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麻醉

合集下载

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动物的麻醉

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动物的麻醉

标准操作规程(SOP)——一、目的该文件用以说明实验动物麻醉的具体操作以及操作规范,以保证麻醉剂量准确,使实验动物处于麻醉状态,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三、程序(一)生物安全要求动物实验涉及到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时候,动物麻醉操作需要在ABSL-3级实验室进行操作。

操作其他病毒的时候,动物麻醉操作需要在ABSL-2级实验室中进行。

(二)材料1.实验动物:中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兔及雪貂等。

2.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麻醉剂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1)挥发性麻醉剂这类麻药包括乙醚、氯仿等。

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发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后苏醒较快。

其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须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出现上情况。

(2)非挥发性麻醉剂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

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但缺点是苏醒较慢。

(3)中药麻醉剂动物实验时有时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等中药麻醉剂,但由于其作用不够稳定,而且常需加佐剂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数实验室不选用这类麻醉剂进行麻醉。

(三)实验步骤1.吸入法用一块圆玻璃板和一个钟罩或一个密闭的玻璃箱作为挥发性麻醉剂的容器,多选用乙醚作麻醉药。

麻醉时用几个棉球,将乙醚倒可其中,迅速转入钟罩或箱内,让其挥发,然后把待麻醉动物投入,约隔4-6min即可麻醉,麻醉后应立即取出,并准备一个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烧杯,在动物麻醚变浅时给套在鼻上使其补吸麻醉药。

附录二 实验动物的麻醉

附录二 实验动物的麻醉

100
50-70 60-80
腹腔注射
100
60 80-100
乌拉坦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皮下注射
1000-2000 1000-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2000
同前
1250 同前 同前
附注:①生理学实验中常用氯醛糖-乌拉坦混合麻药。用加热法将氯醛糖溶解于 25%的乌拉 坦溶液中,氯醛糖的浓度为 5%。狗和猫静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1.5~2 毫升,家兔也可 用此剂量。②蛙可用 10%乌拉坦作淋巴囊注射麻醉,每只蛙的剂量约为 1 毫升,视蛙的大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巴比妥类能引起意识消失,可能是阻断了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机动系统的作用所致。但网状结构中尚含有抑制成分,它可被小剂量的巴比妥类所抑制。 因此,巴比妥类浅麻醉时,可表现为抑制的释放,痛阈会降低;深麻醉时方转入抑制。巴比
妥类的镇痛作用是不明显的,可能与经典的痛觉通路相对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有关。脊髓内
能阻滞唾液腺、肠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高浓度的巴比妥类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巴比 妥类能抑制心血管反射活动,较小剂量的戊巴比妥钠(5~8mg /kg 体重,静脉注射)即可 使动物对阻断双侧颈总动脉的血压反应明显减小,对电刺激下丘脑、延髓和星状结的心血管
反应明显降低,并能使心交感及迷走神经节后纤维的传出冲动减少。迷走神经对心脏的紧张
肾血管反射性收缩,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引起肾血流量和尿量减少。
给药剂量及途经 常采用静脉及腹腔给药,也可作肌肉注射,其剂量见表:
动物麻醉常用药物及剂量
药物 给药途径
剂量(mg/kg 体重)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验动物麻醉方法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1.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实验动物麻醉

实验动物麻醉

实验动物麻醉所有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疼痛或不适的实验方案都必须使用合适的麻醉剂、止痛剂和镇静剂。

如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可能影响实验数据,该实验方案可不使用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但必须在实验方案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在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展相关实验。

包括动物品系、使用途径、体重、性别、动物健康状况、温度、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的使用剂量和有效时间。

因此,在使用麻醉剂时必须时刻监测实验动物的麻醉深度,以防止过度麻醉导致动物死亡或麻醉不足无法缓解动物的疼痛。

足底反射、角膜反射、肌肉紧张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是检测动物麻醉深度的有用指标,在条件许可时,推荐测量动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体温作为检测动物麻醉深度更为精确的指标。

使用麻醉剂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可靠性,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合适的方法。

1.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

一般说,衰弱和过胖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所需剂量较小。

在使用麻醉剂过程中,特别是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时,一般应首先使用较小剂量,随时检查动物的反应情况,并逐步提高剂量。

2.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

相比清醒的动物,麻醉后的动物反应相对迟钝。

因此,推荐使用循环水浴保温垫,不推荐使用照明灯、电加热器等不易控制温度的设备,以免灼伤实验动物。

3.静脉注射麻醉剂发挥作用速度快,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实验操作涉及腹腔注射时,不应使用腹腔注射麻醉剂。

4.气温较低时,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5.注射麻醉剂前12小时实验动物应禁食,以防止食物回流。

注射前3小时应限制饮水。

6.如需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前1小时应肌肉注射抗生素,并于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抗生素。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1.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实验动物麻醉方法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1.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动物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麻醉方法:
1. 全身麻醉: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如氯化乙酰胺或异氟醚等,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进行麻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动物或需要长时间麻醉的实验。

2.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等,通过局部注射或浸润的方式进行麻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动物或需要局部麻醉的实验。

3. 镇静剂: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或苯巴比妥等,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进行麻醉。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轻度麻醉或对镇静剂敏感的动物。

4. 吸入麻醉气体:使用麻醉气体,如笑气或七氟醚等,通过吸入的方式进行麻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鼠或需要快速麻醉的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和动物的安全性来确定,并且应严格按照相关伦理和法规要求进行操作。

另外,麻醉时应监测动物的生理指标,确保其在麻醉状态下保持稳定。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1.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麻醉所有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疼痛或不适的实验方案都必须使用合适的麻醉剂、止痛剂和镇静剂。

如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可能影响实验数据,该实验方案可不使用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但必须在实验方案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在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展相关实验。

包括动物品系、使用途径、体重、性别、动物健康状况、温度、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的使用剂量和有效时间。

因此,在使用麻醉剂时必须时刻监测实验动物的麻醉深度,以防止过度麻醉导致动物死亡或麻醉不足无法缓解动物的疼痛。

足底反射、角膜反射、肌肉紧张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是检测动物麻醉深度的有用指标,在条件许可时,推荐测量动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体温作为检测动物麻醉深度更为精确的指标。

使用麻醉剂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可靠性,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合适的方法。

1.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

一般说,衰弱和过胖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所需剂量较小。

在使用麻醉剂过程中,特别是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时,一般应首先使用较小剂量,随时检查动物的反应情况,并逐步提高剂量。

2.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

相比清醒的动物,麻醉后的动物反应相对迟钝。

因此,推荐使用循环水浴保温垫,不推荐使用照明灯、电加热器等不易控制温度的设备,以免灼伤实验动物。

3.静脉注射麻醉剂发挥作用速度快,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实验操作涉及腹腔注射时,不应使用腹腔注射麻醉剂。

4.气温较低时,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5.注射麻醉剂前12小时实验动物应禁食,以防止食物回流。

注射前3小时应限制饮水。

6.如需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前1小时应肌肉注射抗生素,并于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抗生素。

7.手术过程中如实验动物大量失血,应补充大约3倍失血体积的0.9%生理盐水。

肌肉舒张剂肌肉舒张剂必须与全身麻醉同时使用。

如需使用肌肉舒张剂,必须在实验动物研究方案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得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止痛剂不同动物疼痛持续时间不同,因此应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等指标。

对创口较大的手术,至少在术后48小时内应给予实验动物适当的止痛剂,对较小的手术,至少在术后24小时内应给予实验动物适当的止痛剂。

如24小时或48小时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应持续给药,并应与兽医讨论实验动物是否存在其它的健康问题。

通常同时给予两种以上不同的止痛剂有更好的效果,如鸦片类止痛剂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共同使用。

在手术前提前使用止痛剂也有助于帮助实验动物减轻疼痛感,并可减小麻醉剂和止痛剂的使用剂量。

实验动物疼痛表现啮齿类实验动物疼痛时常表现得更为安静,并可能表现出弓背、呼吸急促、竖毛,舔舐或抓挠疼痛部位,瞳孔增大。

有时会吞噬垫料或其它非食物物品(异食癖)。

在抓取时,该动物可能表现得更有攻击性。

必须强调,啮齿类实验动物有时并不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异常,但这并不说明该实验动物没有疼痛问题。

麻醉前用药阿托品(Atropine)阿托品是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的白色结晶状生物碱。

可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使用。

生理作用阿托品为阻断植物神经系统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抑制口腔、咽喉、呼吸道黏膜腺体分泌,抑制消化道蠕动和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舒张支气管。

注意事项在以下情况时,阿托品应在实验动物麻醉前使用:1.使用麻醉剂/止痛剂如甲苯噻嗪、安定等引起心动过缓;2.使用麻醉剂如克他命引起过量分泌唾液或引起胆碱类神经递质分泌的眼部、口腔、肠道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可使用阿托品缓解心动过缓等症状;手术结束时,可使用阿托品或新斯的明解除神经肌肉阻断剂的作用。

阿托品抑制胃肠道蠕动,可能会影响造影。

实验兔对阿托品不敏感。

剂量小鼠:0.04mg/Kg;大鼠:0.05mg/Kg;兔:0.1-3.0mg/Kg。

格隆溴铵(Glycopyrrolate, Robinul-V)格隆溴铵是拮抗胆碱作用的合成药物,可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使用。

生理作用格隆溴铵为季铵类抗胆碱药。

与阿托品相似,具有减缓胃肠蠕动、抑制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分泌;格隆溴铵作用时间比阿托品长,不会通过血胎屏障或血脑屏障,因此没有中枢性抗胆碱活性。

格隆溴铵抑制胃液分泌,而阿托品则不能抑制胃液分泌。

注意事项格隆溴铵应在实验动物麻醉前使用。

相比阿托品,格隆溴铵具有更强的抑制唾液分泌功能。

格隆溴铵可抑制胃酸分泌,可用于胃酸过高引起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问题,并可减轻插管术引起的抑制性迷走神经反射。

可能会出现轻微瞳孔放大、心动过速。

不能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中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呈现神志消失,全身不感疼痛,肌肉松弛和反射抑制等现象。

全身麻醉抑制深浅与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有关,当麻醉药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代谢破坏后,动物逐渐清醒,一般没有后遗症。

吸入性麻醉剂乙醚(Ether)乙醚为无色,具有高度挥发性、刺激性。

乙醚可燃,应注意避免明火。

生理作用乙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乙醚麻醉早期会引起心动过速和呼吸时胸廓运动加大。

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导致心律不齐。

乙醚麻醉时肝功能和肾功能降低;因代谢减慢、血管舒张引起体温降低。

注意事项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多数动物都可应用,但乙醚不适用于大型动物。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麻醉深度易于掌握,较为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乙醚麻醉促进唾液分泌,可使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

乙醚可燃,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应尽可能使用非可燃、爆炸性麻醉剂如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异氟烷(Isoflurane)、溴氯三氟乙烷(Halothane, Fluothane)。

乙醚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增大了手术后发生肺炎的可能性。

溴氯三氟乙烷(Halothane, Fluothane)溴氯三氟乙烷为无色、高度挥发性液体,无刺激性气味,不可燃,不会爆炸。

生理作用溴氯三氟乙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有明显的阶段性,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影响感觉和运动神经,最后影响生命中枢。

溴氯三氟乙烷影响胆碱的运输过程。

溴氯三氟乙烷对呼吸道没有刺激作用,一般不会刺激唾液腺和支气管粘液分泌。

溴氯三氟乙烷逐步抑制呼吸,可能导致缺氧、呼吸暂停。

深度麻醉时可能发生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可配合阿托品等药物防止心动过缓症状。

注意事项麻醉速度及恢复速度快,较易调整麻醉深度。

溴氯三氟乙烷导致肌肉松弛。

溴氯三氟乙烷用量应精确控制,一般应使用可控制的吸入器。

使用溴氯三氟乙烷时不应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使用溴氯三氟乙烷过程中和动物苏醒后短时间内不应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异氟烷(Isoflurane)异氟烷无色、挥发性,不可燃,不会爆炸,有轻微刺激性气味。

其挥发性与溴氯三氟乙烷相似,可用于吸入器。

大部分异氟烷会随呼吸排出体外,无代谢反应和代谢产物。

生理作用异氟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但具体作用位点和机制还不清楚。

异氟烷对血细胞数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大的影响,可降低动脉血压,促进大脑血流速度,升高颅内血压,但对颅内血压的影响比溴氯三氟乙烷小。

异氟烷舒张支气管;异氟烷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断剂的作用。

注意事项麻醉速度及恢复速度快,较易调整麻醉深度。

异氟烷用量应精确控制,一般应使用可控制的吸入器。

异氟烷舒张支气管,因此在慢性肺栓塞动物的麻醉中较为有利。

异氟烷产生最少量的代谢产物。

注射用麻醉剂常用的注射麻醉剂有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克他命等。

大鼠、小鼠常采用腹腔注射法进行全身麻醉。

兔等动物既可腹腔注射给药,也可静脉注射给药。

在麻醉兴奋期出现时,动物挣扎不安,为防止注射针滑脱,常用吸入麻醉法进行诱导,待动物安静后再行腹腔或静脉穿刺给药麻醉。

在注射麻醉药物时,先用麻醉药总量的1/2至2/3,密切观察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已达到所需麻醉的程度,余下的麻醉药则不用,避免麻醉过深抑制延脑呼吸中枢导致动物死亡。

巴比妥酸盐类麻醉剂(Barbiturate)巴比妥酸盐类麻醉剂通过抑制神经冲动向大脑皮层的传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巴比妥酸盐类除了用于实验动物麻醉外,还可用于催眠、镇定(但常用其它镇定剂)及局部麻醉过量引起的惊厥。

巴比妥酸盐类抑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基础代谢,并引起体温降低。

因此,使用巴比妥酸盐类应注意实验动物保温。

过量使用巴比妥酸盐类将导致呼吸系统麻痹及动物死亡。

巴比妥酸盐类可扩散至全身,并可穿过血胎屏障。

巴比妥酸盐类作用终止主要通过代谢及经肾脏排出体外。

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 Nembutal)戊巴比妥钠为短效麻醉剂,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3-5小时,适合一般实验要求。

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置1~2月可保持药效。

一般应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但小鼠可通过腹腔注射给药。

戊巴比妥钠曾广泛使用于实验动物,但已逐步被其它麻醉剂代替。

生理作用戊巴比妥钠作用机制与GABA神经递质相似。

常用戊巴比妥钠为外消旋混合物,其中(+)异构体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导致短暂的兴奋期,(-)异构体导致平稳进展的催眠。

戊巴比妥钠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心跳加快。

注意事项戊巴比妥钠需在肝脏经代谢后发挥作用,因此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后需经一段时间方可导致动物麻醉。

使用戊巴比妥钠时,应首先注射一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密切观察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已达到所需麻醉的程度,余下的麻醉药则不用,以免过度麻醉。

戊巴比妥钠麻醉速度及恢复速度较慢。

注射戊巴比妥钠前使用止痛剂或镇静剂可显著改善,并可大大减小使用戊巴比妥钠剂量(约1/2)。

静脉注射葡萄糖将延长戊巴比妥钠作用时间。

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 Pentothal)硫喷妥钠为黄色粉末,有硫臭,易吸水,遇空气或水溶液不稳定,故一般需现用现配,常用浓度为1~5%。

生理作用硫喷妥钠作静脉注射时,由于药液迅速进入脑组织,故诱导快,动物很快被麻醉。

但苏醒也很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时效仅维持半至一小时。

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体外。

此药对胃肠道无副作用,但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

注射硫喷妥钠短时间内(常为5分钟)会引起心跳加速、动脉压升高。

多次给药有累加效应。

注意事项硫喷妥钠在体内很快被富集在脂肪组织中,因此作用时间很短。

在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