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景区景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景区景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景区景点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景区景点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地震、洪水、山体滑坡、塌方、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游客生命安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景区景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景区景点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副指挥长、各专项工作组。

2.2 各专项工作组职责(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汇总、调度指挥等;(2)救援工作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供应等;(3)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后勤供应、通信保障等;(5)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监控等;(6)专家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技术支持、风险评估等。

三、应急响应3.1 分级响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

3.2 响应程序(1)发现事故: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3)响应行动:各专项工作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救援、处置、保障等工作;(4)信息报告:应急指挥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5)结束响应: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秩序后,应急指挥部宣布结束响应。

四、应急处置4.1 灾害预防(1)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2)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防护能力;(3)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游客安全意识。

4.2 灾害应对(1)火灾:立即启动灭火设施,组织人员疏散,同时报警求助;(2)地震、山体滑坡、塌方: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游客生命安全;(3)交通事故:立即开展救援,同时报警求助;(4)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立即隔离病患,开展救治,同时报警求助。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 防范措施
目录
• 景区安全事故概述 • 常见景区安全事故类型 • 景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 景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景区安全事故防范的未来展望
01
景区安全事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景区安全事故是指在旅游景区内发生 的,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 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事故 。
研发新型安全设施
针对景区特点,研发更加智能、高效的安全设施,如智能 消防系统、智能疏散系统等,提升景区安全防范能力。
探索无人驾驶交通工具
引入无人驾驶的旅游交通工具,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风险,提高游客出行安全。
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意识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分类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原因,景区安全事 故可以分为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 为事故等类型。
事故发生的原因
01
02
03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景区设 施损坏、游客伤亡等事故。
设备故障
如索道、电梯等景区设施 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游客 伤亡或被困。
人为事故
如游客不遵守景区规定、 不注意安全警示等行为, 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财产 损失。
火灾事故
景区内火灾事故可能由游客乱丢烟蒂、玩火等行为引发,需加强 防火宣传和监管。
安全管理事故
01
安全制度不健全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 不明确,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及 时处理。
02
应急预案缺失
03
安全培训不足
景区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无法 及时应对突发事故,延误救援时 机。
景区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 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在紧急情况 下无法正确应对。

第六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ppt课件

第六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ppt课件

景区游船(艇)安全管理
• (一)管理机构及模式 • 对于较大范围的水景游览区,最好能够成立由旅游、公安、航管三个部门联合
办公、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机构,设立相应的售票口、管理站,可以采取“四 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待:由景区游览接待中心统一安排水景游船(艇) 的接待工作。统一售票:不管旅游团队还是散客,船(艇)票统一由景区游览 接待中心开具和出售。统一调度:景区游览接待中心开具调度单,游船凭调度 单签证后出港。没有业务的游船一律在码头待航;有散客业务时接待中心按游 船的排队序号调度出港;游船一律不得私自出港,安排任务后不得在码头上拖 延时间或拒载。统一结算:水景游览区的售票处统一门票及价格,所收门票款 项统一汇到指定账户集中管理。游览结束后,游船经营者凭调度单和《游船( 艇)服务质量意见单》到结算中心结算票款。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 发生的原因
旅游者 因素
管理者 因素
社会 因素
安全意
安全意识差
识差
盲盲目目追追求求 个个性性体体验验
忽忽视视安安全全
救救援援体体系系 不不健健全全
法法规规不健不全 健全
执执不法法力不力
其其因它它素因素
旅游景区安全控制与管理
•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特点 • 二、构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
•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 是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 • 是景区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 •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由控制机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四子系统之间 相互联系。
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
控制机制系统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1.了解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 2.理解旅游景区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措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 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游客的安全 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景区规定。
• 在景区显眼位置设置安全提示牌,提醒游客注 意自身安全。
综上所述,未来景区安全事故防范需要综合运用 技术、制度和教育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多 层次的安全防范体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确保 景区安全,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心的旅游环境。
• 通过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导游机等,实时监测游客的行为和 安全状态。
未来景区安全事故防范的方向与趋势
完善的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确保法规的严格执行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未来景区安全事故防范的方向与趋势
提高游客安全意识
严控火源
景区内应严格控制火源,禁止游客在禁烟区域吸烟,防止因火源引 发的火灾事故。
培训员工消防知识
景区应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灭火和疏散技 能,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04
CATALOGUE
景区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
预案制定
01
景区应制定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
建立预警系统
景区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密切关注气象、 地质等部门的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景区应制定相应的应 急预案,明确人员疏散、救援等流程。
定期进行演练
景区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游客应对 自然灾害的能力。
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
景区应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有效,及时更换 过期设备。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 及防范措施
目 录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常规性安全预防措施不可少。园 区由于人员密集、混杂,也应采取 措施预防和避免治安事件以及园区 其他各类危险事件的发生。
3
做好紧急专项疏散应急预案工作。 对于各种不同的设施设备和可能出 现的意外情况,应分别最好相应的 紧急专项疏散应急预案,以求在发 生情况的时候,最小化人员损失。
4
游客需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避开你过于 拥挤的项目,以免人员过于拥挤发生踩踏 事件;时刻注意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2
3
机动机械类。游艺设施、运营 索道及相关特种设备是旅游活动中 潜在风险较高的领域。因旅游服务 设施的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监管 不力等造成的机动机械事故。 如贵州麻岭风景区缆车坠毁事 故、蹦极等设施的损坏导致事故发 生。 身体疾患类。旅游者因旅游劳 累为诱因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安全 事故;因身体问题,导致在爬山、 骑车等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制定冬春旱季防火工作方案,并且坚持落 实自然保护区冬春旱季防火工作,加强防 控,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发生。
5
6
针对各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旅游活动,制定相应的应急方 案。
制定安全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 救援,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 事故的危害。
2
主题公园
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 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 目的地。
2013-8-26
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机动机械类类。公园有大量大型设备, 承载人数多,一旦如停电、设备故障导 致设备停机等事故,就有可能存在危害 有客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许多严重老 化、锈蚀和残损的设施仍在使用,公园 和承包商都不愿掏出钱来进行设备的更 新和检修,容易导致飞旋转椅倒塌、旋 转升降飞机滑坠、水上滑道事故等。

景区安全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防范措施景区安全防范措施旨在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和意外事件。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景区安全防范措施中的内容:1. 入口安检:- 设置安检通道,对游客进行身份验证和行李检查,防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景区。

2. 安全警示标识:- 在景区内设置清晰可见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应急出口、禁止通行区域、紧急避难点等。

3. 应急通道设置:- 规划并维护应急通道,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4. 人员流控管理:- 合理规划景区游客流向,采取措施避免拥挤,确保通道畅通。

5. 防火措施:- 配备灭火器材和设置灭火器材位置标识,进行定期消防演练,确保火灾时的及时处置。

6. 危险区域隔离:- 将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并设置明显的安全隔离设施,避免游客非法进入。

7. 游乐设施安全:- 对游乐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设置警示标识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管。

8. 自然灾害防范:- 针对景区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9. 急救中心设置:- 在景区内设立急救中心,培训急救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10. 应急预案:- 制定景区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11. 培训与演练:- 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12. 监控系统:- 建立景区内的监控系统,监测人流、车流、安全区域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3. 网络报警系统:- 配备网络报警系统,游客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紧急报警。

14. 公共安全宣传:- 在景区内设置宣传牌、电子屏等,向游客传递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15. 合作与联防:- 与当地公安、消防等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联防机制,共同维护景区的安全。

这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规模和特点,确保游客在愉快参观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

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

游客的安全义务与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和规定
游客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旅游景区的 规定,不从事违法和危险的活动。
配合应急救援
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旅游安全事故时, 游客应听从指挥,配合相关部门的应
急救援工作。
注意自身安全
游客应时刻关注自身安全,不轻信陌 生人的诱饵,不随意离开团队或独自 行动。
维护旅游秩序
游客应自觉维护旅游秩序,尊重当地 的风俗习惯,不随意破坏环境和文物 。
信息共享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 共享,确保在应急处理过程中 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 。
协同作战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各部门要 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应 对旅游安全事故。
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旅游安全事故的培训 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 处理能力和游客的自救互救能
力。
03 旅游安全事故预 防
旅游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规定了旅游安全管理的原则、旅游经营者的 安全责任、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法》
明确了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建 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 件应对法》
规定了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应急预案的制 定和实施、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等内 容。
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预 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contents
目录
• 旅游安全事故概述 • 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旅游安全事故预防 • 旅游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旅游安全事故的法律法规与责任
01 旅游安全事故概 述
旅游安全事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旅游安全事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 发生的,可能导致人体伤害、财 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后果的事故 。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景区安全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游玩。

然而,景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景区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自然灾害事故: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暴风雨等。

景区管理者应在选择和规划景点时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例如,在山区景区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并制定灾害应急预案,以便及时疏散游客。

2.火灾事故:景区中的火灾可能由电气故障、人为疏忽等引起。

景区管理者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培训。

此外,景区管理者还可以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确保游客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3.交通事故:景区周边常常有大量游客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景区管理者应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加强交通管理和疏导。

同时,应加强对景区内的游客车辆和景区周边道路的监控,确保道路畅通和交通秩序。

4.游客伤害事故:这种事故包括游客之间的冲突、滑倒摔伤等。

景区管理者可以加强巡逻队伍的建设,及时发现和制止游客之间的冲突。

此外,应加强景区道路和步道的维护,确保其平整和干燥,防止游客因滑倒而受伤。

5.饮食中毒事故:许多景区提供餐饮服务,而不合格的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

景区管理者应进行食品卫生培训,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此外,景区餐饮单位应经常对食材和烹饪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游客的食物安全。

总之,景区管理者在防范安全事故时应多角度考虑,全面采取措施。

1.加强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2.建立紧急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3.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加强交通管理和监控。

5.加强对游客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6.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的饮食安全。

7.定期开展安全演习,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易收到动植物的伤害,如防范意识。
旅游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对防范安全
事故非常重要,对于不允许的水域
活动不要有侥幸心理,毕竟安全第
一;旅游者应在进行水域活动前,
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和自救知识;
防护措施
2
旅游景区要认识到涉水场所的特种旅游 的安全隐患很大,需要特别加强安全方面 的防范。在一些危险地带,不仅要设立严 禁下水游泳的警示牌,也要设置相应的障 碍物阻止游客下水;在水域活动场所,不 仅要设立“注意安全”类的警示牌以及利 用景区背景广播,连续循环播放警示提示, 还需有完备的救助设施,并且安排专人巡 视、监管。
1 山岳型景区
山岳型景区指以山体景观为主要吸 引物,并依托自然山体开展旅游活动的 景区,因此因其系统的相对不稳定性、 敏感性和脆弱性,极容易发生各种安全
问题。
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自然灾害类。山岳型景区因其旅游资
1
源性质,是旅游安全事故中不可抗力的 集中体现。涉及地质、水文、环境等领
域,包括地震、雷击、雪灾、暴雨、山
广义上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 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 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 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
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自然灾害类。自然保护区虽然有多种
1
类型,但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大体涉及地 质、水文、环境等领域,包括地震、雷
击、雪灾、暴雨、山洪、泥石流、山体
滑坡、干旱、沙漠化等。
身体疾患类。旅游者因旅游劳
4 累为诱因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安全 事故;因身体问题,导致在爬山、 骑车等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防护措施
1
游客需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
范知识。
到山岳型景区旅游前要关注最近的天气,
若是经过连日来的雨水,就要避开一些易发 事故的地带;进行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安全 系数低的活动(如自行车活动),考虑身体 情况,注意自身安全,不能掉以轻心;主动 学习一些是事故的防范知识以及急救知识。
第六章 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 及其防范措施
旅游安全事故,是指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 涉及旅游者人身、财务安全的事故。
本次讨论的安全事故范畴主要限制在旅游
景区内,并且主要讨论山岳型景区、水域型 景区、温泉度假区、自然保护护、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景区安全事故及其防范措施。
目录
1 山岳型景区 2 水域型景区 3 温泉度假村 4 自然保护区 5 主题公园
2 水域型景区
以水域为主题旅游资源,并依托水 域场所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景区。
涉及山岳型景区景点的,旅行社、 导游要密切前要考虑气象情况,遇 到天气变化,及时改变旅游计划; 出发前往前,导游需要特别强调人 身安全、财产安全。
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溺水事故类。水域型景区,旅游资源
1
的主体是水,溺水事故也成为高频率安 全事故。比如在沙滩玩耍、在泳池游泳
2
景区方需要特别注意旅游者 人身安全方面的管理。
及时更新和维护景区里的设施设备,对涉及安 全保护工作的人员严格培训和要求;加强警示牌 的警示警示作用和合理布置,尤其是自然灾害多 发季节和活动类事故多发点;针对安全系数低的 活动,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景区内旅游路 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规划组合要密切考虑安全 方面的因素,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防护措施
3
对于安全系数低的活动,对相关 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需要非常慎重、严格。很多事故的 发生,往往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
旅行社即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者, 更是旅游要素的组合者。在设计旅 游产品时,应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 尤其是开展新型的特种旅游活动, 应坚持安全第一,并且根据环境的 特殊性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如夏季多暴雨,很容易引起山体泥
石流、山体滑坡,导致景区游览道堵塞、
水电等基本设施损坏。
活动类。游客在进行自行车活动、飞
2
行活动、跳跃活动等过程中,发生的外 部创伤。
如进行活娱乐活动时,发生的坠落
事件、撞击事件等。
机动机械类。游艺设施、运营
3 索道及相关特种设备是旅游活动中 潜在风险较高的领域。因旅游服务 设施的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监管 不力等造成的机动机械事故。 如贵州麻岭风景区缆车坠毁事 故、蹦极等设施的损坏导致事故发 生。
3 温泉度假区
温泉度假村是集温泉洗浴、住宿、 餐饮、会务、健身、 温泉度假村 娱乐 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水域类。温泉度假区性质决定水域
1
活动是旅游活动主体之一(泡温泉), 泡温泉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要求;
并且因为温泉的特殊性,所以对游客的
安全意识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容易发生
等活动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更甚的有抱
着侥幸心理罔顾警示擅自下水戏耍、游
泳。
自然灾害类。发生台风、海啸、暴雨
2
洪水、电闪雷鸣等天气时,极易发生安 全事故,遇到这种情况,游客应及时离
开活动场所。
机动机械类。船舶、冲浪、滑水、帆
3
板等设备的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导致 的安全事故。
动植物伤害类。在水域型景区中,容
各种安全设施、安全标志应随时 检查,发现有破损、变形或变色的, 应及时整修或更换。
6 7
消防设施:应配备消防设备、
器具和火警监控系统,应设置 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并在显 著位置设置通道逃生线路图。
制定安全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 救援,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 事故的危害。
2 自然保护区
火灾类。自然保护区内,多山林植被,
安全事故。
2
食物中毒类。温泉度假区中,食是 很重要的一部分,会发生食物中毒类事
故。
3
火灾类。
4
盗窃类。人流复杂,容易发生偷盗 事故。
5
机动机械类。若度假区里的娱乐设 施设备没有定期地检修维护,就容易发
生安全事故。
防护措施
1
汤池和水上娱乐区的工作人员须 经专业的培训,并且在工作过程中 严格按照安全服务操作规程作业。
对进入汤池、水上娱乐区和易发 生事故游艺项目的游客,应有安全 事项的警示、进行必要的讲解或说 明,确保游客掌握安全要领,并在 相关部位配备安全巡视人员。
3
温泉泡浴、游泳和易发生事故的
项目应配备救生设施和通讯广播设
备,并设置注意事项告知牌。
4
汤池区周边及露天的高凸部位应 设置避雷装置,危险难行的步行路段 应合理设置台阶、扶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