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宫中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待罚责和评价,不应该有差异。
如果有人作奸犯科或者表现出忠善之行,应该交由司法部门来判定其刑赏,以展现陛下公正明理的原则,不应偏袒私情,使内外执行不同的法律。
侍中侍郎___、___、___等,都是真心实意、忠诚纯粹的人,所以___选择了他们并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向他们请教意见,然后再执行,必能够弥补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___,行事公正,军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曾经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验证,___称赞他为有能力。
我认为营中的事务,都应该向他请教意见,必能使军队行进有序,优劣得以合理分配。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___在世时,每次与臣讨论这个问题,都会感叹___、灵的悲剧。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良死节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并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可以预见了。
___与___不合。
___打算夺取___的天下,已经吞噬了梁、___,又虎视淮阴。
于是朝廷决定派遣___北伐,朝中对此有不同的议论。
只有___说:“一定会成功。
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根据这个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
”大家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而表示赞赏。
1)宫中府中,都是一体,对待罪行和优点,不应该有差异。
2)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大功既举,人们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表示赞赏。
___认为___一定能完成北伐___的重任,他的根据是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___:他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被先帝三次拜访,咨询时事,感激之下,答应先帝的驱使,二十一年来一直在承担危难之中的任务。
___:他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答案: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
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
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15—18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度德量力: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比于袁绍比至陈 B.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C.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 D.豪杰并起广起,夺而杀尉 18.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 15.答案:(1)衡量 (2)大概、恐怕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
每小题1分。
16.答案: (1)(曹操)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呢?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
九下《出师表》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

《出师表》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00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师表》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诀,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成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前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______,《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8.下列对[甲][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
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
9.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认为会是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4分)答案:6.(2分,各1分)辛弃疾诸葛亮7.(3分)我本来是平民(1分),在南阳(1分)自己耕田(1分)8.(3分)C9.(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因为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时候,可效仿诸葛亮:归隐田园、潇洒豁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分)。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15、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3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欲信大义于天下()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17、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4分)甲文:乙文:18、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4分)参考答案:15、(4分)亲自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感动激愤通“伸”,倡导。
16、 (4分)(1) 在战事失利之际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奉命(出使东吴)。
(2)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17、(4分)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18、欣赏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智商极高。
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欣赏刘备。
他能识人、会用人,不但是情商高,还具有非凡的管理能力。
(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⑴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⑶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旁人皆为之感怆⑸诚.如尊命: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篇二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陈寿《隆中对》)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

《隆中对》《出师表》对照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后边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好汉并起,跨州连郡者不计其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时节,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
孙权占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良为之用,此能够为援而不行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可以守,此殆天因此资将军,将军岂存心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豪,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授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交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鄙俗鄙俗:(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这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授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 7)商酌损益损:(8)临表涕泣零:2.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用法不一样的两项是()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 则名微而众寡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以下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构造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7)斟酌损益损:(8)临表涕零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答:
7.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8.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9.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建议。
10.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1.(1)挟持,控制(2)早晚
2.(2分) C D
3.A
5.(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6.(3分)
(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分)
7.(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
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8.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9.(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0.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