我们的负⾯情绪、压⼒、得不到满⾜的欲望等,⼤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呢?肝胆⽓郁,就会在少阳经循⾏的经络表现出⼝苦、咽⼲、⽬眩等症状。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同学们,上午好!现在开始上课。

我们上一次讲到了闻诊,闻诊主要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里面又讲了这样几个内容:一个是发声。

就是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

从发声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一般可以辨它是属于虚、寒、阴证,还是属于实、热、阳证。

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是讲了失音和音哑的问题。

第二个讲语言。

语言的问题所提到的几个症状,都是与心神密切相关,谵语、郑声、错语、独语、狂言、言謇,这样几种病变的发生,语言异常,多半是属于神志的昏迷或者是错乱所导致的。

第三个讲呼吸。

除呼吸的强弱、快慢、缓急以外,我们还讲到了借助听诊器来听呼吸音、支气管音和肺部的啰音,这几种病理改变都和肺的病变有关系。

第四个讲咳嗽。

呼吸里面还讲到了喘、短气和少气这几个症状。

喘气、喘、哮、短气和少气这几个症状的比较和它和临床意义。

咳嗽主要是结合痰的情况来进行辨证,干咳和痰里面,由痰的颜色、多少来分辨寒热、燥湿。

咳嗽里面还讲到了有两种特殊病,是一种特殊的咳嗽声音,一个是百日咳——顿咳,连续性的、痉挛性的咳嗽,咳后有一种鸡鸣的回声;还有一种是白喉的咳嗽,咳如犬吠,这是讲了咳嗽。

然后讲了心音。

心音主要是借助听诊器来分辨心音的强弱、缓急,是心音增强还是心音减弱。

心音增强可能一般是热证、阳亢、阴虚,也可能因为血虚所导致;心音的减弱与心肺的气虚,特别是心阳气虚密切相关,除了这个以外,如果有痰饮、瘀血、水湿等等停留于胸部这些地方,也可能使心音减弱。

比如说支饮这些疾病,可以使心音遥远,听不到,减弱。

如果心脏出现杂音,一般来说,说明是心脏有疾病,有心脏的疾病存在。

然后是讲了胃肠的异常声音。

呕吐、呃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根据他呕吐的物质,清稀,有没有食物,有没有臭气等等来辨别它的病变性质。

呃逆、嗳气,胃气上逆,也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这是讲到了呕吐、呃逆、嗳气。

还讲到了肠鸣,正常人一般用耳朵听不到肠鸣,但是用听诊器可以听得到,1分钟3到5次,在脐周围比较明显。

弦脉(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弦脉(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弦脉(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弦脉,脉象名。

《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是指弦脉为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的脉象。

其主病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二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与指下”。

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三主病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而生理性弦脉在春季多见,其脉象与病理性弦脉相比较为柔和。

四机理分析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

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

诸痛、痰饮,情志不遂、疼痛,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来弦硬而为弦。

并随邪气性质不同而或为弦紧,或为弦数,或为弦滑等。

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亦觉见弦脉。

或肝病及肾,阴虚阳亢,也可见弦脉,但应为弦缓或弦细。

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生理性弦脉在春季多见,其脉象与病理性弦脉相比较为柔和。

五相兼脉主病表弦脉相兼脉常见类型及主病相兼脉主病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

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六鉴别诊断弦脉是脉管较硬,弹性差,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脉主要是脉管绷急,弹性高,脉体不大而脉势有力,弹指如转索。

紧脉的特征是,脉来急劲,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或左右弹指的感觉,而坚硬度弱于弦脉。

弦脉脉象论

弦脉脉象论

弦脉脉象论弦脉脉象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学2008级1班杨贤土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2008级1班李思宇王静周雪梅提要古人有云:“中医难,难在识证。

”而识证的一大关键又在于脉诊,而脉象又是脉诊之关键。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

因时令之异,阴阳升散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

或因邪扰或正虚,气血运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涩之别。

在此笔者将临床多见的弦脉进行讨论。

而从古至今各医家对弦脉看法又有众多见解。

笔者特将几者不同观点进行列举,并发表看法。

关键词弦脉脉形脉位按之不移收聚之象1 脉理李杲曰:“弦脉,总是阴阳不和,肝邪上逆……”阴阳不和,则气血不和,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病必求于本”,即求阴阳。

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蔽之,乃气与血耳。

血行脉中,脉为血府,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

明朝虞抟《医学正传·气血》云:“血非气不运。

”《景岳全书·血证》又云:“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故当阳气或阴血不足时,脉失温煦濡养,则多为弦。

或因气机不畅,邪气阻隔,气血不得畅达,亦可使脉失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拘急而弦。

2 弦脉脉象的传统看法弦脉,《中医诊断学》上介绍其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其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挺然指下,直起直落,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脉经》云:“如张弓弦。

”《脉诀》云:“状若筝弦。

”《景岳全书》脉神章中所描述弦脉:“按之不移,硬如弓弦。

凡滑大坚搏之属,皆其类也。

”《脉诀刊误》载有:“状若筝弦……从前中直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吴崑说:“脉来如按琴弦。

”说明弦脉是脉管硬而端直,脉幅细而窄,张力明显,从气势、形态来看是直而且长,如解按琴弦,既有力,又有弹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弦脉弦脉。

古代没有这个“弦”,不是弓弦的这个“弦”,就是这一个“悬”。

这个脉象特征:端直以长。

端端正正,不转弯抹角,没有一点圆滑,不圆滑,很端正,端直以长,直直的,并且显得比较长,如按琴弦、如按弓弦、状若筝弦,反正都是一个弦。

大提琴的弦是比较粗的,如按琴弦;如按弓弦,弓弦就更粗一点,射箭后面的那根弦,这样的。

就是说形容它,弦都要绷得很直、很紧,如果弦绷不紧,那就弹起来,自然就声音不好、箭发不出去,所以它很直,端直以长,它的形是长、比较大,势只能说比较强,而最主要的特点是硬,它的主要的特点我认为是管壁比较硬。

这种脉象图。

弦脉临床很常见,他们做脉诊研究的人弦脉分成弦一、弦二、弦三、弦四,还分好多种类型。

总的特点,弦脉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波峰不尖锐,你看这个脉搏跳上去了以后这么长一段距离,而下来这一个重脉波、重脉凹,这个地方也是显得比较钝,不圆,这个地方一摸上去,跳一下,那么在我们手头上就感觉到跳的时候没有一个明显的波峰,而是整个脉管,描的时候整个脉管都描在这个地方了,这是一个弦脉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波峰不明显,波的顶部是钝、平的,当然有的没有这么明显,有的可能就是这样了,这样下来了,它这个地方反正是很钝的这么一种表现,不像其他的脉是这么很锐地上去了,这就是它的特点,它的脉搏的特点。

弦脉形容它“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挺然于指下”就是我们摸脉的时候手下面明显地摸到有一条管子,要告诉学生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脉搏跳的时候当然你知道下面有血管在跳,没有跳动的时候,脉搏跳了一下以后它没有跳,没有跳时手下面还可以摸到一条管子在那,就像我们这个肌腱一样的,这个肌腱没有跳动,但是我们可以摸到,你看这不是有个肌腱吗?这个肌腱是明显可以摸得到有一条肌腱在这里的,弦脉的脉搏也是,跳的时候可以摸到它在这里弹起来了,没有跳的(时候)、它下去的时候,这个管子还可以摸得到,甚至有的人弦得很厉害的时候,真的是摸上去就和这个肌腱一样的、和中间这条腱一样的,摸到明显的一条管子,这个血管可以理解挺然于指下,就是在指下面有一条很明显的管子,就像有个竹管,竹子是空的吧,小竹管一样的,当然没那么粗了,小竹再细也有一个指头粗吧,就像一个小竹管一样的。

病情的轻重和它的硬度有关系,如果越硬越明显,弦得就越厉害,那就是弦四,稍微有一点硬,不是那么很明显,那就是弦一、弦二,稍微弦得轻一点。

所以弦脉是一种什么?阳中之阴脉。

什么叫阳中之阴脉?我来理解它,就是形状好像很明显,挺然指下,不跳动的时候脉搏都在这里有一个血管在这里,摸上去没有跳动,而学生可以摸得到,仔细摸它下面有一个管子,挺然指下。

阳中之阴脉是什么意思?它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并不是说这个脉搏一下跳起很高,一下升上来了,和那个洪脉一样的,波涛汹涌,以后我们讲紧脉也讲这个问题,紧脉是一下子升上来、很有劲,它这个力量并不很强,所以我理解它实际上是外强中干,外面的血管很明显,中间、里面流的血液、气血并不一定旺盛,这就是弦脉。

怎么理解这种脉?它的波峰较钝,切迹高而很明显,所以脉搏显得是一个平坦,成一种拱形,成拱形,脑电图上面、脑电波上面,做脑电图的时候也可以看,描述的正弦波,它把这种波顶很钝,不是很尖锐的那种波,它也叫做正弦波,像个琴弦一样的,那恐怕也是不是汲取了中医讲的弦这么一个特点。

弦脉主什么问题啊?肝胆病。

肝脉容易弦,肝胆的病,疼痛、痰饮可以弦,胃气衰败也可以弦。

胃气衰败可以弦,那是一定弦到什么时候?弦到了弦四、弦五了,就是脉管很硬、很硬,而里面的力量很小、很弱、很弱,有胃有神是讲的从容和缓,柔和有力,那么胃气衰败了就没有柔和,一点都不柔和了,脉搏跳起来一点也不柔和,那就是一种胃气衰败。

也可见于老年人健康者,年纪大了以后,骨头也硬了、皮肤也硬了,血管也相对地硬了一些,所以老年人他应该说比小孩就会要弦一些,现在假设拿着我的脉和那个小孩子、或者十多岁二十来岁的人比,我这个脉管在下面没有跳动也感到下面有血管,那么小孩、年轻的人,那你就不知道这下面还有条管子,可能没有跳动的时候就体会不到,所以老年人他本来血管就要硬一些,因此也就要弦一些,就带有弦脉,和青年人就不一样。

这个弦脉它的主病,实际上是很多很杂,因为肝主筋,脉管一硬了以后,就像这个筋一样,摸上去就是弦了,肝是体阴用阳,我们学习理论的时候、学中基的时候讲,肝体阴而用阳,阴虚阳亢的人,管子(里)水少了,里面当然阴虚阳亢,就像树木,水少太阳大,树枝就会干燥、就会失掉弹性,是不是啊,因此肝气抑郁、肝阳上亢等,这些情况都可能见到弦脉。

痰饮等这些阻滞到血管的时候,也可能是使血管受到阻滞以后,也可能出现一种弦脉。

弦脉它属于有力脉,整个因为很明显,它不是若有若无、不是力量不明显,甚至它没有跳的时候它都明显的,所以它总的来说属于有力脉,但是脉势并不强,我讲它是一种外强中干的一种脉象。

临床上弦脉最常见,他们做脉图研究的人,也确实很多的脉描出来都描成是一个弦脉,就是那个波峰,波峰并不一定是很圆、不一定是很圆滑,波峰上去了以后它可能是比较钝一点,所以临床上做脉图研究的人他们也觉得是弦脉最多,而古人说是什么?十脉九弦,但可能说得太多了,90%的人都是弦脉、都见弦脉,那可能太高了一点,但是确实是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脉。

主的病证也最多,不一定是那一种病,痰饮、瘀血、疼痛、肝胆湿热等等,它都可能见弦脉,为什么?很多病人都可以见到弦脉,主证最多,所以它可以和很多的脉兼并在一起,沉弦、弦缓、弦涩、弦滑、弦数、弦迟、弦细、弦紧,很多脉都可以见到弦脉。

弦脉临床最常见,所以临床上我是告诉同学一个奥妙,我说你这个脉分不清的时候,到底是个什么脉,你自己刚摸脉,搞不清,那你写什么脉呢?你就写弦缓,为什么写弦缓?十脉九弦,没有错好多,你90%抓到了,缓脉我们说是正常的脉,也可以是怠缓,也可以是迟缓,是不是啊,缓脉稍微少一点力量是怠缓脉,稍微慢一点是迟缓脉,缓脉也是临床上正常人可以见缓脉,十脉又九弦,所以你写脉弦缓那不会追究你,不会说,哎呀,这医生怎么看病!我这脉搏没有看准,大意是这样,就是说你搞不清的时候可以写弦。

为什么你可以写弦,你不能写什么弦数,我也不能够写数、不能写滑、不能写涩,不能写其他的脉呢?弦脉是最常见,十脉九弦,它的主病也最多,什么样的病它都可以见弦脉,所以没好大错、不会有什么大错误出现。

当然这我们要求学生还是要认真地掌握它、体会它,总的说弦脉的特点就是管壁很硬。

这个管壁硬就容易和什么脉象相混淆?革脉,我们也是讲的如按鼓皮,管壁应该说也是硬的,它有浮弦而硬,但是它中间的力量比弦脉(小),弦脉中间还是有力量,并不是(无力),它还是属于有力脉,并不是属于完全无脉,只是相对来说它的势力不是那么很强,但是它不是等于革脉的中空。

牢脉是沉、弦、实、大、长,它的力量就太强了、太硬了,并且是硬得沉在下面,沉、弦、实、大、长,五个脉合在一起的,所以弦脉就没到革脉和牢脉这种程度,但是它有一种共同的特点,都有硬的这种特点。

戴同父《脉诀刋误》里面(讲)“大抵十人,九弦兼之。

”所以十脉有九弦。

如循刀刃,那就是毫无生气了,就是讲的胃气衰败,很硬,不单是像一个弓弦一样的有一根管子在下面,甚至于,它当然形容得太过分了,好像刀的口一样的,那就当然很硬了,刀口恐怕就很细很细了,应该是刀背,如循刀背应该可能差不多,就是说起码有个刀背那么宽,一个弦脉就是,否则就是一种没有生气的表现。

弦脉,春脉微弦。

春天的时候稍微弦一点,像树枝、柳条一样的,当然它一定还有柔滑、柔和,是不是啊,所以春天脉可能弦一点。

中年以后、老年人可能脉管它都会要弦一点、都硬一点,这是正常,不一定是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它(属)生理性的。

小孩子生下来,你要它弯腰,它可以180度、200度,甚至你看那体操运动员,看那小的、年轻的体操运动员,它身体很柔软,老年人到了60岁、70岁怎么样他也弯得没他那么明显了,所以本身就老年人应该说硬一些,脉管也硬一些,应当显得弦一些。

它的相类脉。

紧脉。

弦脉、紧脉都是很重要的脉,所以在其他的相类脉里面没有打成个框框,紧脉是个很重要的脉,所以我把它框起来了,作了个标志。

紧,《内经》里面紧和急是相通的,紧急,我们现在讲紧急集合,紧和急有同样的意思。

《素问·平人气象论》里面讲,“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就是讲的脉急,急就是讲的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讲“急者多寒”,也就是讲紧脉的人多寒,所以《内经》里面紧和急是相通的,用急的时候还应该多一些,经常是用急脉,不叫紧脉,“急”不是讲的病字旁的那个“疾”,病字旁里面一个“矢”字,疾病的那个“疾”是讲的什么?脉动1息7至以上、8至,就是到了130、140那个时候,才叫做疾脉,这个“急”、这个急脉,刚才讲的这个紧急集合的“急”,就是讲紧脉。

紧脉的特点:紧张有力,绷急弹指,如牵绳转索。

绳子牵得很紧,弦脉也是如弦,也是一根绳子一样的,一根弓弦,这个紧脉也是用绳子来比较,如牵绳转索,这个绳子啊,搓的(绳)索、毛线什么东西,把它搓得很紧的时候,一松开,那它就转很快、弹性好,紧张度、力度都显得高,但是它的脉、下面的脉体的形状倒不一定和弦脉一样。

我们看看紧脉的脉图,紧脉的脉图你看怎么样?脉搏一下就升上来了,这个顶端和那个弦脉相比较是明显不一样,弦脉的脉图什么样啊?是这个样子。

这个紧脉什么样啊?一下升上来了,弦脉是这个地方很钝、圆、甚至平着,这个紧脉怎么样?升上来了以后再回升来的这个凹怎么样?也明显,并且有几个波,有几个这样的重脉波,重一、重脉波二,甚至有的出现重脉波三,就像什么东西啊?这个东西有弹性,一跳下来,咚、咚、咚,它接连要这么弹几下,每一个地方都有两个重脉波,重一波、重二波,有这样的一个表现。

弦脉和紧脉两个比较起来有明显的不一样,它的脉搏图上升支突起,突然升起来,波峰尖锐,很尖,我们刚才看到的吧,重脉波低而很明显,这个像是先快后慢了,大概都是这种情况,就是总的特点是很尖、很快,并且有多次反复弹起来的这种表现。

它主什么证?它的主病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像弦脉的主病,很多病你都可以说是弦,紧脉的主病是主什么病呢?实寒证、疼痛和虫积。

实寒证,不是虚寒证,虚寒证不会见紧脉。

疼痛,这种疼痛也是什么问题啊?应该说也是寒凝气滞的疼痛,疼痛哪一种原因最明显、最厉害?一个就是气闭,气闭住了痛得很厉害,一个就是寒凝,寒邪的痛,有寒的时候疼痛是比较明显的。

还有可以见于食积,常见于这样一些病证。

它怎么样理解这个紧脉的特点?我跟同学怎么描述呢?就是这个紧脉啊,最常见的是主什么问题?主实寒证。

寒邪进去的时候,寒导致人体的气机的特点,寒是什么特点啊?寒性凝滞,气机收引,寒则气滞,寒则凝滞收引,这个脉管,寒邪在《内经》里面就明显的讲到了,寒可以袭击于脉外,也可以袭击在脉管里面,如果脉管受到了寒邪的刺激以后,脉管就会怎么样?如果假设我们正常的脉象是这么大个管子,一受到了寒邪的刺激,脉管会怎么样啊?缩小一点,一缩小了以后这个脉搏看起来那个尖怎么样啊?很尖、一点点,所以看上去你看这个脉管大不大啊?摸上去脉体大不大?应该是不大的,这是从管壁横径上缩小了,它的这条长的管子上,这条管子它受到寒了以后,它在纵径上也会不会要收缩的一种表现?要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