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完整样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完整样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样版)一、课程简介●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强调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原理与结构●详细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并讲解其内部结构和组成部件。

包括齿轮的种类、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三、齿轮计算与设计●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包括模数、齿轮比、啮合角等概念,并讲解如何进行齿轮的选型和设计。

四、二级减速器的优缺点●分析二级减速器的优势和限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同时介绍其他类型减速器的比较。

五、二级减速器的应用案例●展示二级减速器在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六、选材与制造工艺●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常用材料选择原则,以及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

七、维护与故障排除●详细讲解二级减速器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式。

强调定期检查和润滑的重要性。

八、创新发展趋势●探讨当前二级减速器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轻量化设计和绿色制造的趋势等。

九、实践操作与实验●提供实际的二级减速器实验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课程评估与学习成果●设计课程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业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对二级减速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十一、参考资料和资源●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网上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了解二级减速器的相关知识。

十二、学习支持与辅导●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支持和辅导,包括答疑时间、学习小组、实验室指导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的详细完整版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二级减速器的原理与结构、齿轮计算与设计、应用案例、制造工艺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在机械传动领域中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二级减速器_课程设计_轴的设计

二级减速器_课程设计_轴的设计

轴的设计1 --------------3丿>X LLXX |丿L图1传动系统的总轮廓图一、轴的材料选择及最小直径估算根据工作条件,小齿轮的直径较小(),采用齿轮轴结构, 选用45钢,正火,硬度HB =170~2 17。

[p = 4>冷—按扭转强度法进行最小直径估算,即* ;二初算轴径,若最小 直径轴段开有键槽,还要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影响。

勺值由表26— 3确定:4〕=112 1、高速轴最小直径的确定= 112x11^^= 1536 wn由’,因高速轴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设有一个键槽。

贝y_上「宀工,由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相联结, 则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 轴径不得相差太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取 “皿一0"・,心■■■■rillJ'_1_ 1—为电动机轴直径,由前以选电动机查表6-166 : d.T 临, 仁一怡勺KH J ™,综合考虑各因素,取仏-彳加!2、中间轴最小直径的确定 忍沁=4挖轴承,取为标准值"血。

3、低速轴最小直径的确定二、轴的结构设计1、高速轴的结构设计图2(1)、各轴段的直径的确定 "11:最小直径,安装联轴器尙:密封处轴段,根据联轴器轴向定位要求,以及密封圈的标准查表6-85(采 用毡圈密封),f 一竹泗"口:滚动轴承处轴段,% _ 4伽酬,滚动轴承选取30208。

"14 :过渡轴段,取%严亦:滚动轴承处轴段%认—加朋 (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h :由联轴器长度查表6-96得,/二60血,取JVBK,因中间轴最小直径处安装滚动—-112x 刃耳?二 47_5Lnm30,因低速轴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设有一键槽,则九訓心1卩门%)⑴用円川5厠rf3«=4?lm ,参见联轴器的选择,查表6-96,就近取联轴器孔径的标准值.:由箱体结构、轴承端盖、装配关系确定y血味:由滚动轴承确定U 79仃:由装配关系及箱体结构等确定気—尊额■: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确定y 山血心:由小齿轮宽度片_帧曲确定,取陰—40nm2、中间轴的结构设计图3(1)、各轴段的直径的确定:最小直径,滚动轴承处轴段,心厂虬厂娅廊,滚动轴承选30206 如:低速级小齿轮轴段"H一'2血% :轴环,根据齿轮的轴向定位要求“卫—弓曲% :高速级大齿轮轴段“甘一«加£ :滚动轴承处轴段氐一血一曲期(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仃:由滚动轴承、装配关系确定:由低速级小齿轮的毂孔宽度人—7加确定» 一①临* :轴环宽度亦:由高速级大齿轮的毂孔宽度伽确定釘汕伽5 :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等确定・-322湍3、低速轴的结构设计如:滚动轴承处轴段 %一舫™,滚动轴承选取30210"11 :低速级大齿轮轴段“卫一乜伽如:轴环,根据齿轮的轴向定位要求伽%:过渡轴段,考虑挡油盘的轴向定位%-57伽% :滚动轴承处轴段虫厂'% :密封处轴段,根据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以及密封圈的标准(采用毡圈密封)心厂烁酬血?:最小直径,安装联轴器的外伸轴段(2)、各轴段长度的确定仃: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确定—购”伽d由低速级大齿轮的毂孔宽确定^一川阳期仏:轴环宽度J帕用併:由装配关系、箱体结构确定bflrnn从:由滚动轴承、挡油盘及装配关系确定仁-?】75帧从:由箱体结构、轴承端盖、装配关系确定用:由联轴器的毂孔宽人—®伽确定J —轴的校核一、校核高速轴1、轴上力的作用点位置和支点跨距的确定 齿轮对轴的力作用点按简化原则应在齿轮宽度的中点,轴上安装的 30208轴承,从表6-67可知它的负荷作用中心到轴承外端面的距离为 a=16_9ranwl7mn ,支点跨距 I 二朋二(m 。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用于特定工作条件的二级减速器,给定的输入功率、转速和输出转速要求,以及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等限制条件。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经过对各种传动形式的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了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尺寸紧凑,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三、电动机的选择1、计算工作机所需功率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和任务要求,计算出工作机所需的功率。

2、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和型号综合考虑功率、转速、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动机类型和型号。

四、传动比的计算1、总传动比的计算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工作机的转速要求,计算出总传动比。

2、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以保证减速器的结构紧凑和传动性能良好。

五、齿轮的设计计算1、高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根据传动比、功率、转速等参数,进行高速级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的设计计算。

2、低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同理,完成低速级齿轮的相关设计计算。

六、轴的设计计算1、高速轴的设计计算考虑扭矩、弯矩等因素,确定高速轴的直径、长度、轴肩尺寸等。

2、中间轴的设计计算进行中间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3、低速轴的设计计算完成低速轴的设计计算,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中的载荷。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根据轴的受力情况和转速,选择合适的滚动轴承,并进行寿命计算。

八、键的选择与校核对连接齿轮和轴的键进行选择和强度校核,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九、箱体结构的设计考虑减速器的安装、润滑、密封等要求,设计合理的箱体结构。

包括箱体的壁厚、加强筋、油标、放油螺塞等的设计。

十、润滑与密封1、润滑方式的选择根据齿轮和轴承的转速、载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

2、密封方式的选择为防止润滑油泄漏和外界灰尘进入,选择合适的密封方式。

十一、设计总结通过本次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减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和校核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减速器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降低传动装置的转速并提高扭矩输出。

二级减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减速器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二级减速器课程,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2. 二级减速器原理介绍2.1 主要结构组成二级减速器通常由输入轴、输出轴、两级齿轮传动系统和壳体组成。

其中,输入轴将动力源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一级齿轮组,第一级齿轮组再将运动传递给第二级齿轮组,最终通过输出轴输出。

2.2 工作原理当输入轴旋转时,第一级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第二级齿轮组,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实现速度的减速和输出转矩的增大。

第一级齿轮组的齿比用于实现初级减速,第二级齿轮组的齿比则用于实现次级减速。

3. 二级减速器设计步骤3.1 确定设计参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要求,确定二级减速器的输入转速、输出转矩、减速比等设计参数。

3.2 齿轮选择和设计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选择适当的齿轮材料和规格,并进行齿轮的设计计算。

考虑到齿轮的强度和耐久性,要确保齿轮的模数和齿数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齿形的优化设计。

3.3 轴的设计根据齿轮的参数和要求,设计输入轴和输出轴,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尺寸。

在轴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扭矩传递和轴的刚度等因素,确保轴能够稳定运行并传递足够的扭矩。

3.4 壳体设计根据齿轮和轴的尺寸,设计适当的壳体结构和外形,并考虑到装配、润滑和散热等因素。

壳体的设计需要保证齿轮和轴可以正确安装和定位,同时提供良好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

4. 二级减速器应用案例以工业搅拌机为例,介绍二级减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工业搅拌机通常需要较大的转矩和较低的转速,因此二级减速器是一种理想的传动选择。

通过连接电动机和搅拌机装置,二级减速器能够将高速低扭矩的电动机输出转换为低速高扭矩的搅拌机运动。

5. 总结通过对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我们全面了解了二级减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二级减速器是一种用于降低机械设备速度和提高输出转矩的重要装置。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旨在介绍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

二、设计背景在工程设计中,常常需要将高速运动的电机转速降低,同时增加输出扭矩以满足特定的工作需求。

二级减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传动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由于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负载要求、轴承和齿轮的选择等,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增强学生对二级减速器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三、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台满足以下要求的二级减速器:1. 输入转速:500 rpm2. 输出转速:50 rpm3. 额定输出扭矩:1000 Nm4. 功率损失小于5%5. 整机尺寸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四、设计过程1. 步骤一:确定输入和输出参数在设计二级减速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输入和输出的转速和扭矩要求。

根据设计目标,确定输入转速为500 rpm,输出转速为50 rpm,额定输出扭矩为1000 Nm。

2. 步骤二:选择传动比根据输入和输出参数,计算所需的传动比。

传动比可以通过输出转速除以输入转速来计算。

在本案例中,传动比为50/500=0.1。

3. 步骤三:选择齿轮参数根据传动比,选择合适的齿轮组合。

需要考虑齿轮的模数、齿数、齿轮材料等因素。

同时,还需进行齿轮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寿命的校核,确保设计的齿轮组合符合强度和寿命要求。

4. 步骤四:结构设计根据齿轮的选择,进行减速器结构的设计。

需要确定减速器的轴承类型、轴承尺寸、轴承布局等。

同时,还需进行结构强度校核,确保减速器在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额定扭矩和载荷。

5. 步骤五:优化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考虑减速器整机的尺寸、重量和功率损失。

优化设计可以通过修改齿轮组合、调整传动比等方式来实现。

最终的设计结果应满足课程设计的要求,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二级减速器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减速器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二级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熟悉减速器设计中常用的标准和规范。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减速器零件的绘制;(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并选择合适的齿轮模数、齿数等参数;(3)能够完成一级减速器的设计计算和图纸绘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2)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二级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减速器设计中常用的标准和规范;4.CAD软件在减速器设计中的应用;5.减速器设计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二级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步骤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减速器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减速器设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减速器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参考书:相关减速器设计手册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减速器设计原理和步骤的PPT;4.实验设备:计算机、CAD软件、减速器设计实验器材。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减速器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评估作业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275;
输送带有效拉力:F=40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46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54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65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5900N;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80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73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5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45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6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7000N;
全套请联系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48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6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82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65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50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6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90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00;
输送带有效拉力:F=95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
输送机滚筒直径:D=450;
输送带有效拉力:F=6500N;
输送机滚筒速度:V=1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 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工作时有轻微冲击,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4%,二班制,使用期限12年(每年工作日300天),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三年,小批量生产。

1.2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900F N =输送带带速:%2.4(4)/v m s =±滚筒直径: 450mm1.3工作条件二班制,空载起动,有轻微冲击,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三年;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

2. 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下图所示: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两级齿轮减速计算及说明结果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P w =2.16k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段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v 。

齿宽b 。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①查得使用系数=1。

②根据v=0.877m/s 、7级精度,查得动载荷系数=1.0。

③齿轮的圆周力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1.2。

④用表10-4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分布时,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1.420H K β=。

其载荷系数为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试算齿轮模数,即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1.3Ft K =。

②由式(10-5)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Y ε。

计算[]Fa saF Y Y σ由图10-17查得齿形系数1 2.62Fa Y =2 2.18Fa Y =由图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sa1sa 21.55 1.76Y Y ==、由图10-24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lim1500MPaF σ=;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MPa 3802lim =F σ由图10-22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0.85FN K = 、20.88FN K =。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得计算及说明 结果因为大齿轮的[]a sa F F Y Y σ大于小齿轮,所以取 2)试算模数 (2)调整齿轮模数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二、电动机的选择 (2)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2)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2)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2)4、电动机型号的确定 (3)三、传动比的分配 (4)1、带传动机构的转速 (4)2、传动比的分配 (4)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1、各轴转速的计算 (5)2、各轴输入功率的计算 (5)3、各轴的输入转矩计算 (5)五、高速级齿轮的传动设计 (7)1、选定高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7)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7)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9)4、齿轮的结构设计 (10)六、低速级齿轮的传动设计 (12)1、选定低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2)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2)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14)4、齿轮的结构设计 (15)七、轴的设计 (17)1、轴的材料选择和最小直径估算 (17)2、轴的结构设计 (17)八、轴的校核 (21)1、轴的力学模型的建立 (21)2、计算轴上的作用力 (21)3、计算支反力 (21)4、绘转矩、弯矩图 (23)5、弯矩合成强度校核 (25)九、键的选择与校核 (26)十、滚动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7)1、滚动轴承的选择 (27)2、滚动轴承的校核 (27)十一、联轴器的选择 (29)十二、箱体及其附件设计 (30)十三、润滑、密封的设计 (32)十四、小结 (33)十五、参考资料 (34)一、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环节把《机械设计》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高校工科相关专业学生首次进行完整综合的机械设计,通过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借助于计算机掌握机械运动、动力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团结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

3)、通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制图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JB等),以完成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训练。

2、设计题目:带式输机的传动装置,两班置工作,连续单向传动,有轻微振动,小批量生产。

3、原始数据:输送带的拉力Nv/=,驱动滚轮直径1F2300=,输送带的线速度sm=。

D250mm4、工作条件:工作年限:5年。

5、传动方案:如图所示:二、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工作机所需要的有效功率为:kW 3.2W 230012300v F P W ==⨯=⋅=为了计算电动机所需功率d P ,需确定传动装置总效率η。

设各效率分别为:1η--弹性联轴器效率2η--闭式齿轮传动效率 3η--滚动轴承效率4η--传动带机构效率由表3-4(席伟光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查得:99.01=η,99.02=η,99.03=η,96.04=η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8770.096.099.099.099.0n 5224532221=⨯⨯⨯=⋅η⋅η⋅η=η电动机所需功率为:kW 623.2kW 8770.03.2P P W d ==η= 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选用常用同步转速min /1000r 和min /1500r 两种作对比。

工作机转速min /433r .76min /r 25014.3160000D 1000v 60n w =⨯⨯=π⨯=总传动比wmn n i =,其中m n 为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现将两种电动机的有关数据列于表1中比较。

由表1可知方案Ⅱ总传动比过大,为了合理的分配传动比,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决定选用方案Ⅰ。

910.3004.4560.12i i i 134===m N 576.25960571.29550n P 9550T 1⋅=⨯=⨯=I I点蚀为主。

由所引用表5-6(彭文生等,机械设计),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齿面硬度为286~229HBS 。

大齿轮材料为45号钢,正火,硬度为217~169HBS 。

4)齿轮的齿数选择:选小齿轮齿数25z 1=,10125040.4z i z 1122=⨯==。

齿数比040.425101u ==。

5)初选螺旋角: 初选螺旋角 15=β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3d 2HPE1u 1u KT 109Z d ±ϕ⎪⎪⎭⎫ ⎝⎛σ≥I 1)确定公式内的各项数值○1载荷系数K : “载荷系数αβ=K K K K K B A ,单通常可近似的取7.1~3.1K =。

当原动机为电动机等,工作机载荷平稳,且齿轮支撑对称布置时应取小值。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试选载荷系数4.1K =。

○2弹性系数EZ : 由表5-7(彭文生等,机械设计)选取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MPa 8.189Z E =(大小齿轮均采用锻造)。

○3转矩IT : 经前面计算的m 576N .25T ⋅=I○4齿宽系数dϕ: “当为软齿面时,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布置时,4.1~8.0d =ϕ”(彭文生等,机械设计),试选齿宽系数1d =ϕ。

○5齿面许用接触应力HP σ:w N HlimHlimHP Z Z S σ=σ 式中:Hlim σ—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查图5-33(彭文生等,机械设计),550MPa Hlim1=σ,390MPa Hlim2=σ。

Hlim S —接触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

“一般传动取2.1~0.1S Hlim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取2.1S Hlim =。

N Z —接触疲劳强的计算的寿命系数,“一般1Z N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

w Z —工作硬化系数,“大齿轮的w Z 由图5-36查取,小齿轮的w Z 应略去”(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得1Z w2=。

333MPa .45812.1550Z S N Hlim Hlim1HP1=⨯=σ=σ 325MPa 112.1390Z Z S w N Hlim Hlim2HP2=⨯⨯=σ=σ ○6齿数比u : 040.425101z z u 12===2)计算几何尺寸:○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d : 981mm .444.04014.0401576.251.4333.458189.8109u 1u KT 109Z d 323d 12HP1E1=+⨯⨯⨯⎪⎭⎫ ⎝⎛⨯=±ϕ⎪⎪⎭⎫ ⎝⎛σ≥ ○2计算模nm : 738mm .125cos15981.44z cos d m 11n =⨯=β=,取标准模数2m m m n =。

○3计算中心距a : 445mm .130cos152)10125(22cos )z z (m a 21n =⨯+⨯=β+=为便于箱体加工和校验,取130mm a =。

○4按标准模数和中心距校正分度圆直径d : 763mm .51cos15252cos z m d 1n 1=⨯=β=237m m .208763.511302d 2a d 12=-⨯=-=○5计算齿宽b :763m m .51763.511d b 1d 2=⨯=ϕ=,取52m m b 2=763)m m .61~763.56()10~5(763.51)10m m ~5(b b 21=+=+=,取59m m b 1=。

3、按齿根弯曲疲劳进行校核:FP FS 12n 1F Y z bm 1900KT σ≤=σ 1)确定公式内的各项数值:○1载荷系数K : 载荷系数4.1K =。

○2转矩1T : 转矩m 576N .25T ⋅=I ,m 278N .101T ⋅=∏○3齿宽b : 齿宽59m m b 1=,52m m b 2=。

○4标准模数nm : 法面模数2m m m n =。

○5齿数z : 齿数25z 1=,101z 2=。

○6齿形系数FSY : 查图5-38(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得,3.4Y FS1=,95.3Y FS2=。

○7许用弯曲应力FPσ: N FlimFlimFP Y S σ=σ 式中:Flim σ—齿轮齿根的弯曲疲劳极限。

查图5-32(彭文生等,机械设计), 330MPa Flim1=σ,220MPa Flim2=σ。

Flim S —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

“一般传动取5.1~3.1S Flim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取5.1S Flim =。

N Y —弯曲疲劳强的计算的寿命系数,“一般1Y N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

表5 高速级齿轮传动尺寸217~169HBS 。

4)齿轮的齿数选择:选小齿轮齿数24z 3=,616.7424109.3z i z 3344=⨯==,取75z 4=。

齿数比125.32475z z u 34===。

5)初选螺旋角: 初选螺旋角 15=β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3d 2HPE3u 1u KT 109Z d ±ϕ⎪⎪⎭⎫ ⎝⎛σ≥∏ 1)确定公式内的各项数值○1载荷系数K : “载荷系数αβ=K K K K K B A ,单通常可近似的取7.1~3.1K =。

当原动机为电动机等,工作机载荷平稳,且齿轮支撑对称布置时应取小值。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试选载荷系数4.1K =。

○2弹性系数EZ : 由表5-7(彭文生等,机械设计)选取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MPa 8.189Z E =(大小齿轮均采用锻造)。

○3转矩∏T : 经前面计算的m 278N .101T ⋅=∏○4齿宽系数dϕ: “当为软齿面时,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布置时,4.1~8.0d =ϕ”(彭文生等,机械设计),试选齿宽系数1d =ϕ。

○5齿面许用接触应力HP σ:w N HlimHlimHP Z Z S σ=σ 式中:Hlim σ—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

查图5-33(彭文生等,机械设计),550MPa Hlim3=σ,390MPa Hlim4=σ。

Hlim S —接触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

“一般传动取2.1~0.1S Hlim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取2.1S Hlim =。

N Z —接触疲劳强的计算的寿命系数,“一般1Z N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

w Z —工作硬化系数,“大齿轮的w Z 由图5-36查取,小齿轮的w Z 应略去”(彭文生等,机械设计),得1Z w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