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整理

合集下载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哑嗓子,小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2、龋齿: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3、牵拉肘:小儿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关节周围的韧带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脱臼(俗称吊环).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这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半脱臼。

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小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小儿穿脱衣袖时,用力牵拉、提拎小儿的手臂所造成的。

4、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

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这种骨折被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而未能送去医院治疗,骨折未经复位长上以后,肢体就会出现畸形,甚至影响正常功能。

所以,小儿肢体受伤后,即便痛得不十分厉害,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发生了骨折。

5、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一般相对来说,男性基础代谢比女性高,儿童比成年人高。

6、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是,除了需要营养素以维持生命和一切生理活动以及修补组织损耗外,还需要保证其生长发育之需。

7、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对儿童来说有九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对成人来说,组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只前八种为必需氨基酸。

8、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基础免疫。

9、缺铁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系因体内缺乏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三岁以下发病率较高.10、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免疫,它是生来就具有的免疫功能,是人类在种系进化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一种生理功能。

学前卫生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学前卫生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学前卫生学必背知识点大一学前卫生学是儿童健康的保障,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知识,它涉及到儿童的身心健康、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方面。

在学习学前卫生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必须要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学前卫生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儿童的身体特征儿童的身体特征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日常照顾和护理儿童时,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保护。

例如,儿童的皮肤薄嫩、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和受伤,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另外,儿童的头大、颈短、躯干相对较短,需要注意抱姿和睡姿的正确,避免产生不适或影响正常发育。

2. 儿童的饮食营养需求合理的饮食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同时,儿童对食物的口味偏好和摄入量也有一定的特点,应根据其喜好和需求,合理调配食物组合。

3. 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幼儿期常见的分离焦虑、恐惧症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安全感、提供适当的关爱和引导来解决。

此外,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幼儿园期间重要的任务之一。

4. 幼儿园环境的卫生与安全幼儿园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二个家,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幼儿园内的卫生消毒、环境整洁、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管理。

例如,定期消毒玩具和教具,保持幼儿园内的空气清新和卫生,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儿童的健康安全。

5. 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儿童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袭,如感冒、发烧、腹泻等。

幼儿园教师需要学会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并在疾病发生时及时处理。

例如,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儿童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时,及时照顾和送医治疗,并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第三章防止常见病1.出生缺陷、环境中的致畸因素出生缺陷:新生儿刚出世就有疾病。

涉及两个方面:1.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疚具有的疾病或损伤;2.胎儿分娩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

致畸因素:1)病毒感染:病毒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居室通风,空气新鲜最为重要。

少去公共场合 2)药物 3)放射线 4)烟酒 5)环境污染2.婴儿抚触是指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没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成保健的目的。

能有效接触皮肤饥渴。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的时间,一般为喂奶后一小时左右;调节好室温;抚触者的准备;体现爱抚,以便抚触以便交流;抚触时间应视婴儿的月龄而定。

3.婴幼儿患病一般会出现哪些生病迹象?1)精神:不爱玩,没精神,烦躁不安,哭闹等。

2)表情:眼神呆滞,同时有尖叫啼哭的现象3)脸色4)吃喝: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异嗜癖: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食欲亢进。

5)大小便异常A.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合,同时小儿排便时哭闹---肛门裂。

B.脓便血:便次多,有排不干净大便的感觉,伴发热,大便脓血样---细菌性痢疾C.红果酱色:小儿阵阵腹痛,屡屡呕吐,大便呈红果酱样---肠套叠,2岁以下常见D.白陶土样:同时尼色加深---黄疸型肝炎E.柏油样:小儿流鼻血,若将血咽下,大便就会呈黑色柏油样.若鼻血止后,大便正常,则无需紧张;若未留鼻血---消化道出血尿色异常:正常尿液为清楚透明,淡黄色A.红色:像洗肉水,同时眼皮浮肿---急性肾炎B.橘黄色:尿色加深呈橘黄色或棕绿色--肝胆疾病C.乳白色:若因泌尿道感染,尿内有脓,可使尿呈乳白色,同时有尿频尿痛的现象。

排尿次数:A.明显减少,眼皮浮肿,常是肾病的表现,腹泻伴有尿量明显减少则是脱水的表现。

B.次数明显增多,一点儿尿液憋不住,常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6)睡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睡眠不安7)囱门:前囱凹陷,可以因脱水而囱门松弛,凹陷。

前囱鼓出:重要见于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力增高的疾病。

学前卫生学重点

学前卫生学重点

1.简述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发育成熟度。

(2)心理因素:气质、情绪、需要、自我概念。

2.皮肤是如何调节体温的?皮肤通过汗毛和汗腺来调节体温,使机体保持恒温。

当机体遇到冷刺激时,皮下血管收缩,皮肤上的立毛肌收缩,机体散热减少;当机体遇到热刺激时,血管舒张,汗腺分泌,人体大量出汗,将体内热量散发。

3.简述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1)固定骨折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立即送医院处理。

(2)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止血,然后固定关节,不可将断端骨骼复位。

4.简述提高易感者抵抗力的做法。

(1)预防接种。

(2)体育锻炼。

(3)营养与睡眠。

5.简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交往能力则是学前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6.简述幼儿园奖励法实施要点。

(1)及时奖励。

(2)讲明奖励原因。

(3)选择恰当的奖励物。

(4)避免奖励不正确的行为。

7.简述儿童患遗尿症的常见原因。

(1)与某些疾病有关。

(2)遗传因素。

(3)发育不成熟。

(4)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5)缺乏夜间排尿训练或训练不当。

(6)情绪紧张、过度疲劳等其他因素。

8.简述爬行对婴儿动作发展的作用.爬行可促进婴儿身体协调性和自主控制能力的发展。

爬行扩大了婴儿的活动范围和视野,爬行与婴儿情绪、认知及社会性行为发展有关。

9.简述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

门岗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设备安全检查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和物品消毒制度、药物管理制度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10.简述健康生态模式图给我们的启示。

(1)学前儿童健康受多因素影响,在分析影响因素时,一定要全面综合地考虑。

(2)各种影响因素是呈动态变化的。

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时,应实施积极干预,增加生活中的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

(3)学前儿童健康状态呈动态变化。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第一章生理基础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姿势,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3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供给充足的营养,6衣服,鞋子适度宽松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a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b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c学会擤鼻涕。

2)喉:a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B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呼吸运功特点:1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2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

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

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

;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

学前儿童卫生学知识整理

学前儿童卫生学知识整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资料1、儿童的骨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较少的无机物,两者的比例约为1:1;由于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而无机物(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硬度,所以儿童的骨骼弹性大、硬度小。

不正确的姿势或其他原因容易导致骨骼变形。

2、囟门: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彼此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膜即囟门。

囟门的闭合过程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幼儿的发育过程)。

前囟门出生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大多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一般在6~8周闭合,最晚在2~4个月闭合。

所以,后囟门比前囟门早闭合。

3、如果婴儿站立时间过长、过早下地行走,或者学前期经常长时间走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时负重过大,都容易发生扁平足。

4、学前儿童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所以学前儿童声调比成人高,但由于学前儿童的声门肌肉容易疲劳,所以学前儿童的发声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注意发音方法。

5、儿童呼吸型原理:(1)婴儿期呼吸发育不完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表现为膈肌上下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2)2岁时站立行走后,腹腔器官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呈斜位,呼吸肌也逐渐发达,幼儿开始出现胸腹式呼吸;(3)7岁后这种混合式呼吸占大多数,胸式呼吸仅在少数9岁以上的女孩中见到。

6、乳牙共20个,由上、下各4个切牙、2个尖牙、4个磨牙组成。

7、六龄牙:自从6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牙,即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牙。

8、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

学前儿童皮肤细嫩,表皮角质层较薄,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底膜发育不全,真皮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发育差。

因此,学前儿童皮肤的保护功能较差,易受损伤和感染。

(2)体温调节功能。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皮肤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丰富,血管管腔相对较大,流血量相对较多,散热快;其皮肤的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散热多;汗腺发育不够完善,神经系统对血管运动的调节作用不够稳定。

学前卫生学重点

学前卫生学重点

骨骼:成分是水和无机盐(钙盐)、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食物中能产生热量的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牙齿:一般在6-7月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

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乳牙发育的需要:阳光和营养;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漱口和刷牙。

儿童的能量消耗包括方面:基础代谢;摄取食物、排泄废物;生长发育;从事劳动和活动。

组氨酸:是婴儿必学的氨基酸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碳水化合物的成分:一类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又称糖类。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

维生素B1又称硫氨酸可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C可预防牙出血。

儿童缺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

水的生理功能:1.细胞的组成部分2.代谢的媒介3.运输作用4.润滑作用5.调节体温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提供热量;构成组织;维持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有抗生酮作用;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预防漾奶措施:可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的拍婴儿的背,让他打几个隔,然后在躺下。

出生缺陷:新生儿刚出世就有疾病。

包括两个方面:1.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疚具有的疾病或损伤;2.胎儿分娩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妇多晒太阳,饮食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小儿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病因:多食;少动;遗传;心理因素;内分泌疾病;传染病的特性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力;病程发展有一定规律期。

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麻疹: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第一章生理基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产生运动。

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维生素D)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过重的东西。

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耻骨、坐骨、髂骨):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盐(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

(青枝骨折)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培养正确的姿势;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全面发展动作;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供给充足的营养;衣服,鞋子适度宽松。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及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学会擤鼻涕。

2)喉: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保护幼儿声带。

呼吸运功特点: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管道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吞噬细胞的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促进血块的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2、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故称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

3、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4、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糖类,包括粗纤维、果胶等,叫膳食纤维。

5、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合,可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因此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高,如猪肝、猪血、瘦肉、鱼类。

6、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能够维持生命和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资,叫营养素。

7、“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产生热能,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8、热能: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

9、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10、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并非每种氨基酸都需要由食物提供,只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称必需氨基酸。

婴儿多一种,为9种必需氨基酸。

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都属于必需氨基酸。

11、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甚微的无机盐.12、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13、碘的生理功能: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原料。

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的。

14、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1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第二条和第三条是什么内容?第2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第3条“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16、对肥胖儿进行饮食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体重逐渐下降;(2)在饮食管理期间,仍需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需要;(3)设法满足小儿食欲,不致因饥饿而感到痛苦;(4)设法满足小儿食欲;(5)饮食管理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7、为什么要及时给婴儿添加辅食?及时添加辅食,可以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促进生长发育,并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18、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宜,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消化,母乳中的维生素C因直接喂哺不能破坏。

母乳还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母乳含有牛磺酸,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

对乳母也有好处,婴儿吸吮乳汁,有利于子宫复原,以后乳母患乳腺癌的几率也少。

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1、斜视:是指双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一只眼的黑眼珠在正中,另一只眼的黑眼珠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偏斜。

斜视可导致弱视。

2、扁豆中含有皂素,半生不熟的扁豆,其中的皂素未被破坏,可致食物中毒。

3、结核病预防:结核病预防可以通过注射卡介苗实现。

4、龋齿:主要病因: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在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酸把牙齿腐蚀成了龋洞。

如何预防龋齿?①注意口腔卫生。

3岁前的幼儿应饭后漱口;3岁以后学习刷牙,早晚各一次。

②合理营养,常晒太阳,使牙齿正常钙化③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5、钩虫病:对患儿的最大危害,是使患儿贫血。

6、包茎:包皮口小,不能将包皮翻起,称包茎。

7、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叫隐睾。

8、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10、头部冷敷: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达到降温效果。

11、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

这种处理叫“固定”。

12、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发骨骼发育障碍。

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

13、什么叫加强免疫?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重复接种疫苗,以巩固免疫效果,称加强免疫。

14、功能性遗尿症: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称为功能性遗尿症15、足弓塌陷:又称扁平足16、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该症的主要特征是,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17、水痘皮疹的特点: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成水疱,3~4天后水疱干扁,结成痂皮,在得病的一周之内,新的皮疹陆续出现,因此在患儿皮肤上可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18、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喷到空气中,使易感者因吸入飞沫而感染,称空气飞沫传播。

19、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

20、婴儿孤独症的主要心理障碍是什么?婴儿孤独症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主要心理障碍如下:(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障碍;行为异常;(3)其他,如感知障碍等2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第四章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1、终末消毒: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称为终末消毒。

2、口对口吹气法:口对口吹气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

3、腰椎受到损伤,现场急救时需注意:由数名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起伤者的肩、腰和臀部,不使伤者的腰部弯曲,将伤者“滚”到木板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伤者身体固定在木板上,转送到医院。

4、止鼻血的方法:嘱小儿静坐,头略低(不仰头),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

5、给腮腺炎患儿做“病号饭”的要求:不宜给患儿吃硬的或酸的食物。

6、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四肢无力。

中毒重者,呼吸困难、陷入昏迷。

中毒者的嘴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鲜红的颜色,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应该马上通风,给中毒者保暖,灌酸菜汤、醋。

7、在托幼机构,安排合理的生活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合理的生活日程,可以保护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还可以保护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另外,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教育活动。

8、在幼儿园,晨、午、晚检查的重点是什么?检查的重点可概括为:一问、二摸、三看、四查。

问幼儿在家的身体情况;摸额头,初知体温是否正常;看幼儿的精神、五官、皮肤等有无异常,查幼儿的口袋里有无不安全的小物件。

9、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教育幼儿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比如运动、游戏时遵守规则;教育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让幼儿懂得“水”、“火”、“电”的危险,预防溺水、烧伤和触电、教育幼儿不要捡拾小物件。

二、重点习题及答题技巧(一)填空题1、传染源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_人或动物__人或动物_______。

2、钩虫对患儿的最大危害,是使患儿__贫血________。

3、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___血小板_________组成。

4、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叫____隐睾__。

5、三大产热营养素为蛋白质、脂类和___碳水化合物____。

(二)名词解释1、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故称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

3、终末消毒:指当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4、“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5、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三)简答题1、什么是“婴儿扶触”?用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2、为什么要及时给婴儿添加辅食?及时添加辅食,可以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促进生长发育,并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3、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患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4、什么叫功能性遗尿症?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5、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的8中氨基酸(婴儿为9种)。

(四)详答题1、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宜,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消化,母乳中的维生素C因直接喂哺不能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