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等级与标准

合集下载

SIL是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是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是Safety Integrity Level的缩写,译为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是在1998年颁布的IEC61508功能安全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它是功能安全等级的一种划分。

IEC61508将SIL划分为4级,即SIL1,SIL2,SIL3和SIL4。

安全相关系统的SIL应该达到哪一级别,是由风险分析得来的,即通过分析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暴露时间和频率、不能避开风险的概率及不期望事件发生概率这四个因素综合得出。

级别越高要求其危险失效概率越低。

SIL整体安全性等级PFD按要求的故障概率PFH每小时的危险故障概率1 10-2~10-1 10-6~10-52 10-3~10-2 10-7~10-63 10-4~10-3 10-8~10-74 10-5~10-4 10-9~10-8工厂内的设备/系统故障可能会引起环境破坏、爆炸和人员伤亡等。

SIL概念使得工厂运行者能够根据预期损害来划分其设备的要求。

另外,SIL概念为产品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描述产品故障性能的方法。

所有设备/系统,甚至包括那些最精密的设备系统都可能产生故障。

SIL概念就是评定故障及其后果。

评估结果是根据概率计算得出的。

为了简化安全评估,SIL概念将安全级别化分为SIL1-SIL4(SIL4为最高安全级别)。

安全完整性等级的确定需要进行安全系统风险分析,它是进行系统研发的目标和基础,是评估系统能否保证安全的依据。

安全评估体系在完成了安全相关系统研发工作之后还涉及到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和认可问题,即安全评估。

它是要检查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能否和安全计划保持一致。

把安全相关系统和安全需求规范相对照以评价它对控制系统风险是不是已经足够,以及系统能不能满足安全需求规范。

安全评估的目标是对于E/E/PE安全相关系统在功能安全方面达到的水平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

在石化、钢铁、电力、医药等工业领域,大部分安全问题依赖于仪表与控制系统执行正确的功能,这种安全依赖于系统功能的情况,被称为“功能安全”。

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

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

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 E C61508 1基本情况近年来,在铁路、航空航天、核应用、采矿等行业提出了很多安全理论和国际标准,其中IEc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是比较基本和核心的一个,它是迄今为止的安全相关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技术总结。

这个标准采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没有指定具体的应用领域。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是指以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了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设备。

其中,电气设备指电机设备;电子设备指固态非可编程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设备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电子设备。

以一个或多个可编程电子设备为基础,用于控制、防护和监督的系统,它包括了系统的全部元件,如电源、传感器以及其他输入设备、数据通道、通信通路和其他执行器、输出设备。

安全相关系统(Safety—RelatedSystem)是指为了保证控制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采用安全相关技术和风险降低措施执行所需安全功能的系统。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一旦失效可以影响人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IEC61508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整体、E/E /PE和软件生存周期阶段,为E/E/PE安全相关系统实现必要的功能安全提供一个发展安全需求规范的方法,用安全完善性等级来说明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目标,它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安全相关系统运行时的故障概率。

IEC61508的特点是把风险作为度量危险的指标。

这里的风险(Risk)是指危害发生的概率(Likelihood)和危害严重性(Consequence)的组合。

IEC61508定义了4种风险指标:(1)被控装置的风险:指被控装置或被控装置与被控装置控制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险;(2)可容忍的风险:指在以现行社会标准为基础的给定情景下可被接受的风险;(3)残余的风险:指在采取了防护措施后仍然保留的风险;(4)必须的风险降低:指通过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其他技术的安全相关系统和外部风险降低设备实现的风险降低,以确保不超过可容忍的风险。

激光的安全等级

激光的安全等级

激光的安全等级激光的安全等级2010-10-11 13:18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光束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如眼睛或皮肤。

所以,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ical Commission)和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对激光设备的安全性,按其激光输出值的大小进行了分类。

正规生产激光设备,其安全等级均应按FDA或IEC标准进行标注。

IEC标准将激光设备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称为Class1,Class2,Class3A,Class3B,Class4。

例如,Class1级激光设备,在"可预见的工作条件下"是一种安全设备;而Class4级的激光设备,则是可能生成有害的漫反射的设备,会引起皮肤的灼伤乃至火灾,使用中应特别小心。

Class I:低输出激光(功率小于0.4mW),不论何种条件下对眼睛和皮肤,都不会超过MPE值,甚至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后也不会超过MPE值。

可以保证设计上的安全,不必特别管理。

典型应用如激光教鞭,CD播放机,CD-ROM设备,地质勘探设备和实验室分析仪器等。

Class II:低输出的可视激光(功率0.4mW-1mW),人闭合眼睛的反应时间为0.25秒,用这段时间算出的曝光量不可以超过MPE值。

通常1mW以下的激光,会导致晕眩无法思考,用闭合眼睛来保护,不能说完全安全,不要直接在光束内观察,也不要用Class II激光直接照射别人的眼睛,避免用远望设备观察Class II激光。

典型应用如课堂演示,激光教鞭,瞄准设备和测距仪等。

Class III:中输出激光,光束若直接射入眼睛,会产生伤害,基于某些安全的理由,进一步分为IIIA和IIIB级。

IIIA级为可见光的连续激光,输出为1-5mW的激光束,光束的能量密度不要超过25W/m-m,避免用远望设备观察IIIA激光,这样可能增大危险。

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国家的标准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
1. 国家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将安全隐患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较低风险。

2. 行业标准:在一些行业中,也会有自己的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通常将安全隐患等级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3. 企业标准: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

例如,在某些企业中,可能会将安全隐患等级划分为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

4.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也制定了一些安全隐患等级划分标准,例如ISO 45001标准中,将安全隐患等级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非风险。

无论采用何种标准,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确保对安全隐患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控。

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

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

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
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软件安全性的标准体系。

以下是国际上常用的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
1. Common Criteria(公共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共同开发的一套软件安全评估标准。

它将软件安全评估分为七个等级,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EAL1到EAL7。

每个等级都有一系列要求和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和验证软件的安全性。

2. National Information Assurance Partnership(NIAP):美国国家信息保障伙伴关系组织制定的软件安全评估标准。

该标准将软件安全评估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EAL1到EAL4。

EAL4是最高级别,要求对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进行全面的验证和审计。

3. 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TCSEC):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软件安全评估等级标准。

该标准将软件安全评估分为六个等级,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D到A。

每个等级都有一系列要求和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和验证软件的安全性。

4. ISO/IEC 27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该标准关注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软件的安全性评估和管理。

这些标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软件安全评估。

芯片安全等级国际划分标准

芯片安全等级国际划分标准

芯片安全等级国际划分标准
目前常说的芯片安全等级包括商业级、工业级、汽车级、军工级等。

美国汽车电子标准协会(Automotive Electronic Council,AEC)制定的车用可
靠性测试标准ACE-Q100将其划分为Grade0\~Grade4五个等级,序号越低,等级越高。

不同等级的芯片对应的车辆上的应用系统不同,例如,动力、安全系统需求的等级最高,采用Grade-0级,而音响、显示系统需求等级
最低,采用Grade-4级。

不同等级的芯片的主要差异在于温度和其他指标
如湿度、出错率等,并且高等级芯片电路设计方面会考虑防震、防短路、过热保护等情况。

此外,还有航天级芯片,这是有人增加的一个等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芯片安全等级划分相关的专家以获取准确信息。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为了对安全事故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和评定,便于进行预防和处理,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安全事故的管理和处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般来说,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后果来划分的。

在国际上,通常将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一般事故是指事故的严重程度较轻,影响范围较小,后果较为轻微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只造成轻伤或者轻微财产损失,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例如,一般的交通事故、轻微的火灾等都可以划分为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事故的严重程度较重,影响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事故。

这类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例如,较大规模的交通事故、一定范围内的火灾等都可以划分为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事故的严重程度非常严重,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例如,重大的工业事故、大型交通事故等都可以划分为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事故的严重程度极其严重,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后果极其严重的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例如,特别重大的核事故、大型自然灾害等都可以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

在实际工作中,对不同等级的安全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和管理措施。

一般事故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来预防,较大事故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来减少损失,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则需要进行彻底的事故调查和深入的隐患排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和评定安全事故的等级,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3-安全等级与标准

3-安全等级与标准

BS7799标准
英国 ISO17799标准 其它不由求
4.2 我国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和相关标准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1999年,公安部组织制定了《计算机信 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法律、管理、技术三方面保证计算机、 网络、信息安全
C级安全级别
被动的自主访问策略(Discretionary Access Policy Enforced),提供审慎的保护,并为用 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由二个级别组 成 C1:具有一定的自主型存取控制(DAC)机制, 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开达到安全的目的 C2:具有更细分的自主型存取控制(DAC)机 制,且引入了审计机制。在连接到网络时,C2 系统的用户分别对各自的行为负责。C2系统具 有C1系统中所有的安全特征
TCSEC五要素
安全策略 可审计机制 可操作性 生命期保证 建立并维护系统安全的相关文件
TCSEC的四个安全等级
D:最低保护 C:被动的自主访问策略 B:被动的强制访问策略 A:形式化inimal Protection),指未 加任何实际的安全措施,D1级最低。D1 系统只为文件和用户提供安全保护。D1 系统最普遍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统,或 一个完全没有保护的网络,如DOS被定 义为D1级
4.1.2 欧洲ITSEC
欧洲白皮书 1990年,由英、法、荷、德四国共同提 出 两种等级
F:Functionality E:European Assurance
整体评估
Functionality -- ITSEC
F1~F10共分10级 F1~F5相当于TCSEC的C1~B3 F6-F10
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 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通信的完整性 数据通信的保密性 机密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级:具有一定的自主型存取控制(DAC)机 制,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开达到安全的目的,如 UNIX的owner/group/other存取控制。
C2级: 1)具有更细分(每一个单独用户)的DAC机制,
且引入了审计机制。 2)在连接到网络上时,C2系统的用户分别对各
自的行为负责。 3)C2系统通过登录过程、安全事件和资源隔离
来增强这种控制。
• B:被动的强制访问策略,B系统具有强制性 保护功能,目前很少有OS能够符合B级标准。
B1级:还需具有所用安全策略模型的非形式 化描述,实施了强制性存取控制(MAC)。
B2级:基于明确定义的形式化模型,并对系 统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实施了DAC和MAC。
B3级:能对系统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的访问 进行控制,TCB不会被非法篡改,且TCB设计要 小巧且结构化以便于分析和测试其正确性。
4.1 国际安全评价标准
4.1.1 TCSEC标准 1985年美国国防部制定的计算机安全标准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价准则TCSEC,即橙 皮书。TCSEC共分为4类7级:
返回首页
• D:最低保护,指未加任何实际的安全措施, 如DOS被定为D级。
• C:被动的自主访问策略,提供审慎的保护, 并为用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
4.1.5 CC标准 1993年6月,六国七方共同提出了“信息技术
安全评价通用准则”(CC for IT SEC),已成 为
国际标准,也是系统安全认证的最权威的标准。
CC标准分为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缺一 不可:简介和一般模型、安全功能要求(技术 要求)、安全保证要求(非技术要求)。
CC的先进性体现在4个方面:结构的开放性、 表达方式的通用性、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内在完 备性、实用性。
• A:形式化证明的安全。 A1级:它的特色在于形式化的顶层设计规格
FTDS、形式化验证FTDS与形式化模型的一致性 和由此带来的更高的可信度。
只能用来衡量单机系统平台的安全级别。
4.1.2 欧洲ITSEC 20世纪90年代西欧四国联合提出了信息技术安
全评估标准ITSEC,又称欧洲白皮书,带动了国际 计算机安全的评估研究,其应用领域为军队、政府 和商业。
1)吸收TCSEC的成功经验; 2)首次பைடு நூலகம்出了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
性的概念; 3)并将安全概念分为功能和评估两部分,使可信
计算机的概念提升到可信信息技术的高度。
4)ITSEC标准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分别衡量安 全的功能等级(F)和安全的保证等级(E)。
5)另一个观点是:被评估的应是整个系统(硬 件、OS、DBMS、应用软件),而不只是计算 平台,因为一个系统的安全等级可能比其每个 组成部分的安全级别都高(或低)。
国际安全等级与标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本章重点和复习要点
TCSEC是何种类型标准 商用操作系统安全级别和采用的访问控
制策略 军用或实验室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和采
用的访问控制策略 现行的Windows和UNIX操作系统的安
全级别 现有的商用操作系统是否是“安全的操
作系统”
返回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