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复习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的尸体,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点拨:(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并且能 适应环境。 (2)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雷鸟,每到冬季会换上一身白色羽毛以适应寒冷多雪天 气。但当某一年降雪少或降雪较迟时,白色的雷鸟往往更容易被捕食。可见 生物体的适应性是相对的。
跟踪训练,巩固提升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
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8.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
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大豆与菟丝子之间的关系是( B )
A.吸收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复习知识点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C )
A.阳光 B.土壤含氧量
C.水
D.温度
2.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哪一项不属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山寺桃花始盛开
C.虎落平阳被犬欺
D.春风又绿江南岸
3.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种现象体现了(C )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 C.垂柳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 竞争、寄生、共生等;种内关系包括互助、斗争等。
师点拨: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 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 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跟踪训练,巩固提升
1.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
A.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B.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03 考点题组训练
1.(2022·广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 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 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A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2.(2022·泰州)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山顶是针叶林, 山腰是落叶阔叶林,山脚为常绿阔叶林。形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
3.(2022·海南)下列诗句中有关生命现象与所对应的直 接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直接影响因素 温度 光照 土壤 水分
4.(2022·凉山)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C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2022·烟台)“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 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 多达2 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 素是( A ) 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 D.光照和水分
注意事项➡(1)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设计出光环境 与暗环境,其余条件都应保持相同的状态。 (2)为了使实验更加真实准确,减少误差,统计的次数不宜过少, 而且要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多次结果的平均值。 (3)整个实验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要有噪声。 (4)实验完毕,把黄粉虫幼虫放归大自然。
2.(2019·潍坊)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 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A )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章末复习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济南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教材、小组同学讨论说出水、温度、 空气、光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以及生物 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2.通过复习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并知道光照也是生物生存的 环境条件之一。
3.通过列举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认 同生物的适应性与相对性,说明生物与环境是统 一的整体。
行为。实验中设计不严谨的地方是
,为什么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
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
出的实验结论是
。
(5)上述科学探究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
(2)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3)2只蚯蚓 偶然性太大 水分 (土壤潮湿程度) ( 4)求平均值 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5)表达与交流
5.当搬开石块时,潮湿的地方看到有蚯蚓。蚯蚓喜欢潮湿的 土壤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 写完整。(7分)
(1)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吗?
(2)作出假设:。来自(3)制定并实施计划:在铁盘内部一侧放上一层湿土,另一
侧放一层干土,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放2只蚯蚓,观察蚯蚓的
2.(2015-12)深秋季节,临朐石门坊呈现出“霜叶红于
C 二月花”的美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逐渐变为红色 B.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花青素增多,液泡中的叶绿 素减少 C.温度降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减少,液泡中的花青 素增多 D.光照变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变,液泡中的花青 素增多
达标检测
1.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
【八下济南版生物】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基础知识考点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考点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基础知识考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适应的普遍性(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比较方法技巧(2)适应具有普遍性①在各种环境的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②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③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2、适应的相对性(1)一定程度的适应(2)一定的耐受范围考点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影响着环境。
举例:地衣(藻类+真菌)与岩石蚯蚓与土壤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细菌真菌与自然界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生物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中考经典1.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我区峰山森林公园海拔148.8米,直接占地248.8公顷,规划开发总面积300公顷,是区委、区政府立足于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养生场所而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
峰山森林公园有森林、水域、动物园等风景区,园区内广泛分布着松、柏、蕨等植物,野兔、鼠、蛇、麻雀等动物也常被发现。
请分析回答:(1)峰山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上分析,题干中没有列举的生物是____________;松、柏属于峰山公园的________。
生物济南版八下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课件

1、光照强度
动 物
2、光照长度
夜行性动物 动物繁殖,迁徙 换羽、换毛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酶的活性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
(1)影响动物的繁殖和发育
(2)影响动物的体态和形态
(3)影响生物的分布和习性
如南桔北梨
动物冬眠 、夏眠
活习性
冬眠和夏眠
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1)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 因素
(2)影响生物体的结构、发育和习 性特点
纺锤树
二、生物因素
1、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现象
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种群内部的分工合作。 (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 物、空间或配偶的争斗。 如:相邻植物之间会发生对阳光、水分 和养料的争夺。
土壤和气候等
生物因素
其他生物
1.光对植物的影响
影响植物的分布
(起决定性作用)
2.阳光对动物的影响
(1)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
夜行性动物
动物的换毛、换羽、迁徙和 洄游都以光照周期为信号
阳生植物
1、光照强度
植 物 阳 光
2、光照长度
阴生植物 春季开花: (长日植物) 秋季开花: (短日植物)
昼行性动物
蜂群的分工
秃鹫的争斗
野牛的争斗
2、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
(1)互助互利关系:
花与蝴蝶
共生(地衣)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蚂蚁“饲养”蚜虫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2、捕食:一种生物以其它生物为食。
(一方获利,一方死亡)
如:虫吃草、鸟吃虫等。
3、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课件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得出结论: 鼠妇适于生活在
阴暗的环境中
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蝴蝶在白天活动
蛾在夜间活动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对植物的分布有 重要作用,温度还影响动物的形态及其生活习性.
温度还影响动物的体形:寒则耳尾小;热则尖嘴猴腮
小结: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 用速度、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时间,光也影响某些 动物的行为.
光照时间超过14小 光照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 时,油菜才能开花. 低于8小时,苍耳才能开花.
思考: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有非生物 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 都有自己的天敌,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点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因素主要是指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相互 作用,包括__________之间和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 互作用。
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D )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 间的哪种关系?( D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
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B )
2.捕食关系
螳螂捕食
猎豹捕食跳羚
3.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 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竞争.
大象和狮子争夺水源
羚羊在争夺配偶
此外,还有共生、寄生等关系,都是影响生 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 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的环 影境 响对
生 物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020年济南版中考生物复习课件:八下(共30张PPT)

鱼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黏液,可减少阻 力,适于游泳。
鹰:爪粗壮有力,趾甲钩状锋利,适于捕获动 物。
形态 结构
啄木鸟:后肢四趾,前后各2趾,适于固定在树 木上。
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 境,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植物
桦树秋冬季节,树叶变黄落叶;落叶减少蒸腾 作用,保持体内水分,适应严寒和干旱
(2)
1、(2018•滨州)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 作用是相互的( B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19•东营)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对诗词中 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C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劝君莫打三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地衣属于地衣门,是由藻类和真菌组成的复合体,地衣 对土壤的形成有一定作用,所分泌的多种地衣酸可腐蚀 岩石表面,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加之自然的风 化作用,逐渐在岩石表面形成土壤层,为其他高等植物 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地衣常被称为“植物拓荒者” 或“先锋植物”。
(1)
对个体有害,但 对种的生存有利。
照、空气等无机环境因素的需求上的争夺。
捕食 捕食关系指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相互制约 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种间 关系
不 同 种 生
寄生 关系
互利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 只对一方有利,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四、《教法》以“一案三为主”为模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五、《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观看视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入: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出示自主研学一,分组让学生回答。
2、展示图片和资料,分析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1)阅读黄粉虫幼虫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3)小组长领着同学们实施计划,让学生画实验记录表(4)学生分组实验,把黄粉虫幼虫放置后,静置五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把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等待5分钟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10条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5)五分钟后,学生统计实验数据,求出平均值。
(6)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7)表达交流: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黄粉虫幼虫有影响?4、出示自主研学二,分组让学生回答。
5、展示图片,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展示主要内容,并进行感情升华(五)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倡议书(六)巩固练习:分组比赛练习(七)评选表演优秀小组,鼓励其他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影响勺嘴鹬(如图所示)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3.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4.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会影响植物的分布()A.光B.温度C.水D.空气5.猪肉缘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这些寄生虫最发达的器官是()A.感觉器官B.生殖器官C.消化器官D.运动器官6.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如图),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7.“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沙蚕的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B.河蚌坚硬的贝壳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蝗虫的后足发达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D.狼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8.枯叶蝶落在树枝上,像枯树叶一样难以辨认。
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影响生物9.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白菜味道更甜,造成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B.阳光C.水分D.空气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造成“南橘北枳”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只有环境才能生存。
12.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与环境产生相互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三.解答题(共3小题)13.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常言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末冬初,一阵微风过后,杨、槐、银杏等植物上的枯叶纷纷随风飞舞,飘落大地,这些植物称为落叶植物。
松、柏等植物的叶却能禁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在冬季仍然保持绿意,这些植物称为常绿植物。
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在秋冬季节落叶?常绿植物的叶真的不会脱落吗?植物落叶的主要原因是到了秋冬季节,气温持续下降,雨水稀少,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满足不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此时,叶细胞中会发生各种变化:水分不足、叶绿素被破坏、代谢速率降低等,叶片逐渐枯萎。
同时,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也开始变化,形成离层(如图)。
离层区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细胞间相互游离,支持力量非常脆弱,因此稍受外力,枯叶便从此处断裂而脱落,甚至无风亦会自动飘零。
叶片脱落后,植物的蒸腾作用程度大大降低。
松树、柏树等常绿植物的叶一般呈针形、鳞片形,叶面积小,角质层发达,叶表皮细胞小且细胞壁厚,具有较强的耐旱和耐寒性。
因此在秋冬季,它们的叶风吹不落,经冬不凋。
其实,叶片都有一定的寿命,一般短于植物的寿命。
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也不例外。
只不过松柏的叶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落时又是互相交替,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老叶才次第枯落,看起来好像不落叶一样,给人以四季常青的感觉。
另外,叶在脱落前还会发生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再分配,这些营养物质转移至休眠的芽、茎、根和果实等部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营养物质流失。
因此,叶的脱落并非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植物避免不良环境的危害,去除丧失功能的器官的一种策略。
(1)秋末冬初,落叶植物的叶柄处会形成,其内部细胞相互游离,组织不发达,支持力量脆弱,因此叶片容易随风而落。
(2)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上的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蒸腾作用可为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同时降低叶片表面的。
秋冬季节,叶片脱落,使蒸腾作用程度降低,从而有利于植物,以度过不良环境。
(3)下列选项与松柏叶经冬不凋、四季常青无关的是。
a.叶面积小,角质层发达,耐旱、耐寒性强b.叶片交替脱落,一般新叶长出后,老叶才枯落c.叶的生命周期长,直至植株死亡都不会脱落14.资料分析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古以来,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描写动植物: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资料二:草履虫能趋利避害;人手碰到火苗时缩手;含羞草叶受到触碰立即合拢。
资料三: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一个鸡蛋能孵出鸡仔;壁虎断尾能重新长出来。
(1)资料一中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诗句是,②诗句中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③诗句中的黄蝶说明,④中体现了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2)资料二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草履虫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与其相比,含羞草没有这一结构层次。
(3)资料三说明生物能,此现象与细胞的分不开。
壁虎断尾是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15.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相应联系。
(1)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亲代传到子代,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具有,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为提供更丰富的材料。
(2)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这就叫做。
(3)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通过生殖过程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使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各物种的适应性。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很大程度是定向的。
(4)综上所述,生物通过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影响勺嘴鹬(如图所示)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解:勺嘴鹬嘴型像一把小勺子适于捕食丰富的虾蟹,丰富的虾蟹属于影响勺嘴鹬生活的生物因素。
适宜的气候、广阔的滩涂、丰沛的水源,属于影响勺嘴鹬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够适应干旱环境而生存下来,通过深深的根系和树冠能防风固沙,影响周围环境。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解:A、山上山下温度不一样,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4.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会影响植物的分布()A.光B.温度C.水D.空气【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猪肉缘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这些寄生虫最发达的器官是()A.感觉器官B.生殖器官C.消化器官D.运动器官【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华枝睾吸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寄生虫的特点。
6.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如图),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仙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7.“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沙蚕的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B.河蚌坚硬的贝壳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蝗虫的后足发达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D.狼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沙蚕的身体成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
沙蚕身体分节,能使其躯体运动灵活,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