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银行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与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

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天省考的号角即将吹响,面对行测,关于复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是我们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而在刚刚过去的辽宁省考中,大家“深恶痛绝”的吃火锅的配菜题就是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的典型代表。
那么此类题目究竟如何去解,要想做到对此类问题的游刃有余,那么我就需要从这类问题的根上入手,来看看命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大家来聊聊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内在关系。
首先我们先从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说起,我们都知道假言命题A B的矛盾命题应该是A且非B;现在我们再向下推理,A且非B的矛盾是非A或B;随后我们继续来看下假言命题A B和选言命题非A或B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连续的式子表示如下:A B A且非B 非A或B我们都知道原命题的矛盾命题的矛盾命题和原命题等价;那也就是说A B和非A 或B之间是等价关系;而A B代表的是假言命题,非A或B代表的是选言命题,这就意味着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之间是等价关系;那换句话说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把选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适当的转化。
那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体会下:例题1:有三个小伙伴去吃火锅,点餐的时候他们对服务员讲了如下的话:甲:或者吃鸭血,或者不吃藕片乙:只有不吃海带,才吃鸭血丙:不吃豆腐泡,除非吃藕片按照三位小伙伴的要求,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
A.有鸭血和豆腐泡B.有海带,没有藕片C.有豆腐泡,没有海带D.有海带和豆腐泡中公解析:该题目的问法是“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则需要寻求一定为假的结论。
而题干中甲、乙、丙所说的话分别为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假言命题;而选项所给的分别是联言命题。
而我们想到了假言命题的矛盾是联言命题;而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等价。
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下把题干的条件进行转化。
“甲:或者吃鸭血,或者不吃藕片”,如果把“不吃藕片”看作“吃藕片”的矛盾,那甲的话就可以变成“非吃藕片或吃鸭血”,而A B和非A或B为等价关系;所以甲的话可以转化成:吃藕片吃鸭血;结合另外两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到:吃豆泡吃藕片吃鸭血不吃海带;结合假言的矛盾关系,我们发现只有D选项满足假言矛盾的形式。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这可是个有点烧脑但又超级有趣的话题。
先来说说啥是假言命题。
就好比你跟朋友说:“如果明天天晴,咱们就去爬山。
”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
那它的等价关系又是啥呢?举个例子,“如果下雨,我就打伞”,它等价于“如果我没打伞,那就是没下雨”。
是不是有点绕?咱再仔细琢磨琢磨。
你想想啊,假言命题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而等价关系就是打开城堡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那等价于“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就是没有努力学习”。
这就好像是你想要到达城堡的宝藏室,有不同的通道,但最终都能到达目的地。
再比如说,“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翔”,它的等价命题就是“要是我不能飞翔,那肯定是因为我没有翅膀”。
这就跟你想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要么走大路,要么走小路,虽然路线不同,但都能到那个美丽的地方一样。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呢。
比如说找工作,“如果我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就能找到好工作”,那等价于“要是我没找到好工作,肯定是工作经验不足”。
这不就跟做饭一样嘛,“如果盐放得合适,菜就好吃”,反过来就是“要是菜不好吃,那肯定是盐没放对”。
我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弄清楚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可太有用啦!比如说判断推理题,搞明白这个,那些难题就像纸老虎,一戳就破。
总之,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关键时刻能帮我们理清思路,解决难题。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神奇的“武器”,让它为我们的思维助力,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得更畅快!。
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假三关系

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假三关系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假三关系》,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了解一下吧。
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2018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假三关系逻辑判断是行测历年考察的一个知识板块,逻辑判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即为假三关系,也就是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出国留学网依次讲解,同学们各个击破,拿下此知识点。
一.含义1.假言命题:判断两支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2.条件关系:充分条件:有它就行,没它不一定不行必要条件:有它不一定行,没它一定不行【例子】“精通英语”与“认识26个字母”,精通英语发生,认识26个字母就一定发生,所以精通英语是认识26个字母的充分条件,认识26个字母不发生,精通英语就一定不发生,所以认识26个字母是精通英语的必要条件。
总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成对出现。
3.推出关系:在所有的情况下,如果命题A成立,命题B必然成立,那么命题A推出命题B。
表达式:A⇒B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推出关系与条件关系:推出关系联结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题干中常见的语句:A是B的充分条件;A是B的必要条件;A 是B的前提/基础/根源。
2.假言命题与条件关系:假言命题是判断条件关系的命题假言命题的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注:先表述哪个条件即为哪个条件的假言命题题干常见的语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要想......必须......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才......除非......否则不......3.假言命题与推出关系:假言命题描述推出关系小结:给出条件关系,能写出它的推出关系,能用假言命题进行表述;给出假言命题的表述,能判断出它的条件关系,写出推出关系;给出推出关系,能判断它的条件关系,能用假言命题进行表述。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假言命题中磨人的“等价命题”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假言命题中磨人的“等价命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假言命题中磨人的“等价命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假言命题中磨人的“等价命题”说起假言命题,相信很多考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假言命题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确实让人难以招架,不仅理论知识点多,更麻烦的是还非常的“绕弯”,学完一节假言命题,感觉像是渡了一次天劫。
诸如什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什么逆否命题,连锁推理,又是什么非充分不能推非必要,必要不能推充分。
这些内容相信在一段时间的理论消化和题目练习之后,考生都会有更好的理解,但假言命题中还有另一个隐藏的“小妖精”,就是它的等价命题。
有些考生可能会提到“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就是的它的逆否命题啊,这个很好理解,等价命题是就是同真同假的。
”确实,逆否命题是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但除了逆否命题为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之外,它还有另一个等价命题,即:非A或B。
如示例:天不下雨→晒衣服,在这个命题中,它的矛盾命题其实就是“A且非B”的形式,也就是“天不下雨且没晒衣服”,它们二者是互为矛盾关系的。
问题来了,那“天不下雨且没晒衣服”的矛盾命题是谁呢?很多考生肯定就认为它的矛盾命题肯定是“A→B”的形式啊!其实不然,大家稍微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其实是一个联言命题“A且非B”,而这个联言命题本身也还有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形式的矛盾命题“非A或B”。
这就意味着,“A且非B”有两个矛盾命题,这就有趣了,为什么它会有两个矛盾命题呢,很简单,记住下面这句话:“一个命题矛盾的矛盾命题,和它就是等价命题”,所以,“非A或B”就是假言命题“A→B”的等价命题。
例1.逻辑学家说:如果2+2=5,则地球是方的以下哪项和逻辑学家所说同真?A. 如果地球是方的,则2+2=5B.如果地球是圆的,则2+2不等于5C.2+2不等于5或者地球是方的D.2+2=5或者地球是方的【解析】C。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10月份发布,笔试时间预计在11月中下旬,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笔试成绩查询时间预计在2018年1月份。
更多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从这几年国考考过的真题来看,假言命题一直是个考试热点,在去年的国考真题当中再次出现了这一考点。
因此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一常考常新的知识点,再谈一谈应该如何来应对。
【例】如果高鹏远是国家体操队教练,那么他一定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上述论断可以基于以下前提作出,除了:A.只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才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B.如果没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没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C.如果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则须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D.如果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中公分析:通过这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考察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的题目一般在题干中会给出一个表达条件关系的命题。
选项会围绕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大家。
要想解决好这样的题目,就必须明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充分条件,就是指一个事物的发生,必定可以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发生。
我们就说,前面这个事物是后面那个事物的充分条件。
后面那个事物是前面那个事物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的定义是,一个事物的不发生,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事物的不发生。
就是根据这两个定义,我们就可以得出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发生时,必要条件一定发生;必要条件不发生时,充分条件一定不发生。
又因为假言命题的表达式都是从充分条件指向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常称呼充分条件为前件,必要条件为后件。
银行考试行测知识点及例题

银行考试行测知识点及例题银行考试行测知识点很多,下面就复合命题推理中的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的相关考点和解题方法为考生朋友进行详细解读:银行招聘考试即将举行,接下来的时间是考生朋友复习备考的黄金时间。
希望广大考生朋友能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提高自身的备考效率,对于高频考点一定要认真复习,以确保基础题目得分。
1。
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判断。
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两者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2。
联言判断:表达对两个(或以上)并列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
[例1]这块麦田今年增产,或者是因为地用了优良品种,或者是因为管理搞得好,或者由于化肥用得多;这块麦田确实选用了优良品种。
所以,( )。
A。
这块麦田今年增产并不是由于田间管理搞得好B。
这块麦田今年增产并不是由于化肥用得多C。
这块麦田今年增产肯定是化肥用得多,并且田间管理搞得好D。
这块麦田今年增产可能是化肥用得多,或田间管理搞得好[解析]D。
考查相容选言命题推理。
“选用了优良品种”、“管理搞得好”、“化肥用得多”为相容选言命题的三个选言肢。
根据“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判断A、B两项错误;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C项错误。
D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例2]某招考职位规定:凡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支教活动的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均有资格报考该职位。
张华是北京某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
由此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A。
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B。
张华没参加过支教活动C。
如果张华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那么他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D。
如果张华参加过支教活动,那么他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解析]C。
本题考查联言命题的否定。
由题干可知: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支教活动的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是有资格报考某职位的充分条件。
张华是应届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否定后件必然推出否定的前件,则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或没参加过支教活动。
2018国考行测重要技能:搞清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之间的关系

2018国考行测重要技能:搞清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之间的关系在行测逻辑题目中,经常出现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这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相同,也有异同,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讲解。
假言命题的含义是判断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分为三种:(1)充分条件:有它就够了,没它不知道。
(2)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有它不知道。
(3)充要条件:有它足够,没它不行。
例:如果一个人具有选举权,那么他一定满足18周岁。
具有选举权满足十八周岁当我们知道一个人具有选举权的时候,一定知道这个人年龄是满足18周岁的,但是一个人不具有选举权,能不能知道他满不满足18周岁呢,不能,因为有可能他满足了18周岁但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才不具备选举权的,所以知道一个人不具有选举权并不知道他和18周岁的关系。
也就是说知道了具有选举权一定知道满足18周岁,不具有选举权不知道和18周岁的关系。
也就是说有具有选举权就够了,说明具有选举权是满足18周岁的充分条件。
一个人不满足18周岁一定不具有选举权,但是满足了18周岁却不能知道具不具备选举权(万一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呢),也就是说没有满足18周岁一定不具有选取权,没它不行,有了满足18 周岁也不知道具不具有选举权(有它不知道)。
所以满足18周岁是具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也由此可见,充分关系和必要关系是成对出现的。
在行测中,常见的就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考察。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当知道具有选举权的时候就知道一定满足18周岁,也就是说具有选举权为真,满足18周岁就为真,再联想推出关系里面的A推出B,定义是A的存在必然导致B的存在,若A 真,则B真。
所以可以得知具有选举权可以推出满足18周岁。
又具有选举权为充分条件,满足18周岁为必要条件,所以推出关系为充分条件推出必要条件。
所以三者关系就是:假言命题判断条件关系,条件关系蕴含推出关系,所以假言命题可以描述为推出关系。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信息请访问。
2018安徽省考行测备考技巧:假言命题推出关系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选调生考试网假言命题是每年公考必考的一类题型,也是很多考生失分的一板块。
假言命题属于必然性推理的一种题型,做这类题目是不能直接带入生活常识,因为逻辑与生活是有区别的。
必然性推理重在推理规则,只要规则掌握了,这类题型就非常容易了。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以及它在公考中是怎么应用的。
高中数学课上学过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并且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
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就与逆否命题相关。
假言命题代表式是A→B,它的逆否命题即先逆再否,为非B→非A,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所以A→B=非B→非A,即常说的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考试中这个式子考的比较多,如果单纯考推出关系,一般会存在两个迷惑性的选项,非A推不出非B,B不能推出A,即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也不能推出肯定前件。
这些只有一个是成立的,即肯前推肯后,否后否前。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个式子在真题中的应用。
例: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察完毕回到局里。
门卫老张问他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
老张知道王刑警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但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A.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B.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C.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D.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答案:C。
根据选项的描述,都是假言命题的逻辑关联词,所以这道题考的是假言命题,而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主要看关联词,所以去题干找关联词,只有最后一句话有如果...那么...,说明是杀人犯→在现场。
A是肯定后件,排除;B是否定前件,排除;CD都是否定后件,否后必然会否前,所以选C。
这就是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只要记住一点与逆否命题等价就可以,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同时,做假言命题不能把逻辑关联词弄混了,那些关联词是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哪些是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个一定要记清楚,不然一步错步步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银行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与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在银行笔试的行测部分中,所考的知识面涉及比较广,知识点也会比较多。
其中包括常识判断、判断推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以及资料分析五大模块。
其中的判断推理中有一个模块叫"逻辑判断",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大部分,其中的必然性推理有一个知识点叫"假言命题",这个知识点考的次数是比较多的,而且更多的是以综合考查必然性推理的形式出现,因为综合考查可以将必然性推理中的许多知识点融合在一道题中考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综合考查必然性推理的时,很多时候的考查形式是"以真求真"、"以真求假"或者"以假求真"等真假话的形式出现。
对于真假话的题目,我们的解题思路是"一找二绕三回四解"。
"一找"是找矛盾关系,"二绕"指绕回非矛盾关系的命题判断上,"三回"是回到矛盾关系,"四解"解答题干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真假话都是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四解"的方法来解决的,此时需要借助假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
在假言命题部分,我们了解到假言命题"A→B"的矛盾是"A且非B",而"A且非B"的矛盾是"非A或非B",则"A→B"与"非A或非B"构成一种等价关系。
题干涉及假言命题,同时是真假话的问题,又不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四解"解决时候,可以将假言转换为相容选言的命题形式,此时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如下列例题:
例题1:
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
据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不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答案】B。
解析:题干一共有三句意见,且题干的意思表明是两假一真,涉及真假话的时候,"一找二绕三回四解",先找矛盾,但是本题的三句话当中没有构成矛盾关系的,因此无法用矛盾解决。
而题干又涉及到假言命题的问题,此时可以用假言与相容选言之间的等价关系。
则可以把题干①郑→非周;②非周→郑;③郑;这三句话分别转化为:①非郑或非周;②周或郑;③郑。
此时需要用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了。
假设郑去,若周去,则①
假②真③真;若周不去,则①真②真③真;假设郑不去,若周去,则①真②真③假;若周不去,则①真②假③假。
故满足题意的两假一真的只有"郑不去,周不去"的情况,故,本题选择B。
例题2:
张、王、李三人是某小学英语教师,他们对甲、乙两个班学生的英语状况如下:
张:如果甲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那么乙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
王:甲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而乙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
李:或者甲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或者乙班所有学生都爱英语
如果上述三人的判断中只有一假时,则下列除了哪项其余判断均不能必然推出:
甲班所有学生爱学英语,乙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
甲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乙班有的不爱学英语
甲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乙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
甲班所有学生都爱学英语,乙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
【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一共有张、王、李三个人的意见,因为本题的题干较为复杂,首先可以将题干的意思转化为较为简单的形式。
a=甲班所有学生爱学英语。
b=乙班有的学生不爱学英语。
则题干的三句话可以简化为:①a→b;②非a且非b;③a或者非b。
同时,将题干的问法转为"只有一假时,下列哪项能必然推出"即题干表明两真一假时,选项中的正确的是哪一项。
涉及真假话的时候,方法是"一找二绕三回四解",先找矛盾,但是本题的三句话当中没有构成矛盾关系的,因此无法用矛盾解决。
而题干又涉及到假言命题的问题,此时可以用假言与相容选言之间的等价关系。
故先将题干的第一句假言命题转化为相容选言的形式,则三句分别为①非a或b;②非a且非b;③a或者非b。
此时需要用假设法。
假设a成立,若b成立,则①真②假③真;若b不成立,则①假②假③真。
假设a不成立,若b成立,则①真②假③假;若b不成立,则①真②真③真;此时符合题意的只有a 不成立且b不成立。
故符合题干意思的只有D。
故选D。
由上述的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题干涉及假言命题,同时是真假话的问题,又不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四解"解决时候,可以将假言命题转换为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此时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大家能熟练掌握真假话的解题方法以及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相关推理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应对各种真假话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