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教学反思(公民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教学反思(公民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教学反思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明确自己享有的广泛权利,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八年级学生的权利意识模糊,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了解不多,不懂得行使自己的权利,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权利。

而本课内容专业性较强,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情境讨论、活动探究等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在进行“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教学时,我采用案例教学法,由于初中生对国家层面的政治生活了解不多,因此,我从近期召开的“两会”出发,结合时政新闻,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这两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具体情境,如给同学起外号、暴力拆迁、窃听、警察因公务征用摩托车等,从不同角度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相互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丰富情感体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案例较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而是直接归纳点拨,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缺少对案例深层的思考。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精选案例,留足思考的时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反思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对于公民法定义务的具体内容的部分我只是向学生做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有些义务学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设一个“学生提问”的环节,对于不理解的的那项义务提问,教师在作出适当的解释,我想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根据教材的编排,我主要从权利义务两个内容为中心展开教学,为了避免思想品德课出现枯燥现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导语】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教版⼋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单元教案范⽂: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分析 【教学⽬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成长及参与公共⽣活中的作⽤;体味公民权利对个⼈、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学会依法⾏使权利,提⾼参与社会⽣活的能⼒ 知识⽬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由。

教学过程 ⼀、导⼊新课 ⼀个⼥婴降临⼈间,⽗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

刘斐在⽗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学,12岁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家出版社采⽤。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俭学,获得1000元收⼊。

在⼈民代表⼤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满意的代表候选⼈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新课讲授 ⽬标导学⼀:政治权利和⾃由 活动⼀:⼩云家的⼀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云⼀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天的⽣活情境,引导学⽣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家⼈幸福⽣活的意义,帮助学⽣从具体⽣活中了解权利的⼴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物具体⾏为所体现的权利进⾏⾃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在⾃主思考的基础上,将⾃⼰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思维过程,开展师⽣之间、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的发⾔进⾏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从具体⾏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评课稿1. 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的《公民基本义务》单元进行评课,重点分析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影响。

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公民身份和权利的概念,并能够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掌握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如尊重他人、守法、参与公共事务等;•培养学生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教学内容3.1 公民身份和权利在本单元中,首先介绍了公民身份和权利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公民身份,以及公民有哪些权利。

3.2 公民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接着,本单元重点讲解了公民基本义务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明白作为一个公民,除了享有权利外,还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3.3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本单元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他人、守法、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义务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这些义务。

4.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4.1 视频教学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公民基本义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公民基本义务的实践。

4.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他们分享对于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和经验。

通过互动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

4.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公民基本义务在具体情境下的应用。

将学生置于不同的角色中,让他们面对各种情况,思考应如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

5. 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5.1 课堂小测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于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公民的义务教学反思

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反思(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公民义务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知道自己必须履行哪些义务,能够以具体的行动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在上完本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我处理得不是太好,现在反思如下:1、由于这节新授课是上课前一天晚上才刚刚备好,所以有一些细节地方考虑的还不是很周到,准备的不是很充分。

课前要有备而上,每个环节、过渡都要仔细推敲。

2、对于教材还应仔细专研,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比如这节课要讲的几个义务有些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讲,而不必要分开来一个一个讲。

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要注意进行案例教学时,该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而不要举一些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远离生活的事例。

比如可以举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金晶的案例,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当天,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

坐在轮椅上的金晶面对暴行,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虽然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

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

这一案例就涉及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两个基本义务。

所以我平常要注意多关心时政,注意收集这些方面的材料。

4、与学生互动时,要注意好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5、重点要进一步突出,简单的内容一带而过。

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些内容既是重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难点。

教师应该多设些材料,把这部分内容讲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 公民义务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 公民义务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公民基本义务》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尊重社会公德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民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履行公民义务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义务,提高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2.难点: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与公民基本义务相关的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相关条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基本义务?为什么我们要履行公民基本义务?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公民基本义务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讨论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履行公民基本义务?每组提出几点建议,分享给全班同学。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通用10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篇1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如此旅游可耻”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宪法和法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通过展示“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叙利亚发生内战后,叙利亚的人民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学生在讨论分析后总结出“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道理,从而懂得国家利益与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知道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秦始皇、郑成功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国的统一的民族的团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国家安全日及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道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这个基础上,是学生懂得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都要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了课本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自评:本节课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讨论、回答等占用的时间有点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在课堂小结这个问题上有些仓促,学生总结感悟和课堂练习这两个问题没有时间进行。

三、他评:孙泽华老师:阅读前言和教学目标较好,让学生对标学习,教师指导到位,纠正比较及时、问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页码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教案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教案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义务》教案与反思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课时公民基本义务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中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能力目标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遵守宪法法律。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视剧《守卫者•浮出水面》是一部都市谍战剧,该剧讲述了三岛市潜艇基地正在总装一艘新型号潜艇,这个消息让D国情报机构打探到了。

D国情报机构了解到,正在总装的新型号潜艇采用高尖端技术,威慑力大,噪声低,于是D国情报机构企图通过网络和人力窃取机密,中国潜艇基地面临新危机。

期间洪少秋和叶焓组成专案小组,几经波折,洪少秋把侦破视角转移到了301研究所,并且抓出了内鬼,获得了叶焓的信任。

历尽艰险,最终二人带领队友铲除了以高一天为首的犯罪团伙,海螺号潜艇下水成功。

他们二人及其他队友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遵守宪法法律活动一:解读图片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照片呈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公民在不同领域应尽的义务,体会履行这些义务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导入本框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第45页运用你的经验的图片。

2.学生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让学生相互补充,在讨论中归纳提升,形成对公民义务的认知。

提示:受教育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3.拓展:我们还有哪些义务?你认为义务是什么?活动二:案例再现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某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王某事件给我们带什么警示?提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基本义务》精品教案

《公民基本义务》精品教案
【探究五】辨析观点P52
课件展示,观点一:我是学生,我根本就没有收入,税收与我无关。
观点二:税收关系到你我他。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我赞同小男孩的观点。理由如下:
①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教师补充:维护我国的对外安全,不仅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为国家安全出一份力,维护我国的尊严、荣誉等方面的利益。所以我国规定公民应该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第二目 维护国家利益
过渡:维护国家利益有两方面的内容。国家利益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如果国家都不统一了,不存在了,那也就谈不上什么安全、经济方面的利益了。所以维护国家利益的第一个内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知识点5.依法服兵役的原因、要求?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
(1)原因: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2)兵役制度和分类:我国实行以志愿兵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3)要求:①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②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应召参战,保卫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运用明星的违法案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47-52找出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2.遵守宪法法律的原因、具体表现、要求是什么?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要求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
教学反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如此旅游可耻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宪法和法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通过展示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叙利亚发生内战后,叙利亚的人民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学生在讨论分析后总结出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道理,从而懂得国家利益与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知道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秦始皇、郑成功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国的统一的民族的团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国家安全日及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道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这个基础上,是学生懂得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都要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了课本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自评:
本节课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讨论、回答等占用的时间有点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在课堂小结这个问题上有些仓促,学生总结感悟和课堂练习这两个问题没有时间进行。

三、他评:
孙泽华老师:
1. 阅读前言和教学目标较好,让学生对标学习,教师指导到位,纠正比较及时、问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页码是什么。

教学中所举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在旅游时不要乱写乱画;叙利亚难民问题、维护国家统一的具体历史人物等。

课堂练习落实到学生该怎么办。

李凤
1.桂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分为(1)引课(2)讲授新课(3)自学基础上突出重难点、通过叙利亚的案例实现情感的升华、采用生活中的实例再进一步拓展(4)课堂小结,四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小节,教师常说快点,让学生感觉非常紧张。

丁红梅
1. 教学教学环节中引言、前言、点明课本目标,教材意识比较强,课堂气氛较好。

教师话有时候有点多,安静让学生看书,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紧扣教材不放。

李传军组长用课堂观察评课:
1. 我在听课过程中,主要观察8名同学本节课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阅读8次,8名同学全部参与书写,发言四次,自主学习参与比较多。

在小结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总结。

祁校长总结发言:
同课异构本就是相互借鉴,桂老师紧抓课本,贾老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大量案例,如果这些案例课本,深入生活、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是不是更好。

桂老师教材抓的好,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加强备课要结合学生学情。

同课异构其实就是路不同,目标相同,要挖掘生活中的实例是不是更好,要站在学生的认真水平上,去指导学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