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挖空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挖空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宋】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隐士)也(句式:判断句)。

少时慕.(仰慕)朱家、郭解为人..(乡里)之侠皆宗.(意动,以……为尊,尊奉)..(指做人处事的态度),闾里之。

稍.(逐渐,渐渐)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施展才学抱负)当世,然终不遇..(不被重用)(句式:被动句)。

晚乃遁.(隐居)于光、黄间(句式:状语后置句),曰岐亭。

庵.(名状,在草房)居蔬食..(名状,以蔬菜为食)(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世相闻.(交往);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句式:省略句),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余谪.(贬官)居于黄,过岐亭,适.(恰好)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句式: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句式:宾语前置句)?”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低头)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句式:省略句)。

环堵..(清冷,空荡),..(四墙,指屋中)萧然而妻子..(妻子儿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神色)。

余既耸然..(私下里想)方山..(惊奇的样子)异.(意动,认为……奇异)之,独念子少时,使酒..(因酒使性)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通“又”)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使动,使跟从,带领)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句式:省略句)。

鹊起于前(句式:状语后置句),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形动,策马使奋起)马独出,一发.(射箭)得之。

因.(于是)与余马上..(马背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通“现”,显现)于眉间(句式:状语后置句),而岂.(怎么,难道)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任职)于..(功勋之家),当.(应当)得官。

使.(假使)从事其间,今已显闻..(显达闻名)。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方山子传宋·苏轼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晚乃遁于光、黄间(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往往阳狂垢污(4)方山子傥见之与18.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因谓之方山子。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B.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余既耸然异之。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文章多处以对比手法来彰显方山子之“异”,请概括。

(3分)①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②③21.联系全文,体会苏轼为方山子作传的用意。

(2分)参考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17.(4分)(1)隐居(2)吃惊的样子(3)同“佯”,假装(4)或许18.(5分)(他)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所以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2.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 ①②④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⑥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演示教学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演示教学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 )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 )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 )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 )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方山子从两骑从:跟从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方山子怒马独出怒马:鞭马使奋起5.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方山子传苏轼阅读理解含答案

方山子传苏轼阅读理解含答案

方山子传苏轼阅读理解含答案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5.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乃分其骑以为四队B犹见于眉间多于周身之帛缕C而其家在洛阳与其骑会为三处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6.C/A.介词,凭借;介词,把。

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

C.均为代词,他的。

D.助词,的;代词,这,这么。

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问题补充: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

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方ft子传》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往往阳狂垢污:通“”,2.前十有九年:通“”,3.犹见于眉间:通“”,二、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ft冠之遗像乎古义:。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

今义:堵塞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

今义:妻子4.使从事于其间古义:。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三、一词多义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2.异: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4.而:方耸而高()何为而在此()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使骑逐而得之()5.因:因谓之方ft子()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1.余既耸然异之(,)2.庵居蔬食(,)3.岁得帛千匹(,)4.见方ft子从两骑(,)5.方ft子怒马独出(,)五、特殊句式1.方ft子,光、黄间隐人也。

()2.见方ft子从两骑()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4.何为而在此()5.鹊起于前()6.呼余宿其家()六、重点词语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2.折节读书3.然终不遇7.挟二矢8.一发得之9.然方ft子世有勋阀,当得官4.晚乃遁于光、黄间5.过岐亭,适见焉6.方ft子亦矍然10.园宅壮丽,与公侯等11.方ft子傥见之欤七、重点句子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3.余在岐ft,见方ft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ft。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ft中之人哉!5.然方ft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答案:一、通假字1.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2.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3.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二、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ft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的样式。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指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 .
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
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妻子..
4.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2.异: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____________)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____________)
4.而:
方耸而高(____________)
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俯而不答,仰而笑(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得之(____________)
5.因:
因谓之方山子(____________)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庵居蔬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得帛千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山子怒马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____________)
2.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
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_________)
4.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5.鹊起于前(____________)
6.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_________ 7.挟二矢_________ ..8.一发得之
2.折节读书_________ _________ ...9. _________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________ 然终不
3.遇..10.于光、黄间遁_________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_________
4.晚乃..11.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__________ 适
5.过岐亭,见焉.._________
6.矍然方山子亦..
七、重点句子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
2.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3.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的样式。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指墙。

今义: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

今义:妻子..
4.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从事政事。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交往)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出名)2.异: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奇怪)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众不同的)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假使)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让)4.而:
方耸而高(表并列)
何为而在此(表转折)
俯而不答,仰而笑(表修饰)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表转折)使骑逐而得之(表承接)5.因:
因谓之方山子(于是)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借机)
四、词类活用
1.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2.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4.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5.方山子怒马独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策马使奋起).
五、特殊句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见方山子从两骑(省略句,省略主语)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省略句)
六、重点词语解释
1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18.挟二矢:箭..19.一发得之:射箭13.折节读书:改变以往志向...20.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受到赏识然终不遇当得官:应当14...21.15.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22.见焉:正好过岐亭,16.适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吃惊注视的样子矍然17.方山子亦:...七、重点句子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要以此来驰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2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挟着两支箭,在西山游猎。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那精明强干的神色仍隐隐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然而方山子家里世代功勋,应该得到官位,如果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有显赫的名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