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对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对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对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材料二备之既死,举国而属.之孔明。

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

乃以区区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复刘氏。

故常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不以败还,即以饥退。

其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众已疲。

此孔明用兵之失也。

夫蜀之为国,岩僻而固,非图天下者之所必争。

然亦未尝不忌其动,以其有窥天下之变,乘之而出也。

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曹公虽死,有司马仲达以制其兵,而魏未有变。

孔明于此,宜因备之亡,深自示弱,以怠.魏心,使其无意于我。

励兵储粟,伺其一旦之变,因河、渭之上流,裹粮卷甲,起而乘.之,则莫不得志。

(选自何去非《蜀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B.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C.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D.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古指帝王或王后之死,与《杞人忧天》“天地崩坠”中的“崩”意思不同。

B.属,同“嘱”,委托,与《三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中的“属”意思不同。

C.怠,使……懈怠,与《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中的“怠”用法、意思相同。

D.乘,趁,趁着,与《行香子》“偶然乘兴,步过东冈”中的“乘”意思相同。

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K12教育文档)

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K12教育文档)

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试题《出师表》专练文言文阅读(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革除)..(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

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

《出师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2014·齐齐哈尔)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光:(2)闻:11.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

(2分) 13.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

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

(2分) 【甲】文:【乙】文:14.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3分)10. (1)光:发扬光大(2)闻:使……听到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 (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或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或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甲】文:妄自菲薄【乙】文:门庭若市(2) —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

(共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日侍坐备顾问奋不顾身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许国C.庶竭驽钝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益香远益清精益求精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2分)16.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4分)【链接材料】(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

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

③饘(zh ān):稠粥。

答案:13.C14.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意思对即可。

2分)15.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

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

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一、广东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9.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二、江苏南京报恩塔[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4.出师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4.出师表
16.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 ?
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意思对即可 。)
4.结构图解
提治国建
广开言路
寓情
赏罚分明
议(1-5)亲贤远佞于议
出 叙自身
师 经历(6)
三顾茅庐寓情
表表效忠
托孤之事于事
心愿(7)
明各自责 任(8-9)
结束全篇
直接 抒情
5.出自本文的成语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地。菲薄,轻视 。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 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心,一再邀请。顾,拜访。茅庐,草屋。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计,计算。待, 等待。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奸,坏事。科,法律条文。.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 亲自 )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以彰其咎 ( 显扬 ) (4)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朝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 现,那就惩罚我失职的罪过。
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领会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 义。 读杜甫的《蜀相》,我们可以领会到 作为人臣的耿耿忠心。
阅读“臣本布衣,……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完 成下面各题。
第六单元 走进历史人物
24.出师表
1.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刘备“三顾茅庐”后,他辅佐刘备父 子,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智慧过人,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 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众人传诵。

2017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7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D)
解 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前一个 “遗”为“遗留”的意思,后一个“遗”为“留给”的意思;
【乙】 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 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 ,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 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 ①魏郑公:魏徵。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 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B项前一个“喻”为“比喻”的意思,后一个“喻”为“明白” 的意思;C项前一个“远”为“疏远”的意思,后一个“远”为 “长远”的意思;D项都是“全、都”的意思。
2.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
?为什么?(3分) ___①__广__开__言__路__(_原__文__:__诚__宜__开__张__圣__听__)_;__②__赏__罚__严__明__(_原__文_ _:__陟__罚__臧__否__,__不__宜__异___同__);__③__亲___贤__远__佞__(原___文__:__亲__贤__臣__,_ _远__小__人__)_。__最__重__要__的__一__条__是__“__亲__贤__臣__,__远__小__人__”__。__原__因__在_ _于__广__开__言__路__是__前__提__,__执__法__公__平__是___关__键__,__亲__贤__远__佞__是__核__心_ _,__能__否__做__到__广__开__言__路__和__严__明__赏__罚___,__关__键__在__于__能__否__做__到__亲_ _贤__远__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14·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
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
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
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
么?(3分)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15.D(2分)
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
分。共2(共4分)
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
赏罚分明。(2分)(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
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可。共3分)
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
对即可。共2分)
搜集整理 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