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共25页文档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刘翔平教授课件)

三、人格的类型(6)
近似漫画,而不是真实的。 通常是患有精神病的人,才具备一种特
别发达的功能。 有些人能利用两种,甚至三种功能。
第三节 治疗理论
1、梦的解释:梦有补偿作用, 表明了精 神的忽略部分。梦还可以预示未来。
客观水平的解释梦:将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主观水平的解释梦:将梦与整个生活的主
情结分类
内容上可以分为:权力情结、恋母情结、 金钱情结、吝啬情结
从时间上可以为急性情结和慢性情结。 急性的情结是由急性事件引起的强大的感
情力量,令人无法控制。 慢性是生活中稳定的情感力量。 意识的情结和潜意识的情结。 个体的和非个体的情结。前者与生活经历
有关,后者是先天的,不赖于经验。
均衡原则
均衡原则学说是指整个心理系统中能量的分配, 是趋于在多种心理结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 果两种心理值相差悬殊,心理能量倾向从较强 的一方转移向较弱的一方。
里比多(4)
里比多的自然运动由Progression和 regression构成的。
应意识要求而向前推进的能量叫前行,适应环 境的心理功能强有力并具有优势,但当它不能 适应新环境时,心理能量就会停止。重新整合。
人格或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系统构成:意 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 个人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意识
意识的含义与弗一样,心理的唯一能够被人直 接感知的部分。
意识是自觉的,通过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四种心理功能的运用而逐渐成长。
四种功能的优先性决定一个人的基本性格。 意识的发展有两个心理的直接后果
三、人格的类型(2)
外倾的人,心理能量利比多被引导到客观 外部世界的表象之中,而内倾的人,里比 多流向的主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两 个过程彼此排斥,不能同时并存于意识中, 但可以是交替的。一个人时而外倾,时而 内倾。如果客观心态占优势,此人就被认 为是外倾的,如果主观倾向占优势,则被 认为是内倾的。
容格的分析心理学

原型~Archetypes
•原型是心靈能量與模式的主要來源,是榮 格學說的基石
•原型本身並不是遺傳的,他是一種源自集 體潛意識的古老意象,是經由早期祖先的 經驗不斷重複而形成的一種意像 。每個人 都有無數個原型。
•人格的整體 人類生來就有完整的人格,非逐步獲得
(佛洛依德認為先有意識才有潛意識)
•三個層次 1.意識 2.個人潛意識 3.集體潛意識
人類心靈
意識
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個人潛意識
意識~Conscious
•能被自我(ego)覺知的意向,人心中唯一可 被這個人直接知道的部分。 其中具有四種 心理功能:思維、情感、感覺、直覺
•意義: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於人格面具而以 人格面具自居。
•成功扮演角色而自大,並強加於他人。Ex. 父母(相對權勢者)。法律習俗(集體人格面 具的表現)
•達不到→感到與集體疏遠,感到孤獨與離 異ex.青少年
治療
•過度膨脹的面具必須抑制,以便使一個 人天性中的其它部分贏得自己的地位。
•欺騙自己比欺騙他人更不利於心理健康 •忘掉persona--低估社會的重要性。無法
•本能是生理層面的,而原型是精神層面的
•原型提供本能形式與意義,本能提供原型 原始的生理能量
人格中具有的四種原型
•(1)面具(persona) •(2)陰影(shadow) •(3)anima(男性中的陰柔面) •(4)animus(女性中的陽剛面) •(5)自我(self)。
(一) Persona 面具
—Jung認為要想成為完整的人,我們 必須持續的瞭解我們的shadow。這是 所謂的「勇氣的第一個考驗」。
荣格全面分析心理学

3.荣格的字词联想试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 他的字词联想实验经过后人的改进,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 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谎仪就是据此研制出来的。
4.荣格式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心里学派的治疗家影响很大。
五、分析心理学与生活
• 人格面具: • 1、一个人为了迎合他人,别人叫他做什么,
他都去做,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 称为“人格面具膨胀”。
• 2、当一个人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时,那就 意味人格面具的不合格,他就会自卑,最 后可能与集体疏远,并因而体验到孤独感 和离异感。
• 3、思考“有钱人为什么会精神空虚呢?
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来说也是必须的,它 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 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它是社会生活和公 共生活的基础。
• 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 阿尼玛是男人身上女性的特点,阿尼 姆斯是女人身上男性的特点。
• 3、阴影。
• 指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阴暗的、隐 秘的、低劣的方面。是一种低级的、 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 德的欲望和冲动。
情结理论。他认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 道路,是构成整体结构的一个独立单元,它是 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因而有自己的驱力, 情结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情结 属于个体潜意识范畴,它是集体集体潜意识或 原型和个人经验相联合而形成的。
情结主要源于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创伤性的 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若一个人认同自 己的情结,就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病症。
• 两种心态与四种功能结合: • 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
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 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详细描述
荣格认为组织文化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可以通过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在组织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集体无意识可以激发成员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促 进组织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案例二:集体无意识在组织文化中的作用
总结词
集体无意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对组织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组织决策过程中,集体无意识可以激发成员的共同认知和价 值观念,影响组织的决策方向和决策效率。通过对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决策模式 和行为方式。
案例二:集体无意识在组织文化中的作用
总结词
集体无意识是组织文化的基石
详细描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基础,它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同 时也影响着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组织文化中,集体无意识可以激发成员 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案例二:集体无意识在组织文化中的作用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荣格简介 •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 分析心理学的方法与实践 • 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与评价 • 分析心理学案例分析
01
荣格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04
1875年出生于瑞士凯斯威尔 的一个村庄。
1900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 博士学位。
1913年与弗洛伊德相识,并 成为其核心成员。
荣格的理论也对于文化研究和人类学产生了影响。他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于解释人类文化和社 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文化研究和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3
分析心理学的方法与实践
心理治疗的方法
深度分析法
荣格强调对个体无意识的深入探 索,通过梦境分析、积极想象等 技术,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无意
浅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浅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作者:吉晴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1期【摘要】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著名精神分析学家。
荣格深受弗洛伊德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进行了理论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心理学。
荣格不仅发现了潜意识在个体心理中消极一面,同时也看到了创造性一面。
存在于集体潜意识的多种原型,往往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荣格认为通过多种原型的意识化,可以实现个性化,达到自我实现。
【关键词】荣格;分析心理学;原型理论一、荣格生平简介荣格出生于牧师家庭。
从巴塞尔大学毕业后,曾在苏黎世做医师,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心理诊所。
曾参与弗洛伊德引导的精神分析活动。
①荣格将自己的学说定名为“分析心理学”,这是他在1913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为了避免与其“精神分析”学派相混淆而选择的名称。
后来他又提出“复合心理学”的概念,并总是在主要涉及理论原则的场合使用这个概念,为的是强调他的学说与其他心理学学说不同,它研究的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心理实况。
“复合心理学”之名近年来已渐渐隐退,尤其因为这个名称在翻译成外语的时候容易造成误导,所以现在包括理论部分和实用部分在内的整个荣格学说,都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二、分析心理学的概念分析心理学是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以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自己在临床方面的大量观察和亲身体验于20世纪早期创立的一门以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为主的心理学。
荣格所说的心理指的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心,它还指所有心理过程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有意识的过程和无意识的过程。
按他的说法,内心只是某种局限于一定界限之内的功能复合体,而心理则更为广博、深远,它由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区域组成,这两个区域的特性既彼此对立又彼此互补。
②三、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一)意识意识是心理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 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世 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 祖之一。
智力早熟、阅读广泛的童年 与弗洛伊德的二三事 分析心理学的诞生
心灵的真空
→
必须寻找新的价值来填补,拓展人的精神视野 和文化视野。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之中,喜欢回忆过去,惧怕死亡,并考虑来世问 题。 老年人必须通过发现死亡的意义才能建立新的生活目标。 强调心灵的个性化要到死后的生命中才能实现,意味着个人的生命 汇入到集体的生命中,个人的意识汇入到集体潜意识中。
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 一种隐秘的‚神圣‛ 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 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
阴影 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
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 ‚本我‛,它是本 性中的原始部分。在个体众多原型中,阴影原型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也容纳着人 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人格中卑劣的部分。 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 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 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 影中的兽性一面。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及其评价
小组成员
• 宋晓帆 • 学号:200807030116
• 黄丽英 • 学号:200807030135
荣格的思想光辉
评析荣格的性格分析心理学

评析荣格的性格分析心理学魏宏亮 02政治学200230130003我们经常听周围的人讲,某某人性格内倾或外倾。
其实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测评与分析。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荣格提出了系统的性格根系理论,从人的性格出发,分析与展示了人性另外的一面。
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C.G.(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又称“原始隐象”,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
基于“三层次说”的理论,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类型,进而他又结合某些基本的心理功能,划分出8种功能类型,即: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和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荣格的分析与弗洛伊德的分析十分的相似。
但是后来由于与弗洛伊德理论观点存在分歧而分道扬镳。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看作是压抑的性欲和攻击性的冲动产生的人格驱动力,他把里比多定义为生物的普遍生命能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能量,它为个人的心理发展提供能源。
对里比多本质的不同解释是荣格和弗洛伊德公开分离的开始。
同弗洛伊德关系破裂后,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一套心理分析理论。
起初,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情结心理学,后来又称之分析心理学。
我国的心理学家李汉松就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说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论原则。
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仅受过去原则影响,还受对未来所希望的目的支配。
精神现象虽有本质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它们有追求平衡的目的;而精神的最后目的就是要达到人和环境化为一体。
因此研究心理不仅要追溯过去,而且要注意生活的目的的方向。
为此他还研究过佛教中的“参禅”,并且认为,对病人的症候和梦的分析要注意其下意识中的目的,因为这些症候和象征是病人在下意识达到目的手段。
(2)心力论。
荣格把精神生活的原动力看作一种生命力或心力。
有时也叫作生命能,它的表现就是心理能。
关于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分析

关于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分析作者:乔彩霞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5年第11期摘 ;要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概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并分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局限性以及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关键词】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荣格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宗教家庭,是当地著名的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尹德曾是荣格的教师,但是由于两人的意见观点不同而导致两人分裂。
之后荣格潜心于自我研究并创立了独特的人格理论。
荣格把这套理论称之为心理分析学。
荣格的这套分析心心理学理论对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1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荣格为了区别自己的思想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费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差异,把自己的思想研究称之为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实际上包涵了一切研究潜意识心理现象的学说。
1.1 荣格的情结理论在1904年荣格提出著名的情结理论。
荣格认为情结以独立单元的形式构成整体人格结构。
情结是独立自主且又具有强烈情绪,因而它具有独特的驱动力;他认为,情节虽然是潜意识的,但是能够影响意识活动;情结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因为个人差异每个人在内容、数量、强度以及来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荣格认为情结的来源主要是童年时心理所受的创伤以及人们的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冲突。
1.2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心灵当做整个人格的总称,荣格认为一切有意识的以及潜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包含在心灵之中的。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是由意识、集体潜意识以及个人潜意识三各方面组成的。
意识是唯一能够被人的心灵直接感知的部分。
意识从生命的早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对于人类而言,意识能够起到辨别作用,它区分了自我与非自我、主体与客体、肯定与否定的态度等,也正因为有了意识的分化与发展,才使人类的人格结构能够保持连续性与一致性。
意识又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完善与塑造自我,荣格把这种变化过程称之为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