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爱莲说》《闲情偶寄》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pptx

合集下载

《爱莲说》类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爱莲说》类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爱莲说》中考短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

(4分)(二)《爱莲说》(11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闲情偶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8分)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非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20、作者提出种柳树“兼为悦耳”,这是因为(用原文回答)(2分)21、第二段中说道:“鸟音宜晓听”而“独宜于晓也”,其原因是:(4分)①②2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先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接着写鸟在白天有“虑患之念”,故“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闲情偶寄》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闲情偶寄》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闲情偶寄》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注释】①动:萌发。

①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①后:指武则天。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予初不服是.论/是.亦不可以已乎B.谓其色其香./香.远益清C.遂.贬洛阳/遂.与外人间隔D.苟.非其时/故不为苟.得也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1.(1)多(2)只(3)少(4)应当2.(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集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集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多)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小题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答案【小题1】(2分)D【小题1】(2分) D【小题1】(2分) C《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2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课件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爱莲说》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素材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文言文,老师特意准备了《爱莲说》的课件,其中还含有答案,方便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课件。

第一部分:课件设计介绍1.课件主题:《爱莲说》文言文阅读2.内容主要是围绕《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多个方面来进行展开和讲解,涵盖了文言文阅读技巧、文字解析、注释和翻译等方面的知识。

3.课件形式:以PPT展示为主,包含了多种交互设计和多媒体资源,如语音、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形式生动、直观。

第二部分:重点内容展示一、文章背景、作者及主题文章写于清代乾隆年间,作者为清代文学家陈继儒。

文章主要写爱莲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莲花优雅、高洁的赞美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先通读全文,理解句意;2. 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汇;3. 通读全文后,重点留意每个字词的解释和含义;4. 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

三、文章重要句子解析1. 脱胎于泥而不染于泥,纤秀于枝而不息于枝。

解析:此句中的“脱胎于泥而不染于泥”和“纤秀于枝而不息于枝”比喻了莲花无论从哪里成长,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污染。

2. 采菱渡江,采与渡皆有寓意。

采,寻求,渡,跨越。

解析:此句中,“采菱渡江”意味着毅力和勇气,富有战斗精神和追求进步的精神;“采”寻求,“渡”跨越,寓意跨越险阻,获得桂冠。

四、注释和翻译通过详尽的注释和翻译,更好的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记忆。

1. 青莲,此指荷花之类。

2. 环佩,指佩环,一截玉串挂在衣带上。

3. 绶带,古代君臣带的丝带。

4. 束发,捆起头发。

5. 宾致,古代备酒和小点心犒劳客人。

结尾语:《爱莲说》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阅读素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学会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识。

这份课件不仅包含了对文章的注释和翻译,还通过多种形式丰富了课件的呈现形式,设计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交互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6.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文本二: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0.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 分)
⑴不蔓不 枝( )
(2) 不 至 白 露 为 霜 , 而 能 事 不 已 ( ) 1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B. 溪 深 而 鱼 肥 C. 乃 记 之 而 去 D. 呼 尔 而 与 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3. 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4 分) 甲文: 乙文:
1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洁的语言分析。(4 分)
答案:
1
二、1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2)停止 11.C(2 分)
1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 分) 1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4 分) 1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 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15.明 16.蕴含着诗人对 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一)阅读回答问题 (16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 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 谢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 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 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 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 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 也 。 ( 节 选 自 李 渔 《 闲 情 偶 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