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副伤寒的症状与防治
禽(鸡、鸭、鸽)副伤寒诊治要点

病雏鸭倒地,两脚做划船动作,呈角弓反张姿势
病鸽精神沉郁,低头闭眼,翅下垂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雏鸡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3、成年鸡:
(1)、急性型的病理变化为肝、脾及肾充血、肿胀,发生出血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2)、有些产蛋鸡可见输卵管发生坏死和增生性病灶,卵巢中有化脓和坏死,进一步发展可以引 起弥漫性的腹膜炎。 (3)、慢性带菌鸡一般不表现病变。
4、鸽: 病变特征是肝脏肿胀、出血、呈铜绿色,上有灰白色、坏死小结节,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
2、饲养者通常从禽开食之日起,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 果。从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氟苯尼考、安普霉素、 洛美沙星、新霉素等,防治禽伤寒有较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禽副伤寒沙门氏菌 几乎无效。用药物预防应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靠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在一定时 间内交换使用有效药物,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投药4~5天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二、临床诊断要点:
1、雏鸡:
(1)、雏鸡副伤寒以急性败血症为主,临诊症状与鸡白痢及鸡伤寒很相似,不易区别,往往在孵 出后不久即很快死亡,看不到明显症状。这种病例多通过种蛋传染或在孵化器内感染所致。
(2)、病雏鸡表现精神委顿,怕冷,颤抖,头和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喜欢拥挤在温暖的地方。 (3)、病雏食欲消失,口渴增加。腹泻,排出水样粪便,肛门周围常有稀粪沾污。有些病雏表现 呼吸困难症状。
鸡副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特点
该病传播非常迅速呈地方性流行,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卵传染。
此外,鸡舍环境、垫料、粪便、饲料袋、用具、饲料等受到病菌污染均可传染。
雏鸡对副伤寒易感染。
急性爆发时,在孵化器内或孵出后的一天内即发生死亡,且不见症状。
发病和死亡多在10-25日龄。
鸡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消失,饮水量增加,呈水样腹泻,粪便附着于肛门附近,眼流泪,重的引起失明,有时引起关节炎。
种蛋感染或在孵化早期感染时,出壳后数日死亡。
鸡副伤寒的病理变化
雏鸡急性死亡时病变不明显,只见肝脏肿大,胆囊扩张。
病程稍长时可见消瘦。
脱水,卵黄凝固,肝、脾淤血并伴有条纹状出血,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肾脏淤血,心包炎,盲肠膨大,内含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成年鸡发生副伤寒时,肝、脾、肾肿胀充血,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输卵管坏死性或增生性病变及卵巢坏死性病变。
慢性时病鸡消瘦,肠黏膜有坏死性溃疡呈糠麸样,肝、脾及肾
1。
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
在养鸡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很多疾病,鸡副伤寒就是其中一种,它是由门氏菌所致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生后会导致大批鸡死亡,死亡率极高。
那么对于它该怎么预防呢?一起来看看吧。
1、临床症状
病鸡会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不进食,对于饮水量增加,还会出现水样腹泻。
眼流泪,重的引起失明,有时引起关节炎,如果种蛋在孵化早期就感染疾病,那么在出壳后后几天内就会死亡。
2、流行特点
该病的传播非常迅速,病鸡和带菌鸡是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过卵传,另外鸡舍环境、垫料、粪便以及饲养用具在遭受病菌侵染后也会传播疾病。
雏鸡的抵抗力弱,极易感染副伤寒,在病情急性爆发时,可能在孵化一天内死亡,而且没有什么明显症状。
3、预防措施
首先是蛋壳受病菌污染的不能作为种蛋,装蛋用具应清洁和消毒,保村时蛋与蛋之间要尽量避免接触,贮存温度宜保持在10-15
度为佳,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周。
在孵化前可以用甲醛蒸汽较好,这样能消灭蛋壳上的病菌。
而为了育雏期发生副伤寒,工作人员需要穿经消毒的衣服鞋帽,不准任何动物进入,为了避免饲喂用具被粪便污染,要定期消毒一次。
以上是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雏鸡副伤寒的流行、诊断及中西医防治 - 养鸡技术

雏鸡副伤寒的流行、诊断及中西医防治-养鸡技术肖红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街道办事处,黑龙江哈尔滨150316)作者简介:肖红伟(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1病原雏鸡副伤寒的病原是沙门氏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会形成芽孢,一般为(0.4~0.6)um×(1~3)um,有时菌体上会形成短丝。
正常情况下,菌体周围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但有时也会出现鞭毛且无法运动的变种菌体。
该病菌属于需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适宜在10~42℃生长,其中37℃是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适宜在6.8~7.8。
该病菌不耐高温,在温度为60℃下经过10~20min就能够被杀死。
但把菌体密封在半固体琼脂中,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储存40年依旧具有活力。
该菌体能够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上生长,且最佳培养温度也是37℃,例如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能够形成边缘光滑、表面闪光、稍隆起的典型圆形菌落,菌落大小为1~2mm,且根据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偶有能够长出表面粗糙的菌落。
2流行病学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雏鸡和带菌鸡,主要是鸡和火鸡容易感染。
另外,其他家禽、家畜、野鸟以及部分野生动物,如昆虫以及鼠类,也能够携带病菌,因而也可作为传染源。
由于该病均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从而导致发病后能够快速蔓延。
大部分禽类在某个生理阶段都能够感染病菌。
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其中之一就是经卵传播,可分为穿过蛋壳的间接经卵传播和通过卵巢直接传播。
一般导致幼龄鸡发生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垫料,既能够使其在同一批鸡群进行传播,还能够传播给下一批。
此外,病鸡排出的粪便是导致成年鸡发生感染的主要污染源。
3临床症状患病雏鸡表现精神极度萎靡,缩脖,闭眼,羽毛逆立,非常怕冷,通常多只挤成堆。
体质消瘦,在胸部触摸没有肉感,往往呈“刀棱状”。
腹围明显增大,透过皮肤就能够看到呈青黑色的腹腔内部。
大部分病鸡还会出现腹泻,且有白色粪便黏附在肛门及周围。
鸡副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鉴别诊断 - 鸡病防冶

鸡副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鉴别诊断-鸡病防冶郭晶(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4200)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1岁以内的鸡易感。
本病也可在成年鸡中发生,并常呈急性经过,是鸡常见的、多发的重大细菌性疾病。
鸡副伤寒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
鸡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间成为长期带菌者,不时向外排菌,散布病原,使此病难以彻底消灭。
1传播途径该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生存适应性,可经蛋传给后代,也可经生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及消化道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后者。
场内人员、用具、禽鸟及其他动物也可成为传播因素。
动物既是普遍带菌者,又是重要传染源。
2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为12~18小时或稍长。
雏鸡常呈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约为5%~30%或更多。
随着病鸡年龄的增大,症状也趋于缓和而成为亚急性、慢性或者隐性经过。
本病有肠型、内脏型、关节型和神经型四种,这四种病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发生。
2.1肠型本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机能严重障碍。
病鸡精神呆滞,食欲不振或废绝,毛松、呆立、头缩、眼闭,排水样或者黄绿色、灰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粘液包裹的食料,有恶臭味。
病鸡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
病鸡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
2.2关节型当肠型病鸡进一步发展时,病原透过肠壁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状,再转到关节等其他部位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
受累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机能障碍,在肢体关节尤其足踝、肘关节更为多见和明显。
病鸡为了减轻疼痛常垂翅或提腿以减轻患肢负重。
2.3神经型病鸡因脑脊髓受病原损害而表现常共济失调,头颈外扭,或头部低下、后仰、侧扭等神经症状。
2.4内脏型病鸡体内单一或多个脏器受损害,一般无特殊症状。
严重时可见病鸡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病情迅速恶化,病程也较短。
3鉴别诊断本病除内脏型的疾病可作为初诊参考依据外,其他型的诊断均须做患鸡脏器或患病部位分离培养与鉴定。
3.1肠型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肠型与禽流感、毛滴虫病、衣原体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禽霍乱、链球菌病均有相类似的症状。
防治鸡副伤寒

演讲人
目录
01. 了解鸡副伤寒 02. 预防措施 03. 治疗方法
了解鸡副伤寒
1
病原体
鸡副伤寒沙门 氏菌
主要感染鸡、火 鸡等禽类
传播途径:消化 道、呼吸道、皮
肤伤口等
症状:腹泻、食 欲减退、生长缓 慢、死亡率高等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通过接 触病鸡或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器具
等
粪便传播:病鸡粪 便中的病原体污染 环境,导致其他鸡
05
关节肿胀:病 鸡关节肿胀, 行走困难
06
死亡:病鸡死 亡率高,可达 50%以上
预防措施
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提供充足、营养均衡的饲料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加强鸡群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
疫苗接种
01
疫苗种类: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
感染
垂直传播:通过种 蛋传播,导致雏鸡
感染
接触传播:饲养员、 兽医等与病鸡接触 时,病原体通过手、
衣物等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飞 沫、尘埃等途径传
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症状表现
01
体温升高:病 鸡体温可达 43-44℃
02
精神萎靡:病 鸡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03
呼吸困难:病 鸡呼吸急促, 张口呼吸
04
腹泻:病鸡排 黄绿色或灰白 色稀粪
4
及时隔离病鸡, 防止交叉感染
5
提供充足饮水, 保证营养均衡
康复护理
01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0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
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鸡副伤寒是指由鞭毛能运动的沙门菌所致的疾病的总称,幼雏多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症,成鸡一般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一旦发病会造成家鸡大批死亡,是养鸡业中比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以下问您详细介绍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鸡副伤寒是什么病一、发病症状(1)幼鸡急性暴发时在孵化器内就出现死亡,或出壳后最初几天发生死亡,可不显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蛋传播或早期孵化器感染所致;有很大一部分啄开或未啄开的蛋中含有死胚,各种幼雏的副伤寒在症状上很相似,主要表现为: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泻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在靠近热源处拥挤在一起,雏鸡常有眼盲和结膜炎症状。
(2)成年鸡一般不显外部症状,成年鸡的急性暴发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
注射或口服人工感染时,成年鸡和火鸡出现短期的急性疾病。
症状为食欲不振、饮水增加、下痢、脱水和精神倦怠,大多数病例恢复迅速,死亡率不超过10%。
二、流行特点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可感染大多数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本病原体的广泛分布使它们可以迅速传播。
大多数禽群在其生命的某些阶段均可感染沙门氏菌,本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经卵传播是其中之一,包括经卵巢直接传播和穿入蛋壳的间接经卵传播。
三、解剖症状幼龄鸡的最急性暴发可能完全没有病变,病程稍长的以消瘦、脱水、卵黄凝固、肝和脾充血并有出血条纹或点状坏死灶、肾充血、心包炎并伴有粘连等病变为最常见;急性感染的鸡表现为肝、脾和肾的充血肿大,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呈“糠麸样”变化、心包炎和腹膜炎;接近成熟的后备母鸡或成年母鸡以输卵管的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卵巢的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为特征,常发展为广泛的腹膜炎,慢性感染的成年鸡常无病变。
鸡副伤寒防治措施一、预防1.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杀虫灭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提供良好的营养和保证栏合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

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吴则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畜牧兽医站 157032)鸡副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败血性传染病。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以产蛋鸡最易感。
本病会造成幼龄鸡的高死亡率,成年鸡慢性带毒,难于根除,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该病的防制尤为重要。
1 发病原因可分为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和蛋壳污染并穿入蛋壳引起的经卵传播。
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可偶见于火鸡,但蛋感染率低,鸡很少见。
至少有些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卵巢和腹膜局部感染,因此在蛋壳形成前污染蛋内容物。
虽然蛋内感染率低,但有时可发生真正的蛋传播。
肠炎沙门氏菌偶尔可以经卵传播,但不同菌株之间有差异。
污染的蛋壳、羽绒毛、灰尘和其他孵化的碎屑都是孵化器内感染的来源。
通过气流的作用,孵化器中的沙门氏菌散布到整个孵化室中,并存活几周到几个月,感染随后孵化的一批鸡。
在育雏器中禽副伤寒可通过吸入、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或直接采食病雏的粪便而迅速传播。
本病可从较大的无症状肠道带菌鸡直接传播到幼龄鸡,或通过靴鞋、饲料袋、运输板条箱或育雏设置等污染物而传播。
饲料是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很常见且很重要的来源。
饲料成分中的鱼粉污染最为常见。
从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与从垫料和加工过的家禽胴体中分离到的存在显著相关。
显然,减少饲料污染可以减少胴体污染。
鼠类常带菌,其排泄物可污染饲料和饮水。
野禽也可传播感染。
家畜也可成为家禽的感染源。
人类接触造成感染与饲养员和人类排泄物有关。
感染禽的粪便是成年禽中直接感染最常见的来源。
垫料是幼龄鸡直接传播的主要来源,不仅可造成同一批鸡的传播,而且可传给下一批鸡。
2 临床症状雏鸡患病的表现是全身感染,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相同。
急性暴发时,在孵化器内就已出现死亡,或在出壳后几天内死亡,无明显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经蛋传播或由于早期孵化器内有致病菌感染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禽副伤寒。【症状】雏鸡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
感染的,于 4-5 日龄发病;这些病雏的排泄物使 同群的鸡感染,多于 10-12 日龄发病;死亡高峰 在 10-21 日龄。10 天以上的雏鸡发病的无食欲,
与人性的本真;你无惧孤独,也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离群独自站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下痢,排出水样稀粪,有的发生眼炎,失明。成 年鸡有时有轻度腹泻,消瘦,产蛋减少。【剖检】 病程较长的肝、脾、肾淤血肿大,肝脏表面有出
血条纹和灰白色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
常有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呈黄色,小肠(尤其是 十二指肠)有出血性炎症,肠腔中有时有干酪样 黄色物质堵塞。【诊断要点】(1)雏鸡发病率及
死亡率高,成年鸡则为慢性或隐性传染。(2)下
与人性的本真;你无惧孤独,也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痢、结膜炎、消瘦。(3)肝、脾、肾肿大,肝脏 表面有出血条纹和灰白色坏死点。【防治】防治 本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卫生消毒,严防
各种动物进入鸡群,防止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
等;二是加强种蛋、孵化、育雏器具的清洁消毒; 三是注意用抗菌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防治。 <--EndEditable-1c06f1ca1 E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