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有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有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以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为轴线,以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要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进展和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
剧中人物多、地区范围广、时辰跨度长。
就人物而言,既有可追忆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有平常的综合性历史人物的写照。
剧中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性格特点鲜亮。
赏析完整剧,感想颇多。
全剧经过瞿、杨两家五个年青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此后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触犯后,五位年青人果断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进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一辈子道路。
让我领会最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刻画与描绘,表现的人物都特别生动和真切动人。
第一是剧中塑造的瞿恩那个人物。
瞿恩是一位革命意志果断的理想主义者,崇高的人品魅力,儒雅的辞吐举止,冷静的存亡态度,真切表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瞿恩是众多革命先烈,特意是早期牺牲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的集中表现。
我认为,瞿恩的身上,彰显了蔡和森、瞿秋白和方志敏的奋斗精神和人一辈子轨迹。
这三位革命先烈差不多上在36 岁时被公民党军队拘捕后杀戮的,此中方志敏和瞿秋白在就义前都像瞿恩就义前那样,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
方志敏就义前,在牢房里一共写了十多篇文稿,此中三篇文章就是《贫穷》、《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
方志敏的遗作送到延安,还有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方志敏烈士在南昌狱中,一位叫高家骏的狱卒被方志敏崇敬的精神所感人,愿冒生命危险将文稿送出去,他经过在杭州的女友程全昭前来南昌探视他的机遇,让女友将方志敏烈士的所有文稿带到了上海,送到了宋庆龄、鲁迅和李公朴手中„„瞿恩的形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优异的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伟大的一世。
瞿秋白在大革命早期,担当过黄埔武汉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5 年,瞿秋白在福建预备转移时被捕,仇敌采纳各样手段对他利诱劝落,但都被他严辞拒绝。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以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为轴线,以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重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进展和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
剧中人物多、地域范围广、时刻跨度长。
就人物而言,既有可追溯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有泛泛的综合性历史人物的写照。
剧中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性格特征鲜亮。
观赏完全剧,感触颇多。
全剧通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以后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冲撞后,五位年轻人坚决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从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一辈子道路。
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表现的人物都非常生动和真实感人。
首先是剧中塑造的瞿恩那个人物。
瞿恩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决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儒雅的谈吐举止,从容的生死态度,真正体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瞿恩是众多革命先烈,专门是早期牺牲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的集中体现。
我认为,瞿恩的身上,彰显了蔡和森、瞿秋白和方志敏的奋斗精神和人一辈子轨迹。
这三位革命先烈差不多上在36岁时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后杀害的,其中方志敏和瞿秋白在就义前都像瞿恩就义前那样,写下了感人的篇章。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
方志敏就义前,在牢房里一共写了十多篇文稿,其中三篇文章就是《清贫》、《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
方志敏的遗作送到延安,还有一段感人的传奇故事:方志敏烈士在南昌狱中,一位叫高家骏的狱卒被方志敏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愿冒生命危险将文稿送出去,他通过在杭州的女友程全昭前来南昌探视他的机会,让女友将方志敏烈士的所有文稿带到了上海,送到了宋庆龄、鲁迅和李公朴手中„„瞿恩的形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伟大的一生。
瞿秋白在大革命初期,担任过黄埔武汉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预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落,但都被他严辞拒绝。
人间正道是沧桑读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本书是作者同人交流的成果,通过作者自身遭遇和人民生活的心路历程,以沧桑的笔触描绘出了深深的人性矛盾。
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更是对人性的启示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人性和现实的复杂与矛盾,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在这个喧嚣而又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本书,通过各种真实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葛。
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交织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者以鲜明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物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看到了每个人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
有的人犹如天使般,竭尽全力追求正义和公平;而另一些人,则化身为魔鬼,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施加压迫和剥削。
这种对立的力量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沧桑?人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正道,或许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坎坷和曲折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有着挫折和困难,也有着希望和信仰。
正道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每一个追求者都在这条路上奋力前行,尽管道路曲折,但他们从未放弃。
沧桑,是正道上的一种经历和修炼,只有沧桑,才能使正道更加坚定和明亮。
作者通过这本书,诠释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正道的观点。
正道并不仅仅存在于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而是存在于每个平凡人的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只要我们秉持善良与正义,坚定追求,就能走上人间正道。
读完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不禁审视自己的内心。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只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坚守自己的信仰,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正道或许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明确的道义,就能在沧桑中寻找到它。
总之,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精妙细腻的描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的纠葛。
它让我正视自己内心的善恶之斗争,让我意识到追求正义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通用5篇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通用5篇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选篇1很少对抗战题材产生兴趣,那些浮夸的抗战神剧比中国古代神话还传奇,又是自行车追火车,又是自行车飞起空中穿越,又是各种枪百打不中,我懒得把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这样无厘头的闹剧上。
然而惊喜总是出其不意的来到你面前,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刷新我对抗战剧的认识,真的是在电视区中,就多看了它一眼,在也没能忘掉那人、那景,那画面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激起我追剧的欲望。
首先得说这个名字起的就相当有水平,不像现在好多剧,名字长的看到都不懂是什么意思,一看到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为什么说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正道是怎么样?又有怎么样的沧桑那?一个个疑问引领着我走进这部正剧。
剧情讲述杨家三兄妹在坚守自己信仰道路上的爱恨情愁,着重以杨立青的成长为主线,演绎了姐弟情深、兄弟无情、爱情无由、信仰分歧等故事桥段。
我声称这部剧有毒,看了之后我想更多的了解这部剧的历史及相关任务,特意去度娘了一下,结果很是遗憾,这部剧很多是杜撰或者说是集多数人的事迹与一身,历史上没有那么一个人物形象,真的是很伤感,总觉得心里有一种情思无处安防。
除了名字吸引我,另一处就是杨立青这一角色是孙红雷饰演的,我总觉得他的演技精湛到位,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三分痞相,把杨立青演活了,我的情绪随着他饰演人物的遭遇起起伏伏。
他由一个无忧无虑爹疼姐爱的杨家三少因与哥哥的爱恨纠葛导致家破。
他听从姐姐的教导,置身来到广州,遇见姐姐许身的董建昌并得到他的大力扶持。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其实我挺羡慕他姐姐杨丽华的,一生中有董建昌这样的人在明知她心中还有他人的时候还死心塌地的用他的方式爱着她护着她。
董建昌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既能奔赴前线与军作战交际圈也混得风生水起,唯独不喜的就是他的坚守为党国效忠。
为得女人心他对待杨丽华心中的柏拉图爱情的主人公肖恩更第谨慎小心。
对此我也有不解,瞿恩不是爱杨丽华吗?怎么在林娥出现时就就把自己献身林娥了那?这是不是证明柏拉图的爱情不靠谱。
最新人间正道观后感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苍桑》描写的就是以几个家庭为背景的1949年前的中共党史,或者说是1924-1949国共两党的残酷斗争史。
其中主线是杨立仁(国民党)、杨立青(共产党)兄弟俩互相残杀的历史,或者说是广州黄埔军校中的两党互相残杀的历史。
这样来编故事,确实有相当深刻的涵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俩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分成两个集团(党派)互相残杀的历史。
人间正道观后感_第1篇在国共第一次分手的前期,有多少人对于选择是那么的激情充满,同时又对他人不同的选择是那么的不解。
就好象是今天的我,放弃原有的工作和收入,甚至于放弃阻碍我理想和信念的家庭。
真的是没有人能理解。
人生应该有目标,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但为了目标和理想而奋斗,而努力的人他的路又是何等沧桑啊。
在这条路上他是一个孤独者,他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思想的人。
世人是不看你的目标的,更不会去关心你的理想。
世人俗就俗在他们不注重过程,他们永远不停追逐的是你的成功,你口袋里的钱,追逐着你成功后的那个光环,期待从那里面分享到属于他的利益。
共产党人在他们夺取全国胜利前,或者说在得到半壁江山前虽说他们有追随者,但那不是社会主流。
不是!然,今天他们则是世人真正的目标,他们身后永远不缺追随者,永远都有一堆人唯恐巴结不上他们的人。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商人逐利,小人追权。
无利不起早啊,无利不起早。
二十三年前,让人担心的人是那些共产党人;二十三年后,让人担忧的则是国民党人。
可爱啊,真的可笑吗?不一点也不,古训说的好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呢,我未来的结果将是怎样的,是“河东”,还是“河西”?单从目前的艰苦样,我看未来多是----“河西”了。
奋斗,奋斗到底,拼出个结果来。
要坚信每天的太阳都是灿烂的!坚信未来的太阳一定也是绚烂的。
人间正道观后感_第2篇50集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巨著,它通过两个家庭悲欢离合、血泪爱恨,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五年里,中国现代史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两大政党的成长、发展、合作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5篇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5篇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一剧中人杨立仁说得很精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屡屡(遭遇了)内乱、革命,各种各样的思潮,熏陶着一个个传统的中国家庭。
于是,传统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彼此)视如洪水的家庭成员”。
杨廷鹤的三个子女,尤其是立仁、立青俩亲兄弟,虽为一母所生、血浓于水,但因信仰不一样、政见分歧,始终格格不入、貌合神离;兄弟俩曾在洗手间大打出手,数度剑拔弩张。
1949年后,兄弟俩分隔海峡两岸,终生没有再见面。
杨氏三兄妹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右派”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左派”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中间派”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取。
看《正道》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
在1920年“大革命”那样的大时代,人的信仰、立场很难一下子确定。
杨立仁还在湖南醴陵教书时,是个极左派,那时他看的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论述“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种红得发紫的书;而当时的杨立青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热衷于偷看戏子的裙下风光,对杨立仁看的那些“红色书籍”更是不屑一顾。
可杨立仁一到广州,遇到世交、时任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楚材(历史原型为陈立夫)后,迅速改变了政治观点,先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后成为中统上海站主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而顽劣但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却在共产党最低潮、最倒楣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
杨立华最初也是左派,受共产党人瞿恩的影响很深。
她之后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没有政治企图心和同情共产党,行为每每与“党国”的利益貌合神离,更在自己的火车包厢内“窝藏”共产党要犯。
看完《正道》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
正因信仰、政见的不一样,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选多)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选多篇) 人间正道是沧桑青马第一组彭志越我们明明是怀揣着充分的热情和120%的努力去投入新中国建设,为何最后却得到这般蹉跎的结果?我们明明以为自己在修筑一条通往幸福与繁荣的道路,为何路的尽头却只有贫穷和奴役?我们明明试图建立世间天堂,为何得到的却是人间地狱?——题记今天,我们之所以对他们的社会主义冠以“空想”二字,就是因为这些最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者并没有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正确道路,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早已大大超越了他们当年水平。
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会对这些社会主义的前驱心生敬意。
他们的所表现出来的高贵精神和伟岸人格,仍然令我们感动不已。
青马的第一课是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一系列片以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向观众展示了500年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光辉进程,揭示出社会主义运动虽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考验,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仍证明它具有无可置疑的强大生命力。
全片以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可谓是一部高瞻远瞩、气势恢宏、论从史出、启人心智的力作。
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从500年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起步的。
片中用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细节,向观众介绍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情批判精神,建设美好世界的大胆创新精神,以及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舍得付出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今天,我们之所以对他们的社会主义冠以“空想”二字,就是因为这些最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者并没有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正确道路,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早已大大超越了他们当年水平。
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们看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前3集,还是会对这些社会主义的前驱心生敬意。
他们的所表现出来的高贵精神和伟岸人格,仍然令我们感动不已。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电视剧,不知道喜欢吗有没有看过?以下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有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喜欢!《人间正道是沧桑》太长了。
看了许久许久都没看完。
又或者,只不过几十集的剧情,这么久都没看完只是因为它让我的心太压抑。
并非对战争,对政治,对主义等等这些东西感兴趣,也并非对主流影视剧心存偏好。
只是,去年在爸爸乐此不疲地每天都看这部剧时,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情感突然间就触动了我的内心,尽管它让我一直看得很压抑。
一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剧中消失,却仍未能看到最后的命定的结局。
没有人能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侥幸逃脱或者幸免于难。
一个苦难的时代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但也锤炼出了更坚韧的生命。
就如同剧集末尾韩磊所唱的充满穿透力的主题曲,流露出无限沧桑与悲怆感的歌词和旋律,让我每次听来都有一种激荡心灵的震撼与感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的诗词向来都非常值得品味和深思。
它透射出一股气势磅礴的豪情,又饱含着一缕浪漫主义的柔情,更深藏着一种似有还无的萧索和悲壮。
是的,一种萧索和悲壮——这是它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
所以,也更加觉得以这样一句诗词为名,宛若天成地吻合了整部剧的灵魂质感——既没有《亮剑》里的气宇轩昂,也不见《士兵突击》中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沧桑感,贯穿始终。
杨廷鹤对费明说:“有时候,血缘并不一定比感情更可靠。
”瞿霞说:“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没有一个人可以强行去干涉他人的信仰。
”瞿恩说:“这个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这个理想。
另一种是,这个理想通过我得到了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
”他们的话让我忽然想起了去年在小西天电影院看的《风声》。
那是我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国产影片。
后来有人问我:“那部片子很多地方都特别血腥,你一个人晚上去看不害怕吗?”是的,有些地方确实是我从来没在电影里见到过的那种血腥,当时看的时候我也只是一次次地闭上双眼握紧拳头,躲过那些让我战栗的镜头和无比凄惨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意义和人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中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
当看过这部电视剧之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这段大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
看《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
今人可以“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
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
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可以从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久违的共鸣。
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
剧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永远都不会过时。
剧中杨廷鹤的三个子女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看《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
《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
该剧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
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
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
我相信今天的观众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
在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
因为信仰、政见的不同,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
这期间的情与爱,痛与恨也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接受了时间的洗练和荡涤。
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
身处在同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现在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海峡两岸和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们,都是一家人,都应该站在中华名族的视角上去审视那一段历史,不能片面简单的因为认识和信仰的不同就相互仇视,是彼此为死敌。
电视剧中兄弟之间的仇视,同胞之间的相互杀戮,家庭的支离破碎都是令人痛心的。
国民党因与共产党在信仰和政见上的不同,没有博大的胸怀来求同存异,站在了狭隘的意识观上,背叛了中国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如今回头审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我们不能够原谅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背叛,不能无视国民党对共产党犯下的罪行,但也要肯定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为争取中华名族的独立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共产党始终以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努力与国民党合作,却遭到背叛,始终坚持自己的伟大信仰,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生与死的考验,血与泪的洗礼,前赴后继,最终收获了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果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倍感自豪,定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为中华民族伟的大复兴奉献毕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