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专项-文言文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2022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有删减)【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同“熟”。

⑥从:同“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似)...C.屏人论事(使退避)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同“佯”,假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文中,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回答中可知谢道韫是个、的孩子;而乙文中,儿时王羲之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诸:众多。

③游:玩耍。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七 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七 文言文对比阅读

(陆游《陆游筑书巢》,有删改) 【注释】①椟: 木匣子,匣子。这里指书橱。②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乃引客就观之

A. 而乱书围之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
能以径寸之木

D.
无丝竹之乱耳

专项训练
例句“乃引客就观之”的句意是: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 之:代词,代指“巢”,即书窝。A 项,句意:但杂乱的书围 绕着我。之:代词,代指“我”。B 项,句意:不久水军的战 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 极尽种种变化。之:结构助词,的。C 项,句意:他能用直径 一寸的木头。之:结构助词,的。D 项,句意:没有世俗的乐 曲扰乱心境。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句中的“之”与A 项中的“之”都作代词,故选A。
专项训练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 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 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 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 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专项训练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 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 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 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 (jiān):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温馨提示经典基础题18题,优选提升题32题(2023下·山西太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国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语(yù):对……说,告诉。

③恃(shì):凭借,依靠。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出停顿节奏。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及.鲁肃过寻阳及:(3)吾欲之.南海之:(4)西蜀之去.南海去: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4.借助议论的句子可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概括。

下面三句中哪一句更适合做吕蒙为学的点睛之句?为什么?A.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我选()【答案】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1)推托(2)到,等到(3)去,到(4)距离 3.(1)我难道想要你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4.我选B,吕蒙在孙权提出“不可不学”时有畏难情绪,以“军中多务”为借口进行推托,在孙权诚恳劝学的情况下才就学。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三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中】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①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②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注释】①捐:丢弃。

②趋:快步走向。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3)累寸不已____________ (4)羊子感其言____________2.下列四组虚词中,两者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至于寸B.乃:蒙乃始就学乃捐金于野C.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异断斯织乎D.而:结友而别而远寻师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夫子积学,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乐羊子之妻是怎样的人?【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吕蒙传》【注释】①恚(huì):愤怒地、生气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依.姊夫邓当( )(4)窃.随当击贼(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B.以.钱覆其口C.归以.告蒙母D.以.刀劈狼首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不探虎穴,安得虎子?4.从【甲】【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乙】张咏①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

”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①准:寇准,宋初宰相。

①学术:学问。

①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①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即更刮.目相待刮:(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 徐:(4)及.准出陕及: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如东县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赐帛遣.之(4)相寿流涕而去.2.划分句子停顿。

(划一处)是使为善者惧3.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4.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二)(2021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中)【文言甲】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共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白《拾遗记》)[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文言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七)
1.(1)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只,不过(3)自夸(4)放下 2.(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
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使油滴入到 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但铜钱却没有被沾湿。
(2)老人背着他的蒜慢慢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 的名字。
3.B 4.这个故事启示我即使身怀绝技也不能沾沾自喜,因为
【参考译文】
各种花正在绽放的时候,只有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 以后都属于不当花开的时节而无人过问的时候。芙蕖就 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点缀得一片 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一天比一天美丽好看。有风时就展示飘动摇摆的神态, 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 的时候,就先享受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花苞开花, 姿态娇嫩,仿佛就要滴水下来了,花儿先后相继开放, 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 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对 主人说没有对不住的地方了;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 蓬中结了莲子,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 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耸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 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 适于观赏的方面。
【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 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 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 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 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 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 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 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 分)
姓名:
班级:
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 1-5 题。(18 分)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
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
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
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
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
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
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2)其创.果不出血:___________ 2.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4 分)
尔。”康肃笑而遣之。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 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3.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黔之驴
(2 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
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
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一、 1、C(3 分)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另,另外 ④ 等到、到(共 4 分,每个 1 分)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 经学传授的学官吗?(6 分,每处 3 分,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2 分,每处各 1 分,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 分, 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二、 1.北宋; 欧阳修。2 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3 熟能生巧 4 唐 朝; 柳宗元。5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6.黔驴技穷。 三、 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2.C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 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 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 分) 五、 1.(1)经历 (2)晒 2.(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 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4.甲文示例: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
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
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 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 分) 甲文:
乙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6 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人名)。(2 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 分)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2 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 分)计学家知其一, 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 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 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 作出正确的判断。(1 分)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 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 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 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 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 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 分 ) (3)要注意细节。(1 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 人嘲笑。(1 分)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 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 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 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六、 1.⑴已,停止。 ⑵只,仅仅。 ⑶伤口,创伤。 ⑷断定、判定。 2.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或“据理臆断”。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
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
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
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 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2 分)
第2页共4页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4 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欢守志弥.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