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动物与能量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与能量教案 动物与能量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与能量教案 动物与能量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与能量教案动物与能量六年级科学教案10、动物与能量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材料袋----小图片:狗尾草、鹰、蛇、青蛙、蝗虫,纸条,胶水;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能量。

那么,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

)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3、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探究活动: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认识生物,知道名称。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材料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别摆放在桌面上,小组同学观察这些生物,说说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科学的基本特点就是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这些动植物都是学生了解、熟悉的,更容易激起学习兴趣。

) 2、了解动物的食性。

师:如果把这些生物分为两大类,你们有怎样的分法?(绿色植物、动物)我们知道动物的食性不同,有草食性的、肉食性的,你知道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吗?(指导学生语言描述,如:__是草食性的动物,__是肉食性的动物。

)(通过分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动物的食性,初步感知动物的食物关系,为学习食物链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13课《动物与能量》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13课《动物与能量》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13课《动物与能量》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的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链。

(2)掌握生物间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

(3)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能量流动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学会观察并分析食物链。

(2)通过练习计算能量,学生掌握大量的能量知识。

(3)加强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动植物安全,形成保护动物与植物的意识。

(2)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动物食物链、植物食物链。

2.学生掌握食物链中生物间能量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课件展示法3.小组探究法【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先出示一些有关动物、植物的图片,例如大象、老虎、菠萝、香蕉等,让学生猜测这些东西有什么关系。

2.新课讲解(20分钟)了解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链,通过展示图表和图表,让他们对食物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练掌握食物链的构成,从而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小组探究(15分钟)准备好食物链模型,让每个小组完整构建出一个食物链模型,并且每个小组标明每一个生物所提供的能源,以及每一个生物所需的能量。

通过探究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4.计算能量(20分钟)给与学生一些数学题目,例如问学生在第四个消费者一共需要多少能量才能生存下来,以及每一个生物所提供的能源,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知。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归纳,概括学生已经掌握的新知识,并对环境保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学评价】1.设计细节课堂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食物链模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2.解答习题的标准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问题,以及要求,学生应针对问题提供完整具有连贯性的回答。

3.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发问、口头测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并且肯定学生的表现,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动物与能量》教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动物与能量》教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动物与能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

认识动物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探究实践:观察动物的食性和行为,探究其获取能量的途径。

设计简单的实验,研究动物对能量的利用。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和途径。

2.理解动物在能量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能量概念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2.引导学生设计有效的实验来探究动物与能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视频资料、食物模型、实验器材(如温度计、计时器等)、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动物与能量的引入1.导入(5分钟)播放动物视频:播放一段动物活动的视频,如狮子追捕羚羊、鸟儿觅食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呢?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出动物与能量的话题。

2.新课学习(30分钟)动物需要能量(15分钟)教师讲解:讲解动物和人类一样,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运动、生长、繁殖等。

学生理解概念:学生认真听讲,初步理解动物需要能量的概念。

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1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和讲解: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介绍动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如捕食、食草、寄生等。

讲解每种方式的特点和例子。

学生认识方式:学生观察图片,认真听讲,认识动物获取能量的不同方式。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动物需要能量以及获取能量的方式。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一种动物的食性和行为,思考它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第二课时:动物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动物为什么需要能量?动物有哪些获取能量的方式?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动物的能量来源- 掌握动物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反思动物能量转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并保护动物资源的观念- 让学生关注自然界的能量平衡和环境保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动物与能量的关系- 动物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2.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转化的概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转化途径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或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主题2. 导入与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生活需要什么?-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动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 指导学生将能量来源分类,并总结在黑板上3. 观察实验(15分钟)- 将准备好的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分别放在透明罩子中,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位置- 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阳光下的活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在阳光下更活跃?4. 讨论与总结(15分钟)- 指导学生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阳光能够让动物更活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夜间更活跃?- 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能量来源是什么?5. 拓展与应用(20分钟)-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并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分析该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途径-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6. 归纳与概括(10分钟)- 指导学生归纳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途径-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能量转化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7. 反思与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界的能量平衡?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实验记录的准确性等方面2. 学生展示与分享的成果,包括能源来源和能量转化途径的描述是否准确和清晰3.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总结的回答是否出色,能否准确反映本课的核心概念五、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的宠物动物,讨论其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途径2. 阅读推荐:《动物能量与能量食物链》、《保护动物和生态平衡》等相关读物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能量需求和生态环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途径,通过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0课《动物与能量》课件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0课《动物与能量》课件

蝗虫 蝗虫
麻雀 麻雀
蛇 蛇 鹰
狗尾草
狗尾草 狗尾草 狗尾草
麻雀
麻雀 老鼠 老鼠

蛇 蛇 蛇 鹰 鹰
小麦 小麦
蝗虫 蝗虫
麻雀 麻雀
蛇 蛇 鹰
小麦
小麦 小麦
麻雀


麻雀 蛇 老鼠 蛇
小麦
老鼠




松鼠
松 树
松毛虫
河虾

水藻


课堂讨论
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 界的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减少或 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的生物的生 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 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 的影响?
(举例来说明各种动物以什么为食物? 动物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什么?)
图中分别是什么生物?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 请你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
在食物链中哪些自已能制造食物?哪些吃植物?哪些吃动物?
直接吃植物 制造食物
吃动物,间接吃植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像什么?
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 “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 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 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 动着。
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一般从
开 绿色植物
始,到凶猛的
终止. 肉食动物
讨论:上图中的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 行传递或转化的?
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便按 照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的 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转化成化学能)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与能量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与能量
幻灯片9
卫星与蝴蝶
人造卫星在离地球200千米---300千米的轨道 上运行时,朝向太阳的那一面,温度可骤然上升 100℃---200℃;当这一面在运行中背对太阳时, 温度可骤降100℃--200℃。这样剧烈的温度变化, 会烤坏或冻裂卫星上的仪器。为了这个问题科学 家伤透了脑筋。后来,蝴蝶帮了大忙。 原来,在一些蝴蝶的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 小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温 度骤然升高时,
幻灯片10
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 ,当外界温度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 地平铺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 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调节蝴 蝶的体温。科学家受到启发,将卫星表面设 计成百叶窗一样能吸收、释放能量的装置。 果然,卫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小了,可以 顺利的在太空中飞行了。
幻灯片11
③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叫做 食物网
幻灯片6
检测性课堂练习
2、 用箭头标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水稻
蛇 鹰 麻雀
幻灯片7
讨论:以幻灯片4 为例说一说 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 响而造成的数量增加或减少食物链中的其他生 物的生存会受影响吗?
幻灯片8
正常情况下,狐狸以兔子和鼠为食。兔子 和鼠同时也是猫头鹰的猎物。当然猫头鹰还以 其他动物为食,如鸟、蛇。这样兔子和鼠就处 在多条食物链中。但是,如果人类将鼠捕杀, 将导致猫头鹰,特别是狐狸只能以兔子为食。 由于没有鼠,狐狸和猫头鹰所处的食物链数也 减少,从而导致狐狸和猫头鹰过度依赖兔子为 食。一段时间后,兔子的数量下降,最后导致 狐狸没有猎物,从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消失。
讨论一:图中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
蔷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动物与能量_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动物与能量_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动物与能量_冀教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科学探究目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动物与能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动物与能量冀教版

10 动物与能量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STSE目标】1、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某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懂得动物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食物获得的,动物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复杂的食物联系,能量按照食物链的顺序逐级单项地进行传递或转化。

3重点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某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能量按照食物链的顺序逐级单项地进行传递或转化。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新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⑴出示课件—视频《动物的行为》提示:喜欢看动物世界吗?视频中的有哪些动物?都在做什么?⑵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

⑶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问: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⑷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动物与能量。

(课件出示课题)⑸引导归纳: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⑹汇报结果:运动、进食、睡眠等⑺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探究新知1、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⑴提问:动物会以什么方式补充能量?⑵讨论并回答: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能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

⑶观看《螳螂捕蝉》故事短片:提问:谁能说出一条食物关系?请把它们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起来。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吗?树蝉螳螂黄雀⑷讲述:根据食物关系,把这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组:高粱 小麦 狗尾草 黏虫 益鸟 蛇
蝗虫 青蛙 鼠 鹰
第二组:枝叶 草 松籽 鹿 老虎 羊 狼 松鼠 狐狸 兔子
第三组:小草 草籽 蚜虫 七星瓢虫 鸟 蛇 兔 猫头鹰 鼠 狐狸


松 树
松鼠 松毛虫
河虾戏
每人选择一种头饰扮演一种生物,然后看一 看,你所代表的生物能将能量传递给谁,就 用跳绳的两端将自己与谁连在一起。
动物与能量
边听边想: 故事中的几种动植物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小组活动1:
1.根据能量的传递在纸上写出其它食物链。
2.想一想:一条相对完整的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 是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的?
小组活动2:摆卡片
1.请大家根据能量的流动来研究一下,可以 组成多少条不同的食物链。 2.用笔代替箭头,笔尖表示箭头的方向。
有没有这样的事例? 能量在流动中有没有消耗? 会不会无限制的传递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