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文言文常见词语知识点汇总(一).doc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一、名词。
1. 君(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
君王。
君上。
国君。
君权。
君临。
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
信陵君。
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2.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
臣子。
臣服。
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3. 民(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
民主。
民国。
民法。
公民。
国民。
- 指人或人群:居民。
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
民歌。
民谚。
民俗。
民风。
4. 国(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国土。
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
国号。
国度(指国家)。
国策。
国情。
国法。
国力。
国防。
国威。
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格。
国魂。
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
国货。
国粹。
国乐(yuè)。
国药。
5.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山崖。
山峦。
山川。
山路。
山头。
山明水秀。
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山呼万岁。
6.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
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
水库。
水利。
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水可载舟。
跋山涉水。
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
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
外水。
肥水。
二、动词。
1. 行(xíng/háng)- 读xíng时:- 走:行走。
步行。
旅行。
行踪。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认识并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认识并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词语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熟练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非常关键。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适当地了解并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三年级语文上册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一、名词类文言词语1. 小河清、扁舟、青草、花草、白云、渔船、竹篱、秋风等词语,都是用来描述大自然景物的名词类文言词语。
通过观察并记忆这些词语,学生能够更好地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
2. 父亲、母亲、弟弟、姐姐、哥哥、妹妹等家庭成员称谓,也是常见的文言词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与家人交流的机会,通过使用这些文言词语,能够更加文雅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与敬意。
二、动词类文言词语1. 研磨、拾捡、瞻仰、观察、躬身、徘徊等词语都是用来描述人们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类文言词语。
学生通过运用这些词语,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周围人们的所作所为,达到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的目的。
2. 敦厚、睿智、细腻、深沉、温柔、豪爽等词语是用来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动词类文言词语。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言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来理解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形容词类文言词语1. 雄壮、寒冷、温暖、灼热、柔软、舒适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物体的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类文言词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并运用这些形容词,能够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和特点。
2. 明亮、幽深、空旷、狭窄、繁华、清幽等词语是用来描绘环境特点的形容词类文言词语。
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这些词语,准确地描述所处环境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与认识常见的文言词语,可以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上下文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此外,学生还应逐渐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通过不断地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文言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文言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是孩子们接触文言文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初步感知。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常见的文言字词1、“之”字“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多样。
常见的有:作助词,相当于“的”,如“山川之美”;作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如“友人惭,下车引之”(这里的“之”指代元方)。
2、“于”字表示“在”,例如“于土墙凹凸处”;有时也表示“到”,如“至于夏水襄陵”。
3、“其”字作代词,可指代“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如“其邻人之父亦云”;有时也指代“那”“那个”“那些”,如“其人弗能应也”。
4、“而”字常用来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比如“敏而好学”中表示并列;“学而时习之”中表示承接;“人不知而不愠”中表示转折。
二、简单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以“……者,……也”“……,……也”“……者,……”等形式来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如“(吾)日中时远也”,省略了主语“吾”。
3、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如“何有于我哉?”正常语序应为“于我有何哉?”三、文言文的朗读与停顿朗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字音的准确,特别要注意一些多音字在文言文中的读音。
同时,要学会根据文意进行恰当的停顿。
比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的停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理解文意三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内容通常比较简单,多以小故事为主。
在理解文意时,可以结合注释和插图,先弄清楚每个字词的意思,再把它们串联起来理解整个句子和故事的含义。
例如《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孩子们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更好地感受文言文所传达的情境。
五、背诵与积累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古文词汇必备初中三年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文词汇必备初中三年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文中常见的基本词汇1. 起始词:伊、予、汝、尔、卿、余、吾、既、曷例句:吾辈学生当有担当之心。
2. 人称代词:彼、之、若、余、予、尔例句:若只望前进一步,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3. 形容词:佳、良、美、善、好、恶、凶、喜、妙、奇例句:绘画良久之际,方得一幅佳作。
4. 动词:行、行步、行止、策、使、为、处、居、视、听、思例句:视万物而思其理,方可明真理。
5. 连词:然、兮、而、故、乃、则、焉、之例句:不经一番彷徨,哪得珍藏的智慧之宝。
6. 副词:可、自、固、已、仍、常、亦、犹、往、必、无例句:努力向前,定能攀登上成功的顶峰。
7. 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例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或其他事物。
例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 排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词、短语或句子的逐一列举,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对仗:通过将句子或短语分成两部分,使得对应的句子或短语在音韵和结构上相似,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意境。
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比拟: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 倒装:将语序颠倒,常用于句首或句中,以突出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语气或情感。
例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1. 并列句:具有并列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
例句:山高水长,天地间,人间百态,生生不息。
2. 现象句:提出具体事物或情况的句子。
例句:夜深人静,窗外传来虫鸣之声。
3.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调换,以突出句首的词语或句子。
例句:课间休息,教室里一片嬉笑声。
4. 陈述句:陈述一种事实或真理。
例句:人之初,性本善。
四、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或其他事物。
三年级古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古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古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学习的古文知识点博大精深,包含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下面对三年级古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文基础知识1. 古文的特点:古文通常采用文言文形式,注重表达含蓄、深入的意思,引用典故、修辞手法丰富。
2. 古文的阅读方法: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理解上下文的关系,注意词语的多义和典故的引用。
可以通过理解古文的语境、研究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常见的古文知识点1. 古文名句(1)《孟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2)《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古文名句是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阅读、背诵和解析古文名句,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古文篇目古代文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古文篇目,如《触龙说赵飞燕卧冰》、《游子吟》、《将进酒》等。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古文篇目,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
3. 古代典故古代典故是指流传至今、具有一定内涵和修辞特点的故事。
比如《梦幻黄粱》、《岳阳楼记》等。
了解古代典故可以帮助理解古文中隐含的意思和情感。
4. 古文修辞手法古文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三、古文学习有效方法1. 多读经典古文:读经典古文,增加对古文的理解和体会,提高阅读水平。
2. 善用词典和工具书:在阅读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进行解释,了解更多的古文用词。
3. 多理解上下文关系:古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比较含蓄隐晦,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关系,提炼出真正的含义。
4. 多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古文知识点,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类和归纳,便于记忆和理解。
通过对三年级古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文的基础知识,增加对古文的理解和体会。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并能够在阅读古文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文言文词语归纳整理

文言文词语归纳整理
一、五行归纳
1. 金:黄金、玉、银、珍宝等
2. 木:树木、竹、木材、木料等
3. 水:江河、海洋、波浪、流水等
4. 火:火焰、炎热、烈火、烈阳等
5. 土:土地、泥土、尘埃、山峰等
二、农业类归纳
1. 农田:田地、稻田、田野、麦田等
2. 农作物:庄稼、谷物、粮食、蔬菜等
3. 农事:耕种、播种、收获、种植等
4. 农具:犁、耙、锄、镰刀等
三、天文地理类归纳
1. 天空:苍穹、天幕、星空、云朵等
2. 地面:大地、沙漠、高山、平原等
3. 天气:晴朗、阴云、雷雨、寒冷等
4. 方位:东、南、西、北等
四、人体类归纳
1. 身体部位:头颅、躯干、四肢、内脏等
2. 器官:心脏、肺腑、肾脏、脑髓等
3.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4. 行为:思考、行走、休息、进食等
五、社会生活类归纳
1. 家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
2. 社交:朋友、同事、邻居、亲戚等
3. 学校:老师、学生、课堂、教室等
4. 职业: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
六、动植物类归纳
1. 动物:鸟兽、昆虫、鱼类、畜生等
2. 植物:花草、树木、水草、果实等
3. 食物:肉类、蔬菜、米饭、面食等
4. 饮品:茶水、果汁、酒类、饮料等
七、文化艺术类归纳
1. 书法:硬笔、软笔、字迹、墨汁等
2. 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静物等
3. 音乐:歌曲、乐器、音符、旋律等
4. 舞蹈:舞姿、舞步、舞台、舞蹈家等
以上是对文言文词语的归纳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完整版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8、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9、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10、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小学文言文必备重点词汇(实词、虚词常考精编)①

小学文言文必备重点词汇(常考)①(共五份)1.安: 本义: 安稳、平安、安定、平静。
①怎么。
例句: 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安逸。
例句:然后知, 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 就知道忧愁足以使人生存, 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卑: 本义: 低劣、卑微。
例: 卑鄙①(智力)低下。
例句: 非天质之卑。
翻译: 不是因为天资低下。
②身份卑微。
例句: 先帝不以臣卑鄙。
翻译: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3.备: 本义: 准备①详尽。
例句: 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②具备。
例句: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翻译: 同时响起, 各种绝妙的效果都具备了。
4、被: 本义: 被子。
①通假字, 同“披”, 穿。
例句:皆被绮绣。
翻译:都穿着华丽的绸缎。
5.鄙: 本义: 粗俗、浅薄①边境。
例句: 蜀之鄙有二僧。
翻译: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②鄙陋、目光短浅。
例句:肉食者鄙。
翻译:大官们眼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③出身鄙野。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翻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出身鄙野。
6.毕: 本义: 完成、终结。
例: 毕业①全部。
例句: 群响毕绝。
翻译: 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7、薄: 本义: 厚度小。
①贫瘠。
例: 薄田: 贫瘠的土地。
②轻视。
例句: 不宜妄自菲薄(bo二声)。
翻译: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
8、策: 本义: 计策、计谋①马鞭。
例句: 执策而临之。
翻译: 拿着鞭子面对它。
②鞭打、驱使。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翻译: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③记录。
例句: 策勋十二传。
翻译: 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
④计谋。
例句:束手无策。
翻译:形容就像捆住了手, 没有一点办法。
9、长:本义:尺寸长, 与短相对。
头领、领导, 如:班长。
①永远。
例句: 死者长已矣。
翻译: 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②zhǎng, 排行最大。
例句:木兰无长兄。
翻译:木兰没有兄长10、称: 本义: 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式主要还是在于对字词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很多词语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含义,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练习时读不懂读不通,主要还是因为对句子中的某一个字不熟悉不认识,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习惯阅读。本篇收集了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单个字的意思,帮助学生做好课外知识的收集,提高学习阅读效率,文言文在今后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所以学生可以提早起步,打好基础。
1、益:增加
2、趋:小步快走,古时臣下面见君主的一种礼节。
3、亡,通“无”,不(尖端)
4、失:离开(尖端)
5、谓:对……说。
6、市:市场
动词——做人质
9、加:更。
10、请以战喻中的请:请允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