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生产能力PPT
合集下载
生产能力设计讲座(ppt 47页)

1、最佳运行生产能力
是指具有最小单位成本时的生产 能力。 当固定资产一定时,它是一条下 凸的曲线。 见龚国华 P142 图7-1
17
2、生产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含义
一个工厂的规模扩大时,由于产量的增加会使平均成本 降低。
影响经济规模的各种因素
– 非制造成本,如市场营销、研发、管理费用
– 固定建设成本,如设备费用、厂房
tj =(ti*Qi)/ Q
解:(1)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年计划产量 (台) Qi
单位产品台时 定额(小时) ti
单位假定产品 消耗定额 ti*Qi
A
50
B
100
C
125
D
25
20
50*20=1000
30
1000*30=3000
40 125*40=5000
80
25*80=2000
假定产品台时定额:tj = 36.67 假定产品产量: N假 = Q=300
3、所需机器设备数量为:
M = 6250/1700 = 3.68 4台。
30
二、 识别现有生产能力与预计生产需求之 间的差距(2-1)
[例7-3] 一家炸鸡餐饮店颇有名气。正值经济景气
时期, 店主预期当年(1998)的销售额会达到640 万元, 使厨房制做食品的生产能力呈满负荷运 转。虽然厨房食品制做能力的利用已达100% 的状态, 但接待顾客的餐饮间可容纳高达840 万元之多的销售额。根据预测在未来5年中, 需 求每年将增加80万元。采用年销售额作为生产 能力的度量方式, 试问现有生产能力与一直到 2003年的未来5年期间的预计需求相差多少?
31
二、 识别现有生产能力与预计生产需求之 间的差距(2-2)
OEE产能分析课件(PPT 36张)

14000*12=168000
满足
案例B
生产能力分析报告
供应商:XX公司
产品名称及图号:XX轴
项
目
工
序
磨外径
该工序加工
设备
时间(分钟,计划月 含辅助时间)台套② 次数/月
①
磨床
2件/分钟 24000
月调机时间③
时间/每次 (分钟)
总计时间分 钟(品种*次 数/月*时间/
次)
月设备维 修及停工 待料时间 (分钟)
专线和共线的产能分析,区别在于“产能分配百分比”的计 算,其它分析方法一致
28
产能分析问题交流
对以上内容有任何问题 或您在这方面有更深的体会请提出
共同参与交流
29
钓鱼
1、钓鱼方式 2、赢
30
分享共赢 钓鱼方式
传统钓
矶钓
海钓
冰钓
路亚钓
31
分享共赢 鱼竿种类
•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生产能力分析PPT课件

1、在“生产计划”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2、我的关键绩效指标是什么? 3、目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第1页/共5页
一、生产能力
标准生产能力: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最大产量(不
包括加班,临时雇佣) 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加班,临时借用,如1天的某几个小 时或1个 月的某几天,短期维持的生产能力
第4页/共5页
感谢观看!
第5页/共5页
第2页/共5页
一、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第3页/共5页
二、作业时间
总标准作业时间= 生产量*(单位标准准备时间+单位标准作业时间) +(所需批次*每批标准准备时间)
总实际作业时间 =
总标准作业时间
生产效率(组织效率*作业者效率*机器效率)
所需生产手段量
总实际作业时间
(机械,劳动力) = 一定期间内单位生产手段的可能作业时间
第1页/共5页
一、生产能力
标准生产能力: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最大产量(不
包括加班,临时雇佣) 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加班,临时借用,如1天的某几个小 时或1个 月的某几天,短期维持的生产能力
第4页/共5页
感谢观看!
第5页/共5页
第2页/共5页
一、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第3页/共5页
二、作业时间
总标准作业时间= 生产量*(单位标准准备时间+单位标准作业时间) +(所需批次*每批标准准备时间)
总实际作业时间 =
总标准作业时间
生产效率(组织效率*作业者效率*机器效率)
所需生产手段量
总实际作业时间
(机械,劳动力) = 一定期间内单位生产手段的可能作业时间
生产能力计算ppt课件

–现实能力(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 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2019/10/28
3
生产能力柔性
• 生产能力柔性——即企业能够根据需求的 变化不断调整生产水平的能力。
• 生产能力柔性是生产系统柔性的一个方面 。
• 生产能力柔性反映在两个方面:品种的柔
性品数、种量数的量柔的性柔反 是性映 指。企业生 的产 生系 产统 系快统速具转有换快
图7-1 决定生产能力的要素
8
影响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 三个:
–生产中的设备数量与生产面积数量 –设备的工作时间 –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
计 拥 包 生 道 备 设 作 制时F式有F式设计 间 间 设 备 设 生DesD=ε度间效备中中=h—y—(F—,(算 有 括 产 、 所 备 时 算 备 备 产。工的修F—sFs—D(—作计理1e设—y—全--全生的:面工占工间生((率而生时 算停备——年εD年间 公工)修年设h节日)产全正积作面作。产生生定计产是 式率理制备假历·指 如 在,f停度年日日算面能部在是地积时面产产额在 下 制按工工有数数规 : 度修率作效;;力 能 运 指 旁 。 间 积 面 面 也设积定 工理。时工的作计间作时 够 转 造 边 分 的 积 积 可备 )工时划;时作间或间生 的的 用 的 型 的 为 生 ) ) 以制中参;度,考设 于 机 、 零 制 产 的 在 用产下扣设,除备备 生 器 装 部 度 能 生 单 产能 量设修备理力 定数 产 设 配 件 工 力 产 位 品可修的工理经量 的 备 等 存 作 时 率 时 的时 额作停验(歇统, 机 ; 的 放 时 , 定 间 时, 来或时计利间数用 表是 械 正 工 地 间 用 额 内 间用 后确) 的定指设在作及和制,的定有示的 工。时 作企备修地运有度可产额效,间 时数 间业数理、输效工以量表工即。 总年 数所,、通设工作用定示作单制 ,度 即时设额,时位工 :作; 2019/1安 即 单0/28制装 位f——或产造每日准品单制度位备的工作修 生产小时理 产品数。的、 面安 积设装 占备台的 用机 时时器 间消耗设 。备定;额因或生制造9
产能分析、生产计划、产能均衡-PPT课件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10% 开机率 = 90%
16
10台印刷机24小时总产能计算〔四片连体 产品〕
总产能 = 每分钟产量×每天作业时间÷〔1—时间宽松率〕 ×设备数量×开机率
即10台印刷机的24小时总产能 = 80 ×1440〔110%〕 ×10 ×90% = 942545 pcs
44
45
24
4、分厂接到生产处下达的生产作业方案有异议及看法, 可在当日向生产部提出。如无异议要根据车间设备及 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到工段及操作工人,并明确任务完 成的时间和日期,并向生产处汇报落实方案的分解情 况。
5、销售急需的方案外产品,可编制临时方案优先安排。
25
生产方案编制的步骤
一.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二. 二. 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方案指标 三. 三. 综合平衡、确定生产方案指标
40
二. 组织好根本/辅助生产环节的协调
☆ 根本生产环节均衡生产的实现必须有辅助生产环节 的生产活动协调保障。
☆ 在根本生产环节的工艺和设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 注意辅助生产环节的协调配合的密切跟进。
41
三. 抓好生产的准备工作
☆ 组织均衡生产必须做好生产前的物质的 准备工作 ☆ 组织均衡生产必须做好生产前的技术的 准备工作 ☆ 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生产准备调度会议,了解情况协调
决定一周毛产能
部门 可用机器数 人员编制 总人数 可用天数 每天班数
印刷
10
1
10
7
2
按每周工作 7 天、每天 2 班、每班 10 小时、10 人一周毛产能标 准工时为 7× 2× 10×10 = 1400 工时 。
7
此计算基于每周的工作天数,每台机器排定 的班数和每班的工作时数。这是算完毛产能 的进一步修正,但仍缺乏以代表有效产出的 实际产能
16
10台印刷机24小时总产能计算〔四片连体 产品〕
总产能 = 每分钟产量×每天作业时间÷〔1—时间宽松率〕 ×设备数量×开机率
即10台印刷机的24小时总产能 = 80 ×1440〔110%〕 ×10 ×90% = 942545 pcs
44
45
24
4、分厂接到生产处下达的生产作业方案有异议及看法, 可在当日向生产部提出。如无异议要根据车间设备及 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到工段及操作工人,并明确任务完 成的时间和日期,并向生产处汇报落实方案的分解情 况。
5、销售急需的方案外产品,可编制临时方案优先安排。
25
生产方案编制的步骤
一.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二. 二. 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方案指标 三. 三. 综合平衡、确定生产方案指标
40
二. 组织好根本/辅助生产环节的协调
☆ 根本生产环节均衡生产的实现必须有辅助生产环节 的生产活动协调保障。
☆ 在根本生产环节的工艺和设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 注意辅助生产环节的协调配合的密切跟进。
41
三. 抓好生产的准备工作
☆ 组织均衡生产必须做好生产前的物质的 准备工作 ☆ 组织均衡生产必须做好生产前的技术的 准备工作 ☆ 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生产准备调度会议,了解情况协调
决定一周毛产能
部门 可用机器数 人员编制 总人数 可用天数 每天班数
印刷
10
1
10
7
2
按每周工作 7 天、每天 2 班、每班 10 小时、10 人一周毛产能标 准工时为 7× 2× 10×10 = 1400 工时 。
7
此计算基于每周的工作天数,每台机器排定 的班数和每班的工作时数。这是算完毛产能 的进一步修正,但仍缺乏以代表有效产出的 实际产能
产能验证ppt课件

16
16
计算实例
根据OEE要素的计算方法:
17
OEE简化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3个参数:
净理想节拍时间(NICT) 总良品数(GPP) 净可用时间(NAT)
From the Run Data:
净理想节拍时间(NICT) = 0.133 min / part 总良品数(GPP) = 1771 parts 净可用时间(NAT) = 420 min
Manufacturing Assumptions
Calculating Required OEE Operating Plans for Containing APW, MPW Demand Calculation Accounting for Scrap Loss
共线分析
SECTION B: DEMONSTRATED OEE
NOISE
依赖操作者的过程 多项目同时投产
产能验证时间不充足 工程/过程变更
…….
无 Surrogate Data 新技术 不准确的产量需求信息 各区域操作方法的变化 …….
6
6
产能验证要求对比
以往评审操作
有限的或者不及时 的供应商现场评审
没有使用 Surrogate data尽早 发现产能风险
没有考虑MPW, 可能无法应对需求的 突然增加
TT 5MBJ1
PP 2.5MBJ1
MP1 0MBJ1
供应商选点开始 关键供应商选择
产能计划输出 #17
→ →产能提升 → →
Phase 0产能验 证输出#19
Phase 3 产能验 证输出 #44
跨功能小组成立
解决已开启的问题
小组启动会议开 始
第一次现场评审 第二次现场评审
16
计算实例
根据OEE要素的计算方法:
17
OEE简化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3个参数:
净理想节拍时间(NICT) 总良品数(GPP) 净可用时间(NAT)
From the Run Data:
净理想节拍时间(NICT) = 0.133 min / part 总良品数(GPP) = 1771 parts 净可用时间(NAT) = 420 min
Manufacturing Assumptions
Calculating Required OEE Operating Plans for Containing APW, MPW Demand Calculation Accounting for Scrap Loss
共线分析
SECTION B: DEMONSTRATED OEE
NOISE
依赖操作者的过程 多项目同时投产
产能验证时间不充足 工程/过程变更
…….
无 Surrogate Data 新技术 不准确的产量需求信息 各区域操作方法的变化 …….
6
6
产能验证要求对比
以往评审操作
有限的或者不及时 的供应商现场评审
没有使用 Surrogate data尽早 发现产能风险
没有考虑MPW, 可能无法应对需求的 突然增加
TT 5MBJ1
PP 2.5MBJ1
MP1 0MBJ1
供应商选点开始 关键供应商选择
产能计划输出 #17
→ →产能提升 → →
Phase 0产能验 证输出#19
Phase 3 产能验 证输出 #44
跨功能小组成立
解决已开启的问题
小组启动会议开 始
第一次现场评审 第二次现场评审
生产能力计划培训课件(PPT 58页)

管理工程学院
9.3.3 提前期
1.提前期的概念。提前期(Lead Time,LT)指的是从某一工作的 开始直到某一工作结束的时间间隔,亦即从工作结束倒推至开始时间 的工作周期。
常见的提前期有以下几种:
(1)采购提前期。(2)装配提前期。(3)加工提前期。(4)生产 准备提前期。
(5)累计提前期。从采购物料经加工装配直到最终检验结束的全部 时间。
数量、加班等等。外部因素有产品标准、安全条例、国家政策等等.
管理工程学院
表9-1 决定有效能力的因素[1]
管理工程学院
9.1.2 生产能力分类
1.设计能力 即企业根据特定的产品、市场、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新 生产系统需要达到的能力。
2.实际能力 指的是在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下,包括当前的设备水平、人员 素质、产品方案、工艺水平等,企业的生产系统所实际达到的生产能力。
不会出现能力干扰,见图9-2所示。此时的能力计划比较简单。
生产计划 对象:物料
能力计划 对象:工作中心的能力
产品A
工作中心1
产品B
工作中心2
成品仓库
产品C
工作中心2
图9-2流水式生产中的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
管理工程学院
而在离散型间歇式生产下,设备按工艺布局,不同产品的工艺路线是 交叉的,经常会在同一个工作中心上加工,也就容易出现能力冲突, 见图9-3所示。此时的能力计划较为复杂。
2.工作中心的作用 。 工作中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MRP和CRP的基本单元,也就是分解生产计划与平衡负荷和
能力的基本单元; (2)是定义产品工艺路线和分配车间作业任务的基本单元; (3)是车间作业计划的数据采集点与控制点; (4)可以用作成本中心,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9.3.3 提前期
1.提前期的概念。提前期(Lead Time,LT)指的是从某一工作的 开始直到某一工作结束的时间间隔,亦即从工作结束倒推至开始时间 的工作周期。
常见的提前期有以下几种:
(1)采购提前期。(2)装配提前期。(3)加工提前期。(4)生产 准备提前期。
(5)累计提前期。从采购物料经加工装配直到最终检验结束的全部 时间。
数量、加班等等。外部因素有产品标准、安全条例、国家政策等等.
管理工程学院
表9-1 决定有效能力的因素[1]
管理工程学院
9.1.2 生产能力分类
1.设计能力 即企业根据特定的产品、市场、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新 生产系统需要达到的能力。
2.实际能力 指的是在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下,包括当前的设备水平、人员 素质、产品方案、工艺水平等,企业的生产系统所实际达到的生产能力。
不会出现能力干扰,见图9-2所示。此时的能力计划比较简单。
生产计划 对象:物料
能力计划 对象:工作中心的能力
产品A
工作中心1
产品B
工作中心2
成品仓库
产品C
工作中心2
图9-2流水式生产中的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
管理工程学院
而在离散型间歇式生产下,设备按工艺布局,不同产品的工艺路线是 交叉的,经常会在同一个工作中心上加工,也就容易出现能力冲突, 见图9-3所示。此时的能力计划较为复杂。
2.工作中心的作用 。 工作中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MRP和CRP的基本单元,也就是分解生产计划与平衡负荷和
能力的基本单元; (2)是定义产品工艺路线和分配车间作业任务的基本单元; (3)是车间作业计划的数据采集点与控制点; (4)可以用作成本中心,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概述PPT课件

1季度
2季度
1月 2月 3月 1月 2月 3月
150000 120000 110000 100000 130000 150000
3季度 1月 2月 3月
180000 150000 140000
应该指出的是,该计划的产出量是综合而言,不是将机器分类做出的。
综合计划与内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综合计划关系图
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 要达到100%的效率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取决于设备是如何使用和管理的。
❖ 8.1.2生产能力的衡量
1.最佳运作水平
最佳运作水平(best operating level)是指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 即当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最小时的输出产量。
2. 生产能力利用率
生产能力利用率
的波动达到大致的平衡。
综合计划成立的条件——1、需要测算总的销售及产出量;2、 能作出合理的中期计划时间;3、能决定将在本章所讨论的 相关成本;4、有一个将这些预测和成本联系起来的模型, 以更好地作出计划期的时间安排决策。
一、计划过程
需求预测有关知识有助于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长期 预测能帮助经理们解决生产能力和战略问题,这也是最高 管理层的职责。
生产能力利用率(有效能力)
生产能力利用率——反映的是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与最佳生产 水平之间的差异(许多企业让他们的设备以低于最佳生产能 力的产量运作)。
生产能力利用率=预期的生产能力(预计需求为1000万)/ 最佳作业水平或设计的生产能力(设计的生产能力为1200 万)(即企业是以83%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该产品)
有效的生产能力或利用是一个公司在一定的产品组合、计划 方法、维护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预期能够获得的最大生产能 力。例如:若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水平为1200吨,而 最大的可能产出为1000吨,则说明该生产系统的有效生产 能力为1000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数
α T0= ∑Ti· i=25*0.4+50*0.29+75*0.17+100*0.14=51.4(小时)
C.计算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Fe·S/T0=4650*8/51.4=724(台)
D.计算各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
α α MA=M0· A=724*0.4=290 MB=M0· B=724*0.29=210 α α MC=M0· C=724*0.17=123 MD=M0· D=724*0.14=103
• 有两种办法: ①假定产品法:构造一个假定产品,计算 生产能力,然后再换算成实际产品的生产 能力。 ②代表产品法:选定代表产品,将其他产 品按工作量折算成代表产品,再计算生产 能力。
例.已知:某工作地有相同设备8台,生产4种产品, 全年有效工时为4650小时,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Ni 和单位台时数Ti分别为: Na=280台 Ta=25小时/台 Nb=200台 Tb=50小时/台 Nc=120台 Tc=75小时/台 Nd=100台 Td=100小时/台
第五章 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1、生产能力: 指企业生产系统的最大产出率(output rate),是反映企业产出可能性的一种指标。
2、生产能力取决于投入到生产系统中的各种 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组合方式。
二、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1、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2、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 3、产品的技术要求与工艺特征 4、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 5、外部因素
②代表产品法:
基本特点:选定代表产品,将其他产品按工作量折算 成代表产品,再计算生产能力。
步骤:
A:选定代表产品,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Fe·S/T0 T0—代表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
B:将其他产品折算成代表产品。
a.计算换算系数 αi=Ti/To
b.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产量N0i=Ni·αi
三、生产能力分为:
设计能力和有效能力 设计能力≠有效能力
四、生产能力的表示方法(度量形式)
1、两种基本度量形式:投入度量和产出度量
对象专业化—— 产出度量 工艺专业化—— 投入度量 2、最大能力—技术上 最佳能力—经济上
五、生产能力的核算原理
(一)工艺专业化工作地生产能力的核算 1.生产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2.生产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求:该工作地的生产能力?
①假定产品法:
基本特点:构造一个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然 后再换算成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
步骤 :
α A计算各产品的产量比例,即 i=Ni/∑Ni Ni—i产品的计划产量
α B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数,即T0= ∑Ti· i
C计算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M0,
Ti—i产品的在该设备 的台时定额
200
27.78%
103
∑
720
1
724
(二)产品专业化工作地:流水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核算
原材料
产成品
以关键设备(能力最小)的能力为标准计算流水线的生产力, 即选择加工时间最长的一道工序为关键工序。
计算方法:
M•
Fe S T
•
•
M--生产能力(件/年) Fe--有效工作时间(分) S---关键工序机床数(台) T---关键工序的工时定额(分/件)
• 该流水线的生产能力为: • M=Fe·S/T
=(300×8×60×90%) ×1 /3.54 =36 610(件)
六、运营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
瓶颈资源: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对其需求量) 的资源.(环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原
A工作地 15单位/周
材
C工作地
P产品
料
B工作地 25单位/周
20单位/周
市场需求 28单位/周
( Ni—i产品的计划产量)
C:计算实际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a.计算按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的产量比重γi=N0i/∑N0i
b.计算实际产品生产能力Mi=Mo·γi/αi
解: 第一步:选B为代表产品,则以代表产品B表示的生产能力为:
Mo=4650×8/50=744(台/年)
第二步:将其他产品折算成代表产品。 第三步:计算实际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对于P产品的市场需求来说,A、B、C的生产能力都小于市场需求,都是瓶颈 资源;
对于P产品现有生产线来说,A是瓶颈资源,P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单位/周
即 M0=Fe·S/T0 S—工作中心的设 备数量
D计算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即Mi=M0·αi
解题过程
α A.计算产量比例 i=Ni/∑Ni (∑Ni =280+200+120+100=700)
α α A=280/700=0.4 B=200/700=0.29 α α C=120/700=0.17 D=100/700=0.14
产 计划 工时 折算系数 折算产量 产量比重 实际能力
品 产量 Ti αi=Ti/To N0i=Ni·αi γi=N0i/∑N0i Mi=Mo·γi/α
Ni
i
A 280 25 0.5
140
19.44%
290
B 200 50 1
200
27.78%
207
C 120 75 1.5
180
25%
124
D 100 100 2
例题 已知:某工作地有相同设备10台,生产A产品,单 件加工时间为120分钟。(年工作日250天,工作 时间8小时/天,设备利用率80%) 求:该工作地生产能力
解:Fe=250×8×60×80%=96 000(分) M=(96000×10)/120=8000(件)
2.工艺专业化工作地:生产多种产品时生产 能力的核算
(二)产品专业化工作地生产能力的核算
(一)工艺专业化工作地: 1.生产一种产品时生产能力的核算 (产量表示)
M
Fe S T
Fe F0
•
M---生产能力(件/年)
Fe---有效工作时间(分)
S---设备台数(台)
T---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台时数(分/ 件)
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设备利用 率
例: 某企业一齿轮加工流水生产线有7道工序,各工序的单件定 额工时分别为: T1=2.20 T2=3.54 T3=3.54 T4=2.41 T5=3.50 T6=9.93 T7=9.93 其中第6、7工序为3台机床,其余均为1台 求:流水线的生产能力?(300工作日/年,设备利用率90%)
• 制约流水线的瓶颈:T3和T2,加工时间最长,生产能力最 小,即为关键工序。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α T0= ∑Ti· i=25*0.4+50*0.29+75*0.17+100*0.14=51.4(小时)
C.计算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Fe·S/T0=4650*8/51.4=724(台)
D.计算各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
α α MA=M0· A=724*0.4=290 MB=M0· B=724*0.29=210 α α MC=M0· C=724*0.17=123 MD=M0· D=724*0.14=103
• 有两种办法: ①假定产品法:构造一个假定产品,计算 生产能力,然后再换算成实际产品的生产 能力。 ②代表产品法:选定代表产品,将其他产 品按工作量折算成代表产品,再计算生产 能力。
例.已知:某工作地有相同设备8台,生产4种产品, 全年有效工时为4650小时,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Ni 和单位台时数Ti分别为: Na=280台 Ta=25小时/台 Nb=200台 Tb=50小时/台 Nc=120台 Tc=75小时/台 Nd=100台 Td=100小时/台
第五章 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1、生产能力: 指企业生产系统的最大产出率(output rate),是反映企业产出可能性的一种指标。
2、生产能力取决于投入到生产系统中的各种 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组合方式。
二、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1、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2、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 3、产品的技术要求与工艺特征 4、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 5、外部因素
②代表产品法:
基本特点:选定代表产品,将其他产品按工作量折算 成代表产品,再计算生产能力。
步骤:
A:选定代表产品,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Fe·S/T0 T0—代表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
B:将其他产品折算成代表产品。
a.计算换算系数 αi=Ti/To
b.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产量N0i=Ni·αi
三、生产能力分为:
设计能力和有效能力 设计能力≠有效能力
四、生产能力的表示方法(度量形式)
1、两种基本度量形式:投入度量和产出度量
对象专业化—— 产出度量 工艺专业化—— 投入度量 2、最大能力—技术上 最佳能力—经济上
五、生产能力的核算原理
(一)工艺专业化工作地生产能力的核算 1.生产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2.生产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求:该工作地的生产能力?
①假定产品法:
基本特点:构造一个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然 后再换算成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
步骤 :
α A计算各产品的产量比例,即 i=Ni/∑Ni Ni—i产品的计划产量
α B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数,即T0= ∑Ti· i
C计算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M0,
Ti—i产品的在该设备 的台时定额
200
27.78%
103
∑
720
1
724
(二)产品专业化工作地:流水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核算
原材料
产成品
以关键设备(能力最小)的能力为标准计算流水线的生产力, 即选择加工时间最长的一道工序为关键工序。
计算方法:
M•
Fe S T
•
•
M--生产能力(件/年) Fe--有效工作时间(分) S---关键工序机床数(台) T---关键工序的工时定额(分/件)
• 该流水线的生产能力为: • M=Fe·S/T
=(300×8×60×90%) ×1 /3.54 =36 610(件)
六、运营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
瓶颈资源: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对其需求量) 的资源.(环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原
A工作地 15单位/周
材
C工作地
P产品
料
B工作地 25单位/周
20单位/周
市场需求 28单位/周
( Ni—i产品的计划产量)
C:计算实际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a.计算按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的产量比重γi=N0i/∑N0i
b.计算实际产品生产能力Mi=Mo·γi/αi
解: 第一步:选B为代表产品,则以代表产品B表示的生产能力为:
Mo=4650×8/50=744(台/年)
第二步:将其他产品折算成代表产品。 第三步:计算实际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对于P产品的市场需求来说,A、B、C的生产能力都小于市场需求,都是瓶颈 资源;
对于P产品现有生产线来说,A是瓶颈资源,P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单位/周
即 M0=Fe·S/T0 S—工作中心的设 备数量
D计算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即Mi=M0·αi
解题过程
α A.计算产量比例 i=Ni/∑Ni (∑Ni =280+200+120+100=700)
α α A=280/700=0.4 B=200/700=0.29 α α C=120/700=0.17 D=100/700=0.14
产 计划 工时 折算系数 折算产量 产量比重 实际能力
品 产量 Ti αi=Ti/To N0i=Ni·αi γi=N0i/∑N0i Mi=Mo·γi/α
Ni
i
A 280 25 0.5
140
19.44%
290
B 200 50 1
200
27.78%
207
C 120 75 1.5
180
25%
124
D 100 100 2
例题 已知:某工作地有相同设备10台,生产A产品,单 件加工时间为120分钟。(年工作日250天,工作 时间8小时/天,设备利用率80%) 求:该工作地生产能力
解:Fe=250×8×60×80%=96 000(分) M=(96000×10)/120=8000(件)
2.工艺专业化工作地:生产多种产品时生产 能力的核算
(二)产品专业化工作地生产能力的核算
(一)工艺专业化工作地: 1.生产一种产品时生产能力的核算 (产量表示)
M
Fe S T
Fe F0
•
M---生产能力(件/年)
Fe---有效工作时间(分)
S---设备台数(台)
T---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台时数(分/ 件)
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设备利用 率
例: 某企业一齿轮加工流水生产线有7道工序,各工序的单件定 额工时分别为: T1=2.20 T2=3.54 T3=3.54 T4=2.41 T5=3.50 T6=9.93 T7=9.93 其中第6、7工序为3台机床,其余均为1台 求:流水线的生产能力?(300工作日/年,设备利用率90%)
• 制约流水线的瓶颈:T3和T2,加工时间最长,生产能力最 小,即为关键工序。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