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新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一)

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份对该工程建设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报告,旨在明确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并提供相应的环保措施。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报告书进行介绍:一、报告书综述该报告书主要概述了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规模、位置、基础设施、工程进展以及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同时,还介绍了评价、预测和管理工程影响的方法、流程和标准,并对环境评价报告书所涉及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二、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污染。
建设工程可能会增加废水和排放物质对周边水体的污染物质量和浓度,对水生生物和水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土地利用。
工程对周边土地的占用、开挖和填埋等活动可能会导致土地的质量和功能受损,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大气污染。
建设工程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气体和噪声等污染物,对周边的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生态系统破坏。
建设工程可能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干扰,对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报告书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1、废水处理和排放。
省厅要求该工程在进行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时,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进行有效控制。
2、土地利用保护。
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城市规划,充分尊重周边的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土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3、大气污染控制。
建设工程需遵循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尘埃和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要注意噪声的控制。
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1)

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一、规划背景目前湛江正积极响应《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引导,湛江作为粤西地区的“龙头”城市,城市的发展促使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中对湛江尤其对于东海岛科学开发城市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及要求,因此东海岛在湛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东海岛总体规划“一城、三区、三基地”的定位,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在东海岛工业发展的同时需发展配套相关商业、居住集中区域。
根据区管委会工作要求,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中部组团范围内近期计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星级宾馆、写字楼、东海中学及搬迁村庄村民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因此,该用地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后续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规划任务书。
二、规划名称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规划范围用地位于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规划东山大道西侧、规划湖东大道东侧,用地面积约5.44平方公里(以具体红线为准)。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5、《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7、《湛江市东海岛总体规划(2013-2030)》(正在报批);8、《湛江市东海岛新城竖向、排水、中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正在报批)9、已批准实施的相关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各类规划;10、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11、相关政策与政府文件。
五、规划阶段根据湛江市总体规划及东海岛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分两个阶段:(一)规划研究阶段1、功能定位研究东海中心商务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本组团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建设用地规模。
湛江市东海岛区位与产业SWOT分析

新 生 地 带 之 一 。通 过 S OT 分析 可 知 , 邻 珠 三 角 、 澳 地 区的 东海 岛 , 逢 珠 三 角 产 业 转 移 大 好 机 遇 , 有 较 大 的 区住优 势 W 毗 港 适 具
作者简介: 韩仲 斯(9 8)女 , 南 万 宁人 , 地 理研究 所 城市 与 区域 规划 中心 助理 工程 师 , 要 从 事 地 图 、 土 资 源 与规 划 方 面 15 -, 海 广州 主 国
东 海 岛经 济 区位 于广 东省 西 部 、 江市 辖 区东 湛 南 部 的海 湾 中。该 区域于 14 9 6年湛江 建市前 , 称 被 为 “ 州湾 ” 广 。东海 岛相 对 位 于南 海北 部 湾 以东 , 中 间隔 以雷州 半 岛相 向而望 。19 9 2年经广 东省政 府批 准 成立 “ 海 岛经济 开发 实验 区 ” 下 辖东 山 、 东 , 民安 、 东简、 洲 ( ) , 3 硇 岛 4镇 设 9个村 ( ) 会 , 地 总 面 居 委 陆 积 3 3k 耕 地 面 积 86 7h 2人 口 2 .3万 人 , 4 m , 6 m , O 7 是 我 国面积最 大 的省级 经济 开发 试验 区。2 0 0 8年 , 全 区完 成生 产 总值 1.5亿 元 , 比增 长 1 . ; 2 4 同 28 固 %
韩 仲 斯 ,曾宇 怀 , 陈松 庆
( 广州地 理研究 所 城市 与 区域 规划 中心 ,广东 广州 5 0 7 ) 1 0 0
摘 要 : 过 对 广 东第 一 大 岛— — 湛 江 东海 岛 经 济 区 空 间 区住 的 多尺 度 分 析 , 明 确 它 的 陆地 腹 地 和 海 域 可 通 达 的 最 近 通 能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报批稿)湛江市交通运输局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修改稿)组织单位:湛江市交通运输局单位负责人:张文山局长项目负责人:赵一方科长编制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朱利翔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卢永昌院总工、教授级高工项目主管院长:廖建航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项目主管总工程师:张勇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设计所负责人:徐洪波(港湾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周娟(工程师)编制单位名称: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等级: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业务范围: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编号:A144005973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录前言 (1)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 (3)第三章港区性质和功能 (24)第四章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25)第五章港口总体布置规划 (28)第六章港口配套设施规划 (34)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38)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43)附图:1.附图1—地理位置图2.附图2—港区形势图3.附图3—湛江港东海岛岸线规划图4.附图4—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规划图(方案一)5.附图6—进港航道及锚地图6.附图7—东海岛港区集疏运通道规划图附件:1.《关于印发湛江港总体规划审查意见的通知》2. 《关于印发湛江港总体规划(补充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交规划发[2006]328号)3.《关于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的审查意见》(交规划发[2008]43号)4. 《关于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修改稿的审查意见》(交规划发[2010]43号)5.《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6.《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详细规划工程方案二维潮流数模与泥沙淤积计算分析研究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前言湛江港位于广东省西部雷州半岛,东出南海,西倚北部湾,南望海南岛,北靠大西南,处于粤、桂、琼三省(区)的结合部,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通用杂货码头工程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通用杂货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①项目情况湛江港东海岛港区通用杂货码头工程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港区(见图1),规划建设2个2万吨级通用杂货码头,设计通过能力165万吨/年。
泊位总长427m,陆域纵深828m~962m,港区总面积11.44万m2。
总投资39464万元,建设期2年。
图1 项目位置图平面布置见图2。
图2 平面布置图②项目组成见表1。
③货种、吞吐量、集疏运量本项目预计主要疏运货种为大理石、花岗石、钢材、建材(云石材)。
吞吐量见表2。
④主要经济指标及工程量见表3。
表3 主要经济指标及工程量⑤挖填方量疏浚挖方量222×104m3,全部用于港区回填。
疏浚作业采用1500m3绞吸式挖泥船。
⑥其它a、工程用水由市政供水。
b、实行雨污分流,近期自建污水处理站,规模为生产污水处理能力3m3/h;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m3/h。
建议远期纳入东海岛中区污水处理厂。
c、利用湛江港主航道和湛江港现有锚地。
(2)工程污染源1.①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4。
表4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②主要污染系统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见表5。
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排放见表6。
表6 营运期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汇总表湛江港东海岛港区通用杂货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7-6表5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表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水质在调查水域共布设20个水质调查点,调查时间为2005年9月和2005年12月。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盐度、SS、DO、COD Mn、NO3-N、NO2-N、NH3-N、活性磷酸盐、Cu、Pb、Zn、Cd、Hg、As、Cr6+、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等。
调查结果显示:1)评价水域大部分调查项目浓度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呈现大潮期水质优于小潮期水质,底层水质略优于表层水质,湾外水质优于湾内水质。
2)评价水域DO、COD、TIN、石油类、Cr6+出现超标现象。
(2023)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一)

(2023)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简介该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海东新区,是一项旨在建设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的工程。
该工程旨在改善海东地区水质问题,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安全。
工程规划水质净化厂此次工程将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该水质净化厂拥有先进的处理设备,可将当地出现的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
该净化厂具体规划如下:•设计处理能力:3000m³/d•设计入口水质量:COD≤70mg/L,BOD5≤30mg/L,SS≤50mg/L,TP≤0.9mg/L,NH3-N≤10mg/L•设计出水水质量:COD≤20mg/L,BOD5≤10mg/L,SS≤10mg/L,TP≤0.3mg/L,NH3-N≤2mg/L配套管网除了水质净化厂外,该工程还将建设配套的管网,用于分发净化后的水源。
该配套管网的规划如下:•供水管径:DN50-DN500•设计供水总量:3000m³/d•管段总长度:5km环境影响评估该项目已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
相关的保护措施包括:1.建造生态池,利用植物净化水源;2.严格控制噪音和振动的产生,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3.严格控制粉尘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设立污水截流井,防止污水外泄。
项目效益此次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当地居民及环境带来以下实际效益:1.改善当地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2.减少水污染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生态;3.建设过程中将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产业水平。
结论此次湛江海东新区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当地居民、环境及经济产生积极且实际的影响。
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标准开展工作,确保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威胁。
建设计划按照湛江市政府的要求,该工程将于2023年开始建设,并预计于同年底完工。
具体的建设计划如下:1.2023年1月:开始土地平整及目标区域清理工作;2.2023年3月:完成工程主体建设;3.2023年8月:完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如电力、水源等;4.2023年12月:项目完工验收。
分析东海岛产业发展对湛江市市区酸雨形成的影响

分析东海岛产业发展对湛江市市区酸雨形成的影响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产业发展规划范围由XX、XXX等区域组成,规划总面积约369.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XXX年至XXX年。
展望至2035年。
规划构建“一城三区五基地”即: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滨海旅游休闲区,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海钢铁产业基地、世界级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高端特种纸业基地、中国南方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基地的发展格局。
随着东海岛产业发展对湛江市市区酸雨形成的影响带来了科技
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
1872 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了解硫排放的影响因素、排放过程化学形态的分布及排放速率;观察湛江废弃物硫排放受湿度、光、热、氧化、废弃物自身物理性状及矿物结构的控制.结果表明,其排放速率与广东省四季自然条件相关,与广东省酸雨频率吻合,表明湛江开发酸化了大气环境.并提出了
湛江环境治理应是酸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序的民采加剧了湛江酸性物质的排放.。
关于中科炼化一体化工程配套输气管道项目(东海岛东山镇段)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模板】

湛环建〔2020〕3号关于中科炼化一体化工程配套输气管道项目(东海岛东山镇段)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XX公司:你司报送的《中科炼化一体化工程配套输气管道项目(东海岛东山镇段)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及有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对报告书批复如下:一、中科炼化一体化工程配套输气管道项目(东海岛东山镇段)选址位于XX市东海岛东山镇调文村北侧海域及连片鱼塘区域,定向钻出入土点之间距离约1.02公里,其中输气管线过海部分(两登陆点间距离)长度约253.9米,配套通信光缆过海部分长度约281.2米,拟申请用海面积0.5548公顷,用海方式为海底电缆管道用海,东、西侧登陆处拟占用岸线长度分别为69.6、130.6米。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52万元。
二、根据报告书的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以及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处、湛江海事局、XX市自然资源局、XX市农业农村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事务管理局以及我局开发区分局的意见,并经我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委员会审议,在该项目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我局原则同意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报告书中确定的性质、规模、地点进行建设,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施工范围,严格落实各项施工作业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对周边海洋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四、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结合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确保海洋环境安全。
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2月14日抄送: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事务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由建设单位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新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1总则11.1工作背景 (1)1.2评价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 (1)1.3编制依据 (2)1.3.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2)1.3.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3)1.3.3相关发展规划 (4)1.3.4相关环保规划与区划 (5)1.3.5相关环评文件 (5)1.3.6技术导则和规范 (5)1.4评价期限 (6)1.5评价范围 (6)1.6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 (7)1.7规划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 (7)1.8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标准 (9)1.8.1环境质量标准 (9)1.8.2污染物排放标准 (10)1.8.3其他标准 (11)1.9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目标 (11)1.9.1污染控制要求 (11)1.9.2环境保护目标 (12)1.10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15)2规划概况172.2规划概述 (17)2.2.1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17)2.2.2规划时间 (17)2.2.3规划目标 (17)2.2.4规划发展方向 (17)2.2.5规划发展战略 (20)2.2.6规划规模 (20)2.2.7规划空间结构 (22)2.2.8专项建设规划 (24)2.3分期建设规划 (28)2.3.1近期建设规划 (28)2.3.2规划期末 (28)2.3.3远景规划 (29)3环境现状调查与主要环境问题分析30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0)3.2海域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0)3.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3.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3.5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3.6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2)4规划方案及污染物排放分析334.1规划方案 (33)4.2污染源分析 (34)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7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7)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37)5.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38)5.4陆生生态环境影响与环境累积影响分析 (39)5.5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0)6环境风险评价43 7规划调整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467.1规划调整建议 (46)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8)8执行总结541总则1.1工作背景东海岛已进入经济大开发的前台。
目前,湛江钢铁基地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东海岛跨海大桥工程已经建成运行,龙腾物流球团项目、专业矿石码头等相关配套项目已经动工建设,与之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规划、交通规划也在论证中。
近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中科项目”)已落户湛江东海岛,一期炼油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并预留3000万吨产能,预计2013年动工建设。
大型钢铁与石化项目使东海岛的发展动力更为充足,同时也要求湛江市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统筹安排东海岛的产业选择与用地布局问题。
这是东海岛新城规划编制的重要背景之一。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希望广东建设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切实推进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广东省于2008年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工作,并提出湛江市等五市区作为“开展围(填)海造地专题试点工作”地区。
为了落实广东省围海造地试点工作的要求,湛江市提出在东海岛开展围(填)海造地试点工作,一方面通过围海造地解决东海岛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为产业发展腾挪更充足的建设用地,并以此保护岛上宝贵的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围海造地工作进一步挖掘东海岛海洋岸线资源的价值,通过港口岸线的整合为建设大型港口群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下,湛江市积极组织东海岛的围(填)海造地论证,确定了“保护耕地,向大海争取发展空间”的基本思路。
2008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东海岛调研时提出,东海岛不但要建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也要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对东海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本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评价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所提出“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指出环境与资源对本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分析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2)通过调查,弄清规划范围及周围评价范围内现有的污染源情况、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环境空气、水、声、土壤植被、水生生态等主要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3)以规划确定得内容为出发点,以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论证、分析本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及产业等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
(4)在弄清评价区域环境功能与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变化的基础上,预测评价规划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和关键资源等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的环境容量和关键资源的承载力,提出控制环境风险的区域性预防和应急方案。
(5)按照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和论证湛江市东海岛新城规划所涉及重点项目在规划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方面的合理性,为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可行的修改(调整)意见和建议,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6)提出东海岛新城建成后的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动态环境管理系统的建议。
1.3编制依据1.3.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7年修订);(1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号,1990 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12月);(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20)《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海事组织);(2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26)《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98号);(2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号,2008年6月6日);(28)《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8号);(2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3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1)《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6日);(3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3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3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3.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1.1);(2)《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2006年9月1日实施);(3)《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6.1);(4)《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7);(5)《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2008.1.14);(6)《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5);(7)《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2003.10.1);(8)《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03年);(9)《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10)《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0月18日施行;(11)《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日修改实施);(12)《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7月1日实施);(13)《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14)《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15)《广东省清洁生产联合实施行动意见》(2004年);(16)《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粤环[2004]106号)及2009年的更新名录;(17)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粤府办[2005]15号);(18)“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7]99 号,2007年12月29日)。
1.3.3相关发展规划(1)《国务院关于印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6号);(2)《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12);(3)《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纲要》(粤府[2007]67号);(4)《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工业化专项规划》(2007);(5)《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湛江市人民政府;(6)《湛江港总体规划》(2004);(7)《湛江市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及批复文件(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2);1.3.4相关环保规划与区划(1)《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2)《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6);(3)《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号);(4)《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4)《湛江市生态功能分级控制区划》,湛江市环境保护局,2007 年3 月;(5)《关于调整湛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复函》,粤办函[2007]344 号;(6)《湛江市海洋功能区划》,湛江市人民政府,2007 年6 月;(7)《湛江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2007.3);(8)《湛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湛江市环境保护局,2006.11;(9)《湛江市环境噪声防治规定》,2001年;(10)《湛江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