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信息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课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课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项目公示内容
申报类型
进步奖
项目名称
基于锚固复合承载体特性及围岩脆弱性评估的巷道精准支护技术
推荐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采矿工程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煤矿巷道支护与围岩控制方面,同时也可应用于非煤矿井巷道、公(铁)路隧道等岩土工程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方面。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名称
中献:
1、实施完成了项目“相同介质围岩巷道锚杆支护参数的可操作性设计方法研究”、“古城矿井地应力测试研究”和“古城矿井采区巷道掘进期间控制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
2、建立了巷道围岩脆弱性评估系统。引入围岩完整性(RQD)、顶板围岩强度、埋深、最大水平主应力、地质构造、巷道断面尺寸、采掘扰动等13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巷道围岩脆弱性进行预评估。
(3)形成了“巷道精准支护”技术体系:根据巷道围岩及地应力状况,通过对巷道围岩脆弱性预评估,锚固复合承载体承载能力及其稳定性判据分析,提出若干合适的支护方案,建立模糊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从支护效果及经济层面优化选择最佳方案,以实现巷道精准支护。
(4)项目研究成果经过潞安矿区三个大型矿井多年的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在潞安集团古城矿、王庄矿及司马矿的5条巷道实施了工业性试验,并先后在潞安矿区的20余条巷道得到了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本项目提出的锚固复合承载体理论和巷道精准支护体系为矿井巷道支护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在保障巷道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提高巷道了掘进速度,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近三年的推广应用共获得经济效益10404.75万元)。
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农药减量高效施用技术与装备创制及应用
提名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
何雄奎、周志艳、郭永旺、宋坚利、臧英、刘亚佳、王俊、张士志、张伟巍、王轩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农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合作开发城市污水循环利用优化配置技术
四、主要完成单位(含排序)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五、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 产权 (标 准) 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 具体名称
国家 (地 区)
授权号(标 准编号)
授权 (标准 发布)
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 准发布部
人,成果依托项目负责人,主要合作开发城市生态水系
关键节点低碳控制与循环利用的生态链技术
2 蔡宴朋 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创新点1、3的贡献者,代表性成果1、4的合作完成人,
主要合作开发水资源梯级供应技术
3 章北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创新点2、3的贡献者,代表性成果2、7的合作完成人,
and the water Produ constraints: a case ction in Dalian, China
论文
Application of a heat pump system
using untreated urban sewage as a
heat source
Appli ed Ther mal
究员
与水系水生态保质提升技术研究
9 陈磊 博士后 广东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创新点1的贡献者,代表性成果1、9的合作完成人,参
与开发城市生态水系关键节点低碳控制技术
10 姚伟君 教授级高 大连葆光节能 大连葆光节能空创新点2的贡献者,代表性成果6的合作完成人,主要参与
级工程师 空调设备厂 调设备厂
知识 产权 (标 准) 类别
名称
期刊



页码
作者
是否 SCI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高应力煤体水力冲钻成孔的方法
中国 ZL201010231227.9 2013-02-13
发明专利权授予
煤层瓦斯参数实时监测方法
中国 ZL201110154143.4 2014-05-14
发明专利权授予
围岩应力场分布测试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权授予
实用新型专利权 授予
实用新型专利权 授予
实用新型专利权 授予
本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本人对本项目创新点 1 中的第 1、2 条,创新点 3 中的第 1 条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 料:附件 1-9;4-19。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工作单位
陈鹏 华北科技学院
排名 技术职称
5 副教授
完成单位 华北科技学院
曾获科技 奖励情况
/
本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本人对本项目创新点 3 中的第 1~3 条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附件 1-7,1-10,1-12; 4-17,4-20,4-32。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家 (地区)
授权或申请号
授权日期
发明专利权授予 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
发明专利权授予
瓦斯水力压裂裂隙场时空监测装置及 方法
发明专利权授予
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测试装置及 方法
发明专利权授予
一种分布式煤岩动力灾害电位实时监 测方法及系统
发明专利权授予 多点煤岩体应力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额
2000.00
年份 2014 年
新增利润 (万元)
568.06
2015 年
5519.16
2016 年
6744.81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序号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1
授权发明专利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固废收运智能监控装置及方法
中国
ZL201310001542.6
8
田海奎

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对创新点一、创新点三做出主要贡献,主要包括:负责“多相态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示范工程”总体设计、建设及技术攻关,建成了6种以上废弃物水泥窑示范工程(附件9、10);完成了多源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的高精度实时在线仿真与优化调控技术,解决了生产过程物料/能量的最佳动态配比和海量瞬时参数的建模难题(附件7)。
工业园区能源在线监测及管理分析平台
中国
2016SR331345
2016.11.15
/
清华大学
温宗国
/
10
其他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关键技术及城乡统筹一体化应用
中国
ISBN:9787511141378
2019.10
/
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温宗国,焦烽,王肇嘉,金宜英,田海奎
/
4
王肇嘉
教授级高工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对创新点一做出主要贡献,研发了“无机固废原料替代系统控制技术”,提出技术路线、研发方案,参与工艺设计、技术和装备开发、示范工程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附件4);根据项目研究整体思路及研究内容,主编《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与综合利用》、参编《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关键技术及城乡统筹一体化应用》(附件10)。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和团队,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现将获奖名单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获奖成果进行认真审阅和讨论。

一、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1. 科研项目类(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负责单位:北京大学刘教授团队)(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负责单位:清华大学王教授团队)2. 教材教法类(1)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负责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负责单位:复旦大学教育技术中心)3. 教育改革与政策类(1)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负责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与政策研究(负责单位:武汉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二、获奖成果简介及评价1. 科研项目类(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入手,构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该体系考虑了学生不同个体差异的特点,结合各科目特点和学科间的关联性,制定了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该体系为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提供了客观、有效的参考,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该项目团队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学生学业历史数据、行为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了一套高效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

该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学业问题的风险,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在校内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学校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教材教法类(1)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该项目团队在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通过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构建了一套符合当代教师培养需要的创新型模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
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青年院教授、博导;2001 年于南京大学本科毕
被提名人基 本情况
业,2006 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 方向为花岗岩成因与前寒武纪地质;先后主持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 括 1 项优青、2 项面上和 1 项青年基金)、1 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的汇聚过程对花岗质岩浆成分的改变可产生过渡类型的花岗岩,在国际上首
次提出了源区不平衡熔融的“锆石效应”对花岗质岩浆 Hf 同位素的影响;通
被提名人的 过 Fe 同位素研究证实了结晶分异过程也是影响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重要因
主要科学技 素。这些工作从源区熔融机制和岩浆演化机制两个方面丰富了花岗岩成因理
术贡献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
申报类型 青年科学奖 被提名人 王孝磊 提名专家 陈骏/南京大学/中科院院士、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王孝磊教授一直从事于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形成和演化的研究工作,2012 获 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 年起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 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近年来在“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华南新元古代块体拼接 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一作和通讯 作者 SCI 论文 30 余篇,共被 SCI 他引 1400 余次。鉴于王孝磊教授突出的科研 工作能力和优秀的个人素质,我们一致推荐王孝磊教授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固体星球的重要物质组成,是研究行星演化
和圈层分异的重要载体。我国华南地区是国际上最为独特的花岗岩分布区之一,
具有多时代、多类型、多成因的特征,与 W-Sn-Nb-Ta-U-REE 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发[2009]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授予我国公民和组织,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公民、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下列奖项:(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

第三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其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后,报教育部批准。

第五条评审委员会专家应当根据当年申报项目的学科分布等具体情况,由从全国高等学校范围内遴选的,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学风端正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评审组织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评审组织管理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申报条件第七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电力学院拟申报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燃煤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与检测关键技术
推荐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火电厂烟气多污染物的协同高效治理。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如下:1、创新形成了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减排技术。

率先研究多污染物梯级、协同减排规律,揭示了三项主要污染物及多种非常规污染物(SO3、PM2.5、Hg、CPM等)在烟气全流程中的迁移规律及污控效果,开展工艺与设计优化,建成了国家首批环保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成功实现节能、多污染物协同超低排放。

成功完成飞灰基汞吸附剂研发应用。

工程技术水平与排放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首创烟囱雨监测评估方法形成了烟囱雨减排关键技术。

创新形成全流程烟囱雨控制技术,分段提出控制要点与技术措施,实施高温干烟气排放消除石膏雨、有色烟羽,有效降低地面污染浓度;首次揭示了≥100μm液滴,主要是300μm以上液滴是烟囱雨控制的关键;创新建立烟囱雨监测评估方法,应用于上海所有燃煤机组烟囱雨监测评估;首创了自动烟囱雨沉降量测试仪,成功实现烟囱雨沉降质量、计数浓度与粒径分布的自动测量。

3、开发了高效防腐蚀防积灰的低低温换热器系统,提出了一套低低温除尘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我国首台应用于百万机组的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示范工程。

以低低温电除尘系统为核心,形成燃煤电站锅炉超低排放环保工艺路线。

完成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的选型计算程序与设计基准等一整套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填补国内百万级机组低低温电除尘无法自主设计、供货的空白。

4、创建了完整的非常规污染物检测技术体系。

开发了烟气汞脱除效果评价系统与装置;发明了气溶胶态与气态等多形态SO3检测技术,研制专用采集器;揭示了燃煤烟气SO3是可凝结颗粒物的主要组分,研发了烟气SO3-可凝结颗粒物联合测试技术及仪器;创新建立高湿低温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检测技术;在国内较早、较完整形成洁净烟气检测技术并通过电力行业与环保专家评审,具有创新性。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论文30篇。

本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在多家电厂实现工程应用,近三年来累计产值16.73亿元,新增利润3.64亿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发展。

该技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上海电力学院
作为本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上海电力学院是从事电力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在电力
技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与实验设备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

在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领域,上海电力学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上海电力学院主要承担燃煤烟气过污染物
联合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及理论分析,在超低排放关键设备(如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湿
烟气防腐蚀技术、全流程多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等)方面通过试验台架及现场实验开展了
深入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并参与了现场测试工作。

2. 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应用性研究单位,立足于上海电力股份有
限公司,在超低排放技术及工艺优化、定量设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作为本成果的主
要完成单位之一,创建了烟囱雨监测评估方法及非常规污染物的检测体系,参与工艺路线
制定与工艺路线优化,并参与了上海电力学院的部分实验室工作。

3. 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为。

在火电厂污染物控制技术
领域内具有丰富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经验。

作为本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主要负责燃
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现场实验研究、成套技术优化、工程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研究,并参与了
上海电力学院的部分实验室工作。

三、推广应用情况
本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在多家电厂实现工程应用,近三年来累计产值16.73亿元,新增利润3.64亿元。

本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在多家电厂实现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发展。

该技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