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合集下载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申报表
参评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学科分类:
申报日期: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印制
二〇一〇年五月
填写说明
一、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奖:
1、凡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2、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由第一作者提出申报,如第一作者因某种原因不申报,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作者申报,但须附委托书。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三、申请参加评奖的研究成果均需提交一份原件和pdf格式电子版成果材料及2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提要。

研究成果被转载、转摘、引用,要出具证明材料。

被国内或省内著名学者评介、评价的研究成果报送要求与成果材料相同。

四、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填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如:哲学、中国哲学。

“成果形式”项明确写明: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审议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

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申报成果资格审查和推荐参评意见书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初评评审意见书。

甘肃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奖62项

甘肃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奖62项
吕晓娟
教育学院
三等奖
34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张学强
教育学院
三等奖
35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研究
王冬兰
教育学院
三等奖
36
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程跟锁
心理学院
三等奖
37
政治自由理念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研究
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8
和:《礼记》礼乐教化的旨归
王兆璟
学报编辑部
三等奖
孙健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二等奖
12
平行进口的法理分析与立法选择
李玉璧
法学院
二等奖
13
项目管理技术在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赵爱玲
商学院
二等奖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芦平生
体育学院
二等奖
15
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
俞树煜
教育技术学院
二等奖
16
文章学通论
学报编辑部
一等奖
6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
王鉴
教育学院
二等奖
7
教育学原理学科体系建设及理论创新研究
刘旭东
教育学院
二等奖
8
毒品吸戒问题研究——来自心理学的探索
杨玲
心理学院
二等奖
9
知识的语言表述和逻辑表述
李朝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等奖
10
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
陈晓龙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等奖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2-05 《格萨尔》文学人类学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韩伟
2-06 先秦诸子考论:以荀、韩为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
24
马世年 2-07 《1949-2000 年中国诗歌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彭金山 郭国昌 季成家 张明廉 2-08 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杨晓霭 2-09 古文字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田河 2-10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何玉红 2-11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尚季芳 2-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李育红 姜宗强 周红 2-13 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张润君 任怀玉 刘红旭 梁 健 孟 蔚 2-1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 西北师范大学 马俊峰 杨晓东(厦门大学) 2-15 学术期刊网络采编读共享平台开发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图书馆 张 科 王景发 高 赟 陆北江 魏志鹏 2-1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西北师范大学 张会田 巩林立
25
2-17 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张秀华 王永斌 李秀玲 陶彦玲
2-18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张喜爱 李红波 王晓丽 曾庆平 张书晔 常正霞 罗春燕 高赟韩晶
2-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职责划分及税收竞争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梁红梅 邹 晖 杨 莉 丁建微 吕翠苹
1-28 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 西北师范大学 张学忠
1-2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 曹富雄 郭淑兰 朱进有 王子龙 李发展 何红彬 王璠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申报表
参评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学科分类:
申报日期: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印制
二〇一〇年五月
填写说明
一、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奖:
1、凡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2、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由第一作者提出申报,如第一作者因某种原因不申报,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作者申报,但须附委托书。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三、申请参加评奖的研究成果均需提交一份原件和pdf格式电子版成果材料及2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提要。

研究成果被转载、转摘、引用,要出具证明材料。

被国内或省内著名学者评介、评价的研究成果报送要求与成果材料相同。

四、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填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如:哲学、中国哲学。

“成果形式”项明确写明: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审议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

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申报成果资格审查和推荐参评意见书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初评评审意见书。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奖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奖
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
张 兵
学报
一等奖
西北边疆民族研究:政策与法律
胡小鹏
学报
一等奖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机制研究
何玉红
历史文化学院
二等奖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系列研究
赵明仁
教育学院
二等奖
大学学术职业研究
熊华军
教育学院
二等奖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史系列研究
张学强
教育学院
二等奖
21世纪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研究
旅游学院
三等奖
生态女性主义与现代女性形象
王明丽
学报
三等奖
龚云
体育学院
三等奖
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钟全宏
体育学院
三等奖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及研究
龚大洁
生命科学学院
三等奖
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社会化管理研究
马忠
地理与环境
科学学院
三等奖
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燕临
传媒学院
三等奖
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
南宇
刘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等奖
人的和社会的一致性研究
金建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等奖
转型变迁的基本问题研究
李怀
社会与
公共管理学院
一等奖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甘青宁三省区的实证研究
张文礼
社会与
公共管理学院
一等奖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吉亚辉
经济学院
一等奖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
曹进
外国语学院

甘肃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8项

甘肃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8项
三等奖
32
华夏文明在甘肃
刘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3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基于甘、青、宁三省区的实证分析
周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4
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美好生活方式
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5
合作共强: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中国经验
张文礼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三等奖
36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2
教育技术之“微”:演变、意蕴和特征
俞树煜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3
教学论研究的理论自觉及其实现路径
安富海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4
数字时代电视观众的收视模式及电视运营趋势
陈积银
传媒学院
三等奖
55
修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评长篇小说《带灯》
杨光祖
传媒学院
三等奖
56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空间批评理论创新研究
法学院
二等奖
11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案例精选
赵爱玲
商学院
二等奖
12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
曹进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13
社会资本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甘肃省甘南、临夏、张掖为例
赵雪雁
地理与环境
科学学院
二等奖
1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究
郭绍青
教育技术学院
二等奖
15
不变与变——教育在坚守与创新中行进
王鉴
教育学院
三等奖
27

中共甘肃省委办斯文件

中共甘肃省委办斯文件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规定的通知各地、市、自治州委,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 0 0 0年8月29日(发至县)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奖励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激励和调动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省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普及推广等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

分设一、二、三等奖,每两年评一次。

第三条社会科学评奖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好中取优,宁缺勿滥。

第四条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聘任社会科学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省级有权威性、有代表性、精干的评奖委员会。

省评奖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

第五条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由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并颁发证书。

第六条评奖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列支。

第二章评奖范围第七条凡在评奖规定时限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专著、编著、教材、古籍整理注释、译著、科普读物、工具书,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由作者单位出据书面证明,经省社科联组织鉴定并推荐,亦可申报参加评奖。

第八条新闻、文学艺术和群众文化等学科,只限理论研究成果参加评奖。

第九条非学术性的成果,如大事记、概览、辑集的人物传略、统计资料、年鉴、文件、领导讲话和工作总结等,不属于评奖范围。

第三章获奖成果标准第十条基本标准(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哲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所提出的现实的和历史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反映客观真理的有创见性的新观点、新结论;开拓了新的领域,填补了学科空白;对原有结论作出新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省社联开展首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的批复

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省社联开展首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的批复
一 二



经研 究
,
,
现 批 复如 下

:
同 意 开 展 社 会 科 学优 秀 科 研 成 果 评 奖 活 动 同 意 由二 十 一人 组 成 的

年 内结 束
社 会 科 学 优 秀 科 研 成 果 评 奖 委 员会


及 其 成 员名 单

,
由 韩 志德 同志任 主任 委 员
( 名 单附后 )

,
,
本 着 节 省 的 精神
,
对 奖励 总额 要 有所拉 制
经验不 足
,
不 宜过 大
,
评 奖 活 动 是 一 项 复杂 的工 作
又是 首 次进 行

,
因此
,
要 过细 工作
注意
做 好 评 奖 中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引 导有关 单 位

学术 团体
以 及 参评个
人 要 顾 全 大局
,
共同
努力
,
把 这 次评 奖活 动 切 实搞好
一 九 八 七 年 七 月二 十 二 日
省 社 联 社 会 科 学 优 秀 科 研 成 果
评 奖 委 员 会 成 员 名 单
主任 委 员 l 主任 委员 .
:
韩 志德
:
李来 德
丁亚梅
伏 耀祖


傅 昌佐
王福 成 宋福 僧
王文 学 吴 文翰

员 ( 以 姓氏笔划为序 )
( 女 )

希 全 宝祥
王沂暖
伏 耀祖
杨 建新 韩 志德
李 秉德
林径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申报表
参评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学科分类:
申报日期: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印制
二〇一五年二月
填写说明
一、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奖:
1、凡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2、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由第一作者提出申报,如第一作者因某种原因不申报,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作者申报,但须附委托书。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三、申请参加评奖的研究成果均需提交一份原件和二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文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提要。

研究成果被转载、转摘、引用,要出具证明材料。

被国内或省内著名学者评介、评价的研究成果报送要求与成果材料相同。

四、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填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如:哲学、中国哲学。

“成果形式”项明确写明: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申报表各项必须如实填写。

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