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练习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A.雷锋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2.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3.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
出现失误的原因是()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4.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
要了解下列的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D.文化大革命5.造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B.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C.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6.“文化大革命”是建国后出现的一场严重动乱和灾难,那么它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毛泽东逝世D.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7.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0.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2009年9月,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A.“两弹元勋”B.“杂交水稻之父”C.“铁人”D.“炮兵英才”2.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七分人祸”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干不干,三餐饭”,“做多做少一样”,甚至出现了“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的现象。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4.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5.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③⑤,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并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新中国代国歌的会议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二大”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所以答案选A。
3. 对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渡江战役B. 开国大典C. 土改运动D. 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对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描述的就是开国大典,故选C。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 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D.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独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所以正确答案是A。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其中1962—1965年的变化是由于()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中共八大的召开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D.八字方针的实施2.民族精神是支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4.1956年-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特点是()A.曲折前进B.全面倒退C.停滞不前D.快速发展5.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C.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D.造成了民族地区和边疆的不稳定6.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这个“反面教训”是()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7.下面准确概括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是()A.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9.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①苏联撕毁合同①急于求成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0.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3. 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此次会议()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B.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
”这里的“内乱”是指(D)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B)A.电子工业B.钢铁工业C.航天工业D.原子能工业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
其中,严重的失误有(C)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5.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A.“大跃进”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6.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C)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7.下图展现的场景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A)A.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B.作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C.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宣布开展“大跃进”运动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生产工具的改进B.苏联对中国的援助C.“左”的错误完全消失D.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C)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10.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D)①经济高速发展②人民生活困难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下列材料有3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D.制定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3、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完成三大改造B.开展“三反”“五反”运动C.开展整风运动D.发展社会生产力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A.胜利油田的建成B.大庆油田的建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文化大革命”结束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曾经历严重挫折。
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6、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是()①要遵循经济规律②要认清国情③要实事求是④要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9、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有()①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③反革命集团的破坏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1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中,不包括()A.高指标B.浮夸风和共产风C.瞎指挥D.一刀切1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课练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课练一.选择题1.(2019·江西)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七分人祸”是指( D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文化大革命运动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9·湖南岳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D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3.(2019·广西河池)“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A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4.(2019·山东聊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A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2019·湖北随州)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D)A.雷锋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D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7.(2019·江苏苏州)9.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AA.“大跃进”运动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8.(2019•永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D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9.(2019·山东菏泽)11.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知识点 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1)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
(2)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严重失误(1)总路线与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全国掀起了“__________”的高潮和____________运动。
(2)失误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3)造成严重后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调整(1)中共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 2 “文化大革命”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开始:1966年夏,“______________”全面发动起来。
3.灾难表现(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4.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______________,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影响及评价(1)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____________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知识点 3 建设成就1.成就2.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应是( )A .中共七大B .中共八大C .遵义会议D .开国大典2.某地一大宅院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 .20世纪50年代末B .20世纪60年代末C .20世纪70年代初D .20世纪70年代末3.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
据你推测,右面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凋敝B .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 .“大跃进”,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4.某班同学进行一次研讨会,在会场的黑板上写着“疯狂岁月(1966—1976年)”的字样,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5.下列人物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D.雷锋6.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分析矛盾——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2)“宪法保障”与这一时期的哪次重要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出现失误”指哪三次重大的失误?(4)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1.这次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次大会”(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D.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下面的漫画创作于“大跃进”时期,它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梦想”。
这一“梦想”落空的主要原因是(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民主法制建设欠缺C.自然环境恶劣 D.缺乏建设经验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4.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6.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
……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颁布的宪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
其中,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D.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详解详析【基础知识小练】知识点1 1.主要矛盾工业国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3.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知识点2 2.文化大革命3.刘少奇4.江青反革命集团5.社会主义知识点3 1.大庆油田氢弹2.王进喜焦裕禄【基础达标小练】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1956年4月25日”的信息可知,需要选择的事件应该出现在1956年4月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 项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多快好省”,再结合“鼓足干劲搞生产”即可知这副对联的书写时间。
3.C 4.C5.C [解析] 焦裕禄是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
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故选C。
6.(1)“一五”计划期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56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4)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
(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能力提升】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B。
2.A3.D [解析] 依据题干“政治大革命”可知,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故选D。
4.B5.(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
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3)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6.(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意思相近即可)【学科素养提升】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必然会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