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科技 嚣向导
◇ 农林科技◇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许 长 军 宋 晓 慧 2 滕 占林 2 李 春 光 3 张代 平 2
(. 1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
黑龙江
宝清
15 1 ; 5 6 0
2黑 龙江 省 农 垦 科 学 院 农作 物 开 发 研 究 所 黑 龙江 佳 木 斯 1 4 0 . 0 7; 5 3黑 龙 江 省农 垦科 学 院 水 稻 研 究所 黑龙 江 佳 木斯 1 4 0 ) . 0 7 5
17 1 7 8
46 .7
F 值
3. 8 7{ 0
关 联 度
8 . 3 9 1 0 9 6 14 1 4 6
24 2
1
位次
l
4
6
总变异
4 O6 7
从 表 7可以看出 . 单株荚数 、 单株粒数对红小 豆单株产量 的影响 较大 , 分枝数 、 单荚粒数 、 生育期、 百粒重和株高影响较( 下转第 3 3页) 0
总变异
1o 3 . 3 o71 5 6
7 l
1 1. 48 6 7
1材 料 与 方法 .
11 料 .材 共 2 4份红小豆 品种 1 . 验设计 2试 在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 院试验地进行 . 前茬 为玉米 . 试验采用 随机 区组设 计,行 区, 次重复, 2 3 行长 5 m行距 0 5 。 . , o . m 采取双条精量点播 , 6 保苗 数 2 O万株, .以磷酸 二铵及 氯化 钾 作种肥 , 量磷 酸 二铵 h 用 10 r2氯化钾 4 k/ma播后镇压 。 2 k n+ 矾 5g 。 h
均方
1O5 9 .6 09 6 6 _8 23
红小豆品种分类标准

红小豆品种分类标准红小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红小豆品种,本文将对其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生长环境、植物学特征、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和其他特性等方面。
1.生长环境红小豆的品种分类首先可以根据其生长环境进行区分。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对气候、土壤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
例如,有些品种适应于高温多雨的气候,而有些品种则更适合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
此外,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对种植季节、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2.植物学特征植物学特征是红小豆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株高、茎粗、分枝数、叶形、花色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有的品种株高较矮,适合密植;有的品种株高较高,适合稀植。
此外,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豆荚形状、颜色和大小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3.产量产量是衡量红小豆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单位面积产量、单位质量产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产量较高的品种更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然而,产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品质、抗逆性等。
4.品质品质是红小豆品种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口感、营养成分和加工特性等方面。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口感上存在差异,如有的品种口感细腻、有的品种口感粗糙。
此外,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方面也存在差异。
另外,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加工特性方面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品种易煮烂,有的品种则不易煮烂。
5.抗逆性抗逆性是指红小豆品种对各种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抗逆性方面存在差异,如对低温、干旱、高温、涝害等的抵抗能力。
在生产过程中,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的稳定性和品质的可靠性。
6.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红小豆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产量。
不同品种的红小豆在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如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产量。
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

情 况而定 ; 1 1 0 c m 垄作 模 式 下 , 商 品肥 施 入 量 8 O ~1 6 0 k g ・ h m 、 种植 密度 1 3万 株 ・ h m 的处理 组合 ( NF 2 M2
和 NF1 M2) 分别比对照( S F1 M2 ) 的 产 量提 高 2 8 . 3 和 3 2 . 1 , 是兼顾产量和效益 的处理组合。
试验于 2 0 1 5 和 2 0 1 6年在 黑 龙江 省农 垦九 三 管 理局 农 业 园 区 实 施 , 播 种 日期 分 别 为 5月 2 4 日、 5月 2 7日, 供 试 的红小 豆 品种 为农 安 红 , 试 验 区土壤 质地 为 壤土 , 前茬 为 马铃薯 , 土 壤 中碱解 氮 2 3 7 mg・ k g 、 有效磷 3 5 . 6 mg・ k g 、 速 效 钾
黑龙江农业科 学 2 0 1 6 ( 1 2 ) : 3 2 ~3 5
He i l o n i a ng Agr i c u l t ur a l Sc i e n c e s
不 同栽 培 模 式 对 红小 豆 产 量 和 单 株 性 状 的影 响
薛 盈文 , 郭建 华 , 于 崧, 郭 伟, 于 立 河 ( 黑龙 江八 一农 垦 大学 农 学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1 9 )
关键词 : 红 小豆 ; 栽培模式 ; 产量 ; 单 株 性 状
中图分 类号 : S 5 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2 — 2 7 6 7 ( 2 0 1 6 ) 1 2 — 0 0 3 2 — 0 4 D O I : 1 0 . 1 1 9 4 2 / j . i s s n l 0 0 2 — 2 7 6 7 . 2 0 1 6 . 1 2 . 0 0 3 2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在种植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以确保高产丰收。
下面是红小豆种植的一些技术分析。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非常重要。
红小豆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喜好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选择土地时,应尽量选择土层肥厚, pH 值在6-7.5 之间的地块,以保证红小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种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应选择良种、优良品种的红小豆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以增强种子的萌发率和抗逆性。
种子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浸种、热水处理、外源物质处理等,以提高种子的生长势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接下来,合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也是影响红小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红小豆的播种时间最好选择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这样可以避开低温和冷害的影响。
而红小豆的播种密度应根据地块的肥力和水分状况来确定,一般在 3-4 选 1 万穗,即每6000-8000株左右。
在红小豆的田间管理方面,及时进行杂草的除去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杂草会与红小豆争夺营养和水分资源,影响红小豆的生长发育;杂草还会给红小豆带来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在红小豆生长的不同阶段,应进行适时的除草,保持红小豆田间的清洁。
红小豆的灌溉和施肥也需要科学合理。
红小豆对水分要求较高,应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间。
但是也要注意避免水渍过多或者缺水的情况,以免影响产量。
除了水分,适当的施肥也是关键。
通过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地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助于红小豆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病虫害防治也是红小豆种植中的重点。
红小豆容易感染多种病虫害,如红豆芽枯病、红豆霉病、红豆斑点病、红豆蚜虫等。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采取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可以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红小豆的高产种植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选择适宜的地点、良种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合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田间管理、适时的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
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作者:金喜军马苏玉郑浩宇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7期摘要:该研究以2个红小豆品种珍珠红和宝清红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组合,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配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小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21万株/hm2,与之配比的施肥组合是尿素60.3kg/hm2、二铵154.2kg/hm2、硫酸钾61.8kg/hm2。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配比;红小豆;产量中图分类号 S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37-03Abstract: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wo adzuki bean varieties ZZH and BQH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ing proportion on adzuki 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dzuki bean yield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ing proportion,and the optimum density was 21plants/hm2,optimum fertilizer composition was 60.3kg/hm2 of urea,154.2kg/hm2 of diammonium,and 61.8kg/hm2 of potassium sulfate which is suitable for western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Key words:Planting density;Fertilizing proportion;Adzuki bean;Yield红小豆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重要的医食同源[1]作物,深受亚洲消费者的欢迎[2]。
红小豆不同密度、播期、施肥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红 小 豆原产 于中 国 , 我 国 已有 2 0 在 0 0多 年 的栽 培历 史 , 我国各地 都有种 植 , 在 主要 集 中在 黄淮 河 流域 及华 北 平原 。红小豆也 是亚洲 地区人群 喜食豆类 之一 , 近几十 年来 , 国、 拿大 、 美 加 巴西 、 阿根廷 、 兰 、 大 利亚 等 国家 荷 澳 开始 加速发展 红小 豆 的栽 培生 产 。其 产 品 已 出 口到 日本
摘
要 : 文 通 过 对 不 同 密度 、 肥 量 、 期 小豆 的 3 因素 2水 平试 验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量 最 高 的 是 0 8万 ×1 k ×5 本 施 播 产 . g6 7 小 豆 产 量与 密度 、 肥 量 、 期 之 间 的关 系方 程 为 : = 一2 0 6 l 2 32 0 产 7 k/ 6 m 。 施 播 Y 6十 .x 一 . 十6 3
k/6 l 相 同播期 、 g6 7Ⅱ ; 2 密度在高肥条件下 , 产量 的变化不 太 明
显, 早播高肥条件下产量 略高于低肥 的产量 ; 早播低密度低肥
或 高肥 条件 下产 量 都 高 于 晚播 的产 量 。
表 5 不 同 施 肥 量 对 产 量 的 影 响
现 差异不 明显 ; 肥适播 的 0 8万 ×l k 适 . O g×5月 2 0日组 合
。
计 的要求 , 对红小 豆 的 1 5个处 理 组合 小 区 , 同时设 有对 ( 照处 理为第 l 个处 理组合 ) 6 进行 了实收 实测 , 其产 量测定
结果 如表 2 。
表 2 不 同密度、 播期、 施肥量试验的产量结果
1 .2 试验 方法
试 验采用 三元 二次 回归 正交 设计 , 用 选
收 稿 日期 :00—1 21 2—0 6
不同栽培因子水平对龙垦红2号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因子水平对龙垦红2号红小豆产量的影响【摘要】龙垦红2号是优质高产的红小豆,为更好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本研究进行了播期、播种方式和密度对龙垦红2号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5日至5月20日为高产期,密度为15-18万株/公顷,双条播的播种方式最最佳的栽培方式。
【关键词】栽培因子;红小豆;龙垦红2号龙垦红2号红小豆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于培育出的优质高产红小豆,在2010年通过认定,该品种生育日数为100天左右,活动积温2100℃,株高65厘米,茎粗、秆强,叶浓绿,株型收敛,分枝较多,叶心圆形,花淡黄色,黑荚。
种粒红色,粒大,粒色一致,鲜艳有光泽,粒形整齐,籽粒饱满,百粒重16.2克。
抗病虫害能力强。
成熟期较一致,不炸荚。
粗蛋白含量平均22.08%,粗脂肪含量平均0.37%,粗淀粉含量平均48.04%,还原糖含量1.18%。
是非常优质的红小豆新品种,平均产量135kg以上。
红小豆生产中,不合理播期、播种方式和密度,都会显著限制产量提高[1,2,3]。
为更好的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于2012年,研究了播期、播种方式、密度对龙垦红2号红小豆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提高龙垦红2号小豆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龙垦红2号,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试验地,年≥10℃的有效积为2500~2700℃·d,年降雨量550~600 mm。
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前茬玉米,秋季起垄。
小区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长5m,行距65cm,2行区,小区面积 6.5m2。
试验内容分为播期试验、播种方式试验和密度试验,具体见表1。
播期、播种方式和密度试验的施肥方式都相同,每公顷施肥方式如下:磷酸二铵(46%)125kg+氯化钾(60%)45kg。
播期、播种方式试验密度相同,都为20万株/公顷;其余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2.结果与分析2.1播期的影响从表2可知,播期对红小豆产量因子中的单株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影响较大,对单株荚数影响不大,4个处理均比对照增产,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是5月10日-5月15日,分别增产24.2%和25.2%,是高产播期。
播期密度互作对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播期密度互作对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宋瑞军;王彩萍;侯小峰;成玉红;凌旭炜【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22(53)2【摘要】为探讨晋西生态区连作地春播红小豆栽培技术,以红小豆新品种汾小豆2号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5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连作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呈增加趋势,而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均呈减少趋势,荚长和荚宽变化不大且没有规律。
随着播期推迟,红小豆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和荚长均以5月29日播期处理最高。
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增加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除5月14日播种处理的百粒重外,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降低趋势。
红小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均以5月2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且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处理。
各作用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F=2.304)>播期(F=0.93)>密度(F=0.51)。
利用播期X;、密度X;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Y=16 575.6X;-74.9X;-1 504.1X;-1.6X;+26.4X;X;-45 229.6 (R;=0.766 5),得出连作最佳播期、密度组合,即播期为5月19日、种植密度为14.3万株/hm;时,红小豆产量最高,为1 362.52 kg/hm;。
【总页数】7页(P32-38)【作者】宋瑞军;王彩萍;侯小峰;成玉红;凌旭炜【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3.1【相关文献】1.不同种植密度与化控剂互作对浚单2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氮肥与密度互作对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3.氮肥-密度互作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4.不同播期对红小豆珍珠红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5.环境和密度互作对合玉29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方 法
加 工技 术成 熟且 市 场 需 求 量 加 大 , 广 大 种 植 户 对 种 植红 小 豆 的积极性 高 于其 它类 型 品种[ 5 ] 。
近些 年来 , 随 着 机 械 化 程 度 的 提 高 和 栽 培 技
术 的更 新 , 现有 的栽 培 模 式 多采 取 农 艺 和 农 机 相
结合 的方 式 , 对于 零散 的种 植户 来说 , 多 采 取 小 马 力机 械进 行耕 种 和收获 ; 而 对 于大型 国有 农场 , 多 采用 大 马力机 械作 业 , 这就 造成 种植 模 式 、 管 理 方
1 . 2 . 1 试 验 设 计 试 验 采 用 “ 裂一 裂 区” 设计 , 主
区 为耕作 方式 , 分 别为 1 1 0 c m 垄作、 6 5 c m 垄作 、 平作 ; 副 区为 施 肥 量 , 施 肥 量 设 3个 水 平 , 其 中,
黑龙江农业科 学 2 0 1 6 ( 1 2 ) : 3 2 ~3 5
He i l o n i a ng Agr i c u l t ur a l Sc i e n c e s
不 同栽 培 模 式 对 红小 豆 产 量 和 单 株 性 状 的影 响
薛 盈文 , 郭建 华 , 于 崧, 郭 伟, 于 立 河 ( 黑龙 江八 一农 垦 大学 农 学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1 9 )
情 况而定 ; 1 1 0 c m 垄作 模 式 下 , 商 品肥 施 入 量 8 O ~1 6 0 k g ・ h m 、 种植 密度 1 3万 株 ・ h m 的处理 组合 ( NF 2 M2
和 NF1 M2) 分别比对照( S F1 M2 ) 的 产 量提 高 2 8 . 3 和 3 2 . 1 , 是兼顾产量和效益 的处理组合。
产量和单株性状 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1 0 c m 垄作( N) 的 耕 作 方 式 优 于 平作 ( P ) 和 6 5 c m 垄作模 式( S ) ; 高 施 肥 量( 2 4 0 k g ・ h m ) 的增产效果 不明显; 中低 密度 处理 ( 1 3万 ~ 1 7万 株 ・ h m ) 有 利 于提 高 单 株 生 产 力 和 群 体 产 量; 3种 耕 作 模 式 下 的 肥 密互 作 效 应 显 著 。3种 栽 培 模 式 中 , 6 5 c m 垄作 ( S ) 和平作模 式( P ) 的 应 用 需 结 合 实 际
随着 国家农 业 区域 布局 和种植 结 构调 整政 策 的相 继 出 台 , “ 镰 刀弯 ” 地 区 的 农 作 物种 植 布 局 着
产上有 关 红小 豆 栽 培 措施 的报 道 较 少 , 主 要 是 有
关 品种 引、 播 期 ] 、 种植 密 度
、 肥料I l l 1 2 等 因
h E 4 ]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材 料
在 围绕 市 场 需 求 和 订 单 农 业 的基 础 上 ,
பைடு நூலகம்
杂 豆面 积扩 增 比例 较 大 , 黑 龙 江 省 北 部 多 以 种 植 红 小豆 、 芸 豆 和双 青 豆 为 主 。在 杂 豆 的种植 比例 中, 由于 红 小 豆 的 品种 类 型多 、 种 植 年 限长 、 产 品
关键词 : 红 小豆 ; 栽培模式 ; 产量 ; 单 株 性 状
中图分 类号 : S 5 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2 — 2 7 6 7 ( 2 0 1 6 ) 1 2 — 0 0 3 2 — 0 4 D O I : 1 0 . 1 1 9 4 2 / j . i s s n l 0 0 2 — 2 7 6 7 . 2 0 1 6 . 1 2 . 0 0 3 2
试验于 2 0 1 5 和 2 0 1 6年在 黑 龙江 省农 垦九 三 管 理局 农 业 园 区 实 施 , 播 种 日期 分 别 为 5月 2 4 日、 5月 2 7日, 供 试 的红小 豆 品种 为农 安 红 , 试 验 区土壤 质地 为 壤土 , 前茬 为 马铃薯 , 土 壤 中碱解 氮 2 3 7 mg・ k g 、 有效磷 3 5 . 6 mg・ k g 、 速 效 钾
摘要 : 为 了 明确 不 同耕 作 方 式 下 的 肥 密 组 合 对 红 小 豆 群 体 产 量 和 个体 性状 的 影 响 , 通过 设 定 3 种 耕作方式[ 平
作、 大垄( 1 1 0 c m) 、 小垄( 6 5 c m) ] 、 3种 肥 料 梯 度 和 5个种 植 密 度 , 分析 不 同 因 素 、 不 同 栽 培 模 式 对 红 小 豆 群 体
重调减 高 纬度 冷 凉 区 的玉 米种 植 面积 ] , 改 种 生 育期 较短 的小 麦 、 牧草 和杂 粮杂 豆【 2 ] 。其 中 , 黑龙
江省 北部 ≥ 1 0 o C积 温 介 于 1 9 0 0 ~2 3 0 0℃ 的地
素对 红小 豆产 量 等 性 状 的研 究 报 道 , 而 针对 栽 培
模式 的研 究 报 道 较 少 。本 研 究着 眼 于 生产 实 际 , 在不 同耕 作 方式 下 设 计 不 同 的肥 密 配 比 , 研 究 不 同栽 培模 式 下 的处 理 间 差 异 , 为 黑 龙 江 省北 部 不
区面 积在 “ 镰 刀弯 ” 地 区 内的 比例 较 大 。黑龙 江垦 区是 我 国重要 的商 品粮 生 产 和输 出地 , 在 响应 国
家政 策 和落实 举 措 上 , 黑 龙 江 垦 区具 有 独 特 的 地
同区域 内 的红小 豆生 产研 究提 供理 论依 据 和实 践
参考 。
位和优 势 ] , 以农 垦 九 三 管理 局 为例 , 玉 米种 植 面
积由 2 0 1 5 年的 1 2 万 h m 调减 至 2 0 1 6年 的 5 . 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