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课件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课件

一、概述
•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 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 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 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 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 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 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 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
三、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 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 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 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 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 强自身行为控制。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 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 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4)被约束患者必须住隔离室,防止其他患者的伤害, 并做好一般护理及供给充足的水分、营养,做好护理 记录;
(5)如患者已安静,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约束。
六、保护性约束护理流程
• (1)首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实符合实 施约束对象。
• (2)约束取下患者身上可能会损伤皮肤的物体。 • (3)在约束时避免对患者粗暴拉扯并向患者或患
五、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 机械性控制注意事项
(1)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容进两指为宜, 过紧易伤及皮肤及妨碍远端血液循环,造成肢端坏死, 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目的,同时患者解脱后可能发生意 外事故;
(2)密切观察或专人看护,每2~3 h解松约束带一次, 带患者如厕或给予便盆;
(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及 擦伤;
三、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 专家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 (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 (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 (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

保护性约束ppt课件

保护性约束ppt课件

激情
友爱
敬业
创新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约束操作 - 体力控制
注意事项
1、移动不合作患者时,应将力气平稳地使用在 患者全身,不可强拉一肢体或部位,以防扭伤及 骨折; 2、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并 步调要协调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控制步骤 或其他相关问题,预先要设计好方案;
激情
友爱
保护性约束
主要内容
概念 作用和应用原则
适用范围 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常见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保护性约束概念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 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 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 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注意事项
5、约束时,病人平卧,四肢舒展,保持肢体功能体 位.约束带的打结处和约束带另一端不得让病人 的双手触及,也不能只约束单侧上肢或下肢,以免 病人解开套结发生意外.
6、约束带的使用一定要在护士的监视之下,并 保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其他病人的伤害,更应防止 病人挣脱约束带而发生危险.
护理要点
1、做好被约束病人的生活护理,保证入量,每2小时 协助病人大小便,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2、15到30分钟观察一次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以 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及时调整. 3、每1小时调整肢体位置一次,每2小时解除对侧肢 体约束5分钟(如右手和左脚),并作为特殊观察 记录。
激情
友爱
敬业
创新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约束操作 - 体力控制
1、工作人员分别站在患者侧面和后面,与患者保 持一定距离,要使患者够不着,以防遭到袭击。 2、一名工作人员在面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另外 2~3人从背后及侧面和后面先控制患者双手。 3、如果患者靠墙站立,可用棉被等作为盾牌,直 接上前控制其双手,并同时防止患者用牙咬、脚 踢及吐口水等伤人行为,移送患者至隔离室。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课件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课件

三、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 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 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 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 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 强自身行为控制。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 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 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二、保护性约束概念
•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 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 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 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 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 的伤害。
二、保护性约束概念
•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 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 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 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
五、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 机械性控制注意事项
(1)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容进两指为宜, 过紧易伤及皮肤及妨碍远端血液循环,造成肢端坏死, 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目的,同时患者解脱后可能发生意 外事故;
(2)密切观察或专人看护,每2~3 h解松约束带一次, 带患者如厕或给予便盆;
(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及 擦伤;
四、临床约束对象
•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 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 伤的危险。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 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防止意外的发生。
五、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 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 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 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 发病区混乱。

约束法PPT精选课件

约束法PPT精选课件

来的伤Fra bibliotek害臂丛神经麻痹
8
签署知情同意书
9
评估
环境
患者
安静 整洁 舒适 安全
病情 意识状态
皮肤
10
约束带
11
约束衣
12
肢体约束法
13
膝部约束法
14
肩部约束法
15
全身约束法
16
注意 事项
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 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 紧适宜,以伸进一二指为 宜。
17
注意 事项
实施约束时,被约 束的局部要加垫保护,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 肤状况。
1
棉垫。
2
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套入头 部,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
3
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整理 床单位及用物。
4
6
28
操作过程
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 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 用近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 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
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裏手臂及身体后, 紧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 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3
用物准备:
治疗车、大单、 约束带(腕部,肩 部)、棉垫、标识牌、 医嘱单、护理记录单、 知情同意书、手消液、 铅笔
24
护士准备
01
着装、仪表、 举止符合要求
02
操作前洗手、 戴口罩
03
物品准备齐全
25
操作过程
携用物推车至床旁、查对腕带信息、解 释(若为昏迷,意识障碍患者,与家属 核对)、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20
注意 事项
约束带的使用一定 要在护士的监视下,并 保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其 他病人的伤害,更应防 止病人挣脱约束而发生 危险。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和注意事项 PPT演示课件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和注意事项 PPT演示课件
21
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
• 1.约束带是一种保护患者安全的装置,用于躁动患者、有自伤或坠 床的危险、或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的 活动。在应用的约束过程中,应掌握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0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 宽绷带约束法:常用于固定手腕和踝部。先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 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脱出,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然后 将带子系于床缘上,注意: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度,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 • 肩部约束带约束法:用于限制患者坐起。用布缝制成宽5cm,长120cm的约束带,
9
镇痛镇静的目的与好处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 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 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 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 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
10
二、保护性约束
• 国际上没有通用的定义。 • 美国卫生保健财政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e
Administraion. HCFA)将身体约束定义为:使用任何物理或 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或临靠与患者身体,使其不 能轻易移除,从而限制其自由活动,防止其触碰自己身体。 这是目前被引用较多的身体约束定义。 • 1992年,HCFA把防止患者坠床的床档也定义为一种身体约 束。
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和注意事项
1
反思
• 患者自行拔除留置针、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 • 以前我们没有重视,只是在发生之后多强调了管道安全的重要性。 • 管道意外拔除是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
于未然! ! ! • 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标准化。
2
找原因
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忙、 人员相对不足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培训课件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PPT培训课件

三、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 专家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 (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 (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 (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
后无效。
四、临床约束对象
• 调查分析发现: 保护性约束适用于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
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口头 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抗癫痫 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 衡能力受到影响者。
五、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 体力控制注意事项 (1)移动不合作患者时,应将力气平稳地使用在患
者全身,不可强拉一肢体或部位,以防扭伤及骨折; (2)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并步
调要协调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控制步骤或其 他相关问题,预先要设计好方案; (3)控制时,要防止患者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 如站在床上、楼梯上等; (4)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的重要部位,如眼、耳、颈、 肋骨、腹部、睾丸等; (5)移动病人时要注意尊重病人、保护病人,不可 将手扭在背后。
三、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 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 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 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 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 强自身行为控制。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 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 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 问题
一、概述
•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 率约30‰。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 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 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 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 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 突出的社会问题。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若使用约束器具时未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
长期使用对皮肤的影响
长期使用约束器具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压疮等并发症。
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
骨质疏松
患者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可能会增加 骨折的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可能会加重病情, 导致肌肉萎缩、瘫痪等并发症。
建立档案
为操作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其培训、考核、操作经验等信息, 以便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了解和管理。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认知
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的认识和 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操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在操作期间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如 何正确使用约束器材、如何缓解不适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 能力。
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预防神经系统损伤
评估神经系统状况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进行评 估,包括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等情况,以确 保选择合适的约束方式和体位。
选择合适的约束体位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约束体位,如 平卧位、侧卧位等,以减少神经系统的负担和损伤风险 。
告知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告知患者 及其家属,并获得其同意。
操作规范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遵循操作 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观察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后,应对患者进 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 出现的问题。
02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约束部位皮肤破损
评估约束部位皮肤状况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是否有皮肤破损、炎症、过敏等情况 ,以确保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和方式。

保护性约束专题培训课件

保护性约束专题培训课件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三十七条 对门诊、急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 障碍患者暂时采取约束或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应当出于以下目的: (一)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 (二)保护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三)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 复。 (四)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 序。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 为防止发生意外,可以不经医生医嘱,由病房 护士长决定使用或者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 第四十二条 被约束的患者的护理交班应当在 床边进行,内容包括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 护带数目以及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第四十三条 实施约束和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面的专 门训练。
精神卫生法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 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 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 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 员的执业证书: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 医疗措施的;
完全限制活动 86.13% 部分限制活动 52.11%
87.6%
情感性精神障碍
5.4%
我院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比较
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三病区 五病区
2012年 2.7% 5.0% 2.1% 3.0%
2013年 2.3% 2.3% 1.9% 1.6%
保护性医疗措施适用条件
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仅应用于医疗机 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适用。适用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前提是精神障碍患者 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 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没有其他可 替代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病历上记录理由 和告知及观察等过 程
5.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措施
6.应尽最大努力劝说和避免 19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一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
1-6(条)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治疗
7-11(条)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住院与出院 12-25(条)
第四章 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 26-36 (条)
第五章 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实施 37-43 (条)
第三十八条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之前,精神 科执业医师、护士应当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 合作程度、行为表现等,努力劝导患者配合治 疗。 第三十九条 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精神科执 业医师的医嘱实施约束或者隔离等保护性医疗 措施。
20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三十七条 对门诊、急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 障碍患者暂时采取约束或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应当出于以下目的: (一)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 (二)保护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三)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 复。 (四)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 序。
21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9
保护性医疗措施可能导致问题
1.约束时患者常极度反抗,用力不够平稳或过大、 过猛导致骨折 2.约束时间过长,局部长期受压且没有做好皮肤 护理易导致压疮 3.约束时肢体未处于功能位,长时间牵拉和约束 过紧造成臂丛神经的损伤 4.自尊心受到伤害
10
保护性医疗措施注意事项
仅限于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安全、扰乱社会医疗秩序,注意 表述中没有“等”,因此不得在其他情况 下采取此措施。
• 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不能接受劝说
4 而停止,包括自杀自伤。
• 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
5 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12
保护性医疗措施注意事项
危险性---自杀风险 临床因素 疾病和症状:双相障碍、抑郁障碍 精神分裂症 自杀史:自杀未遂、家属自杀史是高风险因素,合并 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 环境因素 最近或持久的应激生活事件、自杀促发因素 人口学因素
5
一些国家约束隔离使用情况
国家 德国 瑞士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英国
约束 10.4% 6.6%
23%
隔离 7.8% 17.8% 27.7%
平均时间 90.3分钟
15.3%
85分钟
6
我国500例住院病人的调查
约束使用率 42.6%(入院2周内占78.4%)
隔离使用率
11.7%
约束隔离方式
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障碍
禁止规定: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惩罚患者
15
保护性医疗措施内涵,须满足三个条件
1.在医疗机构的精神障碍的患者。 2.发生或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 全,人力来了医疗秩序行为。 3.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措施。
16
17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有关医院内保护性约 束的规定,针对所有的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 也适用于住院治疗患者,但是应当注意: 1、更加谨慎,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自愿住院 治疗的患者很少出现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 况。 2、按照诊疗规范执行,事后告知监护人或亲 属、患者。
1
保护性约束概念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 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 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 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 伤害。
2
精神卫生法
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 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 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 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 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 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 患者的监护人。
13
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总结
实施地点: 医疗机构内
实施人: 医务人员
实施对象: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
全、扰乱医疗秩序行为患者 实施条件:
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加拿大抱病人)
14
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总结
实施规范: 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告知义务: 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18
住院期间保护性医疗措施
实施前
1.不能作为惩罚或方便工作人 员而滥用
实施中
实施后
1.应当遵循诊断标准 1.告知患者
和治疗规范操作
的监护人
2.必须出于医疗需要
2.有医嘱
3.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 3.告知患者本人采取 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 的理由 的行为

4.为保证治疗、保护本人或他 人的安全
是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才能使 用此措施,如果有其他可替代的措施就不 能使用。
11
暴力危险性评估
0 • 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 •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 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动劝说制止。 3 •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完全限制活动 86.13% 部分限制活动 52.11%
87.6%
情感性精神障碍
5.4%
7
我院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比较
病区 一病区 二病区 三病区 五病区
2012年 2.7% 5.0% 2.1% 3.0%
2013年 2.3% 2.3% 1.9% 1.6%
8
保护性医疗措施适用条件
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仅应用于医疗机 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适用。适用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前提是精神障碍患者 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 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没有其他可 替代措施。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 罚精神障碍患者。
3
精神卫生法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 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 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 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患者及其监护 人可以查阅、复制病历资料;但是,患者查阅、 复制病历资料可能对其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的除 外。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十年。
4
精神卫生法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 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 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 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 员的执业证书: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 医疗措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