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1场址选择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微酸性或中性黏质土壤、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用电有保障的池塘作为泥鳅养殖场地。
养殖池多为长方形,深1m 左右,水深保持在0.4m 左右,单口面积667~1334m 2,池内铺放厚约15cm 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
为防止泥鳅逃逸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需夯实池壁泥土,并用网片将池塘四周围住,网片上端高出水面20cm ,下埋至硬土中。
用密网布将高出水面20cm 的进水口和设置在池塘底部的排水口包裹。
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50cm [1-2]。
2放养准备鳅种放养前20~30d ,翻耕池底淤泥,疏通进、排水管道,堵塞漏洞。
用生石灰1050~1200kg/hm 2对水化浆,于池塘水深10cm 时全池均匀泼洒以清塘。
鳅种放养前10d ,加注新水20~30cm ,将干鸡粪450kg/hm2均匀撒在池内,或用猪、牛等粪肥900~1500kg/hm 2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充分发酵。
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使鳅种下塘后即可摄食适口的天然饵料。
水质肥度以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视具体情况适当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cm 左右。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5~10min ,当4月水温升高至15℃以上且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4~6cm ,放养密度为45万~75万尾/hm 2。
具体放养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要求同一养殖池中的鳅种规格均匀整齐,以大规格鳅种为宜,其养殖经济效益好且养殖周期短,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捞或进行多茬养殖,养殖池中可适当搭配中上层鱼类,如草、鲢、鳙等夏花鱼种,不宜放养鲤、鲫鱼等品种[3]。
4养殖管理4.1饲料投喂泥鳅食性广,供其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小杂鱼、鱼粉、蚯蚓、血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菜粕、麦麸、豆粕、次粉、谷物等。
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同时搭配其他饵料,成鳅养殖时,还应培育天然饵料。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池塘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认可。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池塘和养殖资源,很多养殖场开始涉足池塘泥鳅养殖。
以下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指南:1. 池塘环境的准备要想养殖健康的泥鳅,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质量优良的养殖环境。
选用规模适中,水质较好的池塘作为养殖场。
在准备池塘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清理,并保证水质达标。
2. 成鱼的选配泥鳅的选配非常重要,需要选用体型修长、活泼健康的泥鳅,并且确保数量均匀。
参考养殖经验,选配种鱼时可以选择40~50克左右的个体。
3. 饵料的配制和投喂泥鳅的饵料可以选用自制饵料和市售饵料,注意选择营养均衡、口感适宜的饵料,以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
投喂频率通常为每天2~3次,每次喂食需控制在10~20%的体重。
4. 池塘的清洁和换水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需要定期清洁鱼舍,尤其是排污管道、滤网等零部件。
同时,也需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池塘内的水质清洁。
5.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常见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
预防疫病的方法包括增强养殖水质、科学投喂饵料等。
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病鱼,并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6. 养殖周期的管理养殖周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一般上涨期为4个月左右,维持期为2个月左右。
在上涨期,投喂量应逐步增加,同时定期测量指标,确保泥鳅群体健康成长。
在维持期,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控制泥鳅的体重增加,以保证其身体和健康。
以上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方法和要点,建议养殖者在实际操作中结合本文所述技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
有序的养殖方法和严格的养殖管理,可以使池塘泥鳅养殖取得更好的效益。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contents •池塘准备•种苗放养•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日常管理目录010203消毒清理消毒与清理优良品种健康种苗选种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评估,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参考放养密度:每亩放养5-10万尾泥鳅种苗。
放养密度放养时间根据气温、水温等因素合理安排放养时间,确保泥鳅种苗适应环境。
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放养。
饲料选择优质性安全性饲料投喂定时投喂根据池塘中泥鳅的数量和生长状况,适量投喂,避免浪费和污染。
适量投喂适口性材料使用耐腐蚀、易清洗的材质制作饲料台,如水泥板或塑料板。
位置选择平坦、宽敞、避风向阳的地方搭建饲料台,方便泥鳅集中摄食。
结构饲料台设计成台阶状或孔状,方便泥鳅攀爬和摄食。
饲料台设置水质要求泥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池塘水质应保持清新、溶氧充足。
水质应呈中性或弱酸性,pH值应在6.5~7.5之间,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
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水量控制水质监测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遇到异常天气或水质突变时,应加强水质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预防措施水霉病赤皮病寄生虫病常见疾病及治疗用药安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配合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1巡塘检查23定期检查泥鳅的活动情况,包括游动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行为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观察泥鳅活动情况对池塘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包括pH值、溶氧量、氨氮等指标,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检查水质对池塘的设施进行巡查,包括塘埂、进出水口、增氧设备等,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检查池塘设施03财务记录记录管理01养殖日志02销售记录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如天气突变、疾病暴发等,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备足备用设备对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备份,如增氧机、水泵等,以备不时之需。
及时联系合作单位与相关合作单位保持联系,如饲料供应商、药品供应商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联系并解决问题。
泥鳅高密度养殖

泥鳅高密度养殖引言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人们喜爱。
泥鳅高密度养殖是一种高效、节约资源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益,并且对环境影响小。
本文将介绍泥鳅高密度养殖的步骤、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泥鳅高密度养殖的步骤步骤一:选址选择合适的场地是泥鳅高密度养殖的第一步。
适宜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 - 土壤肥沃,适合水生植物生长 - 地势较高,便于排水 - 距离水源和市场较近步骤二:建设池塘建设适宜的池塘是泥鳅高密度养殖的关键。
池塘建设应注意以下要点: - 选择合适的塘坝材料,如土石坝、混凝土坝等 - 设计合理的池塘形状和大小,一般建议每亩养殖面积为3000-5000平方米 - 注重池塘的通风和排水能力,以保证水质清洁步骤三:水质准备水质是泥鳅高密度养殖的重要因素。
在添加泥鳅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净化水源,去除污染物,保证水质清洁 - 调整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等,使其适合泥鳅的生长环境 - 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饲料,提供养分供泥鳅生长步骤四:选种泥鳅选种是泥鳅高密度养殖的关键环节。
应选择以下优质的泥鳅种苗: - 规格齐全的泥鳅种苗,体型健壮、无病无虫 - 适应当地环境和温度的泥鳅种苗 - 高产、抗病性好的泥鳅种苗步骤五: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泥鳅高密度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
应注意以下方面: -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等参数 - 合理投喂,控制每日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 -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污秽物,保持水质清洁 - 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和疾病情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技术要点种养结合技术泥鳅高密度养殖通常采用种养结合技术,即将泥鳅的繁殖和养殖过程结合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泥鳅的繁殖率和养殖效益。
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泥鳅高密度养殖的成功与否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和富营养化 - 合理配置水生植被,提供足够的栖息环境 - 增加氧气供应,保证泥鳅充足的氧气摄入合理投喂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泥鳅的主要食物之一,合理投喂浮游生物可以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高产养殖技术引言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青睐。
传统的泥鳅养殖一般需要大片的土地和土壤,但土地资源有限且贵重,因此出现了无土养殖的技术。
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技术是一种在水泥池中进行泥鳅养殖的高产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的相关技术要点。
选址与池塘建设•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一块远离工厂排污口、易于水源供给、避免严重水土流失的土地。
土地的坡度应适中,方便排水。
•水泥池建设:将选定的土地整平,然后根据计划养殖规模和养殖方案来确定水泥池的大小和数量。
水泥池的深度一般不少于1.5米,底部需铺设防渗透层。
水质处理与调节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水质处理和调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 - 水源选择:选择清澈无污染的水源,如自来水或地下水。
- PH值调节:泥鳅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7.0-9.0,可通过添加石灰或硫酸进行调节。
- 溶氧量保持:保持充足的溶氧量是泥鳅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可通过增氧设备或泡氧等方式提高水中溶氧含量。
- 水温控制:泥鳅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好水温。
选择泥鳅种苗选择合适的泥鳅种苗是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
选购泥鳅种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购时间:选择肥壮、健康的泥鳅种苗,最好是选择夏季成熟的种苗进行养殖,这样可以提高泥鳅的存活率和养殖效果。
- 选购渠道:选择正规的养殖基地或养殖场购买泥鳅种苗,确保品种纯正、无病无虫。
- 种苗密度: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种苗的密度,一般为1-2万尾/亩。
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管理是泥鳅高产养殖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 - 水质监测与调节: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 定期换水:根据水质状况和泥鳅生长情况,定期进行适量的水体更换,保持水质清洁。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33饲料营养质量高低和适口性好坏是养鱼成功与否的关键。
营养需求包含以下五方面;1、能量需求。
投饲中的总能量在2700-3000kc/kg 为好。
2、蛋白质需求。
杂食性鱼需30-33%;草食性鱼需28-30%;肉食性鱼34-35%。
3、脂肪需求。
饲料中含5%左右即可满足成鱼成长。
4、维生素需求。
饲料中添加多元维生素。
5、矿物质需求。
投喂量为鱼体重1.5~2.5%,早期为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生长旺盛期为早、午、晚各一次。
饲料的粒径要与鱼的生长阶段相吻合,适口性要好。
五、掌握鱼类防病治病技术首先,在放养时注意防止鱼体受伤,放养过程中进行鱼体消毒,在养殖过程中注意鱼病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泼洒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及泼洒敌百虫进行杀虫。
也可采取食场挂袋办法,用二氧化氯消毒,用敌百虫挂袋杀虫。
坚决不投喂霉变饲料。
注意防止污水的流入,保持池水清洁无污染。
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六、掌握日常管理技术应加强全方位管理,坚持早、午、晚巡塘;随时清除敌害;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捞除残草残饵;定期对用具消毒;及时加入新水防止缺氧;注水时要装好拦鱼设备,防止野杂鱼的混入。
不要因为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影响生产。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耿秀玲(吉林省东丰县龙头水库灌区管理所吉林东丰13631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水产品消费已不再满足于鲤、草、鲢、鳙等大众化品种,而是向名优鱼类方向发展。
尤其近年来,泥鳅鱼非常走俏,颇受欢迎。
因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高品位水产佳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也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优质经济鱼类,更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但具有补血益气,还有壮阳利尿等功效。
由于目前江河、库塘、沟渠等野生天然泥鳅捕捞量不多,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居高不下。
还有,泥鳅食性广,耐低氧,饲养周期短,生产潜力大,人工养殖具有投资少、产量高、收益大、见效快、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优鱼类养殖品种,更是广大渔民首选的一条致富的门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场址选择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微酸性或中性黏质土壤、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用电有保障的池塘作为泥鳅养殖场地。
养殖池多为长方形,深1m左右,水深保持在0.4m左右,单口面积667~1334m2,池内铺放厚约15cm 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
为防止泥鳅逃逸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需夯实池壁泥土,并用网片将池塘四周围住,网片上端高出水面20cm,下埋至硬土中。
用密网布将高出水面20cm的进水口和设置在池塘底部的排水口包裹。
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50cm[1-2]。
2放养准备鳅种放养前20~30d,翻耕池底淤泥,疏通进、排水管道,堵塞漏洞。
用生石灰1050~1200kg/hm2对水化浆,于池塘水深10cm时全池均匀泼洒以清塘。
鳅种放养前10d,加注新水20~30cm,将干鸡粪450kg/hm2均匀撒在池内,或用猪、牛等粪肥900~1500kg/hm2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充分发酵。
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使鳅种下塘后即可摄食适口的天然饵料。
水质肥度以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视具体情况适当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cm左右。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5~10min,当4月水温升高至15℃以上且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4~6cm,放养密度为45万~75万尾/hm2。
具体放养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要求同一养殖池中的鳅种规格均匀整齐,以大规格鳅种为宜,其养殖经济效益好且养殖周期短,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捞或进行多茬养殖,养殖池中可适当搭配中上层鱼类,如草、鲢、鳙等夏花鱼种,不宜放养鲤、鲫鱼等品种[3]。
4养殖管理4.1饲料投喂泥鳅食性广,供其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小杂鱼、鱼粉、蚯蚓、血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菜粕、麦麸、豆粕、次粉、谷物等。
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同时搭配其他饵料,成鳅养殖时,还应培育天然饵料。
养殖初期,日投喂量约为鱼体总重的2%,后逐步增加。
当水温达25~28℃时,泥鳅摄食与生长均旺盛,日投喂量应提高到鱼体总重的10%,以促进泥鳅快速生长;若水温低于12℃或高于30℃时,应适当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
每天投喂3次,若苗种未经驯化则以傍晚投喂为主,每次投喂量以次日凌晨不见残饵或略见残饵为度[4]。
4.2水质调控需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池水质以弱碱性或中性为宜,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15~25cm。
当水中溶氧含量低于2mg/L或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时,要及时更换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含量,避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
一般每隔15d施肥1次,施肥量以225kg/hm2左右为好。
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施用碳酸氢氨37.5 kg/hm2或尿素约22.5kg/hm2,以保持水色。
若水质过瘦,水体透明度过大,则必须适当追肥。
4.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3次,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池水的水色变化;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及时修复漏洞;定期清理、消毒饲料台;在气压低、天气闷热、下雷阵雨、连日阴雨等气候条件下,若泥鳅出现浮头缺氧需及时冲注新水;定期使用防病药物,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此外,做好养殖工作日志[5]。
5病害防治5.1水霉病病原:水霉菌。
症状:泥鳅受精卵的孵化阶段,水温较低时,受精卵最易得病。
泥鳅受伤时也容易得病,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绒毛。
防治方法:①尽量避免泥鳅受伤。
②用1mg/kg漂白粉溶液浸泡3~5min。
5.2寄生虫病病原:车轮虫、三代虫、杯体虫等。
症状:泥鳅幼苗阶段容易发生。
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离群独游,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镜检可见虫体。
防治方法:①0.7mg/L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②三代虫可用0.5mg/L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③2∶5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L。
5.3腐鳍病病原:短杆菌。
症状:夏季流行。
鳍条表皮脱落呈灰白色,基部肌肉糜烂,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漏。
防治方法:①0.35mg/L强氯精溶液化水全池泼洒。
②0.5mg/L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5.4气泡病病原:水中存在过多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微粒。
症状:泥鳅苗种阶段误食气体微粒过多,聚集在泥鳅的组织、器官里,形成气泡,上浮在水面上,泥鳅失去平衡能力;成鳅在夏季高温时候长期处在水层表面,吸入大量氧气后,在鳍条的表皮下形成小气泡,产生白鳍现象,成鳅的这一现象又称(下转第320页)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张春风(安徽省宿松县水产养殖场,安徽宿松246500)摘要总结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包括场址选择、放养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泥鳅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318-01收稿日期2011-12-20318(上接第315页)4参考文献[1]CHUNG E K Y,ZHANG X,LI Z,et al.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enhances central sensi tivity to 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 in rat[J].Brain Research,2007,1153(3):68-77.[2]DONG Y X,HAN Z A,XIONG K H,et al.Fos expression in serotonergicmidbrain neurons projecting to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 after noxious stimu lation of the stomach:a triple labeling study in the rat[J].Neurosci Res,1997,27(2):155-160.[3]ZHANG X Q,MEI Y W,LIU C Y,et al.Effect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c-Fos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Rats with Cerebral Infarct[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7(4):415-418.[4]MONNIKES H,RUTER J,KONIG M,et al.Differential induction of c-fosexpression in brain nuclei by noxious and non-noxious colonic distension:role of afferent C-fibers and5-HT3receptors[J].Brain Research,2003,966(2):253-264.[5]DUALE H,LYTTLE T S,SMITH B N,et al.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in spinalized rats reduces pseudorabies virus labeling of sympathetic neurons[J].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27(8):1369-1378.[6]TRAUB R J,STITT S,GEBHART G F.Attenuation of C-Fos expressionin the rat lumbo sacral spinal cord by morphine or tramadol following 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J].Brain Res,1995,701(1-2):175-182. [7]DAI J L,ZHU Y H,LI X Y,et al.C-fos expression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rats—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Acupunct Elect-rot her Res,1992,17(3):165-176.(上接第318页)“白翅病”。
防治方法:①泥鳅幼苗池塘水质不宜过肥,保证饵料可口、充足。
②发病时大量冲水,缓解病情。
5.5肠炎病症状:多发生在秋季温度下降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
病鳅常以腹部朝上、背部向下的形式浮于水面,并不断挣扎企图下沉。
解剖可见肠道前部多为绿色藻类等食物,肠道后半部有气体并膨胀,肠系膜充血。
防治方法:①坚持“四定”原则进行投喂,不要投喂过期或劣质饲料,保持水质清新,严格控制蓝藻过量繁殖。
②用0.3mg/L二氧化氯消毒,每1kg饲料拌诺氟沙星1g进行内服,连喂6d。
5.6敌害主要有水蛇、凶猛鱼类、水蝎子、水禽等。
防治方法:①放养前彻底清塘。
②加强池塘管理,及时扑杀敌害生物。
在池塘养殖泥鳅的管理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即鸟害防治。
因水禽喜食泥鳅,而池塘养殖泥鳅的水位较浅,水禽较易捕捉泥鳅,在捕捉过程中会惊吓泥鳅,影响泥鳅正常摄食,也会把各种病原带给泥鳅,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将给泥鳅养殖带来较大损失。
实践中以在池塘上离水面1m左右布置尼龙网线的效果为好。
即在池塘的四角固定4根木桩,池塘两边拉铁丝,后面池塘的长边平行拉上尼龙线,网线的间隔为30cm,拉上网线便可。
6参考文献[1]陈胜,王飞,梁毅.泥鳅养殖的研究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95-97.[2]李奇.泥鳅人工养殖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77-79.[3]李达,和民,龙战勇,等.泥鳅与家鱼鱼种无土生态养殖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07-108,112.[4]徐国有.泥鳅的高产养殖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11(10):235.[5]张云龙,樊启学.食用泥鳅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1(9):22-24.耳病、猪伪狂犬疫苗、副猪嗜血杆菌:此6种疫苗剂量分别为1mL、2mL、4头份、1头份、1头份、1头份,免疫时间为每隔6个月,除副猪嗜血杆菌采取颈部肌肉注射外,其余均采取肌肉注射。
此外,需注意事项同种母猪免疫程序。
3综合利用生猪排泄物建沼气池,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