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试卷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试卷A-考研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试卷与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卷A-考研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试卷与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卷A-考研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试卷与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小麦主茎叶蘖的发生符合______ 的规律。

答案:n-32. 小麦某一叶龄分蘖数(含主茎)等于 ______ 分蘖数之和。

答案:前2个3. 小麦小花集中退化的时间是 ______ 。

答案:四分体前后4. 主茎开始______ ,小麦全田总茎数达最大值,此时的分蘖数为______ 。

答案:拔节前最高分蘖数5. 小麦从开花到成熟,历经______ 过程、______ 过程和 ______ 过程。

答案:籽粒形成籽粒灌浆成熟6. 小麦主茎叶片根据发生的时间、着先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2个功能叶组。

答案:近根叶茎生叶7. 世界春玉米产量的最高纪录是______;夏玉米为______ 。

答案:23222kg•hm2 16444kg•hm28. 中国玉米种植的6个产区是______ ;______ ;南方丘陵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答案: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9. 玉米叶龄指数= ______;确定展开叶叶序的方法常用 ______ ;______;______ ;数叶脉法。

答案:主茎叶龄/主茎总叶片数×1000 标记叶序法数节根层次推断叶序法数光毛叶位法10. 通常,玉米的补偿点为______ ;光呼吸为______ ;因此,其碳同化效率高,产量潜力大。

答案: 0~10μl-1 0.05μmol•m-2•s-1•l11. 根据水稻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等,我国共分______个稻作区,山东省属于______ 稻作区。

答案: 6 华北单季12. 田间总茎蘖数与成穗数相同的时期,称为水稻的______ 期,此期一般在拔节前______ 天左右出现。

答案:有效分蘖终止 1513. 甘薯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 ______ ,甘薯是典型的喜 ______ 作物。

答案:2:1:4 钾14. 甘薯安全贮藏的适宜温度是 ______ ,如果温度低于______ 则发生冷害。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题答卷(3套)及参考答案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题答卷(3套)及参考答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病原:2、转主寄主:3、孤雌生殖:4、羽化: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3分,共30分)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3)、雹害、风害等;(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1)、三;(2)、五;(3)、六;(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1)、金龟子、蚜虫;(2)、金龟子、菜粉蝶;(3)、金龟子、蓟马;(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2)、湿度;(3)、天敌;(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1)、膜翅目;(2)、鞘翅目;(3)、鳞翅目;(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1)、蝗虫;(2)、甲虫;(3)、蚜虫;(4)、螨类。

9、稻黄矮病防治的关键是(1)、防黑尾叶蝉;(2)、药防;(3)、种子消毒;(4)、轮作。

10、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引起的病害。

(1)、细菌;(2)、病毒;(3)、真菌;(4)线虫。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15分)1、蜘蛛是一种有害昆虫。

()2、油菜蚜防治的关键,在于点片发生时喷药防治。

()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但不一定适用于指导每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法。

高三农学班作物栽培技术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农学班作物栽培技术期中考试试卷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农学班作物栽培技术期中考试试卷姓名成绩1、当小麦第一叶伸出胚芽鞘2cm时为()A、出苗B、出苗期C、分蘖2、小麦的种子根一般约为()条A、1—3B、5C、73、小麦氮素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是()A、越冬前B、起身至挑旗期C、灌浆期4、功能盛期在子粒形成和灌浆期的是()A、上部叶片B、中部叶片C、下部叶片5、小麦吸收N、P、K三要素的比例约为()A、3:1:3B、3:2:1C、1:2:16、冬性小麦适播期的温度是()A、16—18℃B、15—20℃C、10—12℃7、壮杆促穗、争取穗大粒多是()管理的主要目标A、苗期B、穗期C、花粒期8、高产玉米田,穗肥应占总追肥量的()A、50%B、60%C、40%9、三者相比,用水比较经济的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玉米10、玉米吸收肥水主要靠()A、初生根B、次生根C、支持根11、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的千粒重为()A、200—300gB、250—300gC、200—350g12、春玉米播种始温是5—10cm地温稳定在()A、10—12℃B、16—18℃C、16—32℃13、高产棉田秋桃宜占()A、10—15%B、65—70%C、20—25%14、棉花衣分一般为()A、30—33%B、42—45%C、35—40%15、棉花去叶枝一般在()进行A、苗期B、蕾期C、花铃期16、当棉铃直径长达()左右时为成铃A、2cmB、3cmC、4cm17、棉胚根生出的地方叫()A、合点B、珠孔C、胚根鞘18、适宜棉纤维加后的温度是()A、21—30℃B、28—30℃C、16—32℃29、在我省棉花一般使用()A、晚熟品种B、中早熟品种C、中晚熟品种20、完全依靠太阳能提高床温的育苗方式是()A、火炕育苗B、冷床育苗C、电热温床育苗21、甘薯壮株肥,一般在()前后施A、扎根B、封垄C、分枝22、下列花生品种不属于交替开花型的是()A、珍珠豆型B、普通型C、龙生型23、花生适宜的土壤PH值为()A、6.0—6.5B、6.5—6.8C、6.5—7.024、()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A、苗期B、开花下针期C、结荚期25、花生荚果含水量在(),才可入仓贮藏。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I2.生活因子3.长日照作物4.NAR5.生育时期6.作物布局7.群体8.反馈9.光补偿点10.蒸腾系数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 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蘖。

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 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 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出。

5. 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 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结构。

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 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6。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9.作物生长的温度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围更窄。

()10.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作物遗传育种学试卷B答案

作物遗传育种学试卷B答案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即外显率为100%。

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冈崎片段DNA双链进行半保留复制时,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返祖遗传是指有的生物体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持家基因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异位同效基因异源多倍体不同染色体组之间常存在部分同源的关系,因此,在不同的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上存在着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母性遗传指遗传的性状与雄性生殖细胞无关,只是通过雌性生殖细胞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1、一株红色的紫茉莉与一株白色的紫茉莉杂交,F1代的花色均为粉红色,这种现象属于A.不完全显性2、三体n+1胚囊的生活力一般远比n+1花粉的生活力强。

假设某三体植物自交时有50%的胚囊参与了受精,而参与受精的n+1花粉只有10%,则该三体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正常的2n个体所占的比例为(D)A.10%×90%B.10%×50%C.10%×90%+10%×50%D.50% ×90%3.鸭(2n=80)和番鸭(2n=78)的杂交后代—骡鸭的繁殖力很低,原因是(C )A.鸭和番鸭的遗传物质有本质区别B.鸭和番鸭的染色体不能共存C.骡鸭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一株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三代产生的后代中,杂合体所占的比率应为(C )C. 1/85.在狗的毛色遗传中,基因型A B 为黑色,aaB 为赤褐色,A bb为红色,aabb为柠檬色。

作物育种学试卷

作物育种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请在答题纸上答题1.育种目标2.雄性不育系3.杂交种品种4.种质资源5.直接鉴定6.复交7.系统群8.轮回亲本9.特殊配合力10.转基因育种二、填空(每空格0.5分)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农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①力作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②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④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3. 群体品种包括的4种类型是:①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②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③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④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

4. 选择的方法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鉴定的方法有:①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②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③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④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5. 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组合育种,二是超亲育种。

6. 分类学上不同种、属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远缘杂交。

7. 在遗传上,垂直抗性受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

8、在回交育种工作中没有用来进行回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又称为供体亲本。

9、体细胞中含有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的植物称为多倍体,含有2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植物称为同源多倍体。

10、群体改良的基本理论是不断提高基础群体的优良基因频率11、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对亲本自交系的基本要求有:①配合力高、②亲缘关系较远、③性状良好并互补、④亲本本身产量高,花期相近。

12、为利用杂种优势,在选育自交系时,对选系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在时期上可分为:①早代测定、②中代和③晚代。

13、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优良恢复系必须具备以下优良特性:①恢复力强、②配合力好、优良性状多、③遗传基础丰富、④株高稍高于不育系、⑤品质好、⑥抗性好,能抗主要病虫害和不良环境。

三、判断题(每题2分,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用其它符号均判为答错)1、保存种质资源就是指通过种植的方法保存种子。

《作物育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作物育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作物育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A)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A) 品种 B) 株行 C) 品系 D) 株系群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A) 91-2-3-5-4-3 B) 91-1-2-5-3-3C) 91-1-3-5-4-3 D) 91-1-2-5-4-55.作物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亚种的主要差别在于( )A) 经济性 B) 抗病性 C) 适应性 D) 抗逆性6.区域试验一般进行( )A) 1~2年 B) 2~3年 C) 3~4年 D) 4~5年7.二环系是从( )中选育出来的。

A)地方品种群体 B) 综合品种群体C) 品种间杂种品种 D) 自交系间杂种品种8.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A)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晚熟 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C) 由南向北引种表现早熟 D) 南北之间可以长距离引种9.测定新品种的种植适宜地区,所采用的田间试验应为( )A) 品种比较试验 B) 品种鉴定试验 C) 区域试验 D)生产试验10.在(A×B)×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 )A)1/3、1/3、1/3 B)1/4、1/4、1/2 C)1/2、1/4、1/4 D)1/4、1/2、1/4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1.作物育种的一般目标是()A) 高产 B) 优质 C)多抗 D) 生育期适宜 E) 改善人民生活12.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 )A) 温度 B) 光照 C) 纬度 D) 海拔 E)作物的发育特征13.远源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为( )A)分离规律不强 B) 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趋向C) 分离世代长、稳定缓慢 D) 分离规律强 E) 分离世代短14.利用杂种优势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B) 双亲优缺点互补 C) 异交结实率高D)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E)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雄剂15.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A)从F2 进行严格的选择 B) 分离世代不选择C) 对质量性状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D) 在同等土地面积上可保留更多多样化类型的植株E) 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的优系16.品种资源的工作环节包括( )A)广泛收集 B)妥善保存 C)深入研究 D)积极创新 E)充分利用17.远缘杂交育种容易出现的障碍是( )A)杂交不孕 B)杂种夭亡 C)杂种异型 D)杂种不实 E)后代疯狂分离18.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 )A)中亲优势 B)超亲优势 C)超标优势 D)显性优势 E)杂种优势指数19.群体内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A)混合选择法 B) 改良穗行法 C)半同胞轮回选择D)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E) 全同胞轮回选择20.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主要有( )A)RFLP B) RAPD C) SSR D) AFLP E) EST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21.杂交育种时应从F2代开始进行单株选择。

作物栽培学试卷

作物栽培学试卷

作物栽培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5题)1.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2. 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3. 作物生产力:作物所具有的对外界能量和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积累的能力。

4. 净同化率:表示单位叶面积在每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5. 相对生长率:即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通常用g/g-d或g/g·周表示。

6. 涝害:水分过多对作物的不利影响称为涝害。

7. 旱害:环境中水分低到不足以满足作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时,便出现干旱。

8. 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9. 作物的水分平衡:把作物吸水、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叫做水分平衡。

10. 人工环境: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11. 复种:在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在同一年内同一地上,平均每年种植两茬以上的作物。

12. 混作:当不同的作物混播或混栽时称为混作。

13. 套作:把生育季节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于其行间或株间播(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14.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考虑作物的种类和品种,达到解决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那里等一系列问题。

15.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需要养分,无论在吸收速度上,还是在绝对数量上都最大,且这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也最高,这一时期称为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6. 作物生长模拟:是通过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实验数据加以理论概括和数据抽象,找出作物生育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作物在给定的环境下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借以指导实际生产。

17.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是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主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棉花
B.向日葵
C.大豆
D.烟草
14.一个单产水平在 1.5 吨/公顷的玉米高产农田,其光能利用率大约是________。
A.0.1%
B.0.4%
C.0.7%
D.1.0%
15.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 米,年平均温
C.0.6℃
D.0.9℃
四、简答题(共 45 分) 1.作物节肥高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6 分) 2.根据叶片着生节位、特征、生理功能,玉米叶分为哪四组?每组光合产物供应中心各 是什么?(7 分) 3.简述作物籽粒败育的生理原因。(7 分) 4.作物抵抗盐害有哪些方式?(6 分) 5.作物复合群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 分) 6.多熟种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6 分) 7.顶级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有哪些?(6 分)
时引起________。
A.气孔开度变小、蒸腾变弱
B.气孔开度变小、蒸腾不变
C.气孔开度不变、蒸腾变弱
D.气孔开度和蒸腾都不变
7.作物叶片在生长到完全展开的________时,即停止输入同化物,开始输出同化物。
A.30%
B.30%~60%
C.60%~90%
D.90%以上
8.在矿质营养中,________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一般是随其施用量的提高籽粒蛋白
绝密★启用前
2009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作物学试卷
Ⅰ.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子试卷 Ⅱ.作物遗传育种学子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包括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子试卷,考生根据 所学专业任选一子试卷作答,多选者只按首选计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
5.作物成熟
7.生物种群
8.作物复合群体
10.种植指数
3.竞争 6.耐逆性 9.种植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0 分) 1.广义的作物是指________,狭义的作物是指________。 2.作物产量包括________产量和________产量;收获指数是指________。 3.就作物对温度的反应特性讲,棉花属于________作物,油菜属于________作物。 4.玉米“三攻”追肥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麦类作物从低海拨向高海拔引种生育期变________,稻类作物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 生育期变________。 6.棉花和大豆的生殖器官都是植株外围比内围脱落多,上部比下部果枝(或节)脱落多; 这是因为上部果枝或远离主茎的外围果节上的生殖器官分化________,发育时间 ________。 7.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决定于________作用与________作用,因此任何影响这 些过程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 WUE。 8.作物叶片的衰老在形态上的表现是黄化,在生理特性上主要是________含量的急剧降 低,叶片含氮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大约 50%是________ 酶。 9.干旱胁迫下,植物激素________含量增加可诱导叶片气孔关闭,防止过度失水;也可 增加根部的导水率,对作物的抗旱性有较大影响。 10.作物的冷害包括________冷害、________冷害和________冷害三种类型。 11.按照我国农业综合区划,年降水量在 250mm 以下、干燥度>4.0 的为________地区; 年降水量在 250~500mm、干燥度 1.5~4.0 的为________地区;年降水量在 500~ 1000mm、干燥度 1.0~1.5 的为________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mm 以上、干燥度<1.0 的为________地区。 12.按照生物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分为________分布、________分布和________分 布三种类型。 作物学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普通常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适期播种冬前积温要求是________℃。
A.200~300
B.300~400
C.400~500
D.500~600
2.北京地区夏玉米雌穗分化开始时叶龄指数为________。
A.25%
B.30%
C.40%
D.60%
3.水稻地膜覆盖旱育秧的揭膜时间为播后________天。
13.从耕作制度历史演变规律看,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个阶段。
14.光能利用率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成。 15.土壤质地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对多数作物以________为最佳。
A.3~5
B.5~7
C.7~9
D.9~11
4.通过建立合理的油菜结角层结构来提高收获指数,每亩总果序数应为________左右。
A.4×104
B.6×104
C.8×104
D.10×104
5.禾谷类作物主茎叶龄和叶腋出生分蘖的关系一般为________。
A.n-1
B.n-2
C.n-3
D.n-4
6.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当水分供不应求、收不付支时,作物体水分平衡为负值,这
A.喜冷凉
B.喜温暖
C.喜高温
D.亚热带作物
11.比较而言,下列作物中必须采取轮作才能获得正常产量的作物是________。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西瓜
12.下列作物中属于典型C3作物的是________。
A.玉米
B.高粱
C.甘蔗
D.棉花
13.比较而言,下列作物中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是________。
的答案一律无效。 4.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作物学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Ⅰ.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子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作物的长势
2.同位器官与同伸器官
4.光合有效辐射
质含量提高,产量也有所提高,但超过一定量后,在蛋白质含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有
可能降低。
A.氮
B.磷
C.钾
D.钼
作物学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9.亚热带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10°积温为________。
A.2500°以上
B.3500°以上
C.4500°以上
D.5500°以上
10.大豆的温度适应性特点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