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出师表(一)1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
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
B项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
后一个“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的原因”。
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
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
2.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
(共2分。
得分点:简拔. 选拔;遣,絡予)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共2 分得分点:而.却;予,給)3. C(3分)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4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1 分)(二) 1. D2.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3.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5..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1.刑:罚。
赐:恩赐。
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
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
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四)1.善:好。
狼:像狼一样。
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
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3.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
(意思对即可)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宫中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待罚责和评价,不应该有差异。
如果有人作奸犯科或者表现出忠善之行,应该交由司法部门来判定其刑赏,以展现陛下公正明理的原则,不应偏袒私情,使内外执行不同的法律。
侍中侍郎___、___、___等,都是真心实意、忠诚纯粹的人,所以___选择了他们并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向他们请教意见,然后再执行,必能够弥补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___,行事公正,军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曾经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验证,___称赞他为有能力。
我认为营中的事务,都应该向他请教意见,必能使军队行进有序,优劣得以合理分配。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___在世时,每次与臣讨论这个问题,都会感叹___、灵的悲剧。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良死节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并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可以预见了。
___与___不合。
___打算夺取___的天下,已经吞噬了梁、___,又虎视淮阴。
于是朝廷决定派遣___北伐,朝中对此有不同的议论。
只有___说:“一定会成功。
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根据这个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
”大家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而表示赞赏。
1)宫中府中,都是一体,对待罪行和优点,不应该有差异。
2)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大功既举,人们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表示赞赏。
___认为___一定能完成北伐___的重任,他的根据是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___:他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被先帝三次拜访,咨询时事,感激之下,答应先帝的驱使,二十一年来一直在承担危难之中的任务。
___:他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出师表》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2分)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夙夜忧叹夙夜:庶竭驽钝驽钝:属以后事属:若嗣子可辅辅: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2分)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1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参考答案: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1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嘱”,托付④辅助,协助11、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一)【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①墨者:指墨家。
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t ún):人名。
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2.译句-(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0字)(二)【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中考语文专题1出师表对比阅读(解析版)

出师表(一)(2022·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
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
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
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
③钟会:魏国将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甲已足(2)当.奖率三军(3)一.出于诚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B.今南方已.定转转不已.(《河中石兽》)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1.(1)武器,兵器(2)应当,应该(3)全,一概2.D3.B4.(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出师表》对比阅读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出师表》比照阅读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日:“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日:“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土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o):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
②传鬻(yti):转卖。
③缪公:秦穆公。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饭牛于秦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请属事焉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9.请依据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7.D8. (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
9.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1)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谏。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⑴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⑶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旁人皆为之感怆⑸诚.如尊命: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九下《出师表》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

《出师表》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00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师表》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诀,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成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前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______,《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8.下列对[甲][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
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
9.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认为会是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4分)答案:6.(2分,各1分)辛弃疾诸葛亮7.(3分)我本来是平民(1分),在南阳(1分)自己耕田(1分)8.(3分)C9.(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因为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时候,可效仿诸葛亮:归隐田园、潇洒豁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
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
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
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
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
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志虑忠.纯:____(2)悉以咨.之:______
(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17分)
9(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10.B 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