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一、施工流程方案

1.1、施工内容及范围

1.1.1、实施标准及规范

本工程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进行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6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规范》 GB579-85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DBJ08-47--95

《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及测量方法》 WH01-9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4959-85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SJ2112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5485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ISO/IEC11801-95

《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EIA/TIAT SB67 《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音频盒式系统》 GB/T14220-93

1.1.2、施工内容

1)负责提出及系统技术方案及各子系统具体接口方案,以及及其他工程施工的接口要求和工作要求。

2)负责系统的供货、施工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测试验收、系统试运行和售后服务工作。

3)负责系统间和相关设备之间信息的集成及控制的实施工作,

确保实施系统的正常运行。

4)确保工程系统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工程竣工后,通过有关部门的测试和验收。

5)协助业主单位进行现场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参及工程的质量验收和评定。

6)负责提交完整的系统竣工档案和技术资料。

7)系统调试后的行业验收由本专业系统配合业主共同组织进行。

1.2、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目标

根据业主的要求,我们对本工程的实施,确定相应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目标,并设定了相应的实施方针,把各目标的贯彻落实到各相关环节,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本工程质量目标:各系统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系统设计方案先进,设备选型优质,施工质量优良,系统功能高标准。

质量方针:精心认真设计,科学严谨施工,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

2)本工程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达到"文明安全施工工地"要求。

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实施方针:加强安全技术交底,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3)本工程工期目标:"科学实施,按期竣工"。

实施方针:严格管理,积极主动施工,树立"时间就是效益"的观

念。

1.3、实施的总体步骤

为实现系统标书方案的总体要求,并按照此方案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系统,我公司进行了精心策划。针对其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我们从系统方案设计到最终完成系统建设,乃至保修服务期全过程考虑,确定本系统的各专业实施有相同的实施共性,即分别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实施流程说明:

第一阶段:施工前期准备。

1)公司组建工程施工项目部,确定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并配备满足需要的人力和物资资源。

2)系统设备订货。根据招标结果,确定系统设备需求,按需订货。3)在进行以上两项工作的同时,进行现场勘察和进场施工准备。项目主要负责人员及现场有关单位人员会晤,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勘察工地现场,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的进度,根据现场情况编制详实的分项施工进度计划。同时安排现场库房和办公地点,进行进场前施工人员三级教育,组织人员进驻现场准备施工,办理各种入场手续。

4)现场及各个子系统涉及的设备生产、安装厂家进行接洽,作好技术配合及协调,要求相关专业留出本系统需要的接口。

5)在进行以上工作同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协作单位配合要求。第二阶段:现场管、槽接收,线缆布放。

1)项目部人员根据不同的职责分工,配合处理施工过程中有关的专业协调、过程和最终施工质量检验、工程报验、技术、安全、进度控制等的各类事宜。

2)根据施工图纸,检查现场管、槽的到位情况和联通情况,办理接收手续。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在管、槽完备的前提下,开始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系统、扩音系统、会议、显示等系统所需要的线缆布放工作。

第三阶段:设备安装和接线。

1)根据公司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和现场装修户门安装的进度,在作好线缆布放的前提下,进行各系统的设备安装和接线工作,并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各系统现场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安装和接线,以免影响装修等的进度要求。

2)各系统中央主机设备安装就位,具备系统调试基本调试条件。第四阶段:系统调试。

1)根据专业规范和标准要求对本专业系统工程各子系统分部分项进行调试。

2)在各子系统分项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间的联动、集成管理调试。

第五阶段:系统验收。

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后,根据设计方案和专业检验标准的要求,在完成综合检验并达到质量优良的目标的前提下,提请有关单位对系统进行验收。验收方式计划采取分系统对设备和功能进行验收。

第六阶段:系统运行维护

1)进行人员培训

2)验收合格后,进行系统交接工作,进入质量保修期运行。

在以上各阶段的实施中,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的控制,因为各系统的设计深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现场的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所以必须加强设计阶段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另外,现场施工过程的环节控制,其控制内容包括管线施工、设备安装接线、系统调试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1.4、管线施工、接线和调试过程

由于管线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并对保修期运行以后的系统功能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管线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作为系统实施管理的重点,即把该过程作为关键过程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规范和条例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书、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标准等的要求进行。

管线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钢管敷设(包括暗敷及明敷)、线槽敷设、系统放线、设备接线等工作,以下对上述工作内容的实施要求作逐项说明。

钢管的安装工艺流程为:

确定元器件位置--确定管路走向--量管线长度--预制、加工管弯--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箱盒固定--支架、固定卡子安装--管子切断--套丝--连接--固定--连接地线

Ⅰ.保证项目:线缆规格型号及设计相符,线缆敷设严禁有绞、

拧和压扁,保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缺陷,及各种管路距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配管及线槽的品种规格、质量,连接方法和适用场所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Ⅱ.基本项目:管子敷设连接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管子弯曲处无明显皱折纹和坑瘪。管路穿过沉降缝处有补偿装置,并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基础处加套保护管。管内穿线在盒(箱)内导线有适当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导线连接处应不伤芯线。配线箱安装位置正确,固定可靠,部件齐全,管进入箱体顺直,管口光滑,露出长度为10~15mm。钢管端部应有丝扣,并用锁紧螺母固定。箱背后墙体表面无空鼓和裂缝现象,箱内外清洁,箱盖开关灵活,箱体内配线整齐,线序编号齐全,正确。接地线敷设正确,有专用接地螺栓,连接紧固。

?管内穿线

一般规定

1)所选线材的类型应满足设计、规范、以及系统功能要求。

2)穿在管内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3)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装修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入导线之前,应将管子中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4)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孔槽内。

5)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6)舞台灯光音视频投影电影系统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以区分工能,区分正负极。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

颜色应一致,线端应有各自独立的标号。

7)导线穿入钢管前,在导线入出口处,应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导线后,应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8)线管进入箱体,宜采用下进线或设置防水弯以防箱体进水。

?清扫管路

1)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方法是用压力约0.25Mpa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便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如无压缩空气,则可在钢线上绑以擦布成拖把布状,来回拉数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管路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

2)将管子端部安上塑料管帽或护线套,再进行穿线。管帽及护线套作用相同,可以防止穿线过程或运行时,各种原因引起的振动造成电线被管口擦伤。过路箱管口的护圈应在穿引线钢丝时或做引线接头时套入,护圈规格要及管径相配,套在管口要敲紧。

?穿线

施工顺序:电线管内穿线一般在钢管敷设结束后进行,顺序大致如下:

1)穿引线钢丝;

2)放线;

3)做拉线头子(牵引电缆网套);

4)穿线(一人放线,一人拉线);

5)剪断导线。

管口护圈,由于穿线情况不同,必须在相应步骤中套入。其中,

穿线应从分路的终端向接线箱的方向进行,也即先分路后总线。

在垂直管路中,为减少管内导线的下垂力,保证导线不因自重而折断,应在下列情况下装设接线盒:电话电缆管路大于15mm;控制电缆和其它截面(铜芯)在2.5mm2以下的绝缘线,当管路长度超过20m时。导线应在接线盒内固定一次,以减缓导线的自重拉力。

对于必须从现场受控设备直接接入主控设备的长距离放线,应注意保护线路的绝缘,并在相应管路转弯和设备终端处适当的预留长度。

线路中间接头应用专用压线帽或涮锡处理,以确保接触的可靠性,并确保及管路绝缘。

线槽内穿线的要求基本及管内穿线标准一致。特别注意线槽接头间的毛刺在穿线之前进行处理,以免在穿线过程中损坏线路绝缘。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2)基本项目:管内穿线:盒、箱内清洁无杂物,护口、护线套管齐全无脱落,导线排列整齐,并留有适当余量。导线在管子、线槽内无接头,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接地线截面选用正确,连接牢固紧密。

3)允许偏差:观察导线截面。

?后续工作

管路穿线后,在未接设备前要进行线路绝缘测试,测试设备的选择要考虑线路的工作电压等级和性能指标。常用的校线设备为接地阻

抗表(摇表)、万用表和专用校号机(耳脉)。通常情况下,阻抗表摇测的线路空载对地绝缘电阻和线间绝缘电阻都应不小于30MΩ。

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在未达到标准要求前,不准进行设备接线。

设备接线后的线间和导线对地绝缘电阻测量标准值参照各不同音视频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在线路绝缘电阻未达到标准要求之前,不准对设备通电。

1.5、线槽及桥架安装

●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安装位置,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等处,在线路中心进行弹线;

●支架安装要求

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支、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0mm,在进出接线箱、盒、柜、转弯、转角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固定支持点。

●线槽安装要求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

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脚,出线口的位置准确;

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份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

线槽安装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500-2003)的有关部门规定;

●线槽内配线要求

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及设计规定相符。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前后端预留线缆长度一般为2至3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二、技术措施

2.1、技术措施

所有现场作业内容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书、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标准以及《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的要求进行。

现场技术主管由公司工程部工程师担任,重大技术问题由公司总工室组织公司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和现场主要负责人同设计师、业主、总包方、监理共同协商解决。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具体落实每项技术做法,发现图纸及现场条件不符或其他专业冲突时,应立即及设计人员洽商解决,并列入技术文件。严格按图纸及洽商要求施工,每项施工必须符合国家验收规范和图纸中要求的各项规定。

严格按照原厂商的安装手册的要求及国家有关的施工规范进行安装,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严格按照有关的测试标准及参数和原厂商测试手册的要求,使用专用仪器对所有设备进行测试。

对关键过程的施工人员,必须选派经过必要培训并具有相应资格者上岗。技术部负责对施工人员资格进行检查和监督。

进入系统调试阶段,我公司将指派软件工程师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相关的系统调试,调试过程中软件编程出现的重大问题将由技术总监会同软件部经理共同解决。

2.2、安全技术措施

2.2.1、创造安全生产的环境

在工程实施中,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安全施工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安全教育活动。对新进场的人员,都要进行安全交底教育。

公司一级安全教育,由工程总负责人牵头组织工地负责人、安全员、工长参加,公司质管部进行管理,工程情况、民工安全培训,安全事故预防等教育。工程项目二级安全教育,由工地负责人组织工长参加,工地安全员进行工地安全制度、作业环境、防范措施等安全教育。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对本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学习,作业面安全、个人安全保护用品使用等方面教育,经过教育的工人履行签字手续并参加一次安全知识考试、合格才能岗。

①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带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电焊工穿绝缘鞋、带防护用具。

②严禁站在建筑物的边沿操作、观望,不准有楼上往下乱扔材料和工具,以免伤人。

③凡在楼内使用的高凳有防滑措施,进入现场施工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④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吸烟到指定地点,用明火要开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