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体桥梁的施工现状及关键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摘要:转体施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桥梁建设施工范围有效的增大,实现了桥梁新思路的转化,即桥梁从跨中分为两个半跨,直接设置在偏离轴线的位置上,经过成型处理之后,可以利用转动体系把两个半跨同时进行旋转,安装到规定的位置上,在跨中完成合龙作业。
从世界范围内进行分析,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该技术就研发成功,并且应用到桥梁实践中,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获取成功的案例已经非常多。
因此,转体施工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较大的促进了桥梁领域全面发展。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1 桥梁转体施工原理桥梁转体结构施工是通过转体结构进行的,其可以把施工部位进行转化,把有障碍物的部分直接转换到正常的位置上,从而可以减少项目实施难度,这与挖掘机转臂是极为相似的,可以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调整和转动,一般都会在桥台或者桥墩表面制作一个轴心,保证转动可以有效的进行。
在施工中把这个轴心作为分界点,将梁体分解成为上、下两个结构,上部是整体性的转动,下部则为墩台、基础结构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上部结构在河岸表面进行施工,而旋转角度结合现场情况做出调整,以提高施工的质量。
2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应用2.1 项目概况某桥梁项目设计为T型梁,主要应用的是2~50 m跨度的转体T形刚构,该项目基础结构是F1.8 m的冲孔灌注桩的结构形式,长度尺寸为24 m, 入岩2 m, 承台高5 m; 合龙段高1.8 m, 底宽7 m, 腹板和底板厚0.5 m; 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应用纵向、横向结构预应力的方法。
按照施工方案的标准,整个钢构结构采用的是平面转体的形式,需要在支架现浇施工,墩身和基础结构部位上安装转盘的装置,转动规定的角度满足施工的要求,切实提升结构的性能。
2.2 转体系统施工(1)转盘结构墩地与承台位置上需要转盘,上部结构转动半径 1.500 m, 下部结构转动半径是1.501 m。
在转盘中间部位安装转轴,下转盘选择的是Φ288 mm的钢转轴,上转盘结构底部设置Φ290 mm的钢轴套。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与应用_0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与应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桥梁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对于相关的技术方法的研究应当予以深入探索,有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比如桥梁转体施工的技术,日益成为国内外施工企业中在施工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与应用进行相关讨论。
标签: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应用桥梁转体是一种将桥梁主体或者部分进行浇筑之后,拼接成型,在将整个拼接体进行转移移位到设计轴线位置的施工技艺。
这种技术不但可以使得相关有障碍物的工程顺利进行,而且操作方法多样,可以在转移方向上进行竖转、平转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结构转移方法。
平转是桥梁施工中的较为常见的方法。
1、桥梁转体方法在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优点:1.1 在施工操作中,桥梁转体法不但可以减少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操作安全系数得到了很大保障,机械设备的操作与运用也相对减少了很多。
1.2 力学性能上,进行了充分的利用,相关转体结构得到了结构优化。
1.3 在一些高山、河流之上的桥梁铺设,这种转体技艺不但能克服这些天然的障碍,还能够不影响其他道路与路线的正常运行,对于大型工程来说,这项技术是非常简便的。
1.4 桥梁转体方法能够在保证桥梁建设质量与进度的情况下,很大幅度的节约相关建设成本,这种方法由于节约时间、设备运用得当与高效等因素,使得在经济效益的到提高,且对于其他交通路线的影响较小,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也是很大的。
例如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相比,其工程上的成本可以降低近12-17%。
2、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转体施工技术的关键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转动设备、相关技术支持、施工中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合理强度、在转体过程中的结构合拢的施工等。
2.1 竖转法。
竖转法经常在助拱桥上使用,这种方法先通过在桥梁位置的下侧进行对拱住的浇筑,连接,然后再运用牵引设备、索塔和其他设备进行由下向上的拉拽提升,竖转的拉力是最大的,与之相对应的平行分力是最小的,由于相关水平角度小,所以在进行拱肋转接脱架过程中,需保证相关的弯曲度与受力程度的变化,在相关支撑点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竖转脱架的完成。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分析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分析摘要:现阶段,桥梁工程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对于经济建设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转体桥是当前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形式,通过对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分析,了解桥梁转体概念解析及分类,转体桥建设期间关键技术、工艺原理及优缺点,转体桥建设期间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从而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桥梁转体;转体施工;施工工艺引言:伴随国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跨既有铁路、公路、航道等施工项目越来越多,相应转体施工工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转体施工可以利用既有地形,不影响既有交通线路运营;转体施工也可以降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成本;从安全、质量、进度方面也可以减少高空作业、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所以转体施工工法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桥梁转体概念解析桥梁转体技术是在作业期间受到作业环境因素影响,按照桥梁的主体结构在指定位置进行浇筑或者进行拼装,利用转体技术进行作业的一种方法。
转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受到环境因素困扰的桥梁工程进行位置转移,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的难度,使桥梁建设转移至恰当的位置进行作业。
转体技术能够更好的适应需要跨越铁路、山谷、河流及交通相对密集复杂环境,在结构成型之后,再对桥梁的进行转体,从而达到与图纸进行吻合的目的。
2转体桥建设期间关键技术概述2.1转体前施工准备2.1.1施工现场准备⑴编制转体施工专项方案,办理了各项营业线施工手续。
⑵转体支座、滑道等系统检测。
测量控制点及刻度尺布设,安排观测人员。
⑶转体箱梁应力脱架后应力状态正常、线型变化正常。
桥面清理到位,无可能脱落物体。
砂箱拆除、滑道清理完毕,在滑道上铺设了四氟乙烯滑板并涂抹硅脂油。
⑷转体设备进场完成调试,按要求试转,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人员安排就位,具备要点转体施工条件。
根据天气预报转体当天天气晴、南风微风<3级,天气情况满足转体天气条件。
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摘要:随着转体施工工艺的改进,转动构造的磨擦系数逐渐减小,而牵引能力逐步提高。
这套施工工艺逐步被应用在国内斜拉桥和刚构桥施工中,而且应用范围也从山区逐步拓展到平原地区,特别是跨越线桥的施工。
本文对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正文:1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②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③支持快速施工,成本投入少。
在同等施工条件下,拱桥应用转体施工工艺施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优于搭架法、悬吊拼装法以及桁架伸臂法等工艺流程。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某大桥,其工程造价比采用其他工艺施工时节省了11.5~17.4%。
④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在高山峡谷或水深流急的河道上开展跨桥施工,工序繁琐,操作难度大,而且影响正常通航。
转体施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在城市立交桥或铁路跨线桥施工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2转体施工工作原理竖转施工原理是: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轴方向的河床上(组合结构在梁上)设支架、驳船等预制梁部(拱),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在桥台或台后临时架设支撑提升系统,通过卷扬机回收提升牵引绳,将桥体竖转至合拢位置连接合龙,封固转铰,完成竖转施工。
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是:将桥体(主要是上部构造)整孔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位外(横向)利用两岸(侧)地形搭设支架(或设胎)预制。
在桥墩(或台)底部设置转动体系,将待转桥体,通过张拉锚扣体系实现脱架和对于转轴的重力平衡,再以适当动力(卷扬机、千斤顶等)牵引转盘,将桥体平转至合拢位置,浇筑合拢段接头混凝土,封固转盘,完成平转施工。
平转法主要使用于斜拉桥、刚构梁式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拱桥。
竖转法主要用于钢架拱、混凝土拱肋、钢筋混凝土拱等。
3转体施工方法3.1平转施工3.1.1拱式结构的转体施工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大都选择单扣点。
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

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转体法是近些年桥梁施工中较为流行的新型桥梁建造技术。
由于该工艺普及较晚,且多应用于跨沟谷及既有线等特殊桥位的桥梁工程中,因此可供参考的理论研究资料还比较有限。
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开展全面解析,以丰富理论资料,供其它转体工程参考。
1转体法的概念和原理1.1概念转体法是近些年桥梁施工中较为流行的新型桥梁建造技术。
由于该工艺普及较晚,且多应用于跨沟谷及既有线等特殊桥位的桥梁工程中,因此可供参考的理论研究资料还比较有限。
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开展全面解析,以丰富理论资料,供其它转体工程参考。
1.1.1竖转法该方式主要应用在拱桥施工,施工时在地面或低标高处拼装或者浇筑肋拱部分,完成之后以一侧为支点将其整体上拉,使其竖向旋转到设计标高后合龙。
施工体系主要由拉索、牵引系统以及索塔组成。
竖转法中,转较的质量与安装精度、拉索强度、牵引动力的稳定性是保障竖转安全、顺利的重点。
1.1.2平转法平转法应用范围较广,各种构造桥梁均可采用。
施工时在河流、深谷或既有线两侧地形条件较好地点先完成两个半桥构造,之后转动两个半桥构造至设计位置后合龙。
其施工体系由牵引、支撑以及平衡系统组成。
平转法中,最主要的构造是由上、下转盘组成的转动支撑系统,其中,上转盘起支承的作用,下转盘部分则同根底或墩顶连接。
在实际施工中,通过上下转盘的相对转动,将上部构造转至设计位置。
1.1.3转体施工受力转体过程持续时间较短,转体施工受力分析主要针对施工荷载、体系转换以及变形控制等方面开展分析。
之所以对转体施工受力情况开展一系列的分析,一是为了能使转动体受力平衡,在转动时能保持稳定;二是保证桥梁受力在其构造强度容许范围内,不致因牵引引起构造破坏;三是验证支撑及锚固措施能否安全可靠。
1.2工艺原理工艺原理:预制一个可以开展转动的轴心在桥台或墩上,并且将轴心设为分界点,上面是可以旋转的桥体,下面是固定的墩台或根底,上部构造在条件较好位置完成后,旋转至设计位置。
简析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简析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摘要】桥梁的建设与施工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重用,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出现,而转体施工正是这些新工艺中的一种。
现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需要把桥梁搭建在难以施工的位置,比如深谷中的急流,一些不好吊装的河道等等,这种工艺为许多地区的桥梁施工填补了空白。
【关键字】桥梁,团体施工,新工艺,技术【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in modern society 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eus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lso continue to occur, and it is these new technology swivel construction of a kind. Modern people’s request more and more high, often need to build Bridge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rapids ravines, some bad channels of hoisting and so on, this process for many areas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fill the blank.【key words 】bridge, group construction, the new process, technology一桥梁转体施工工艺1.桥梁转体施工原理桥梁转体施工其实就是通过转体来进行的施工,它可以将施工位置进行转化,将施工有障碍的位置转到能够正常施工的位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桥梁施工的难度。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的工艺及关键技术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的工艺及关键技术【摘要】随着现代桥梁的快速发展,桥梁的跨径越来越大,施工方法也多种多样,越来越先进。
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将竖转、平转及平竖转施工相互联系、相互结合起来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由于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施工工期短,成本投入少等优势,在同等施工条件下应用与桥梁工程优于搭架法、悬吊拼装法以及桁架伸臂法等工艺。
每一到施工工序和技术都是转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这些关键性的施工技术全面了解和分析,才可以进一步的将工程建设中的转体梁建设好。
本文简单介绍了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与平转、竖转技术,并以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平面转体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桥梁;转体;平面转体一、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一)桥梁转体桥梁转体施工工艺是指桥梁在非设计位置完成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然后通过转动体系使桥梁上部结构转动一定角度后就位于设计位置的一种施工方法(平面或竖向角度)。
为了确保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尽量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输的影响,铁道部及相关铁路局在进行跨越既有铁路桥梁方案的审批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转体施工方案。
特别是跨越既有电气化铁路、繁忙客货运铁路均要求转体施工。
(二)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1)由于桥梁转体施工是靠结构自身旋转就位,不用吊装设备,并可节省大量支架木材或钢材。
(2)采用混凝土轴心转体施工,转体工艺简便易行,转体重量全部由桥墩(或桥台)球面混凝土轴心承受,承载力大,转动安全、平衡、可靠。
(3)可将半孔上部结构整体预制,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更能体现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4)施工工艺和所用施工机械简单,转体时仅需两盘绞磨、几组滑轮即可使上部结构在短时间内转体就位,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三)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分类1.平转法在平转法施工中,由转动支承系统、平衡系统以及转动牵引系统三部分构成了平转法的转动体系。
我国桥梁工程中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分析

我国桥梁工程中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工程的施工组织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功用,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桥梁工程中使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以期能够为相关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在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转体施工的方式具有诸多的优势,此种施工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采用支架,并且广泛应用在跨越山谷与河流的桥梁工程中。
采用合适的施工方式与技术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实现桥梁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桥梁工程中的主要施工转体方法竖转法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牵引系统、索塔、拉索。
竖转的拉索索力处于脱架的状态下力量最大,这是由于脱架的时候拉索的水平角是最小值,此时的竖向分力也是最小的,同时拱肋要实现从多跨承到铰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在脱架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桥梁本身结构的转化,并且还要承受相应的力度,有时为了促使竖转脱架顺利实行,需要在提升索点的时候设置助升的千斤顶。
平转法还可以细分成平衡转动体转体施工和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分类的根据是实现平衡的方式有所区别。
平衡转动体施工的主要特点是转体结构的重心全部落在球铰的中心位置。
这种方式还可以细分成结构自平衡转体施工以及需要专门配重的转体施工。
前者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桥梁结构自身就能达到平衡的目的,后者则需要配置专门的平衡设施。
无平衡重转动施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锚固体系、转动体系、和位控体系,三者的作用是和谐统一的。
锚固体系的组成部分有锚碇、尾索、平撑、立柱等;转动体系的主要构成包括下转轴、拱箱和扣索;位控体系的操作目的是有效控制拱肋在施工过程中的转动速度以及位置。
平转和竖转相结合的转体施工方式综合了二者各自的特点,通常多用在跨度比较大的拱桥转体的施工中。
总体来看,在桥梁工程中采用转体施工的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第一点是该种施工方式充分运用了桥梁自身的结构特点形成科学的转动角度,发挥了桥梁钢结构的特性,可以有效避免在河道或者山谷间另外搭建支撑体系的施工环节,降低了钢管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了桥梁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书亮水务二班 1101060228浅谈转体桥梁的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立交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尤其是在已修建的公路、铁路上修建桥梁,每月必须申请多日铁路 A 类“天窗”内方可施工,不但施工进度受到道路行车运营情况的严重制约,而且也会影响繁忙的道路正常运营,同时也对道路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转体桥梁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年取得飞速发展。
随着转体桥梁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其关键技术成为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现对转体桥梁的应用现状与关键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了解这一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转体桥梁现状关键技术1 转体桥梁的概念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指桥梁在非设计位置完成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然后通过转动体系使桥梁上部结构转动一定角度后就位于设计位置的一种施工方法(平面或竖向角度)。
该施工方法具有结构合理、节约材料。
施工设备投入少。
施工安全,不影响通航、不中断桥下通行等优点,所以该施工方法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安全要求苛刻的铁路跨线桥。
由于该方法将在铁路上方的施工转换为在安全区域的施工,不对铁路运输产生安全威胁,所以其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跨越铁路的桥梁施工,铁路部门一般均要求采用该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施工。
2 转体桥梁的应用现状为了确保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尽量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输的影响,铁道部及相关铁路局在进行跨越既有铁路桥梁方案的审批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转体施工方案。
特别是跨越既有电气化铁路、繁忙客货运铁路均要求转体施工。
为此针对于采用转体施工方案过程中保证既有铁路运输安全如何使制订的施工方案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3 转体桥梁施工的关键技术在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法中,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是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
这一技术问题的突破能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还能保证其强度,有效的实施结构的合拢,进行相应体系的高效转换。
3.1 竖转法一般在肋拱桥工程中主要采用竖转法。
而肋拱一般都是在底位浇筑,或是进行低位拼装之后再向上拉升,进而使其达到相应的设计位置,之后再进行合拢。
竖转体系的构成也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方案设计为安装旋转支座——搭设拼装支架、塔架,安装扣索、平衡索——起吊安装拱肋——竖转对接—调整线形—焊接合龙。
其中,在脱架时,竖转的拉索索力是最大的。
主要是由于在这时候拉索的水平角是最小的,而其这时产生的竖向分力也是最小的,而且肋拱要实现从多跨支承到铰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脱架时要完成架构的自身的变形与受力的转化。
依据实在施工工艺上,竖转铰的构造与安装精度,索鞍与牵转动力装置,索塔和锚固系统是保证竖转质量、转动顺利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国内的拱桥基本上为无铰拱,竖转铰是施工临时构造,所以,竖转铰的结构与精度应综合考虑满足施工要求和降低造价。
跨径较小时,可采用插销式,跨径较大时可采用滚轴。
拉索的牵引系统当跨径较小时,可采用卷扬机牵引;跨径较大,要求牵引力较大,牵引索也较多时,则应采用千斤顶液压同步系统。
3.2 平转法转动支承系统、转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是平转法中最主要的转动体系构成。
在平转法施工中,转动支承系统是最为重要的设备。
该系统主要由上转盘和下转盘共同构成。
而上转盘主要是用来支承转动结构的,相应的下转盘主要就是与基础相联。
在运转过程中,凭借上转盘的转动,而下转盘相对不进行转动而实现转体目的。
同时,转动支承系统的作用也非常突出,要有效实现转体功能,还要实现承重平衡等功能。
依据转动支承时的平衡条件来分的话,可具体的分为三种类型:磨心支承、撑脚支承、磨心与撑脚共同支承。
中心承压面承受磨心支承的全部转动重量,一般都需要在磨心插有定位转轴。
而一般都是在支承转盘周围设有支重轮,也有的是设有支撑脚实现其正常的转动,同时也要注意支重轮或承重脚与不滑道面接触,以此来保证其安全。
如果发生倾覆倾向的话,就可以发挥其支承作用。
在已转体施工桥梁中通常的要求为间隙为2-20mm,而间隙大小和滑道面的高差要求成反比。
一般来说,磨心支承又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柱脚平转时通常用不锈钢板加四氟板再涂黄油等润滑剂来滑动摩擦,其加工精度相对棼易保证,通过精心施工的成功例子很多。
在水平跨斜施工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就是转动问题。
而在通常情况下,其启动摩擦系数可以进行调设,如0.06~0.08之间。
有时也按0.1配置启动力,以此达到足够大的启动力。
在水平转体施工中,为了保证其顺利实施,最为主要的方法有两个:努力减小摩阻力和提高转动力矩。
一般来说,都是在上转盘的外侧,有效而合理的安排转动力来实现其较大的力臂。
在这里,推力和拉力都可以作为转动力,发挥其作用。
其中,推力可以由千斤顶来施加。
但是利用千斤顶也有其不足或是劣势,因为其行程较短。
同时。
转动过程中,不能方便、快捷的安装千斤顶,工作量相对较大,因而,较少的单独采用千斤顶实现顶推平转,从而保证平转的连续性。
—般来说,都是使用拉力来提供转动力。
当转动重量较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卷扬机来实现。
而当转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就采用牵引千斤顶了,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还要辅以助推千斤顶等,这样才能在启动时有效的克服静摩阻力与动摩阻力之间的增量。
我们也要注意,平衡问题在平转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上部恒载在墩轴线方向基本对称的结构中,如斜拉桥、T构桥以及带悬臂的中承式拱桥等,基本上部是以桥墩轴心作为转动中心并将转盘设于墩底以此来降低重心。
—般来说,平转施工主要分为两种:有平衡重与与无平衡重转体,这主要是对单跨拱桥以及斜腿钢构等来说的。
其上部结构与桥台—起来作为转体结构,桥台的重量大,而上部结构则不同,其悬臂长而重量轻。
因而在设置转轴中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远离上部结构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其平。
而如果乎衡还不能实现的话,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了,如在台后加上平衡重。
而无平衡重转体也就世在该过程中只转动上部结构部分,通过背索平衡来使结构转体过程中被转体部分始终为索和转铰处两点支承的简支结构。
3.3 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受力在转体施工中,进行受力分析才能有效的保证结构的平衡,才能预防倾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受力值,必须严格把控才能预防结构破坏;还有,要保证锚固体系的可靠性。
—般来说,转体过程相对都是时间较短的,结合工程或是项目来看,从几十分钟至一天不等。
这样的话,就需要考虑其施工荷载的问题。
如在大风地区,就必须依据常见风力进行考虑,—般来说都可以忽略台风影响,也不需要考虑地震荷载等特殊情况。
而这主要是依据工期,进而选择相应的注意事项以此来保证。
除此之外,在转体施工中,还要着重考虑很多问题,如转体结构的变形控制,还有就是合拢构造与体系转换等问题。
4 转体桥梁施工控制要点4.1 球铰(1) 构造和布置球铰承载能力为 120000KN,分为上下钢盘和转轴三部分,钢球铰直径为3.8m,厚度为 40mm,分上下两片,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
定位中心转轴的直径为270mm。
下面板上镶嵌四氟乙烯片,上下面板间填充黄油四氟粉。
(2) 下球铰安装利用已预埋的定位钢骨架,安装固定下球铰。
安装时应调整下球铰中心位置及球面,使中心销轴的套管竖直,使球面周圈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球铰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程跟踪量测球铰顶口高程,确保任意两点高差不大于 1mm。
用螺栓固定下球铰时,应使其紧固牢靠,防止下球铰的变形及错位,同时盖住中心销轴套管口;检查下球铰安装无误后,浇注铰下混凝土。
(3) 上球铰安装在中心销轴套管中放入黄油四氟粉,然后将中心销轴轻放到套管中,放置时保证中心销轴竖直并与周围间隙一致。
然后进行下球铰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和上球铰的安装,滑动片安装完成后,各滑动片顶面应在同一球面上,其误差≯ 0.2mm。
在球面上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使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均匀充满滑动片之间的空间,并略高于滑动片顶面。
整个安装过程要保持球面清洁,不要将杂物带至球面上。
(4) 球铰安装要点①保持球铰面不变形,保证球铰面光洁度及椭圆度;②球铰范围内混凝土振捣务必密实;③防止混凝土浆或其它杂物进入球铰摩擦部。
4.2 顶推牵引系统顶推牵引系统由牵引设备、牵引反力支座、顶推反力支座构成;牵引设备采用两台ZLD100型100t连续千斤顶作为牵引千斤顶,两台普通YCW100型100t 千斤顶作为启动助推千斤顶。
牵引反力支座布置于承台以外,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牵引索预埋于布置于上承台,上承台是转铰、撑脚与上转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索直接施加牵引力的部位。
上承台内预埋牵引索固定端采用P型锚具,同一对牵引索的锚固端设置于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每根索的预埋高度应和牵引施加点的高度一致。
每根索埋入转台的长度为 2.5m,每根索的出口点也应对称于转盘中心。
牵引索外露部分应圆顺地缠绕在上承台周围,互不干扰地露出于上承台,在转体前做好保护措施。
顶推力施加于撑脚,反力支座为保险脚。
两台连续千斤顶分别水平、对称地布置于转盘两侧的同一平面内,千斤顶的中心线必须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绞线的中心线水平,同时要求两台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相等。
4.3 平衡稳定在完全拆除施工支架的情况下,转动体最好拥有良好的自动平衡功能(或进行配重平衡),拆除施工支架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大于其球铰摩阻力,或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小于其球铰摩阻力。
一旦发生前者所描述的这种情况,表明拆除支架后,在不平衡力矩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转动体可实现转动。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桥梁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必须要在施工之前,提出相应的施工决策与计划,有利于为桥梁转体施工提供依据。
控制拱肋屈曲的稳定性也是桥梁转体施工中的关键点,在施工时,拱肋稳定性可以依据施工监控与计算得以实现。
利用限元程序对施工受力进行分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
一旦产生变形或屈曲,应该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结语转体桥梁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大跨径铁路桥梁修建方面。
桥梁转体施工是利用桥梁结构本身、摩擦系数很小的滑道及合理的转盘结构,以简单的设备,将铁路两侧支架预制拼装的庞大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安装到位。
上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投入和服从铁路有关部门的指令是顺利完成转体施工的安全保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