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

合集下载

浅析诗经中的动物意象

浅析诗经中的动物意象

浅析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丰富多样的动物意象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这些以动物为形象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诗经的内容,更展现了古人对动物的观察和想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之美。

一、动物象征神圣与吉祥在诗经中,一些动物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例如,麟、凤、龙等神兽常常被用来描述帝王的威严和圣洁。

在《麟之趾》中,“麟之趾,振振公子。

”以麟趾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和充实的才能,将麟的形象赋予了高尚与神圣的象征。

凤、龙等神兽在诗经中也多次出现,它们被视作吉祥、祥瑞的象征,代表着福报和权威。

这些动物的存在,不仅在诗经中营造了一种祥和吉祥的氛围,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性的崇拜。

二、动物与人生相关的意象除了象征神圣与吉祥外,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还与人生相关。

例如,鸟儿常常被用来描绘人们对自由与梦想的追求。

在《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鸟儿采薇的行为暗喻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忙碌之余也需回归自我。

而狐狸则常常被用来象征狡猾和善变。

在《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巧言如簧。

”诗中所描绘的静女就像狐狸一样巧妙地透露着自己的心思与意愿。

这些动物形象的运用,使诗经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生景象,让人们可以从中进一步思考与体味。

三、动物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描绘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之一,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界的美好与深远。

例如,诗经中常以鱼、鸟、虫等动物来描绘水、山、草原等自然场景。

在《周南·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描绘采薇的场景,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活跃。

而《邶风·静女》中则融入了对春天的渴望,以狐狸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复苏的景象。

四、动物意象引发人们的共鸣动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使读者可以从动物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共鸣。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
瑞意象的 特殊 性在 于 寓“ ” “ 意 之 象”由祥瑞 物 象充 当。因 此, 要弄 清祥瑞意 象 的本 质属性 , 须首 先弄 清祥瑞 物象 的 必
收稿 日期 :0 1 9 2 2 1— —_ 8
基金项 目: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 目《 先唐符瑞文 化与文学》 1Y C 50 1 的阶段性成果。 (0 J7 12 ) 作者简介 : 龚世学, , 男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南京 2 0 9 ) 南 。


祥瑞 意象 的基本 特征
物象 , 而祥瑞物象本身所具有 的政治性 寓指决定并 规约 了祥 瑞 意象 的意蕴构成 。因此 , 祥瑞意象 的意蕴并非 因 由创作 主
祥瑞意象 因由祥瑞物象充 当意象构 象的特殊性 , 致使祥 瑞意象与一般意象相 比有诸多 区别 , 现分论 如下 :
体 随机 因情 因景 的感发 , 而是 先验 植根 于 创作 主体 心 灵之
对君王统治权利合法化的天意证明与天 意嘉奖 , 其基本 功能 是美化王权 、 粉饰 政治 。因此 , 祥瑞 , 无论 是动物类祥瑞 如四
灵, 植物类祥瑞如嘉禾 、 灵芝 、 连理木 , 亦或是矿 物类 、 星象类
和隐意 的艺术形象 , 称为意象。 陈伯 海先生也认 为 , 意象 是 “ 心物交感 ” 的产 物 , 生 成途 径有 “ 目辄 书” “ 象 见 其 寓 和 假 意” 大类 型 , 造原则 当为 “ 两 构 意与 象合 ” 。简 而言之 , 意 象就是寓 “ 之“ ” 就是用来 寄托主观情 思 的客 观物象 , 意” 象 , 是主观 的“ 和客观 的 “ 的有 机结合 。所 谓 祥瑞 意象 , 意” 象” 即是指诗人在诗歌 创作 过程 中, 撷祥瑞 物象 构象 , 采 将主 观 情思寄寓在祥 瑞 物象 之上 , 托 祥瑞 物 象 以达意 的具 体 形 依

龙吟凤哕瑞祥添。诗句

龙吟凤哕瑞祥添。诗句

龙吟凤哕瑞祥添。

诗句《龙吟凤哕瑞祥添》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诗句,它通过描绘龙和凤的吟唱与翩翻,表达了吉祥瑞兆的意象。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句诗句。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诗句中的“龙吟”和“凤哕”分别代表龙和凤的吟唱声和翩翻动作。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威和吉祥,而凤则象征着美好和幸福。

诗句中的“瑞祥添”则强调了吉祥的意义,表示吉祥之兆更加增添。

其次,从意象上理解,诗句中的“龙吟”和“凤哕”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龙吟可以想象成巍峨壮丽的山峰间传来的声音,凤哕则可以想象成凤凰在空中翩翻飞舞的场景。

这些意象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暗示着吉祥和瑞兆的到来。

此外,从修辞手法上理解,诗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指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似的语言表达来增强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在这句诗中,“龙吟”和“凤哕”正好呼应对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同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龙和凤赋予了人的特质,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最后,从文化内涵上理解,诗句中的“龙吟”和“凤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中国人对龙凤的崇拜和喜爱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龙和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威、幸福和瑞兆。

因此,诗句中的“龙吟凤哕瑞祥添”也传递了一种对吉祥和幸福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综上所述,诗句《龙吟凤哕瑞祥添》通过描绘龙和凤的吟唱与翩翻,展现了吉祥瑞兆的意象。

无论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从意象、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上理解,这句诗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美感。

它让人联想到神秘而庄严的场景,也传递了对吉祥和幸福的美好期望。

龙吟凤哕瑞祥添。诗句

龙吟凤哕瑞祥添。诗句

龙吟凤哕瑞祥添。

诗句
这句诗句似乎是一个诗人创作的,它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吉祥瑞气的景象。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句诗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意义来理解这句诗句。

其中,“龙吟”
和“凤哕”都是指龙和凤的声音,它们被认为是吉祥神兽,象征着
权威和美好。

而“瑞祥添”则表示吉祥的气息增加。

整句诗可以理
解为在形容一种祥瑞的景象,充满了吉祥的力量和美好的预兆。

其次,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来解读这句诗句。

在中国文化中,
龙和凤都是祥瑞的象征。

龙被视为中国的至高无上的吉祥之物,代
表着君主的权威和力量;而凤则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代表着美好
和祥和。

因此,这句诗句可以被理解为在描述一种祥瑞和吉庆的景象,预示着好运和繁荣。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形式和韵律来解读这句诗句。

这句诗
采用了对仗的形式,通过“龙吟”和“凤哕”这两个相对应的词语,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整句诗也采用了平仄对偶的格律,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和流畅。

最后,我们可以从情感和意境来理解这句诗句。

诗句中所表达的祥瑞景象,给人一种欣喜和愉悦的感觉。

它让人们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和吉祥的预兆,给人带来一种喜庆和祝福的情绪。

这句诗句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和祥和的氛围,唤起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句诗句通过运用意象、修辞手法、文化背景、诗歌形式和情感意境等多个角度的解读,展示了一种祥瑞和吉庆的景象,给人带来美好的联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凤凰在古诗中的意象

凤凰在古诗中的意象

凤凰在古诗中的意象
1. 凤凰在古诗中那可是祥瑞的象征啊!就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这不就展现出了一种吉祥美好的画面嘛!
2. 凤凰常常代表着高贵呀!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凤凰的叫声多有高贵气质!
3. 嘿,凤凰在诗里有时也是爱情的代表呢!“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不就像恋人寻找彼此吗?
4. 凤凰在古诗中还寓意着重生呢,不是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多震撼啊!
5. 哎呀,凤凰还能体现高远的志向呢!“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凤凰鸣高冈,载见终来翔”,这志向多远大呀!
6. 凤凰在一些诗里那可是神秘的存在哟!“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不是很神秘莫测?
7. 你说凤凰是不是也象征着美好未来呀?“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就好像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
8. 凤凰在古诗里有时候就像一道光啊!“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多耀眼!
9. 凤凰难道不是一种精神寄托吗?“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寄托了多少情感啊!
10. 凤凰在古诗中那绝对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呀!“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魅力谁能抵挡呢!
我觉得凤凰在古诗中真的是有着丰富多样的意象,给古诗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韵味。

论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论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论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山水风光为题材,而且情调细腻、
语言抒情。

他的诗歌中灌注着浓浓的文人迷恋山水之情,散发着清新香意,令人怡然自乐。

李贺诗歌中有着浓烈的香意象。

第一,他把诗歌中的大自然风景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画面描绘得十分生动,鲜明、活泼、细致,让人仿佛看到是真实的景物,享受着他所创
作的山水醉人的香意。

他被誉为“山水仙人”,他的诗歌画面就像沁人心脾的香气,宛如
清凉的微风,带给人们一种山水的宁静和清心,让人心醉神迷。

第二,李贺诗歌里充满着山清水秀,对它的描写充满热情,化腐朽为神奇,把大自然
中不变与变化的博大群芳表达得非常活泼、感人、自然,给人以山水醉人的香意,山清水秀,沁人心脾。

第三,他用其诗句还在乎那些不属于物质的东西,描写著放眼远处的“江上风光”、“山外村村禾下晚” 、“水边桥边秋雨夜”、“草芹青团宿芳草”等美妙的画面,融入
着他那浪漫的文人情操,让人体会到浅绿的叶子,淡淡的烟雾,茂盛的花草,慈平的鱼虾,这些都洋溢着一种难以抹去的柔情,令人晴空一片,深深被融入到自然的芬芳之中,令人
醉心。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贺的诗歌对山水的运用一直是极其精致的,充满着清新的香意,
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情操和芳草,令人联想到一个芳草馥郁的山
水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李贺用细腻抒情的语言描述着大自然中独特而细腻的香意象,
淡雅而梦幻,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扑面而来的清爽,极具有感染力,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韵律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韵律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韵律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的意象与韵律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这些文学元素不仅仅是诗歌的装饰,更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韵律,并探索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意象的魅力1. 以自然意象为主题中国古代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象为主题,如山水、花草、天空等。

这些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更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浩渺的山河景色,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情厚意。

2. 利用人物意象展示情感除了自然意象外,中国古代诗歌还利用人物意象来表达情感。

这些人物可能是历史人物,也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诗歌中所塑造出的形象。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诗人能够更生动地描绘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如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余困倦不能寐,起坐书箧愁纸,冷落已经成病。

百年将再生何补?”,通过描写自己在夜晚思考人生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悲怆之情。

二、韵律的流动1. 押韵与对仗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通常要求每句诗有一定的字数,同时在整个诗篇中形成声韵的和谐。

押韵与对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押韵指的是诗句中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可以让诗歌更好地流畅。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与字之间有相似的语音或形状,让整个诗句的格律更加和谐。

比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通过押韵和对仗的运用,既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又使诗歌更易于记忆和传唱。

2. 节奏与抑扬顿挫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还体现在诗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上。

通过对诗句的音调、停顿等进行处理,形成诗歌的独特韵律。

比如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句呈现了快慢抑扬的节奏感,如“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嫦娥是世界”,通过这种节奏感,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使读者在朗诵时感受到韵律的流动。

小议《诗经》中鱼的祥瑞象征

小议《诗经》中鱼的祥瑞象征

小议《诗经》中鱼的祥瑞象征作者:刘美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摘要:商周时期,原始宗教意识逐渐淡化,但鱼的宗教意象并没有因此而淡化,而是转变成祥瑞的象征存在于先民们的生活中,《诗经》以写实的手法将鱼的这一祥瑞象征记录了下来并且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俗的象征符号之一。

关键词:诗经;鱼;祥瑞象征作者简介:刘美洁,女(1986.11-),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01受原始宗教活动的影响,鱼在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其中之一便是象征祥瑞。

据《史记·周本纪》上记载,周武王伐纣时,行至洛水,有白鱼跃入所乘的船中,周武王对其进行祭祀,后伐纣得胜,鱼就此成为了兴周灭商的瑞应。

其实对于原始先民们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鱼带给他们的切身利益。

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生活富裕,婚姻美满就是幸福。

婚姻的美满是与生儿育女联系在一起的,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这是中华民俗由来已久的期盼。

鱼在原始宗教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虽然商周时期,尤其是周王朝时期,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宗法制分封制的确立巩固,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思逐渐淡薄,礼制开始越来越多的牵制先民的思想意识,宗法礼礼制逐渐代替了原始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鱼因原始宗教而披上的丰收多子的象征意象却并没有随着原始宗教意识的淡薄而淡出人们的意识,反而演化成为一种礼制下的祥瑞象征,经由周王朝的发展,以更多姿多彩的形象参与人们的生活,流传于中华文明之中,甚至成为了中华民俗的象征符号。

鱼成为祥瑞象征,在《诗经》中可窥一斑。

《诗经》以其现实主义的风格,以那写实的笔将鱼成为瑞应的步伐真实的描绘了出来。

《小雅·无羊》中就出现了鱼作为丰收的祥瑞的象征。

《小雅·无羊》是一首写放牧情况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摘要:祥瑞意象是指由祥瑞物象构象而形成的意象范畴。

祥瑞意象由祥瑞文化的本质规定性而与一般意象区别明显。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祥瑞意象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含蕴;二是由祥瑞意象构象而创作的诗歌,其诗歌主题通常为政治主题,并具有歌功颂德、溢美时政的政治功能。

祥瑞意象多见于祥瑞文化昌炽时期的诗歌创作。

随着祥瑞文化的衰落,祥瑞意象也随之演变:或蜕变成为一般意象;或为佛道两教吸纳,成为宗教意象;或剥离其政治意蕴,成为民间吉祥意象。

关键词:祥瑞意象;政治含蕴;意象演变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指客观物象经由创作主体之加工而创造出来的附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屈光先生认为,由于作家的主观情志即“意”与客观对象即“象”互感,而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隐意的艺术形象,称为意象。

①陈伯海先生也认为,意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途径有“寓目辄书”和“假象见意”两大类型,构造原则当为“意与象合”②。

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有机结合。

所谓祥瑞意象,即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采撷祥瑞物象构象,将主观情思寄寓在祥瑞物象之上,依托祥瑞物象以达意的具体形象。

长期以来,由于祥瑞文化研究的忽略,有关祥瑞意象的探讨也付阙如。

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拟从祥瑞意象与一般意象的区别、祥瑞意象与诗歌整体意蕴、祥瑞意象的后世演变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祥瑞意象的基本特征、构象功能以及衍生轨迹,以期对祥瑞意象有较深入的认识。

一、祥瑞意象的基本特征祥瑞意象因由祥瑞物象充当意象构象的特殊性,致使祥瑞意象与一般意象相比有诸多区别,现分论如下:其一,政治性的含蕴寓指——祥瑞意象的本质属性。

祥瑞意象的特殊性在于寓“意”之“象”由祥瑞物象充当。

因此,要弄清祥瑞意象的本质属性,必须首先弄清祥瑞物象的本质规定性。

祥瑞是古之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吉祥征兆,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天命、圣德、王权以及征兆等四个层面。

由此可见,祥瑞的本质是征兆,是天降灵物,是“天神”对君王统治权利合法化的天意证明与天意嘉奖,其基本功能是美化王权、粉饰政治。

因此,祥瑞,无论是动物类祥瑞如四灵,植物类祥瑞如嘉禾、灵芝、连理木,亦或是矿物类、星象类等类别的祥瑞,当其被诗人采撷,寄托情思,创构意象之时,其外在具象特征都被消解,仅仅沦为王权、圣德等政治观念的符号式寓指。

可以说,祥瑞意象区别于一般意象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用概念化认识取代了心与物在具体情景中的交流,用群体的价值信仰、伦理观念代替了个体的生命感悟。

这种概念化的认识,正是祥瑞物象对意象中具象的消解和对其政治寓指的强调。

以晋乐府诗《孟珠》曲其八为例:“可怜景阳山,苕苕百尺楼。

上有明天子,麟凤戏中游。

”该诗选取祥瑞麒麟、凤凰构成诗中意象。

从诗中的情形来看,麒麟与凤凰的形象已被淡化消解,仅仅成为圣明天子的寓意符号,成为帝王的政治性寓指。

显见,祥瑞意象的寓意来源于祥瑞物象,而祥瑞物象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寓指决定并规约了祥瑞意象的意蕴构成。

因此,祥瑞意象的意蕴并非因由创作主体随机因情因景的感发,而是先验植根于创作主体心灵之中,成为一种心理积淀或信仰共识。

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祥瑞意象似乎缺乏一般意象在意象建构过程中创作主体与物象之间“心物”交合的心理过程。

因为在创作个体尚未攫取祥瑞物象之前,祥瑞物象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精神信仰以及政治意识已经被集体地熔铸其中。

这样看来,祥瑞物象本身便具有“象”与“意”两个层面,祥瑞物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祥瑞意象。

其二,“象即是意”与“象纷而意同”——祥瑞意象的“象”“意”关联。

对意象而言,其“意”与“象”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寄托隐含是意象的艺术本质,联系是意象的生命。

无论创造意象的构思过程如何,无论“由意寻象”,还是“由象生意”,都必须以“意”与“象”之间的联系为前提;如果在诗人的意识里不存在某种联系,那么或者“意”寻觅不到“象”,或者“象”不能兴发“意”,就都不能实现寄托,也就谈不上这一意象的创造。

③就祥瑞意象而言,从单个祥瑞意象来看,祥瑞物象本身具有“象”与“意”两个层面。

祥瑞物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祥瑞意象。

显然,这种单个的祥瑞意象与古典诗歌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某些特定意象极其相似,诸如松柏意象、月意象、柳意象、雁意象等,因其反复出现,不断叠加,已成为表达民族文化传统心理的特定意象。

这些意象的基本特征,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创作中或形似或神似地传承下来,形成了富有民族文化生命内蕴的基因④,屈光先生称之为固定意象或民族意象⑤。

因此,上述意象中的物象(包括祥瑞物象),已非纯粹的“自在”物象。

每一个物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⑥,成为具有原型意象属性的特殊物象。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上述意象中,“象”即是“意”。

创作主体可以因“意”选“象”,同时接受者也可以轻易的由“象”见“意”。

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把意识中显得很清楚的意义表现于一种相关的外在事物的形象,用不着让人猜测,只是通过譬喻,使所表现的意义更明晰,使人立即认识到它的真相。

”⑦这便是特定意象与单个祥瑞意象文化底蕴的基本特征。

从多个祥瑞意象来看,是“象纷而意同”;对于一般意象而言,攫取不同的物象创构的意象,意象所寄托的意蕴当有所不同。

而且,即使是同一物象,在不同的语境下,其意蕴也会有较大的差别。

而对于祥瑞意象而言,由于祥瑞物象共同的本质的规约,祥瑞物象虽然物类纷纭,驳杂纷繁,然取象构意,其意蕴并无太大的差别。

如言“曹文帝以圣德受命,应运期”之《应帝期》:应帝期,于昭我文皇。

历数承天序,龙飞自许昌。

聪明昭四表,恩德动遐方。

星辰为垂耀,日月为重光。

河洛吐祥瑞,草木挺嘉祥。

麒麟步郊野,黄龙游津梁。

白虎依山林,凤凰鸣高冈。

考圆定篇籍,功配古羲皇。

羲皇无遗文,仁圣相因循。

运期三千岁,一生圣明君。

尧授舜万国,万国皆附亲。

四门为穆穆,教化常如神。

大魏兴盛,与之为邻。

该诗选取的祥瑞意象有星辰垂耀、日月重光、河图洛书、嘉草嘉木、麒麟、黄龙、白虎、凤凰等近十种之多,可谓是物类纷繁。

然而,细细考察,此诸多祥瑞意象各自表达的意蕴并无太多的差别,其共同的意蕴即为昭示文皇功德赅备,理应承天受命、建圣统,为文帝曹丕受汉禅服务。

由此可见,众多祥瑞意象的组合建构又具有“象纷而意同”的特征。

其三,象征型意象——祥瑞意象的类别归属。

众所周知,意象是个较为复杂的诗学命题,加之学界对意象概念内涵的诠释也不尽相同,故而对于意象的分类也并未达成一致的见解。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综合来看,将意象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是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⑧其中,描述型意象是指描述人物、事件、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其作用是对心态、人事、景物等进行描绘、解释和说明,借以抒发感情,如马致远《天静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即为描述型意象;比喻型意象是指创作主体的思想认同与外在的客观物象有了相似点,故而选取该物象作为比拟而建构的意象。

如闻一多《口供》中的苍蝇意象——“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便是典型的比喻意象;象征型意象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意象,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型,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⑨显见,上述三种意象类型,在“象”、“意”的契合建构过程中,其手法各有侧重,分别侧重于白描、比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而祥瑞意象,其手法明显侧重于象征。

用韦勒克的话来说,“这一术语(象征)较为确当的含义应该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⑩。

卡西尔亦认为:“象征就是在知觉符号和某种意象之间建立起隐秘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显现于我们的意识中。

”祥瑞物象极力彰显的政治性意蕴寓指决定了祥瑞意象在建构过程中对描述以及比喻手法的舍弃,而攫取象征暗示的手法。

因此,祥瑞意象不仅仅是一个客体具象,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知觉符号”,是暗示理性、情志的具象载体,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因此,祥瑞意象的类别必然归属于象征型。

其四,叠加式与辐合式——祥瑞意象的组合方式。

陈植锷先生将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分为五类,分别为:并置、跳跃、叠加、相交、辐合;曹苇舫、吴晓在讨论意象的可融性时也提到意象组合方式的多样性,有诸如叠加式、贯串式、辐射式(辐合式)、嵌入式、复沓式等等多种样式。

就祥瑞意象而言,攫取多个祥瑞意象创制诗歌时,通常采用叠加式与辐合式的意象组合方式,这是由祥瑞意象的自身特征决定的。

因此,多个祥瑞意象其意象之间是一种并列而近似等同的关系,故多个祥瑞意象组合成为意象群,要么采取彼此的累加——即叠加式,要么采取指向同一中心意象的辐合——即辐合式,除此,少有其它组合方式。

另一方面,无论是叠加式亦或是辐合式,多个祥瑞意象的组合都给人一种堆砌、笨拙、重复之感,然此种组合方式却是诗歌体现整体意蕴所必需的。

这些看似具有堆砌之嫌的祥瑞意象组合正好显现了祥瑞的品类众多,从而更加充分也更令人信服的昭示了王权政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克莱夫·贝尔说:“艺术品中的每一个形式都得成为一个有意味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按照一般情况,把各个部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要比各部分相加之和的价值大得多。

”祥瑞意象的叠加与辐合同样具有上述功效。

因此,在诗人采撷祥瑞物象构象的诗歌中,很少见到单个祥瑞意象的孤立显现;通常的情况是,采用众多的祥瑞物象构象,并以叠加或辐合的方式组成祥瑞意象群,从而达到诗人赞美王权、歌颂圣治的政治目的。

例如,从上述所引《应帝期》中祥瑞意象的组合方式来看,材料一以祥瑞意象的辐合来建构诗篇,并将中心意象指向“大魏应灵符”,全诗采用了意象组合的叠加式,以祥瑞意象的叠加组合成祥瑞意象群。

二、祥瑞意象与诗歌整体意蕴意象是构成诗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构思中,意象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符号元素。

可以说就是诗人在情感的推动下,在想象的王国里寻觅、熔铸、定形、组合意象的过程。

因此,从诗人的构思过程来看,意象的形成可以分为“由意寻象”和“由象生意”两种类型。

对于祥瑞意象而言,由于祥瑞物象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含蕴寓指,故而诗人在多数情况下是“由意寻象”,即只有当主观情思与祥瑞物象的政治寓指相契合时,方能选取祥瑞物象以构意,形成祥瑞意象。

在此,祥瑞意象的意蕴并非由诗人主观熔铸,而是在祥瑞物象尚未被诗人攫取之前其意蕴已经确立。

由此可见,虽然一般意象的选择具有随机性,然祥瑞意象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

首先,诗人不能主观的制造祥瑞物象,祥瑞物象必须在诗人创作诗歌之前客观存在,诗人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表达有限的意蕴选择这些已有的祥瑞物象作为其诗歌的意象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