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考卷

乳腺考卷
乳腺考卷

一、选择题:

1. 乳房的淋巴主要输出途径,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由腋窝淋巴结至锁骨下淋巴结

B.部分淋巴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至锁骨上淋巴结

C.少数淋巴可直接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D.部分内侧乳房的淋巴液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2. 下列哪项检查对乳腺癌最灵敏:

A.乳腺钼靶

B.乳腺CT

C.乳腺MRI

D.乳腺B超

3. 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

A.肺

B.骨

C.肝

D.脑

4. 腋窝淋巴结不包括下列哪组:

A.中央组

B.锁骨下组

C.胸骨旁组

D.胸肌组

5. 关于乳腺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表现为乳房无痛,质硬的肿块

B.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

D.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最初多见于腋窝

6. 女性,24岁,左乳肿痛半月余,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服退热药降温可降至正常,持续约10天来诊,检查,左乳房红肿,无波动,全乳房压痛,呈结节状,乳房约15cm×8cm×7cm,门诊行穿刺(垂直,进针约10cm),勉强抽出黄色,粘稠脓液,此时预行切开引流,最佳切口选择是:

A.以乳头为中心放射性先切口

B.乳晕旁做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C.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

D.在波动明显处做切口

E.做对口引流切口

7. 乳腺癌患者,术中发现同侧腋下及胸骨旁区有淋巴结转移,见一般情况尚可,宜行:

A.单纯乳房切除术

B.乳癌根治术

C.扩大乳癌根治术

D.改良根治术

E.放疗加化疗

8. 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乳房扪诊

B.乳头溢液的检查

C.乳房X线检查

D.活组织切片的检查

E.B超

9. 一中年妇女,乳腺内可扪及大约1.5cm×1.5cm×1.5cm×1cm肿块,活动,边缘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应如何处理:

A.可短期内继续观察

B.中药治疗

C.局麻下将肿瘤但组织切除一小块,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方案

D.将肿瘤组织连同周围的正常乳腺组织完整地切除送病理检查,作明确诊断

E.可作乳腺单纯切除

10. 26岁,女性,8个月来在左乳房外上象限扪及一直径3cm的圆形,光滑,活动,质韧之肿块可能为:

A.早期乳癌

B.纤维腺瘤

C.Psget乳头病

D.乳房囊性增生病

E.乳腺结核

二、名词解释

1. Cooper韧带

2. “酒窝征”

3. “橘皮样”改变

4. Paget乳头病

三、简答题:

3.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4.简述乳腺良恶性肿块体检时的差别。

四、病例分析:

1、患者,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故就诊于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怀疑乳腺癌,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因当时经济困难未就医。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正常,二便通畅。否认低热,消瘦病史。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乳包块性质待查 1.乳腺癌?2.乳腺增生?”收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初潮12岁,1~4/28天,绝经年龄53岁,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律。妊娠5次,17岁第一次生育,有子女5人,均为自然生产,哺乳3次,共计18个月。系统回顾无特殊。查体 T 36.5℃,P84次/分,R 21次/分,Bp 140/80mmHz。

专科检查

望诊: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乳腋窝下可见到肿块。

触诊: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 线提示: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鉴别诊断

4.还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5.治疗方案?

2、患者,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故就诊于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怀疑乳腺癌,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因当时经济困难未就医。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正常,二便通畅。否认低热,消瘦病史。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乳包块性质待查 1.乳腺癌?2.乳腺增生?”收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初潮12岁,1~4/28天,绝经年龄53岁,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律。妊娠5次,17岁第一次生育,有子女5人,均为自然生产,哺乳3次,共计18个月。系统回顾无特殊。查体 T 36.5℃,P84次/分,R 21次/分,Bp 140/80mmHz。

专科检查

望诊: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乳腋窝下可见到肿块。

触诊: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 线提示: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鉴别诊断

4.还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5.治疗方案

答案:

五、问答题

选择:

1.C

2.C

3.D

4.C

5.C

6.C

7.C

8.D

9.D 10.B

名词解释

1. Cooper韧带:乳房内不同走向的纤维组织,分隔脂肪组织,并将乳腺组织与前方的皮肤及后方胸肌筋膜相连接,而起到固定乳房的作用,此称乳房悬韧带或库伯(Cooper)韧带。

2. “酒窝征”:乳房病灶增大,而Cooper韧带不能随着病变的增大而延长,出现乳房表面皮肤的凹陷点,称之为酒窝征。

3.“橘皮样”改变:乳腺癌导致乳房皮下的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或中央区的乳腺癌浸润使乳腺浅表淋巴液回流受阻,皮肤变厚,毛囊开口扩大深陷,此体征称“橘皮样”改变。

4. Paget乳头病:较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区的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简答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化疗,放疗,免疫,激素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简述乳腺良恶性肿块体检时的差别。

良性肿瘤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恶性肿瘤边界不清,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

案例分析:

1、初步诊断右乳癌

诊断依据

(1) 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

(2) 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

(3) 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侧腋下可见到肿块。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4) 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 乳腺纤维腺瘤:

(2) 乳腺增生:

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全身核素骨扫描;腹部及盆腔B超;头颅CT。

治疗

1.治疗原则先行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术,证实为乳腺癌后,患者经过辅助检查若未发现明显远处转移,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乳腺及腋窝肿块较大,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待肿块缩小,手术操作方便,便于完整切除后可行手术治

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2、初步诊断左乳纤维腺瘤

(2)患者自诉于3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乳外侧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等不适及按压痛诊断依据

(1)患者无诱因发现左乳无痛性包块3个月。。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其间肿块无明显增大。 (3)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长约4厘米的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2厘米,呈圆形,边界清楚,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肿块与皮肤不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4)乳腺B提示:左乳外下实性信号影,血流不丰富,大小约3×3厘米,考虑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2)乳腺癌:

(2)手术治疗的原则: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肿块必须常规作病理检查,消除乳腺残腔,防止积液。

(3)术后处理:①术后切口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②予补液、抗炎,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③根据病理结果回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检查工作总结报告

乳腺癌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妇幼有关文件精神,为帮助广大妇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知识,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对乳腺癌的筛查,将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尽快的排除出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保障妇女健康水平,我院对育龄妇女开展了乳腺癌筛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及技术指导及支持,推进乳腺癌筛查项目 (一)由项目办负责“乳腺癌”筛查组织工作,做好乳腺癌筛查的调查摸底,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告之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时间及注意事项,根据筛查计划有序开展筛查工作,并在筛查前后对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防治知识培训。 (二)卫生院组织专门体检队伍添置设备设施,所有参与乳腺癌筛查的医务人员均经过统一技术培训,并在本院实践学习,检查前由医院领导负责召开乳腺癌筛查动员会,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统一检查流程,统一普查文书填写,由专人负责检查并根据筛查结果做好登记、转诊和随防工作,同时做好各种记录。 二、实施执行情况 (一)我院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制定了乳腺癌检查工作制度及流程、乳腺癌检查转诊制度及流程、乳腺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及规范乳腺癌检查高危人群随访工作制度、乳腺癌检查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二)充分利用张贴宣传海报,义务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宣

传小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结合特殊宣传日如“世界防癌周”、“乳腺癌防治月”等进行防癌宣传,增加群众健康防癌意识。 三、社会评价 通过筛查,以及对阳性病例的追踪随访,极大部分筛查对象对我们筛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癌前病变者通过检查她们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了疾病对妇女同志身心健康的危害,她们在称赞政府的这项民心工程的同时,也对医院医务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四、主要措施 加强对妇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能更多关注妇女同志的身心健康,增加筛查工作人员,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妇女乳腺癌筛查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使这一民心工程通过我们医院这一服务平台实实在在、完完全全体现出来,为提高广大妇女同志生活质量、家庭幸福指数,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乳腺癌测试题

乳腺癌测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 1、乳腺检查时间为每次月经干净后为宜。 2、典型的肿瘤细胞造成真皮淋巴管堵塞回流障碍时为改变,是乳腺癌的局部晚期征象。 3、检查乳腺检查手法有、和3种方式。 4、乳腺囊性病变,穿刺点应该选择的位置,如果需要手术的病例,穿刺点需在范围内,以便手术过程中一并切除。 5、乳腺团块/肿块是指乳腺中,的结节,多为,亦可,边界常可以触及。 6、乳头溢液是指或流出液体,包括乳头分泌膏样物。 7、乳腺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视诊和触诊,范围包括和检查 8、乳腺穿刺的禁忌证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 是非题:每题5分(共30分) 1、2002年美国癌联合会(AJCC)TNM分类TX-原发肿瘤() 2、乳房肿块检查时,用拇指与食指轻捏肿块表面,如出现“酒窝征”则表明有皮肤粘连。() 3、检查乳腺顺序是:外上-内上-内下-外下-外上-乳头乳晕。() 4、触诊一般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先检查患侧,然后检查健侧,动作应轻柔。() 5、乳腺穿刺时,对位于乳头后方的病变应从后方进针。()

6、囊肿穿刺时,抽吸引完毕,应先拔出针头,再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检查乳腺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A、先乳房-腋窝淋巴结-锁骨上区 B、锁骨上区-腋窝淋巴结-乳房 C、腋窝淋巴结-乳房-锁骨上区 D、乳房-锁骨上区-腋窝淋巴结 2、参照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进行分()级分类。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3、乳腺肿瘤属良性病变的有:() A、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B、炎症型癌 C、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 D、纤维腺瘤 4、乳腺有症状或体征阳性不包括:() A、乳腺肿块/团块 B、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 C、乳腺不对称增厚 D、临床常见的疼痛 5、以下陈述错误的是:() A、乳腺临床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首要环节 B、乳腺的临床检查不包括乳腺和区域淋巴结 C、在临床检查时不能仅以肿块作为乳腺癌的必须本征 D、乳腺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视诊和触诊 宫颈癌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填空题:

乳腺癌免疫组化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 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 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 参考: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刘玉金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肖晖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 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两 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 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 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 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 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 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 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 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乳腺癌自我检查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自我检查方法有哪些 乳腺疾病是不易被发现的,所以一般在疾病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了,这个时期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日常的生活中女性朋友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注意自我检查,可以采用一看、二摸、三挤的方法来检查,那么乳腺癌自我检查方法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下吧。 女性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预防意识,注意自我检查,以提高治愈率。早期乳腺癌的自我检测的方法:一般在每次月经干净后一周进行检查(经期乳房充血、胀满、深部小癌肿不易摸到)。自我检查方法为一看、二摸、三挤。 一看:脱去衣服,双手叉腰,面对镜子,检查乳头是否回缩和偏移,乳房皮肤有无酒窝症(早期表现)桔皮样外观(晚期表现)。二摸:坐位或仰卧,五指并拢用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不要抓捏乳房,防止把乳腺小叶误认为肿块),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及压痛,以及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表面状态、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如具有以下情况要立刻到正规医院检查。1、乳房有无痛性肿块,其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

度不好。2、腋窝淋巴结无痛性增大。三挤:非哺乳期内,双手 合拢,环握乳房,用掌根适当用力挤压,检查乳头有无液体溢出,及液体的性质。 据统计,乳头溢液患者中乳癌发生率为20%--45%。乳头溢 液是导管内癌的首发症状。最后,莫忘记检查两侧腋下。当然,自我检查代替不了专科医生的检查,在有明显不适感、自我检查发现有乳房部或腋窝部变化而不能确定为何病变时,或患有各种各样的乳房疾病时,应上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检查及有关的专科检查。 上述关于乳腺癌自我检查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帮到女性朋友,也希望女性朋友能够引起重视,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要定期的去医院做一些体检项目,排除疾病的隐患,也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就发现疾病,避免疾病的恶化。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ER、PR: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 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 p63: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p27:p27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p27低表达与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而且p27低表达与生存期短、预后差显著相关。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Po rter等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接受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p27不表达或低表达均提示在OS和DFS上预后不佳。 COX-2(cyclooxygenase-2):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E-cadherin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 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CK :CK-L,CK8/18,CK7,CK20,CK34βE12这四种是细胞因子(cytokine)中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 n.CK),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癌胚抗原.这些指标通常联合起来用于检查例如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如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等),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等),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由于这些指标可以检出的肿瘤很多,特异性相对不高,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病史,查体以及活检病理等综合手段来诊断,不能单一靠你说的这些指标来确诊某种肿瘤.但你说给的检查结果有很多阳性,提示有肿瘤的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 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EMA:上皮膜抗原(EMA)、EMA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乳腺癌现状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 年 6 月15 日由Fan Lei 等发表在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和%。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和%。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 例/10 万女性(年龄在55 岁到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100 例/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1216 美元,在172 个国家中排名第103 位。 图 2.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数据来自2009 年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作者:王希龙, 邱文秀, 贾中明, 韩勇, 张国强, 董新军 作者单位:王希龙,贾中明,韩勇,张国强(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邱文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无棣医院手术室), 董新军(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肿瘤科) 刊名: 中国综合临床 英文刊名: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年,卷(期):2012,28(8)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4条) 1.唐中华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06) 2.李金锋;徐光炜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06) 3.杜勇;沈天真;陈克敏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测[期刊论文]-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4(03) 4.张超;蒋宏传舒怡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9) 5.程天军;赵辉彩超联合钼靶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6) 6.Cosgrove DO;Kedar RP;Bamber JC Breast diseases:color Doppler U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993(01) 7.王玉兰;邱玉军;孙丽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9(18) 8.Jonsson H;Larsson LG;Lenner P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with mammography in the first screening round in relation to expected incidenc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外文期刊] 2003(01) 9.Sehgal CM;Arger PH;Rowling SE Quantitative vascularity of breast nasses by Doppler imaging:regional variations and diagnostic implications 2000(07) 10.Tozaki M;Toi M;Miyamoto Y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correlation of Doppler spectral parameters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and histologic growth pattern 2000(09) 11.Buadu LD;Murakami J;Murayama S Colou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a multiparameter analysis 1997(12) 12.Stavros AT;Thickman D;Rapp CL 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外文期刊] 1995(01) 13.Bassett LW Mammographic analysis of calcifications 1992(01) 14.荣雪余;姜玉新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外文期刊] 2000(05) 引证文献(6条) 1.宋树玺.朴瑛.刘兆喆.丁震宇.韩雅玲.谢晓冬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三方调查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3) 2.姚永洪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及Ki67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6) 3.钱秀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 2013(12) 4.蒋学英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13(24) 5.蒋晓春乳腺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8) 6.刘俊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6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12)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对女性来说是一大噩梦,虽说乳腺癌有70%的概率可以通过自我检测发现,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几率会让许多女性忽视发现乳腺癌的机会,从而耽误了病情,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所以女性朋友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乳腺癌的体检,乳腺癌的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1、X线检查 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2、超声显像检查 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4、近红外线扫描 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mu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5、CT检查 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6、肿瘤标志物检查 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乳腺癌手术治疗发展及现状

乳腺癌手术治疗发展及现状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从保留乳房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乳手术切口的改良以及乳腺癌腔镜切除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乳腺癌手术治疗发展及现状,以期为乳腺癌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乳腺癌;手术治疗;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于乳腺癌生物学的认识也逐步提升,在治疗手段上也已经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手术治疗而转变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本文探讨了乳腺癌手术治疗发展及现状,现综述如下。 1保留乳房术 1.1手术适应症保留乳房手术的主要禁忌症包括三种:多原发病灶、不能接受乳腺治疗与妊娠为保留乳房治疗。同时还存在一些相对禁忌症,不过通过一些相应的手段同样可以进行保留乳房手术[2]。举例来说,肿瘤体积过大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极易影响外形,就可以先实施新辅助化疗,等到原发灶得以缩小后再实施保乳手术,如果患者同一象限内发现多个肿瘤则应当在保证手术切缘阳性的情况下同步通过带蒂背阔肌瓣重建,以避免乳腺外形出现缺损。 1.2保留乳房手术降除的范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著名的米兰-Ⅱ试验进行了报道,研究者将750例肿瘤最大径不超过 2.5cm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象限切除术+腋清扫+放疗,另一组进行肿块光切术+腋清扫+放疗,结果证明结果象限切除术組患者切缘阳性率仅为6%,10年后随访局部复发率为7%,而另外一组则分别为16 %和19 %,两组患者在远处转移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3]。因而多数学者认为在病灶的范围能够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切除肿瘤及其周围1~2cm之间的肿块广切术可以作为保留乳房手术的最佳术式。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所谓前哨淋巴结也即是患者最早出现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因而现代医学将淋巴结状况作为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重要依据。现阶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乳腺癌治疗手段[4]。同时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蓝色染料+放射性示踪剂能够用于SLNB的阴性预测,且从其总准确率来看要比临床普遍应用的蓝色染料法高,特别是采用γ探针之后,可以较为准确地定量扫描热点,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病灶也能够实现活检[5]。但是临床医生在应用SLNB需要注意以下现象:①SLNB存在假阴性,也就是说在部分少数SLNB呈阴性时,它的腋窝淋巴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②如果患者前哨淋巴结内已有微转移,而依照我们采用常规病理方法可能检不出真正的前哨淋巴结[6]。 3保乳手术切口的改良

乳腺癌检查

乳腺癌检查 1、乳房体格检查 主要是通过视诊及触诊来检查乳房的形态、乳房皮肤表面的情况、乳头乳晕的情况、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最后,勿忘记区域淋巴结检查及全身检查。 (1)乳房形态:需检查乳房外观、大小及位置是否对称。 (2)乳房皮肤表面的情况:需检查乳房皮肤的色泽及有无水肿、皮疹、溃破、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褶及橘皮样改变。 (3)乳头乳晕情况:需检查乳头有无畸形、抬高、回缩、凹陷、糜烂及脱屑;乳晕颜色有否异常,有无湿疹样改变等。 (4)乳房肿块:需检查乳房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质地、表面光滑度、活动度及有无触痛等。主要通过触诊来检查。一般来讲,双侧多发并伴有周期性乳痛的肿块以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而单侧单发的无痛性肿块则有恶性病变的可能。 (5)乳头溢液情况:需检查乳头有否溢液,并详查其是自行溢出还是挤压后而出、单侧还是双侧、溢液的性状如何等。 (6)区域淋巴结情况及全身情况:由于乳腺癌常易发生腋下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故乳房部的体格检查应常规检查上述区域的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及活动度等。 检查方法:上半身完全裸露,直立于镜前,将双手举起再放下对比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有无改变,有无肿胀隆起或陷,皮肤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溃破,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检查时手指并拢,以指腹部接触乳房,并选择轻、中、重不同力度进行触诊,切记不可用手捏抓乳房,一般左手检查右乳房,右手检查左乳房,进行腋下淋巴结检查也就以手放平角之,不可提抓腋下组织或腋下皮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具体步骤如下: 1、正确的乳房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最敏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按顺序轻扪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区域最后是乳房中间的乳头及乳晕区。检查时不可用手指抓捏乳腺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乳腺癌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乳腺癌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30%。20世纪末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诊断为乳腺癌,而有40万人死于该病。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死亡率占第四位或第五位,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 人类的乳腺是一个哺乳器官。早在公元3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描述了乳腺肿瘤。其后,从中世纪到现代,希腊和罗马医生先后对乳腺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其中包括Cooper、Le-Wison、Ackerknecht、Power、Mansfield和De-Moulin等,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医生引证他们的资料。 手术虽然是乳腺癌的最早治疗方法,然而,在古埃及,人们发现某些乳腺癌在术后反而发展更快,因而并不赞同手术。Edwin Smith 手术文稿是一本公元前3000-2500年古埃及时代的文稿,该文稿描述了8例乳腺癌或溃疡,仅提到对1例乳腺癌患者使用火棒烧灼治疗,并认为对乳腺癌没有治疗方法。公元前1600-1500年的Ebers文稿则未提及乳腺癌的治疗。 公元前2000年,印度学者记录了用手术摘除、烧灼、砷化物治疗乳腺癌。公元前460-375年,希腊著名内科医生Hippocrates对1例乳腺癌乳头溢液进行了详细描述。Hippocrates认为,“除非隐匿性癌,否则不应采取任何治疗,因为一旦治疗,患者可能死亡更快,而

不予治疗,患者有可能存活时间更长”。罗马学者Aulus Cornelius Celsus(公元前42-公元前37年)认为“癌是从良性肿瘤、无溃疡的癌到有溃疡的癌发展而成。除了良性肿瘤以外,均不能采取任何治疗方法,否则会刺激癌的生长”。 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Gallen提出癌是由于体内黑胆汁的过度分泌,而乳腺癌的发生也是源于黑胆汁,他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他特别提到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他的这一理论一直统治了1000年。Hippocrates早年曾经提到过乳腺癌能够通过血液、粘液、黄胆汁或黑胆汁扩散至全身,而Gallen则对这种体液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乳腺癌是全身紊乱的局部表现,称之为“精神忧郁症”。Gallen还观察到癌的特点与螃蟹外观相似。与此理论相对应,Gallen主张对乳腺癌应做广泛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公元18世纪,法国学者LeDran提出癌的早期阶段是一种局部疾病的理论,即癌首先经淋巴管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然后进入全身循环。LeDran的理论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可能治愈提供了可能性。当时的Peyrilhe等许多著名学者也纷纷赞同这一理论,该理论逐步代替了过去的激素理论。 随着人们对这种局部理论的接受,当时认为治愈性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早地行大范围切除,这些原则引导了其后100多年的不断努力,并激起人们对手术治愈乳腺癌的前所未有的热情。正如LeDran 所言:“每一种癌症均源于一个或多个腺体的阻塞,我们完全有望治

检查乳腺癌需做的最好检查是什么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检查乳腺癌需做的最好检查是什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高,严重者可夺去生命。乳腺癌不仅发生在中老年人女性的身上,而且也发生在年轻的女性身上。建议广大女性朋友一旦发现乳房有异常情况,如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等应该立即到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那么,检查乳腺癌需做的最好检查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 PET-CT 优势在于一次性检查即可发现乳腺癌 一般来讲,乳腺癌的筛查以B 超和钼靶来讲,这两种检查经济易行,如果有明显的病变部位检查起来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对于一些肿瘤较小的乳腺癌,这两种检查的功能就有所的欠缺了。另外,这些检查也只能发现形态异常的包块,对于该包块的性质无法判别,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无法区别。 PET-CT 检查相对于B 超和钼靶来讲,精确性比较高,可以发现0.5公分以上的肿瘤,还能对肿瘤性质进行判别,避免了多次检查还能确定肿瘤性质的情况,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节省了时间。 PET-CT 这种检查过程其实和CT 类似,只需进行全身扫描,全身肿瘤情况就能被发现,检查报告十分全面,因此现在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癌症筛查项目。 中康体检网小编温馨提示: 无论出于哪个阶段的女性朋友,做好定期的妇科体检是非常有重要的。对于乳腺癌,应该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除了以上介绍的检查乳腺癌需做的最好检查方法以外,通常检查乳房健康,还有乳腺钼靶、 乳腺B 超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等方法。 本文来源:北京入职体检https://www.360docs.net/doc/296486270.html,/010/cl/t40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乳腺纤维瘤:两者均可见到无痛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韧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生长缓慢,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为多见。乳腺癌的乳房肿块可呈圆形或卵圆形,亦可呈不规则形,质地坚硬如石,肿块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可迅速生长,可呈无限制地生长而长至很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乳房钼靶X线摄片,纤维腺瘤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周围的环行透明晕;而乳腺癌可见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 乳腺囊性增生病: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肿块或局部乳腺增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可观察1至数个月经周期,若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则可继续观察,若无明显消退,可考虑手术切除及活检。 浆细胞性乳腺炎:本病为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急性期应予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若肿块仍存在,则需手术切除,包括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的肿块切除术。 乳腺结核:本病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境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治疗包括全身性抗结核治疗及局部治疗,可作包括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 (4)肋软骨炎(Tietze病)好发于女性,常表现为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肿痛(第二肋尤为多见)。本病与乳房后方的胸壁疾病(如胸壁结核、肋骨肿瘤)都可被误认为是乳房肿块。这些肿块并非来自乳房,故推动乳房时肿块不会移动位置。四、诊断方法 1、B超检查: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病灶,尤其对囊性和实性肿瘤的鉴别,是其他影像学难以取代的。 2、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微钙化的检查是别的影像检查不能比拟的。 3、乳腺核磁检查:乳腺核磁检查敏感性很高,特异性中等。其对于乳腺X线加超声检查阴性的微小乳腺癌、术后的复查、假体植入或注射丰胸乳腺的检查、乳头溢液、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4、近红外线扫描: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

乳腺癌题库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47、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 48、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观察要点? 49、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 50、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临床表现? 5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要点? 52、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措施? 53、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54、达止苏的作用? 55、达止苏的不良反应? 56、达止苏的观察要点? 57、达止苏的健康教育? 58、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作用? 59、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0、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61、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健康教育? 62、乳腺癌术前皮肤准备? 63、乳腺外科手术的备皮范围? 64、乳腺癌术前肠道准备? 65、乳腺癌术前一般准备? 66、乳腺癌术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的指导? 67、乳腺癌手术日晨的指导? 68、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指导? 69、乳腺癌术后卧位的指导? 70、乳腺癌术后饮食的指导? 71、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指导? 72、乳腺癌术后伤口保护的指导? 73、乳腺癌术后床上、床下活动的指导? 74、乳腺癌术后发热的指导? 75、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76、乳腺癌术后健康行为的指导? 77、乳腺癌术后出院指导? 78、乳腺癌术后每月自查乳房的方法?

乳腺癌诊断与筛查流程.介绍

乳腺癌诊断与筛查流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杰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这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除了提高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以外,筛查也是提高整个乳腺癌生存率的手段之一,通过筛查可以明显的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一、乳腺癌防控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对乳腺癌积极开展筛查工作。乳腺癌是少数几个能够借助筛查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通过筛查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大多数病例可以缩小手术范围、甚至可以进行保乳的手术;早期病例,可以免于放疗、化疗等对身体损伤较大的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了医疗支出,节省了卫生资源。 乳腺癌筛查在西方国家早已广泛开展,近些年西方国家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也主要归功于有效的筛查。7项随机实验,参加人数超过50 万,结果显示在 5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下降20%-30%。 二﹑乳腺辅助检查方法的现状及优缺点 目前常用的乳腺检查手段主要有 X 线检查、超声检查、核磁成像以及乳管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的检查。 (一)乳腺 X 线检查: X 线检查是乳腺基本的辅助检查,依据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间的密度差, X 线摄影下乳腺癌的表现为肿块结节影和钙化灶。乳腺 X 线检查中细沙样、蠕虫形、成簇形的钙化影是早期乳腺癌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新一代数字式乳腺钼靶 X 线摄影检查使图像更清晰,结果可信度更高,可以发现≤ 1.0cm 的乳腺癌微小病灶和部分隐匿性病灶,敏感度 85~90% ,而且降低了放射剂量。( ppt8 )图片显示的是

乳腺钼靶片,右侧大圈可以看到典型的簇状钙化灶,在左侧可以看到局限性致密性的侵润肿块。 1 .钼靶 X 线摄影的优点: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 .钼靶 X 线摄影的不足:虽然放射剂量大大降低,但毕竟还有 X 线影响,对于 35 岁以下没有乳腺癌高发危险﹑不怀疑乳腺癌的妇女不推荐做;它对钙化影分辨率高,但对于致密型或导管内病变分辨率低;对于发育小﹑致密型的乳腺或合并乳腺增生的易出现假阳性。 (二)超声检查:高频超声、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使得超声检查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进行血供情况检查,能够提高敏感性,且对肿瘤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1 .乳腺超声检查的优势:快捷、安全,可以显示瘤体的血流改变,在鉴别囊性和实质性乳房肿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2 .乳腺超声检查的不足:对于原位癌和直径≤ 1cm 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乳腺 CT 、 MRI 成像: CT 、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改进,增强造影剂的应用使得 CT 、MRI 能很好地显示癌肿血供分布特征,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 ppt17 )图片显示的是乳腺核磁的对于乳腺检查的图像,由片子可见病灶形状不规则,呈分支状、结节状,早期显著强化,强化的时间 - 信号强度曲线呈快进快出的流出图型,高度提示肿瘤的恶性。 1 .乳腺核磁的优势: CT 、 MRI 能正确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观察癌肿侵犯胸壁、肺脏和纵膈的情况,目前广泛应用于对术前术后病人分期、疗效判定,随诊等方面。对致密型乳腺癌的分辨率高于钼靶乳腺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