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1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Protective Restraints)是指医疗机构或养老院为保护病患或老年人的安全而采取措施,给予安全的约束,限制活动范围的方法。
保护性约束制度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医疗伦理、医疗法律、心理治疗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这种制度被广泛采用,因为老年人和某些患者容易摔倒、跌倒或不同程度地失去平衡,常常因此导致骨折和其他严重的伤害。
在医疗机构或养老院使用保护性约束制度的时候,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包括以下几项:1. 保护隐私:任何保护性约束措施都必须尊重病患或老年人的隐私权。
医疗机构或养老院应当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前,告知病患或老年人和家属,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2. 保护尊严:保护性约束应当考虑到病患或老年人的尊严和自尊心,尽量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和自我满足感。
3. 风险评估: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前,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评估风险。
必须确定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原因和必要性,考虑到可能造成的伤害和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对病患或老年人的影响。
4. 监控和评估:医护人员要对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病患或老年人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保护性约束措施是适当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5. 知情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征得病患或老年人的知情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
病患或老年人可以拒绝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除非使用这种措施是必要的,且病患或老年人无法理智地做出决定。
6.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或养老院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培训和教育,了解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及评估病患或老年人的需求和风险,以确保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正确使用。
在保护性约束制度中,有许多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采用。
其中一些措施包括:1. 帮助病患或老年人进行自我保护:训练病患或老年人如何使用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拐杖和轮椅,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2.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病患或老年人所处的环境安全,例如提供光线充足、减少地毯的厚度、把电线和电缆藏好等。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1、约束隔离措施适用对象
(1)门、急诊和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且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时,可暂时采取约束或者隔离等保护措施。
保护性措施应以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他人安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为目的。
(2)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书面告知并征得同意。
不能及时告知者,应在实施约束24小时内通知家属,并记录告知内容及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
2、约束隔离措施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1)保护性约束措施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下达医嘱并记录;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采取紧急约束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医师在2小时内补录书面医嘱。
(2)保护性约束应由经过约束隔离技巧培训的护士等人员实施。
约束后应专人看护,保持功能位、松紧度适宜,避免肢体受伤,每2小时应当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并做好记录。
(3)持续保护约束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患者被连续约束48小时,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作出评估。
(4)对保护性约束患者应进行床边交接,约束指征消失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
护士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保护性约束制度

病人约束保护制度
(一)约束是为了保护病人、工作人员、周围环境的安全以及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暂时的保护性安全措施。
因此应根据医师医嘱执行,并做好护理记录。
(二)凡属于下列情况的病人可使用保护性约束:
1、极度兴奋躁动,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行为紊乱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一时不能用药物控制其症状者。
3、癫痫伴有意识障碍,一时不能控制者。
4、治疗的需要,如ECT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
5、其他特殊情况为保证安全采取措施。
(三)约束病人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持续与病人谈话,缓和口气告知执行约束的目的、时间,使其消除恐惧。
严禁用约束惩罚病人。
(四)对约束病人应经常巡视,观察其约束肢体血运情况,定时更换约束肢体,防止因保护不当(如用力过猛、松紧不适当等)而损伤其肢体。
当症状有所改善或病人安静入睡后,应解除约束。
(五)对约束病人应按时喂开水,注意大小便护理,关心病人冷暖,冬天防冻伤,夏天防蚊、防暑。
(六)凡约束病人应与其他病人分开,尽量隔离于一室,防止其他病人伤害。
(七)约束病人每班应作好重点交班及约束观察登记。
交接班内容:约束原因、约束松紧度,约束带数目,床褥、衣裤是否有大小便污染。
(八)遇夜间及特殊情况,护士可以先行约束,待第二日通知医生补开医嘱。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目的:约束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具有自伤或伤人趋势的病人的行为,以确保病人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周到的医疗服务。
同时充分地尊重病人及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及对治疗的选择权,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
2.范围: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
3.权责
3.1 医生要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对约束病人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评佔及再评估并做好记录。
3.2护士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时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记录及健康教育。
4.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的病人,防止其发生自伤、伤人、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事件。
5.作业内容
5.1 保护性约束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少使用。
5.2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时,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每天再次评估,且记录在病程记录申。
5.3 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
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知。
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1.陪伴、安抚患者,告知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2.将患者安置在由护士提供不间断照护的病室,保护患者的隐私;
3.床头交接班,包括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两个层面;
4.保持体位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
5.护士每30 min到患者身旁巡视,并评估病情和约束情况1次,每2 h活动肢体1次,并做好记录;
项目
措施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保护性约束原因及条件
在患者将要或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或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且无其他有效 措施可以替代的前提下,告知医生开具医嘱。紧急情况下,可遵口头医嘱实施约束,约束后30min内补录医嘱
保护性约束时限
一次约束医嘱白天(8:00 至 20:00)有效时间一般不超过 4 h,夜间(20:00 至次日 8:00)一般不超过 12 h。若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 48 h,应通知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调整患者治疗计划,判断其是否需要继续约束。
6.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7.对患者及陪住家属进行解释告知工作和健康教育;
8.应尽快且不迟于事件发生后72 h进行攻击事件后汇报,帮助工作人员学习和改进
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1)

(1)应治疗需要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一时不能用药物控制其症
状者。 (3)因躯体疾患而不能使用药物控制的兴奋躁动者。 (4)各种癫痫发作伴意识障碍,一时不能控制其症状者。 (5)极度兴奋躁动对其自身不利,将造成自伤,导致衰竭
或对周围构成不安全因素者。 (6)其它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暂时需要保护者。
(5)注意患者的尊严,不可将患者的手扭
多在体力控制后,紧随实施或必须卧床 实施特殊治疗的就要实行机械性控制。通 常要借助一些工具如:约束带、约束背心 、保护衣等。机械性控制的方法:控制时 首先同时控制其双上肢,必要时同时还要 控制双下肢,两个护理人员站于病人两则 执行胸部约束,以手结固定于床架上然后 将用约束带分别系于双腕关节和双踝关节 ,再系于床栏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 以防止头部碰伤。
10/27/2020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之前,精神科执业医师、护
士应当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合作程度、行为表现等,
努力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实施后要告知患者的监护人。为防止个别医务人
员违法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
益,本条做了这样的规定。起监督制约作用。
10/27/2020
被约束患者的护理交接班应当在床边进行,内容
约
束
带
约束衣
(1)凡约束保护病人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紧急, 应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2)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当场对病人或家属作 出适当的解释。
(3)保护带必须系得松紧适宜,扣结处以通过二个手指 的松紧度为宜,保护带的结头必须远离病人的手或头部可 及之处。
(4)巡视中要经常观察病人冷暖,大小便情况,被约束 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补充水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 理及预防压疮的护理。
养老机构应用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1-1-10

其它:
医师陈述:
我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应用保护性约束用品的必要性和相关性。
老人及家属知情选择:
医师已告知我应用保护性约束用品的必要性,本人自愿接受应用保护性约束。
老人签名:
如果老人无法签署,请其授权委托人或法定监护人签名:与老人关系O
养老机构应用保护性约束知情同编号
签署日期
应用保护性约束用品的介绍和建议:
医师已告知我在入住期间,由于年老体衰,或因各类插管、引流管及各种治疗,或因年老出现神经系统的退行Ii变化,如精神、神志方面的障碍等原因,有可树用床挡、约束带、约束衣等约束嬷。
应用保护怛勺就品的目的和出现意外的对策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页脚内容1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
体力控制 机械性控制
(1)移动不合作患者时,应将力气平稳地 使用在患者全身,不可强拉一个肢体或部 位,以防扭伤及骨折。
(2)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 员,并步调要协调一致,预先设计好方案。
(3)要预防患者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 (站在床上、楼梯上)。
(4)不要损伤患者的部位,如眼、耳、颈、 肋骨、腹部等。
10/5/2018
(1)应治疗需要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一时不能药物控制其症
状者。 (3)因躯体疾患而不能使用药物控制的兴奋躁动者。 (4)各种癫痫发作伴意识障碍,一时不能控制其症状者。 (5)极度兴奋躁动对其自身不利,将造成自伤,导致衰竭
或对周围构成不安全因素者。 (6)其它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暂时需要保护者。
约
束
带
约束衣
? (1)凡约束保护病人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紧急, 应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 (2)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当场对病人或家属作 出适当的解释。
? (3)保护带必须系得松紧适宜,扣结处以通过二个手指 的松紧度为宜,保护带的结头必须远离病人的手或头部可 及之处。
? (4)巡视中要经常观察病人冷暖,大小便情况,被约束 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补充水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 理及预防压疮的护理。
10/5/2018
?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之前,精神科执业医师、护 士应当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合作程度、行为表现等, 努力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 实施后要告知患者的监护人。为防止个别医务人 员违法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 益,本条做了这样的规定。起监督制约作用。
10/5/2018
? 被约束患者的护理交接班应当在床边进行,内容 包括 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护带数目、以及护理 记录是否完整、正确等。
(5)注意患者的尊严,不可将患者的手扭 到背后或四肢朝天。
多在体力控制后,紧随实施或必须卧床 实施特殊治疗的就要实行机械性控制。通 常要借助一些工具如:约束带、约束背心、 保护衣等。机械性控制的方法:控制时首 先同时控制其双上肢,必要时同时还要控 制双下肢,两个护理人员站于病人两则执 行胸部约束,以手结固定于床架上然后将 用约束带分别系于双腕关节和双踝关节, 再系于床栏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以 防止头部碰伤。
1工作人员对约束保护的态度,在这过程中动作行为是 否规范得当。
2在约束过程中工作人员易受到伤害。 3易引发医疗纠纷。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 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 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 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 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 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10/5/2018
? 尊重人权,尽力劝说,减少约束率。 ? 约束前,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配合。 ? 约束时,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而引发医疗纠纷
(如骨折)。 ? 约束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 护士在工作中应保持伦理和法律意识。
10/5/2018
? (1)只有三种情况(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 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 注意表述中没有“等”,因此不得在其他情 况下采取此措施。
? (2)必须没有替代措施作为前提如果有其 他可替代的措施,就不能使用。
? (3)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10/5/2018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 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 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医疗护理 方法,对于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 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 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 (1)保护患者本人的安全 ? (2)保护病室中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 (3)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 (4)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保护性约束专题讲座
精神科 ----何娅伟 (主管护师)
?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 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 ? 保护性约束的对患者影响 ?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注意事项 ? 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法律法规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 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 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 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
10/5/2018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 疗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 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 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上一 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 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 实施约束和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工作人员应 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面的专门训练。
10/5/2018
? 实施地点:医疗机构内 ? 实施人:医务人员 ? 实施对象: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
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患者 ? 实施条件: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 ? 实施规范: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 告知义务: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 禁止规定: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惩罚患者
? (5)被约束保护的病人应做好登记、记录和交班,并需 注明保护约束的起始时间。
? (6)保护约束的病人应与其他病人分开。
(一)对患者的影响 1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操作本身的损伤、
工作人员约束用力不当造成的损伤。 2意外死亡。 3心理影响:使病人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反抗行为。
(二)社会影响 (三)对医院的影响