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

合集下载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物理学史是指关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记录和研究。

它对于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启发兴趣物理学史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伟大科学家们的贡献和突破。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例如,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时,可以通过讲述牛顿的生平和他发现这些定律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提供实例物理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和重要发现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各个概念和原理。

通过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一些实验和观察结果,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的物理原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比如,通过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实验原理和结果,可以生动地展示光的波动性和光速不变定律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

三、培养科学思维学习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通过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推理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以从历史上的案例中学习到如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这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强调科学的社会影响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他们可以理解科学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改变人们生活的。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增强他们对物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物理学史中学习到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还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强调科学的社会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

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1. 古代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

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希腊的自然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技术中,如中国古代的科技。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社会功能不明显。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对于西方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阶段和中世纪阶段。

(1)、古希腊-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纪)。

主要有古希腊的原子论、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学、托勒密(约90-168)的天文学等。

(2)\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主要有勒·哈增,约965-1038)的光学、冲力说等。

2.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与哲学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在知识水平上产生了比较系统和严密科学理论与实验;在内容上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在发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会功能明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物理学史》内容概要

《物理学史》内容概要

《物理学史》内容概要摘要:一、引言1.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二、古代物理学1.古希腊时期的物理学奠基人2.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3.伽利略的实验和观察三、现代物理学初期1.牛顿的经典力学2.电磁学的发现与发展3.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创立四、19世纪物理学1.电磁学的发展:法拉第、麦克斯韦2.进化论与物理学的关系3.量子力学的诞生五、20世纪物理学1.量子力学的完善与发展2.相对论的出现:special relativity 和general relativity3.粒子物理学和高能物理研究六、我国物理学发展1.古代物理学成就2.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3.未来物理学展望正文: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科学。

自古以来,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奠基人包括泰勒斯、阿基米德等。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探索。

其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为后世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许多物理定律,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进入现代物理学时期,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同时,电磁学的发展为科技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创立则为热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19世纪,物理学取得了重要突破。

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研究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此外,进化论的提出使生物学与物理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这一时期,量子力学应运而生,为微观世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20世纪是物理学迅猛发展的时期。

量子力学得到完善和发展,相对论的提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时间和空间。

高能物理研究为粒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物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古代物理学的成就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世界物理学史

世界物理学史

世界物理学史世界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是物理学在历史进程中的发生、发展过程。

近代意义的物理学诞生于欧洲15—17世纪。

人们一般将欧洲历史作为物理学史的社会背景。

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属古代史时期;5—13世纪为中世纪时期;14—16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6—17世纪为科学革命时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此时期产生,从此之后,科学随各个世纪的更替而发展。

近半个世纪,人们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

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间,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各流域,逐渐形成了古代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7世纪到前2世纪,古代科学在希腊和中国均获得较大的进展。

鉴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欧洲有别,有关物理学在中国古代的情形见中国物理学史。

物理学来源于古希腊理性唯物思想。

早期的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范围广泛的问题,诸如宇宙秩序的来源、世界多样性和各类变种的起源、如何说明物质和形式、运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尤其是,以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又被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的原子论,以及以爱利亚的芝诺为代表的斯多阿学派主张自然界连续性的观点,对自然界的结构和运动、变化等作出各自的说明。

原子论曾对从18世纪起的化学和物理学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物理学实际上最好的是静力学,其真正代表人物是阿基米德。

他建立了杠杆定律、浮体定律,发明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螺旋抽水机。

更重要的是,他将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逻辑推理用于解决物理问题,这为经典物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提供了一个榜样。

物理学史 全

物理学史 全

高考物理学史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7、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重要意义

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重要意义

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重要意义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揭示物理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性。

研究学习物理学史,不仅会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攀登科学高峰的积极热情。

一、可以了解物理学的本来面目,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前人已经获得的理论知识。

教学中的物理知识都是人们经过多次整理而形成的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对于一些概念、规律产生的历史事实很少问津。

有的物理教师虽然试图引进一些史料,但讲的不够准确,常见的错误有:牛顿因为观察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瑞利-金斯定律的失败引导着普郎克提出量子论等等。

这些神话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来源、理论体系的形成等都产生很神秘的感觉,往往会认为各个物理学概念、原理和定律的获得等只是历史上的某些科学伟人们的灵感创造出来的,是历史的巧合和偶然的机遇,对于一般人而言根本就不能及的,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进而也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事实上对于熟悉科学创造历史过程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的获得,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粗糙到严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根本就不是任何天才的脑袋偶然地创造出来的。

经过对这些物理史的本来面目的了解和熟悉,学生们就会慢慢学着具体理解任何一个重要概念、定理和理论的获得,都是经过"试探-除错"的多次选择而得到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历史回顾,促使学生们了解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定律的实验基础,了解各种模型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的原形,了解各种假说、观点和物理思想的演变。

虽然讲述时用的时间不多,但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原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仅会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和错误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学史教案

物理学史教案

物理学史教案
【教案】物理学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2. 掌握物理学史中重要科学家和其研究内容。

3. 能够分析物理学史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概述
2. 牛顿力学
3. 电磁学的发展
4.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5.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1.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史
(2)物理学的诞生及其发展概况
2. 牛顿力学
(1)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成就
(2)牛顿三大定律
(3)牛顿力学的意义
3. 电磁学的发展
(1)法拉第及其电磁感应定律
(2)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光速实验
(3)马克斯韦方程组
4.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及其不足
(2)汤姆逊发现电子
(3)卢瑟福的金箔实验
5.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相对论
(2)量子力学
(3)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PPT演示
3. 互动讨论
【教学评估】
1. 对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理解和概述。

2. 掌握物理学史中的科学家和其研究内容。

3. 理解物理学史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教学素材】
1. 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图。

2.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演示图。

3. 电磁学发展的历程图。

4. 原子物理学的实验演示图。

5.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图解。

高二物理学史(最全)

高二物理学史(最全)

高二物理学史2020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7、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史★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落体运动。

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1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2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3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典型题目4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观点: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5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经典题目6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库仑(法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典型题目7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e=1.6×10-19C★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经典题目8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法拉第贡献: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经典题目9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安培(法国物理学家)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经典题目10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劳伦斯(美国)发现了回旋加速器★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经典题目11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①1801年,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②提出干涉理论。

利用干涉观念成功解释了牛顿环,同时也成为第一个近似测定波长的人。

在180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中对光的干涉再次作了解释。

★惠更斯:1678年惠更斯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著作《光论》。

在书中,惠更斯把光波假设为一横波,推导和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泊松亮斑:泊松是光的波动说的反对者,泊松根据菲涅耳的计算结果,得出在一个圆片的阴影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点,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过去也从没看到过,因此泊松认为这个计算结果足够证明光的波动说是荒谬的。

但是恰巧,菲涅耳和阿拉果在试验中看到了这个亮斑,这样,泊松的计算反而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过了不久,菲涅耳又用复杂的理论计算表明,当这个圆片的半径很小时,这个亮点才比较明显。

经过实验验证,果真如此。

菲涅耳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奖,而后人却戏剧性地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

菲涅耳开创了光学的新阶段。

他发展了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成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

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光屏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多普勒(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多普勒效应: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麦克斯韦贡献: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小到大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经典题目12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赫谢耳:英国物理学家在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1738—1822)在1800年,研究光谱里的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在可见光谱红光区域的外侧,发现有很强的热作用.这就表明在光谱的红光外侧还存在一。

★里特:德国物理学家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斯涅尔(荷兰数学家):折射定律七个基本单位2012高考模拟试题汇编-物理学史1(2011山东高考).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B)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主要考查物理学史。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项错误。

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 项错误。

正确答案是AB2(2011海南高考).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3.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爱因斯坦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的美誉。

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顺序是( A )A.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5.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C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D.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6.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

下列定律、理论或学说的建立不符合上述情况的是(D)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场理论C.机械能守恒定律 D.相对论7.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B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发电机C.托马斯·扬成功地完成了光的干涉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8.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常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科学方法。

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的( A )A.伽利略指出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9.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0.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是( A )A.力的合成B.质点C.自由落体运动D.点电荷12(2011淮安三模).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13.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14.(2011江苏致远).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