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红小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被广泛喜爱的健康食品。
如何提高红小豆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种植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一、地域选择红小豆生长适温范围在15℃~25℃之间,四川、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是红小豆的主要种植区域,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红小豆的生长发育。
二、品种选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品种的红小豆,种植者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耐旱、抗病害、丰产、优质的品种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施肥充足的肥料是红小豆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红小豆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每亩施用20-30吨腐熟的有机肥料是比较理想的。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给予适当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充分满足红小豆的生长需求。
四、种植方法1、深松耕地:耕地深度应达到20-25厘米,轻松疏松的土壤有利于红小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2、整地平整:在耕地后,要对田面进行平整,以便于种子的均匀分布。
3、控制株行距和穴距:红小豆株行距应为60-80厘米,穴距应为10-15厘米,种子应深度控制在3-5厘米,以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5、除草红小豆种植后,要及时进行除草,以保证红小豆充分利用光、水、养分等资源,尽力避免杂草与红小豆的竞争。
6、病虫害防治红小豆生长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侵害易导致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红小豆种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的分析,只有合理地掌握这些技术,才能达到提高红小豆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选地、精细整地无公害栽培基地应选择需要空气清洁,3km内无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
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2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北方春小豆生产多为旱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耕作制度。
因此,合理深耕,精细整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地力,消灭杂草,减轻病虫害为害,是苗全苗壮的基础,也是旱作小豆增产的基本措施。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土壤,耕翻深度20~30cm为宜。
耕后要及时耙磨,从而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二、选种要获得高产增收选种是关键,要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优良、生育期适中、植株棵大、荚多粒重等高产品种。
如龙小豆、宝清红、大红袍等。
挑选出种粒饱满、色泽匀称、颗粒均匀,无病粒、半粒、虫口粒、破碎粒的良种,以保证出苗速度,确保苗全、苗齐。
三、播种1.播种前播前将种子晾晒2~3天,促进种子蛋白酶的活性,然后用50%多福合剂、50%辛硫磷、50%福美双等药液按说明配比后进行拌种,要轻柔搅拌均匀,避免破坏种皮,影响萌芽。
拌后放置阴凉通风处闷6~7小时,就可进行播种,所拌种子不要隔夜,当天拌当天播。
2.播种栽培红小豆可采用条播、穴播等方式,红小豆生长期较短,一百天之内既能收获。
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4℃以上即可播种,温度过低不利出苗,还会造成病害高发。
每穴播4~5粒,亩播2~3kg种子,播种不宜过深,控制在3am~5cm为宜,覆土踩踏,踩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影响芽苗破土。
四、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以2-4片真叶时间苗为宜,留苗过密易造成田间郁蔽.使红小豆花期延长、成熟期拖后。
要根据地力状况选择适当株距,有利通风,一般公顷保苗15-18万株为宜,拨除病苗、弱苗,留壮苗、大苗。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口肥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二、种子及其处理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3.种子质量:种子质量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种子处理:根瘤菌拌种:每公顷的播种量(一般30.0-37.5千克)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成糊状,再与种子拌匀,晾干后待播。
三、播种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播种晚于5月20日,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不充分,上部荚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数减少3~5个,百粒重下降0.2~0.6g,所以显著减产。
此外,要求同一块地一天内播完,以保证成熟期一致。
秋起垄地块可采用垄上穴播或气吸点播机点播;岗地白浆土,不宜起大垄。
春整地不宜采用边起垄边播种一次完成的方法,这种作业方式不易控制播深,易造成深浅不一,出苗不齐不全。
若采用垄上穴播,则垄距70cm,穴距20~ 25cm,播深3cm,每穴播3~4粒;若采用气吸点播,则垄距70cm,垄上双行(行距12cm)点播,公顷保苗15~20万株。
红小豆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红小豆其实就是赤豆,是中国南北方地区种植较多的作物,红小豆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深受消费者喜爱。
那么红小豆怎么种植?下面一起来了解红小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2、种子处理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每公顷的播种量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成糊状,再与种子拌匀,晾干后待播。
3、肥水管理在红小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开始间苗,间苗时注意拔除病苗、弱苗、杂苗和小苗,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红小豆出苗后遇雨,应及时中耕除草,破除板结。
红小豆全生育期应掌握好三肥(种肥、花肥、鼓粒肥)两水(开花水、鼓粒水),种肥随播种施入,开花结荚期浇水肥,可以增花保荚。
初花期亩施尿素15公斤和硫酸钾5公斤。
对于徒长的地块,可在开花前将主茎和分枝的顶端掐掉。
4、病虫害防治红小豆的主要病害是病毒害、白粉病、锈病和立枯病,主要虫害是蚜虫和红蜘蛛。
病毒病发病初期叶喷100倍液鲜牛奶对此病有一定效果。
白粉病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洒防治。
锈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喷洒防治,也可用粉锈宁防治。
立枯病可用多菌灵250倍液浸种一昼夜即可防治。
蚜虫、红蜘蛛用5%高效氯佛氰菊酯喷雾,防治效果好。
5、适时收获红小豆有上下荚果成熟不一致的习性,收获可采取一次性收割和分次采摘两种方式。
当红小豆中下部茎杆变黄、下部叶片脱落、中部叶片变黄,80%左右豆荚变黄成熟时,即为适宜收获期,这时收获产量及品质均为最佳。
收获后及时脱粒、晾干。
以上就是红小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了,红小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因此种植红小豆的种植户,对于它的管理要点一定要掌握清楚了。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秋整地为主 , 深度要达到 2 0 3 0 c m。深翻后整平耙细 , 立即 起垄 、镇压保墒 。结合整地公 顷施优质腐熟农 家肥 2 2 . 5
3 0 . 0 t , 做 到垄 平 、 肥匀 , 为翌年春季播种 、 保全苗打下基础。 二、 整 地 施 肥 在播 种 前要 细致 整 地 ,做 到 深 耕 细 耙 上 虚 下 实 ,无 坷
垃, 深浅一致 , 地平土碎 , 红小豆生 育期较短 , 施肥增 产十分 显著 , 因此 , 应 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 肥为主 , 如土壤肥力 较 差 ,可在幼 苗期追施少量 的速效氮 ,能起到显著的5 0 0 -2 0 0 0公斤 , 以灰土粪 为
宜, 口肥磷酸二铵 5公斤 , 或过磷酸钙 l 5 —2 0公斤 , 加尿素 2 . 5公斤 。生育期追 尿素 7 . 5 —1 0公斤 , 重点 田块可 亩施农 家肥 2 5 0 0 - - - 3 0 0 0公斤 , 每亩再增施草木灰 2 0 0 - - 2 5 0公斤 , 口肥二铵 1 0公斤 , 追尿素 1 0 —1 5 公斤 。
除病苗 、 弱苗 , 留壮苗 、 大苗。
、
选 地 选 茬
选地与整地红小 豆耐涝性较差 , 宜选择 沙壤 土较多 、 地 力较薄的慢岗地或不 易积水 的地块种植 ,前茬应选择 3年 未种过豆类 作物的玉米茬或小麦茬 , 避 免重迎茬 。 整地以伏
2 . 中耕 除草 。 红小豆苗 出齐后 , 应立 即进行第一次 中耕 除草 , 在红小豆播种后 , 出苗前 , 如果 杂草基数过大 , 公顷用
种 子精选 : 播种前对所选用 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 , 剔 除病斑粒 、 破碎粒及杂质。( 3 ) 种子质量 : 种子质 量要达 到分
级 标 准 二 级 以上 , 即纯度不低于 9 8 %, 净 度不低于 9 7 %, 发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以下是红小豆
高产的种植技术:
1. 土壤选择:红小豆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为
5.5-7.5的适宜,可以选择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避免过于贫瘠的土壤。
2. 播种时间:北方地区适宜春季3-4月间播种,南方地区可在
2-3月或8-9月种植。
一般在早春或晚秋播种,有利于避免炎热的天气。
3. 种子选择:选用健康、良种,红小豆芽胚大、颜色黄亮的种子。
4. 施肥技术:红小豆施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
要充分深耕,开垦排水良好的土壤,施足底肥。
追肥可以分几次进行,分别进行中耕配合肥料施用,可使健康生长,长势旺盛。
5. 病虫害预防:红小豆容易受到霜霉、斑点病、豆螟等病虫害
的侵害,应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预防,每次药剂的浓度要适宜,不得过
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6. 采摘:红小豆采摘一般在晚熟时期,当豆荚变黄,豆籽也变
黄时即可采摘。
以上是红小豆高产的种植技术,通常经过科学种植,可以获得高
产的收成。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一)选茬和整地1、选差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2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主要轮作方式有:小豆——谷子——玉米,小豆——玉米——高粱,小豆——小麦——玉米。
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整地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
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
一般应耕翻20厘米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二)施肥1、底肥增施底肥尤为重要。
每公顷需施土杂肥30立方米左右,过磷酸钙25~30千克,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2、种肥一般地力上种植。
可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225千克或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尿素75千克加硫酸钾75千克。
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不宜单施尿素,以防贪青晚熟。
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好。
(三)选用良种一般可选择小丰2号、龙小豆1号等,这几个品种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
(四)播种1、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将虫蛀粒、碎粒和杂质去掉,保证种子的净度和纯度。
必要时可用根瘤菌粉剂750~1125克/公顷拌种,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
2、播期南部地区一般可在5月上旬,中北部地区在5月中旬。
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每公顷下种22.5~30.0千克,垄距多用60~65厘米,株距15~20厘米,机械精量点播。
也可采用穴播,每穴播4~5粒,定苗时每穴留苗3~4株,株距可适当加大。
播深不宜太深,一般镇压后3~5厘米,如春天墒情好,宜浅;墒情不好,宜深一些。
(五)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红小豆苗子出齐后,应立即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分枝期进行第二遍,封垄前进行第三遍。
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第一次中耕要浅,因苗还小;第二次苗已长成,根已深入土壤,中耕可稍深;第三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起增根防倒伏作用。
如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可手工拔除。
2、病虫草害防治多雨年份易发生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红小豆通常称为赤小豆,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 族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红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一、选择品种,种子处理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是获得红小豆高产的基础和关键,应选用籽粒较大,早熟高产,粒色鲜艳,皮薄出沙的品种,根据实际可选择种植大红袍、宝青红、英国红、南京红、日本品种大纳言等品种,这几个品种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
将红小豆种子进行人工精选,去除杂质和坏粒等,使种子达到精量点播的标准。
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晒种 2—3 天,晒种后在播种前采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选用士林神拌种王,药种比例为1:50—60,阴干后进行播种。
二、选地整地,合理施肥红小豆属豆科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宜。
红小豆不耐涝,较耐瘠薄。
应选择前茬种植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地块,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茬,因重茬可使病害加重,杂草丛生,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降低产量和品质。
在选地时应选择在上年没有使用过阿特拉津、豆磺隆、广灭灵、普施特等残留期较长农药的地块,以免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红小豆拱土能力较弱,要精细整地,整平耙碎,早春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保持土壤墒情。
结合整地时每亩施入有机肥120—150 千克,磷酸二铵8 千克,硫酸钾3千克;或者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含量为 48%(其中 N:P:K 分别为 13:23:12)17千克,可根据土壤肥力和实际生产情况增减肥料用量,采取底肥一次施足,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要。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鼠害,每亩可应用 5%特丁硫磷颗粒剂或 3%辛硫磷颗粒剂0.6-0.7千克。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红小豆是喜温的作物,发芽最低温度为8℃左右,最适宜发芽温度为 14—18℃,所以,播种不宜过早.田间播种时土壤最低温度应稳定在 15℃以上,适宜播期为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付杂豆1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红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黏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
(一)选茬和整地
1、选差
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2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主要轮作方式有:红小豆——谷子——玉米,红小豆——玉米——高粱,红小豆——小麦——玉米。
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整地
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
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
一般应耕翻20厘米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二)施肥
1、底肥
增施底肥尤为重要。
每公顷需施土杂肥30立方米左右,过磷酸钙25~30千克,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2、种肥
一般地力上种植。
可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225千克或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尿素75千克加硫酸钾75千克。
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不宜单施尿素,以防贪青晚熟。
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好。
(三)选用良种
一般可选择小丰2号、龙红小豆1号等,这几个品种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
(四)播种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将虫蛀粒、碎粒和杂质去掉,保证种子的净度和纯度。
必要时可用根瘤菌粉剂750~1125克/公顷拌种,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
2、播期
南部地区一般可在5月中旬,中北部地区在5月下旬。
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每公顷下种22.5~30.0千克,垄距多用60~65厘米,株距15~20厘米,机械精量点播。
也可采用穴播,每穴播4~5粒,定苗时每穴留苗3~4株,株距可适当加大。
播深不宜太深,一般镇压后3~5厘米,如春天墒情好,宜浅;墒情不好,宜深一些。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红小豆苗子出齐后,应立即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分枝期进行第二遍,封垄前进行第三遍。
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第一次中耕要浅,因苗还小;第二次苗已长成,根已深入土壤,中耕可稍深;第三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起增根防倒伏作用。
如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可手工拔除。
2、病虫草害防治
多雨年份易发生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
于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每公顷1050-1500毫升,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红小豆主要害虫有钻心虫、豆天蛾、豆荚螟。
可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敌敌畏1000~1500倍液,每公顷300~375千克药液防治。
麦茬红小豆虫害发生较早,应注意多查看,早发现早防治,每隔5-6天治一次,连续除治2~3次,将不同代数、不同龄数的虫子都消灭,否则如果等到大量叶片被咬,大量花荚被蛀掉,则严重影响产量。
红小豆时豆科作物,由于其子叶不出土,对土壤处理除草剂抗药性比大豆弱,所以化学除草不推荐苗前土壤处理,而推荐采用苗后茎叶处理。
苗前施用酰胺类除草剂。
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及嗪草酮等。
如遇土壤水分大、降雨、作物播种过深出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条件,均可使作物产生严重要害,安全稳定性差。
在红小豆2-3片复叶期,杂草2-4片叶大部分杂草出齐时,防治禾阔杂草,可使用12.5%烯禾定机油乳油1500毫升(或24%烯草酮乳油500-600毫升,或使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525毫升,或使用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800-10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水剂1500毫升。
(六)微肥及激素的应用
红小豆中后期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显著增加粒重,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对大面积心叶发黄,缺铁地块可用400倍宜铁灵防治;开花结荚期喷施钼酸胺、硫酸锌等微量元素也有增产效果。
微肥的应用可与中后期治虫同时进行,对雨量较大的年份或匍匐、半匍匐型品种,可于盛花期喷0.2%的比久溶液,以延缓茎秆生长,促进养分向生殖器官的转移。
后期贪青晚熟地块,可喷施乙烯利溶液,利于籽粒成熟及收获脱粒。
(七)收获红小豆时要注意分期人工收获,适当延长收割时间,以促进后熟,提高粒重。
机械收获可在豆粒着色,荚变黄,叶片全部脱落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