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天性教育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夸美纽斯(Joha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杰出教育家。
他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
夸美纽斯继承了前人的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总结了宗教改革时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潜心探索研究,上升为理论。
在他的众多著述中,特别是在他的主要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正确的教育应该在各方面跟自然相适应的思想,即教育的遵循自然的原则,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的主导原则、教学理论、学制、学校管理以及德育、教师等问题均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被认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夸美纽斯出生在“捷克兄弟会”家庭,父亲是一个磨坊主,12岁时父母双亡,22岁起就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校长、后又曾任“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写成《母育学校》、《语言入门》。
17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泛智”的研究,1650年受聘于匈牙利地方长年教育顾问,并创建一所“泛智学校”以实验其泛智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从而在教育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巍的丰碑。
二、教育目的“现世的人生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
教育的目的在于达成这一目的。
”——夸美纽斯教育的目的是灌输知识、培养道德和信仰,使人具备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得到发展。
三、教育的作用•对社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对人:使人的天赋和智力得到发展四、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秩序。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
他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
他把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教育当做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五、论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泛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夸美纽斯天性教育思想探析

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发展的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它们是教育的基础,
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人的智慧和 力 量,认 为 人 心 的 能 量 是 无 限 的,人
能获取关于万物的知识,因为人的心理无论对较近的事物还是遥远的事物 都 能“攫 取”.事 物 的 遥 远 既
的水平,采取一切办法,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再次,基于学生 的 性 格 差 异 实 施 更 有 针 对 性 的 教
学.由于天赋能力的差异,会造成学生性格的不同:或伶俐或愚 钝、或 敏 锐 或 粗 鲁、或 勤 奋 或 粗 心 大 意.
如果一个学生是伶俐的、敏锐的、勤奋的,教师就可不必在教学上倾注太多的精力;如果一个学生是愚钝
都是美好的.
三、天性教育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天性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在总的指导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影响下建构的.所谓
“自然适应性原则”,即以类比自然的方法论述教育原理的原则,其内涵除包括上文提到的教育要适应儿
童的天性以及能力、性格特点外,还包括教育要模仿自然的法则(也叫秩序).后者是其核心内容.夸美
体去看,或从我们被创造到这个世界来的目的去看,都是如此.”[1]423 总之,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 让
学生的天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当我们引导学生努力达成以上目标时,就能使他们感到在现 今 和 未 来 的 生 活 中,身 体、智 慧 和 心 灵
第3卷 第4期
Vo
l.
3 No.
4
教师教育学报
DOI:
10.
13718/
cnk
ij
.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其次,夸美纽斯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按学生的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比 如先感知后理解;先记忆后练习等。 “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 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他以感觉论为基础,论证直观性原则:
二、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的观点 (二)关于普及教育和学校体系的观点 (三)关于确立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观点 (四)关于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的观点 (五)关于教师地位与要求的观点
(一)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的观点
1、哲学思想:世界观和认识论 唯物主义:“学生应该通过感觉和经验认识世界” 唯心主义: ( 1 )世界是“上帝的创作”;“如果没有上帝, 自然就没有力量”。 ( 2 )他认为:学习不是从外部获得知识,而是内 部的一个发展过程。 ( 3 )他提出:“现实的人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 备”。 不过,他的观点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原罪论” 不同,他认为人非生而罪恶,人应当享受人生。
“第一,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 “一切知识都是 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在感觉中没有的东西,在理智中也不会 有。 第二,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所赖于感官证明的证明者较之 其他一切事项都要多。 “第三,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的知 觉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得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可 以保住。”
2、夸美纽斯提出的学校系统
年龄 0—6 6—12 时期 幼儿期 少年期 表现 身体迅速成长 学校 母育学校 教育内容 6岁开始宗教教育,德、 智、体全方位发展
记忆力、想象力、 民族学校 读、写、算、几何、测 (民族语) 量、自然常识、地理、 语言和手的器官 发展 历史、唱歌、手工课 思维稳定、高度 发展 意志力发展、保 持和谐稳定 拉丁学校 文科学校 大学 百科全书式知识。实行 班级授课制、年级制 。 神学科、医学科、法学 科 ,以讲演为主,辅以 讨论和阅读参考书
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修改版]
![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763ad5af45b307e9719717.png)
第一篇: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The Great Didactic)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在谈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时,斯佩曼曾在该书的扉页中写道:“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一、教育活动与《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
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
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
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
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以后,夸美纽斯主要从事泛智教育的研究。
夸美纽斯的思想:在教育观上,夸美纽斯吸收了前人如昆体良、塞涅卡等人的思想,也吸收了同时代的德国拉特克的教育思想,如教学要有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认识,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次序等等。
但其教育思想上也有同一性和机械性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论上。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泛智”的思想(一)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它的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
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
夸美纽斯主要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思想泛智论理念价值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
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
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
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
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
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
“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丰富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原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秩序,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这种秩序。
就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生长和发展一样,教育也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这并不是说让教育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在教学方法上,夸美纽斯强调直观性原则。
他认为,知识的获得应该通过感官的感知来实现。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通过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实物、模型、图表等,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使用具体的物体来展示数量关系,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夸美纽斯还倡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他主张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系统进行组织和传授。
就像建造房屋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往上搭建一样,教育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
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此外,夸美纽斯重视巩固性原则。
他指出,学生所学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可以加深记忆,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牢固。
同时,巩固性原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夸美纽斯提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班级授课制方面,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教育组织形式。
他主张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的班级,由一位教师同时对多个班级进行授课。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研读夸美《大教学论》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研读夸美《大教学论》一、概述《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杰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誉为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其中所蕴含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成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与研读,探讨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意义与价值。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教育应该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这一思想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等各个方面的论述中,为后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通过对《大教学论》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握其精神实质,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借鉴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大教学论》中的“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阐述其内涵、特点和实践价值,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简述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神学家和改革者,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
他的杰作《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于1632年首次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伦理学等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系统阐述了其“教育适应自然”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还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地位来看,《大教学论》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它首次将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后来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为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成为后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天性教育观
世界学前教育思想课程可以追溯到幼儿园诞以前的17世纪。
从17世纪到幼儿园诞生之前,对世界学前教育课程过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或哲学家主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自然主义教育家和哲学家卢梭(J、Rousseau,1722~1788)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三人。
他们虽然不是专门的学前教育家,但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研究过学前教育,后来产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和思想可以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找到根源。
我们将逐一在中西育儿栏目为大家介绍海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学者及他们教育思想。
希望从他们传承几百年的教育观点中,你能找到适合的育儿实践方法。
夸美纽斯和他的学前著作《母育学校》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传递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这本名著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探索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的反泛智学说。
在此书的第28章,他概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被后人命名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这两本书是世界教育史,特别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中压迫著作,后被译成多过文字出版,在欧洲各国被用作儿童启蒙读物达200多年。
对于学前儿童的的教育,最早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都曾经留下精辟见解。
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在棍棒下苟且偷生,学前教育早是无人问津。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才提出重新提出学前教育问题,但在此以后的近200年中,还没有人写过全面论述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
是夸美纽斯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他的《母育学校》堪称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学》。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阐述了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学前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
他还详细论述了孕妇应注意的事项,母亲亲自哺乳的必要性,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游戏、玩具等。
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活动与表现,这个观点100多年后成为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中心思想。
《母育学校》这本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其社会教育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
《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也为夸美纽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此书共有正文150课,每课有一幅插图,序言和结束语各有一幅插图,全书共有插图187幅。
这本小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如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为永生的最好准备就是充分过好今生的幸福生活;要有益地利用现世人生,就要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等,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夸美纽斯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
他认为,人类的天性中即蕴藏着知识、道德、宗教,应依靠教育的力量去启发、培植,而启发和培植应及时,因而提倡学前教育。
其理由是:幼小儿童虽然软弱,但也容易塑造;人的年岁有限,可学问无穷,应尽早利用时间学习;神之所以赋予幼年特别长的时间,就是为了使儿童能接受充分的教育;幼年时所受教育的影响最大最久;人心好动,如不施教,则有损无益。
因此,学前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是知识的播种期,如错过机会,则难以后补。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1、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这个问题,人们至今仍在试图回答,但无一致性意见。
夸美纽斯几个世纪前就在《母育学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
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课程是简易的实物课程。
应教儿童认识石头、植物和动物,儿童自身肢体的名称和用途,辨识光亮和
黑暗以及各种颜色;认识周围环境,如房间、农场等。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是基于他对幼儿、幼儿的活动以及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
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诚如谚语所说:‘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爱好。
’”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
因此,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课程就应是实物课程。
实物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1)自然事物;(2)光和光学方面;(3)地理学方面;(4)时间和年代;(5)家务和家庭;(6)国家及有关知识。
除此之外,课程还包括语言、体育、德行和德性训练。
这些内容,也是母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2、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两个教学的基本思想:一是,一切教学必须依循自然的秩序;一是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官进行。
因此,他特别强调,对幼儿教育,第一年必须在摇篮里摇播,让幼儿听大人唱歌和细语,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尽量给予温暖和安全。
第二年,应经常与幼儿做游戏,或让他们自己玩耍,跑动和追逐,并利用音乐及适合的图片,增进幼儿的身心愉快。
要发展幼儿的关观知觉能力,重视幼儿的活动。
关于教材的选择,夸美纽斯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否则,教师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难让儿童做最大量的吸收;教材的选择应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应实用。
总之,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可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为实物课程,而且还在于他提出课程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编排,适应自然原则,通过周围生活发展儿童的观念,发展外部感官能力等。
他这样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确定学制和课程,是西方教育史上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